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路遙《人生》封面

回看路遙的《人生》,感慨萬千。

30多年過去了,這部發表於1982年的長篇小說(嚴格意義上說,只能算是中篇),雖然歷經了歲月的沉浮,書海的波濤,但它依然至今還漂浮在讀者的心中,深受著廣大讀者的喜愛。

不得不說,《人生》是路遙創造的第一個奇蹟,讓他的名字傳遍了神州大地,也是他打開《平凡的世界》這道神奇大門的鑰匙,是路遙文學創作道路上最重要的作品,沒有之一。

每當提起《人生》,我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高加林的選擇。

就如路遙在扉頁中,改編自他的寫作教父柳青《創業史》中的那句: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是影響了路遙一生的一句話,是否也影響了你的一生?

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路遙《人生》

是的,初讀《人生》時,我也曾被路遙的價值觀所左右,總覺得高加林就是一個現代的陳世美,是一個忘恩負義,知恩不圖報的小人,偽君子。

進而非常的同情劉巧珍,與不喜黃亞萍。

對於高加林拋棄劉巧珍,轉而與黃亞萍在一起的卑劣行為以不恥。

以至於看到書中最後高加林因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時,還心生痛快。

對於他最後留下懺悔的淚水,聽從順德爺爺的話,要安心的當一個農民時,也是滿心的贊同。

但是,時過境遷,就如《人生》中最後一章的標題為“並非結局”一樣,今天的我們再讀《人生》,對於書中的愛情,也有了更不同往日的理解了。

其實現在看來高加林與劉巧珍,黃亞萍就是一個典型的三角戀的關係。

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路遙《人生》

如果拋去我們原來固有的偏見來看劉巧珍與黃亞萍,我們會發現其實她們都是好女子,只是由於生活狀態不同,所展現出來的愛情觀也不盡相同了。

劉巧珍由於從小生活在農村,家庭教育也很閉塞,所以她表現出來的都是非常傳統的愛情觀,是一種“依附式”的愛情,是一種“自我犧牲式”的愛情,是一種“無條件付出式”的愛情。

而黃亞萍與劉巧珍有了巨大的差別,她從小在城市長大,生活在幹部家庭,知書達理,性情活波,懂得享受生活,所以她表現出來的愛情觀就比較現代了,是一種追求的是志趣相投,男女平等,浪漫色彩的愛情。

雖然她們之間在對待愛情的觀念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但是她們的出發點和目的地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是為了讓高加林過得更好,並給予他更好的生活。

現在我們可以將劉巧珍代表的愛情簡單的歸納為:傳統愛情模式。

將黃亞萍代表的愛情簡單的歸納為:現代愛情模式。

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路遙《人生》

對於路遙來說,他在《人生》中一方面傾向於傳統的愛情模式,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對現代的愛情模式給予了一定的肯定。

正是由於他在這部作品中,描繪出的思想衝突,才引發了我們今天能夠在這裡討論這兩種愛情是非曲直,因果捨得。

現在看來,我們對於書中的高加林放棄劉巧珍進而選擇黃亞萍,可以看成他是從傳統愛情觀向現代愛情觀的一種轉變,從某種觀點上來看,這其實也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他們的三角戀情,就是傳統愛情觀與現代愛情觀碰撞的具體表現,這也證明了現代愛情觀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其實高加林與黃亞萍的愛情,才是我們理想化的愛情。

他們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文化素質匹配,乃至於人生理想都大致相同。

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路遙銅像

這如果放在《平凡的世界》裡,那就是一對天造地設的情侶,比孫少平與田曉霞都更讓人嫉妒。

但這是在《人生》裡,此時的路遙對傳統的道德標準還是太固化了,所以最終他人為的將黃亞萍給黑化了,並且以道德的手段懲罰了高加林。

這對於黃亞萍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因為現在的我們已經明白了,現代的愛情,本來就是依附於現代的生活方式而決定的。

如果離開了現代的生活方式,那麼愛情也就會面臨挑戰,很容易變沒有了。

於是故事也順理成章的成了:由於高加林的公職被撤,遷回農村,又迴歸了農民身份,黃亞萍與高加林之間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而也沒有了愛情的基礎,那樣他們就自然而然的分手了。

這不是黃亞萍的錯,更不是高加林的錯,這是社會發展跟不上愛情發展,造成的失衡。

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愛情的味道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說說劉巧珍與高加林的傳統愛情。

其實劉巧珍對於愛情的設想來說,她也並非決對的傳統,因為她並沒有去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成親,並且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相反她選擇了高加林,其實就是選擇了真正意義上的,最純粹的“愛情"。

這與《平凡的世界》中的孫蘭花如出一轍,孫蘭花可以為了她的“逛鬼”老公王滿銀能夠留在她的身邊,能夠容忍他什麼都不幹,只要陪著她就好。

劉巧珍對於高加林的表白也是一樣的,只要她能夠跟高加林組成一個家庭,那麼她也可以下地幹活,養著高加林,也只需要高加林做自己喜歡的事。

所以,在路遙自己看來,也認為劉巧珍對於這種愛情上的追求其實是很瘋狂的。

她對於愛情的無私奉獻,也充分的讓我們看到了她品格的高貴。

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人生境界

所以,在書中,無論高加林對她做了什麼,欺騙了她,拋棄了她,她都對高加林沒有一絲的怨言,她的愛情終極目標,就是今天我們經常唱的那句:

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過得比我好,什麼事都難不倒,所有快樂在你身邊圍繞。

愛情,對於人類來說,那就是永遠說不完的話題,是永恆的最打動人心的情感。

在我們每一個人追求愛情的道路上,都各有各的曲折與感動。

從《人生》中黃亞萍與劉巧珍的傳統與現代愛情的比拼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其實並不是現代愛情就一定比傳統愛情更好,更理想。

我們最理想的愛情應該是:除了相互的愛之外,不應該有其它的任何附著了。

而現代我們的愛情故事,將愛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反而將車子,房子,票子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這不得不說,這是對愛的褻瀆,是一種本末倒置,開歷史倒車的愛情。

重讀路遙《人生》,三十多年後,再探高加林與巧珍和黃亞萍的愛情

愛情是什麼顏色的?

於是路遙的《人生》存在的最重大的意義也是呼之欲出了:

他扛起了一杆道德的標杆,大旗上寫著的“真善美”,才是真正詮釋了“愛情”的本質。

原創文章,請收藏,轉發,加關注,感謝你的耐心閱讀。

如何正確評價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是否真的被高估了?

你不能錯過的《平凡的世界》:帶你深入探尋,書中隱藏的愛情標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