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朝花夕拾》中看不一樣的魯迅

魯迅,一代文壇大家,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毛澤東就曾經評價他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

魯迅的作品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雜文,他把筆觸伸向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各種不同階層的不同人物,其中有無情的揭露,有憤怒的控訴,有尖銳的批判,有痛苦的吶喊,有親切的鼓勵、熱烈的讚頌……筆鋒縱橫捭闔,辭彩飛揚,為中國文學開闢了一條道路。

從《朝花夕拾》中看不一樣的魯迅

但魯迅的散文也別具一格,亦有著強烈的批判精神。但今天我要說一說的是我所讀出來的不一樣的感受。

又一次快速讀完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兼回憶集《朝花夕拾》,雖不長,卻仍用了三天的零碎時間,言之快速,但從感官而言不過一瞬間耳,便不免又想感嘆一番光陰逝去,學無所成了。

總想再發現一多點魯迅先生抨擊社會批判封建的語句,卻才覺又帶著先入為主的心去讀《朝花夕拾》了。便想,既然是回憶之作,兒童少年時期的魯迅難道就已經對社會觀察透徹了?總不會過於沉重罷,便以無“思”之心去讀,不再思考這句話影射了什麼,這一個詞是否批判了什麼。

從《朝花夕拾》中看不一樣的魯迅

於是覺到從《狗·貓·鼠》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乏描寫童年少年之快樂,兒童少年之童真、率真,嬉鬧之天性,玩耍之靈性,我想魯迅作文之時是否想起這些舊事之時,不自覺地嘴角露出回味的笑容,正像我讀此書時,腦海中不自覺地浮現那些快樂的情形,從而又勾起我兒時相似的經歷,情不自禁搖一搖頭,莞爾一笑去了,如《狗·貓·鼠》中,魯迅談自己仇貓的緣由,竟是因為貓吃了那可愛的小隱鼠,不無透露著童稚的計較,心愛的隱鼠竟被這樣一個殘暴的生物吃掉,就此對貓不待見,而且這樣一個吃墨的隱鼠,如此討魯迅喜歡,“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此話若是一個大人所念,便覺得此人報復心極強,但這一句卻是描寫一個失掉心愛之物的孩子的,再一想便覺得充滿了兒童較真的韻味,很是單純,而且“我”真的展開了對貓的報復,對貓出起氣來了.

再如《阿長與山海經》中,我總喜歡聽阿長講故事,聽完故事後“我”浮想聯翩,但隨即又覺得與“我”不相關,而將一些故事的警告之意轉移開來,以此來拋卻沉重的心思,不正是孩童充滿靈性的表現嗎?因阿長踩死自己心愛的隱鼠,對她憤憤不平,但當阿長帶來了“我”求知若渴的繪圖《山海經》之時,激動之下,“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這一情節的語句十分明顯地顯示出了兒童的率真,任性,可愛,可謂是淋漓盡致。

從《朝花夕拾》中看不一樣的魯迅

還有“我”對於《二十四孝圖》的角色代入與排斥,對五猖會的盼望卻因突如其來的背書,宛如被潑了一盆冷水,之後便一點期盼也沒有了,一直很是鬱悶,想必也是對父親的行為充滿了芥蒂,頗有孩子賭氣受氣的表現。最願意看的是活無常,因為他不但活潑而詼諧,而且有“鶴立雞群”之感,卻又對他有著一點敬畏之心,因為他終究還是一頭鬼。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更顯童趣了,文字風格亦格外輕鬆活潑,無論是對百草園環境的描寫,還是對在園裡的遊玩的記敘,或者對百草園深處的害怕,總擔心自己遇見了美女蛇,畢竟自己沒有飛蜈蚣這個的的法寶,還有對於三味書屋的一系列描寫。起初對號稱最嚴厲的書塾的畏懼,後來卻又用他們聰明的小腦袋鑽出許多空子,探索出許多可以消遣玩樂的地方、活動。這幾章書語言明顯比其他章節活潑一些,易懂易讀許多,從《父親的病》一章之後便少見有這麼快樂的時候了.

從《朝花夕拾》中看不一樣的魯迅

所以我便想,這或許是魯迅先生一生之中寫得最快樂的一次吧,不需用尖利的詞語句子去記錄些什麼,不需用極有力的話去反擊去罵戰,而只是回憶記錄寫的時候早已沒有了快樂。當然我讀的書少,自然不敢妄下結論,而我只言其中相當一部分語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其中還有諸如“對於有些人似乎總是搔著癢處的時候少,碰著痛處的時候多。”“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我常存著這樣一個希望:這一次所見的賽會比前一次繁盛些.可結果總是一個‘差不多’。

從《朝花夕拾》中看不一樣的魯迅

也許以上還有更多的語句,在他人看來可能是另有所指的、先生所口誅筆伐著什麼的。所以便可能是這樣的:先生於艱苦的奮戰之中融入了或者說寄託了僅有的一點輕鬆的回憶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