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自從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斯諾登首次公開美國情報機關的“竊聽檔案”以來,越來越多的監控、監聽祕密被曝光: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被監聽,鐵桿兒軍事盟友日本和韓國“被算計”,美國國家安全局對“金磚國家”印度的“特別關注”……

被掩蓋的美國總統競選醜聞——辯論門

一幅美國全球監控的帷幕正在慢慢拉開。許多監控項目,已經遠不止於美國最初解釋的“反恐目的”。

其實,美國在國際情報戰中的這種手段並不新鮮,這一老套的做法最初就用在國內的政黨競選鬥爭中,並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政壇層出不窮。

例如1960年,約翰遜·肯尼迪的競選班子把從美國新聞署那裡搞來的國外情報交給報界發表,以證明當時的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國際上的地位是如何一落千丈;1968年,尼克松設法從約翰遜的白宮獲取可能對競選有影響的越南戰爭情報;還有就是著名的1972年尼克松總統的“水門事件”。

這類政治醜聞到80年代初還有出現。演員出身的里根能夠在總統大選中最終戰勝對手卡特,靠的就是竊取對方資料,瞭解了對方實情。這就是當時鬧得沸沸揚揚,而後來卻鮮為人知的“辯論門”事件。

1983年夏末,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兩黨還沒有擺放好4年一度的競選鑼鼓,就被美國報界重重地擊了一錘。報界爆料:在上屆總統大選中,里根(1981-1989年任美國總統)競選班子用非法手段竊取了卡特(1977-1981年任美國總統)競選總統時的辯論材料,最後擊敗了卡特,榮登總統寶座。鑑於11年前的“水門事件”,所以,此次稱之為“辯論門”事件。

“辯論門”事件首先是由《時代》週刊記者勞倫斯·巴雷特在他的新著《同歷史賭博》一書中披露的。1980年10月28日,里根與卡特進行最後一次面對面辯論前,里根的助手竊取了卡特競選班子為卡特准備的上千頁內部資料。

被掩蓋的美國總統競選醜聞——辯論門

其中有幾百頁是建議卡特如何進行抨擊、反駁和採取何種辯論對策的密計。里根得到這些材料,如獲至寶,讓當時的競選助手托克曼扮演卡特的角色,反覆同他進行辯論練習。里根當過演員,對於這種角色扮演的“辯論彩排”,本是輕車熟路。由於里根已經“知己知彼”,又事先做了充分的演練準備,因而在後來那次關係重大的辯論中慷慨陳詞、對答如流,佔盡了上風,終於擊敗了卡特。

此外,其他報刊還披露,里根的助手還獲得了卡特競選班子為卡特出謀劃策的討論會記錄、卡特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班子的每日工作報告、卡特助手起草的白宮經濟政策備忘錄、卡特競選活動最後幾天的旅程表以及蒙代爾副總統辦公室的文件等。

更有甚者,里根的競選總管凱西曾網羅舊軍官組成諜報網,監視美國軍隊的活動,探聽卡特會不會在發動對伊朗襲擊、解救人質中贏得人心,以便讓里根及時採取對策。

這段時間,新聞界對有關里根竊取卡特情報一事窮追不捨,各種分析和評論文章連篇累牘,一些幕後人物也紛紛被揪出來。被揭露出與“辯論門”有牽連的官員有:當時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的詹姆斯·貝克、預算局局長戴維·斯托克曼、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凱西、白宮聯絡處處長戴維·葛根,以及弗朗西斯·霍德索爾等重要人物。

由於此事不僅牽涉到政府要員,還牽涉到道德與法律問題,所以一時間,華盛頓及全美國輿論界的抓“賊”呼聲甚高。而里根的助手們也為此連續開會,研究對策,並極力貶低情報材料的真實性、重要性,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被掩蓋的美國總統競選醜聞——辯論門

里根為此召開記者招待會,說:“我從來沒有見過那些材料,也沒有人向我提供過任何的材料。”由於總統如此表態,所以,被報刊點了名的那夥人也個個裝著不知情,後來雖說有過此事,但各人的解釋卻又前後矛盾,口徑不一。

里根助手們的這些解釋使新聞輿論界譁然。一段時間內,各大報紙均在頭版或醒目位置上對此事加以報道。例如:“我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轟動華盛頓的新聞:誰拿走了卡特的情況簡報”“里根在道德問題上躲躲閃閃,一副假正經樣子”。這報那報,文章不拘一格,但均以里根及其助手的道德準則作為批駁的靶子。

這時,民主黨也不失時機地抓住此事猛攻共和黨“就會幹這種卑鄙的勾當”,拿它同當年的“水門事件”相提並論。前總統卡特也親自出馬,說3年前他的材料被偷,使他在同里根的辯論中吃了大虧,因為這些被盜材料是他擁有的政治上最敏感的文件。

曾任卡特總統時期國家安全顧問的布熱津斯基發表聲明說,未經批准而轉移情報資料,威脅著國家安全制度,因此,情報資料轉移者或是收取者都是違反法律的。卡特原來的其他幕僚們也紛紛發表言論,對此事的嚴重性大加渲染,要求對有關人員嚴加懲辦。

由於報界的不斷披露,尤其是民主黨強烈要求調查此事,6月22日,白宮不得不把與此事有關的材料公佈於眾。6月29日,美國國會決定組成一個以民主黨人士艾爾伯斯塔為首的國會調查小組。同日,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也受白宮之託組織人馬調查此事。

調查組成員達幾百人。這時,里根總統也表示要與調查小組“密切配合”,說他“本人以及內閣成員隨時準備接受查詢,把真相搞清。如發現有越軌行為,將採取包括撤職等必要的措施,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可是,對事件的處理並不像里根說的那麼痛快與容易。

就在里根7月8日發誓要採取撤職等必要措施的第二天,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裡發現了被裡根助手竊取的材料,其中一份的標題是“卡特擬議的辯論和競選的策略”,日期是1980年10月21日,並註明是給戴維·葛根的,還附有里根競選班子成員維恩·瓦利斯手寫的一張紙條。條子上寫道:“這份備忘錄是根據卡特辯論班子一次獻策會的記錄整理而成……是從一個同卡特辯論班子中一名成員有祕密聯繫的人那裡得到的。”

被掩蓋的美國總統競選醜聞——辯論門

國會調查小組聞訊後立即趕到斯坦福大學,要求查閱有關原始文件,但受到白宮的重重阻撓。里根競選檔案的保管人密斯只授權給由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組成的調查組查閱,將民主黨人控制的國會調查小組拒之門外。

為此,民主黨人艾爾伯斯塔說,如果白宮不讓國會查閱資料,他的調查小組將要求國會發出傳票索取。後來,白宮雖允許國會查閱,但看到的只是些無關緊要的東西,重要的材料白宮是不會給國會看的。白宮一方宣稱,無論是民主黨在煽風點火,還是新聞界在尋找第二個“水門事件”,都是“枉費心機”。事情發展果真如此,國會調查小組對“辯論門”事件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查,後期還把調查圈子縮小到貝克和凱西兩人身上,但始終沒能水落石出,最後只好不了了之。

在美國,4年一度的總統大選,越到大選之年臨近,共和、民主兩黨之間的競爭就越激烈,互相揭短的手法也更加變本加厲。這種靠攻擊對手甚至不惜造謠中傷、而不致力於闡明自己政見的慣用手法,被稱為“反面競選”。這種手法在當今西方並非鮮見。為此,相當多的美國人呼籲拯救社會公德。也有人在震驚之餘覺得習以為常,他們認為這也許就是美國政治的特色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