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羅馬 漢尼拔 布匿戰爭 西班牙 海軍 意大利半島 意大利 皓哥的歷史英雄譚 2019-08-17
"

談到古羅馬,大家都會談到羅馬和其早期大敵迦太基的恩怨,特別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更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漢尼拔運氣再好一點,能否戰勝古羅馬,讓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呢?很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迦太基這個國家,說實話,實在配不上漢尼拔這位將軍。要做個比喻的話,羅馬是英勇的戰士,而迦太基則是個吝嗇的財主。

其實早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也就是漢尼拔父親那個時候,迦太基這個國家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西西里的希臘城邦敘拉古,敘拉古受到一群流浪僱傭軍的入侵,因此請求臨近的迦太基和羅馬幫忙,迦太基先行動,結果引發了羅馬的擔憂,後者擔心迦太基就此佔領西西里島,這樣就會嚴重威脅到臨近的羅馬的安危,戰爭因此爆發。

"

談到古羅馬,大家都會談到羅馬和其早期大敵迦太基的恩怨,特別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更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漢尼拔運氣再好一點,能否戰勝古羅馬,讓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呢?很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迦太基這個國家,說實話,實在配不上漢尼拔這位將軍。要做個比喻的話,羅馬是英勇的戰士,而迦太基則是個吝嗇的財主。

其實早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也就是漢尼拔父親那個時候,迦太基這個國家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西西里的希臘城邦敘拉古,敘拉古受到一群流浪僱傭軍的入侵,因此請求臨近的迦太基和羅馬幫忙,迦太基先行動,結果引發了羅馬的擔憂,後者擔心迦太基就此佔領西西里島,這樣就會嚴重威脅到臨近的羅馬的安危,戰爭因此爆發。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羅馬人善於陸戰,海戰並不擅長

講道理,羅馬最初是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即使後來發展壯大,海軍實力也極弱,而迦太基恰恰相反,本就是一個海洋貿易極為繁盛的國家,艦船不計其數,結果,反而是羅馬人臨時組建的海軍屢屢大敗迦太基人。為什麼呢?因為首先,羅馬上下,從貴族到平民,都紛紛捐助財物製造艦船,所以羅馬人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數量充足的船隻,其次,羅馬工程師們大搞創新,發明一個叫做“烏鴉吊橋”的接舷裝置,成功把海戰變成了接舷的陸戰。

而迦太基人怎麼應對呢?沒有應對,整個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始終沒有發明應對的戰法,因此,海戰這一方面,迦太基人是徹底完蛋了。而陸戰這邊,更有意思,當羅馬人登陸迦太基北非本土之後,本來,迦太基軍隊在一位斯巴達僱傭將領贊提帕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了羅馬軍隊,結果,羅馬軍隊前腳剛逃離北非,後腳贊提帕斯就被解僱了。而且,迦太基人還有一個極為糟糕的習慣,只要將軍失敗,就會遭到嚴重的懲罰,甚至死刑,而羅馬人恰恰相反,在戰爭期間,他們絕不處死戰敗的將軍。結果長此以往,羅馬的將領不論勝敗,戰爭經驗越來越豐富,而迦太基這邊,只要失敗,那將軍就得換人,結果一個接一個敗在羅馬人之手,最後能打的將領,只剩下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了。

"

談到古羅馬,大家都會談到羅馬和其早期大敵迦太基的恩怨,特別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更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漢尼拔運氣再好一點,能否戰勝古羅馬,讓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呢?很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迦太基這個國家,說實話,實在配不上漢尼拔這位將軍。要做個比喻的話,羅馬是英勇的戰士,而迦太基則是個吝嗇的財主。

其實早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也就是漢尼拔父親那個時候,迦太基這個國家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西西里的希臘城邦敘拉古,敘拉古受到一群流浪僱傭軍的入侵,因此請求臨近的迦太基和羅馬幫忙,迦太基先行動,結果引發了羅馬的擔憂,後者擔心迦太基就此佔領西西里島,這樣就會嚴重威脅到臨近的羅馬的安危,戰爭因此爆發。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羅馬人善於陸戰,海戰並不擅長

講道理,羅馬最初是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即使後來發展壯大,海軍實力也極弱,而迦太基恰恰相反,本就是一個海洋貿易極為繁盛的國家,艦船不計其數,結果,反而是羅馬人臨時組建的海軍屢屢大敗迦太基人。為什麼呢?因為首先,羅馬上下,從貴族到平民,都紛紛捐助財物製造艦船,所以羅馬人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數量充足的船隻,其次,羅馬工程師們大搞創新,發明一個叫做“烏鴉吊橋”的接舷裝置,成功把海戰變成了接舷的陸戰。

而迦太基人怎麼應對呢?沒有應對,整個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始終沒有發明應對的戰法,因此,海戰這一方面,迦太基人是徹底完蛋了。而陸戰這邊,更有意思,當羅馬人登陸迦太基北非本土之後,本來,迦太基軍隊在一位斯巴達僱傭將領贊提帕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了羅馬軍隊,結果,羅馬軍隊前腳剛逃離北非,後腳贊提帕斯就被解僱了。而且,迦太基人還有一個極為糟糕的習慣,只要將軍失敗,就會遭到嚴重的懲罰,甚至死刑,而羅馬人恰恰相反,在戰爭期間,他們絕不處死戰敗的將軍。結果長此以往,羅馬的將領不論勝敗,戰爭經驗越來越豐富,而迦太基這邊,只要失敗,那將軍就得換人,結果一個接一個敗在羅馬人之手,最後能打的將領,只剩下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了。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第一次布匿戰爭表現如此,那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的表現有沒有好點呢?實際上並沒有。舉個例子,戰爭初期,對壘的雙方,其實是羅馬人對決漢尼拔的巴卡家族,因為後者實際上算是盤踞西班牙的割據勢力,迦太基本國的援助,一直到漢尼拔越過了阿爾卑斯山,突襲了羅馬後方,並且屢次大敗羅馬軍隊,這才姍姍來遲。而且由於第一次戰爭丟掉了大部分海軍,導致迦太基連制海權也沒有,所以給漢尼拔的支援還不能直接從海上運輸,只能沿著西班牙蜿蜒曲折地送到意大利去。

"

談到古羅馬,大家都會談到羅馬和其早期大敵迦太基的恩怨,特別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更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漢尼拔運氣再好一點,能否戰勝古羅馬,讓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呢?很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迦太基這個國家,說實話,實在配不上漢尼拔這位將軍。要做個比喻的話,羅馬是英勇的戰士,而迦太基則是個吝嗇的財主。

其實早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也就是漢尼拔父親那個時候,迦太基這個國家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西西里的希臘城邦敘拉古,敘拉古受到一群流浪僱傭軍的入侵,因此請求臨近的迦太基和羅馬幫忙,迦太基先行動,結果引發了羅馬的擔憂,後者擔心迦太基就此佔領西西里島,這樣就會嚴重威脅到臨近的羅馬的安危,戰爭因此爆發。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羅馬人善於陸戰,海戰並不擅長

講道理,羅馬最初是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即使後來發展壯大,海軍實力也極弱,而迦太基恰恰相反,本就是一個海洋貿易極為繁盛的國家,艦船不計其數,結果,反而是羅馬人臨時組建的海軍屢屢大敗迦太基人。為什麼呢?因為首先,羅馬上下,從貴族到平民,都紛紛捐助財物製造艦船,所以羅馬人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數量充足的船隻,其次,羅馬工程師們大搞創新,發明一個叫做“烏鴉吊橋”的接舷裝置,成功把海戰變成了接舷的陸戰。

而迦太基人怎麼應對呢?沒有應對,整個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始終沒有發明應對的戰法,因此,海戰這一方面,迦太基人是徹底完蛋了。而陸戰這邊,更有意思,當羅馬人登陸迦太基北非本土之後,本來,迦太基軍隊在一位斯巴達僱傭將領贊提帕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了羅馬軍隊,結果,羅馬軍隊前腳剛逃離北非,後腳贊提帕斯就被解僱了。而且,迦太基人還有一個極為糟糕的習慣,只要將軍失敗,就會遭到嚴重的懲罰,甚至死刑,而羅馬人恰恰相反,在戰爭期間,他們絕不處死戰敗的將軍。結果長此以往,羅馬的將領不論勝敗,戰爭經驗越來越豐富,而迦太基這邊,只要失敗,那將軍就得換人,結果一個接一個敗在羅馬人之手,最後能打的將領,只剩下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了。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第一次布匿戰爭表現如此,那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的表現有沒有好點呢?實際上並沒有。舉個例子,戰爭初期,對壘的雙方,其實是羅馬人對決漢尼拔的巴卡家族,因為後者實際上算是盤踞西班牙的割據勢力,迦太基本國的援助,一直到漢尼拔越過了阿爾卑斯山,突襲了羅馬後方,並且屢次大敗羅馬軍隊,這才姍姍來遲。而且由於第一次戰爭丟掉了大部分海軍,導致迦太基連制海權也沒有,所以給漢尼拔的支援還不能直接從海上運輸,只能沿著西班牙蜿蜒曲折地送到意大利去。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在作戰的漢尼拔

而且,由於兩國針對盟友的不同態度,導致了漢尼拔誤判形勢。漢尼拔一直以來,都希望通過大敗羅馬人,來震懾羅馬的盟國,使他們轉投迦太基,然後逼迫羅馬人談判,但是,經過了十餘年的戰爭,這個目標一直不能實現。為什麼呢?因為羅馬人對盟友的待遇,實在是太優厚了。羅馬的盟友,根據定位不同,義務也不同,定位低一點的,只需要按時繳納貢金,戰爭時提供一定軍隊即可,羅馬人不干涉內政,而高一點的同盟,甚至有羅馬的公民權,可以參選羅馬執政官。並且,像是道路的維護和沿途的治安,都是由羅馬的軍隊負責。而迦太基這邊,首先是沒有羅馬人那樣修建道路的福利,其次,迦太基人對盟邦極不信任,甚至不允許非洲本土的盟友城市保留城牆,這也導致每次羅馬人都選擇直取迦太基城,而迦太基人的盟友城市都不敢出兵幫忙,因此,兩相比較,除非迦太基直接攻克羅馬,否則,還真挺難讓羅馬的盟友選擇背叛。

"

談到古羅馬,大家都會談到羅馬和其早期大敵迦太基的恩怨,特別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更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漢尼拔運氣再好一點,能否戰勝古羅馬,讓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呢?很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迦太基這個國家,說實話,實在配不上漢尼拔這位將軍。要做個比喻的話,羅馬是英勇的戰士,而迦太基則是個吝嗇的財主。

其實早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也就是漢尼拔父親那個時候,迦太基這個國家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西西里的希臘城邦敘拉古,敘拉古受到一群流浪僱傭軍的入侵,因此請求臨近的迦太基和羅馬幫忙,迦太基先行動,結果引發了羅馬的擔憂,後者擔心迦太基就此佔領西西里島,這樣就會嚴重威脅到臨近的羅馬的安危,戰爭因此爆發。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羅馬人善於陸戰,海戰並不擅長

講道理,羅馬最初是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即使後來發展壯大,海軍實力也極弱,而迦太基恰恰相反,本就是一個海洋貿易極為繁盛的國家,艦船不計其數,結果,反而是羅馬人臨時組建的海軍屢屢大敗迦太基人。為什麼呢?因為首先,羅馬上下,從貴族到平民,都紛紛捐助財物製造艦船,所以羅馬人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數量充足的船隻,其次,羅馬工程師們大搞創新,發明一個叫做“烏鴉吊橋”的接舷裝置,成功把海戰變成了接舷的陸戰。

而迦太基人怎麼應對呢?沒有應對,整個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始終沒有發明應對的戰法,因此,海戰這一方面,迦太基人是徹底完蛋了。而陸戰這邊,更有意思,當羅馬人登陸迦太基北非本土之後,本來,迦太基軍隊在一位斯巴達僱傭將領贊提帕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了羅馬軍隊,結果,羅馬軍隊前腳剛逃離北非,後腳贊提帕斯就被解僱了。而且,迦太基人還有一個極為糟糕的習慣,只要將軍失敗,就會遭到嚴重的懲罰,甚至死刑,而羅馬人恰恰相反,在戰爭期間,他們絕不處死戰敗的將軍。結果長此以往,羅馬的將領不論勝敗,戰爭經驗越來越豐富,而迦太基這邊,只要失敗,那將軍就得換人,結果一個接一個敗在羅馬人之手,最後能打的將領,只剩下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了。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第一次布匿戰爭表現如此,那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的表現有沒有好點呢?實際上並沒有。舉個例子,戰爭初期,對壘的雙方,其實是羅馬人對決漢尼拔的巴卡家族,因為後者實際上算是盤踞西班牙的割據勢力,迦太基本國的援助,一直到漢尼拔越過了阿爾卑斯山,突襲了羅馬後方,並且屢次大敗羅馬軍隊,這才姍姍來遲。而且由於第一次戰爭丟掉了大部分海軍,導致迦太基連制海權也沒有,所以給漢尼拔的支援還不能直接從海上運輸,只能沿著西班牙蜿蜒曲折地送到意大利去。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在作戰的漢尼拔

而且,由於兩國針對盟友的不同態度,導致了漢尼拔誤判形勢。漢尼拔一直以來,都希望通過大敗羅馬人,來震懾羅馬的盟國,使他們轉投迦太基,然後逼迫羅馬人談判,但是,經過了十餘年的戰爭,這個目標一直不能實現。為什麼呢?因為羅馬人對盟友的待遇,實在是太優厚了。羅馬的盟友,根據定位不同,義務也不同,定位低一點的,只需要按時繳納貢金,戰爭時提供一定軍隊即可,羅馬人不干涉內政,而高一點的同盟,甚至有羅馬的公民權,可以參選羅馬執政官。並且,像是道路的維護和沿途的治安,都是由羅馬的軍隊負責。而迦太基這邊,首先是沒有羅馬人那樣修建道路的福利,其次,迦太基人對盟邦極不信任,甚至不允許非洲本土的盟友城市保留城牆,這也導致每次羅馬人都選擇直取迦太基城,而迦太基人的盟友城市都不敢出兵幫忙,因此,兩相比較,除非迦太基直接攻克羅馬,否則,還真挺難讓羅馬的盟友選擇背叛。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即使是坎尼戰役這樣地慘敗,羅馬也沒有投降

而且,兩國的領導層的膽量差距懸殊,正如同戰士與財主的對比。羅馬的領導人,在漢尼拔肆虐意大利半島時,數次遭遇慘敗,其中,坎尼會戰更是一口氣損失7萬餘人,三分之一的領導層戰死,但是,羅馬人就是不投降。而迦太基人這邊,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尚未登陸北非,迦太基人就選擇投降,而第二次布匿戰爭,面對登陸的羅馬人,更是第一時間召回漢尼拔。而羅馬這邊,當漢尼拔還在意大利肆虐時,他們就敢讓大西庇阿直取漢尼拔的西班牙老巢,最後甚至深入迦太基本土。

說到底,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唯一的救星就是漢尼拔,但是等到漢尼拔也敗在大西庇阿手上之後,他們就立刻選擇投降了。迦太基人投降以後還特別老實,在羅馬人與東地中海第一強國塞琉古帝國大戰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試圖反攻羅馬的舉動,就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這也導致拉攏了漢尼拔的塞琉古皇帝安條克三世非常失望。

"

談到古羅馬,大家都會談到羅馬和其早期大敵迦太基的恩怨,特別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更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漢尼拔運氣再好一點,能否戰勝古羅馬,讓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呢?很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迦太基這個國家,說實話,實在配不上漢尼拔這位將軍。要做個比喻的話,羅馬是英勇的戰士,而迦太基則是個吝嗇的財主。

其實早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也就是漢尼拔父親那個時候,迦太基這個國家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西西里的希臘城邦敘拉古,敘拉古受到一群流浪僱傭軍的入侵,因此請求臨近的迦太基和羅馬幫忙,迦太基先行動,結果引發了羅馬的擔憂,後者擔心迦太基就此佔領西西里島,這樣就會嚴重威脅到臨近的羅馬的安危,戰爭因此爆發。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羅馬人善於陸戰,海戰並不擅長

講道理,羅馬最初是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即使後來發展壯大,海軍實力也極弱,而迦太基恰恰相反,本就是一個海洋貿易極為繁盛的國家,艦船不計其數,結果,反而是羅馬人臨時組建的海軍屢屢大敗迦太基人。為什麼呢?因為首先,羅馬上下,從貴族到平民,都紛紛捐助財物製造艦船,所以羅馬人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數量充足的船隻,其次,羅馬工程師們大搞創新,發明一個叫做“烏鴉吊橋”的接舷裝置,成功把海戰變成了接舷的陸戰。

而迦太基人怎麼應對呢?沒有應對,整個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始終沒有發明應對的戰法,因此,海戰這一方面,迦太基人是徹底完蛋了。而陸戰這邊,更有意思,當羅馬人登陸迦太基北非本土之後,本來,迦太基軍隊在一位斯巴達僱傭將領贊提帕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了羅馬軍隊,結果,羅馬軍隊前腳剛逃離北非,後腳贊提帕斯就被解僱了。而且,迦太基人還有一個極為糟糕的習慣,只要將軍失敗,就會遭到嚴重的懲罰,甚至死刑,而羅馬人恰恰相反,在戰爭期間,他們絕不處死戰敗的將軍。結果長此以往,羅馬的將領不論勝敗,戰爭經驗越來越豐富,而迦太基這邊,只要失敗,那將軍就得換人,結果一個接一個敗在羅馬人之手,最後能打的將領,只剩下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了。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第一次布匿戰爭表現如此,那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的表現有沒有好點呢?實際上並沒有。舉個例子,戰爭初期,對壘的雙方,其實是羅馬人對決漢尼拔的巴卡家族,因為後者實際上算是盤踞西班牙的割據勢力,迦太基本國的援助,一直到漢尼拔越過了阿爾卑斯山,突襲了羅馬後方,並且屢次大敗羅馬軍隊,這才姍姍來遲。而且由於第一次戰爭丟掉了大部分海軍,導致迦太基連制海權也沒有,所以給漢尼拔的支援還不能直接從海上運輸,只能沿著西班牙蜿蜒曲折地送到意大利去。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在作戰的漢尼拔

而且,由於兩國針對盟友的不同態度,導致了漢尼拔誤判形勢。漢尼拔一直以來,都希望通過大敗羅馬人,來震懾羅馬的盟國,使他們轉投迦太基,然後逼迫羅馬人談判,但是,經過了十餘年的戰爭,這個目標一直不能實現。為什麼呢?因為羅馬人對盟友的待遇,實在是太優厚了。羅馬的盟友,根據定位不同,義務也不同,定位低一點的,只需要按時繳納貢金,戰爭時提供一定軍隊即可,羅馬人不干涉內政,而高一點的同盟,甚至有羅馬的公民權,可以參選羅馬執政官。並且,像是道路的維護和沿途的治安,都是由羅馬的軍隊負責。而迦太基這邊,首先是沒有羅馬人那樣修建道路的福利,其次,迦太基人對盟邦極不信任,甚至不允許非洲本土的盟友城市保留城牆,這也導致每次羅馬人都選擇直取迦太基城,而迦太基人的盟友城市都不敢出兵幫忙,因此,兩相比較,除非迦太基直接攻克羅馬,否則,還真挺難讓羅馬的盟友選擇背叛。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即使是坎尼戰役這樣地慘敗,羅馬也沒有投降

而且,兩國的領導層的膽量差距懸殊,正如同戰士與財主的對比。羅馬的領導人,在漢尼拔肆虐意大利半島時,數次遭遇慘敗,其中,坎尼會戰更是一口氣損失7萬餘人,三分之一的領導層戰死,但是,羅馬人就是不投降。而迦太基人這邊,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尚未登陸北非,迦太基人就選擇投降,而第二次布匿戰爭,面對登陸的羅馬人,更是第一時間召回漢尼拔。而羅馬這邊,當漢尼拔還在意大利肆虐時,他們就敢讓大西庇阿直取漢尼拔的西班牙老巢,最後甚至深入迦太基本土。

說到底,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唯一的救星就是漢尼拔,但是等到漢尼拔也敗在大西庇阿手上之後,他們就立刻選擇投降了。迦太基人投降以後還特別老實,在羅馬人與東地中海第一強國塞琉古帝國大戰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試圖反攻羅馬的舉動,就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這也導致拉攏了漢尼拔的塞琉古皇帝安條克三世非常失望。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這樣的迦太基人實際算是異類

不過,更絕還是第三次布匿戰爭。漢尼拔早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知道羅馬志在消滅迦太基,之所以不馬上行動,只是因為迦太基體量大,彼時的羅馬還難以消化罷了。等到羅馬戰勝包括塞琉古在內的各國之後。羅馬人就開始準備徹底滅亡迦太基了。不過,為了確定迦太基人的鬥爭決心,以及削弱迦太基,羅馬人先用了些小手段。

羅馬人派出使者告訴迦太基人,迦太基如果不滿足他們的條件,就將迎來羅馬大軍。首先,他們要求迦太基人交出300名貴族小孩,迦太基人同意了,然後,羅馬人又提出了,迦太基人需要交出所有的武器和船隻,同時還要用糧食來支付一大筆錢,迦太基人也答應了,到最後,羅馬人提出了迦太基人絕對無法答應的要求,迦太基人必須想內陸遷徙,同時毀滅自己的城市。貿易時迦太基人的命根,於是,在自己答應條件削弱自己後,迦太基人還是迎來了羅馬大軍,並在3年後被毀滅。

"

談到古羅馬,大家都會談到羅馬和其早期大敵迦太基的恩怨,特別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更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漢尼拔運氣再好一點,能否戰勝古羅馬,讓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呢?很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迦太基這個國家,說實話,實在配不上漢尼拔這位將軍。要做個比喻的話,羅馬是英勇的戰士,而迦太基則是個吝嗇的財主。

其實早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也就是漢尼拔父親那個時候,迦太基這個國家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西西里的希臘城邦敘拉古,敘拉古受到一群流浪僱傭軍的入侵,因此請求臨近的迦太基和羅馬幫忙,迦太基先行動,結果引發了羅馬的擔憂,後者擔心迦太基就此佔領西西里島,這樣就會嚴重威脅到臨近的羅馬的安危,戰爭因此爆發。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羅馬人善於陸戰,海戰並不擅長

講道理,羅馬最初是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即使後來發展壯大,海軍實力也極弱,而迦太基恰恰相反,本就是一個海洋貿易極為繁盛的國家,艦船不計其數,結果,反而是羅馬人臨時組建的海軍屢屢大敗迦太基人。為什麼呢?因為首先,羅馬上下,從貴族到平民,都紛紛捐助財物製造艦船,所以羅馬人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數量充足的船隻,其次,羅馬工程師們大搞創新,發明一個叫做“烏鴉吊橋”的接舷裝置,成功把海戰變成了接舷的陸戰。

而迦太基人怎麼應對呢?沒有應對,整個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始終沒有發明應對的戰法,因此,海戰這一方面,迦太基人是徹底完蛋了。而陸戰這邊,更有意思,當羅馬人登陸迦太基北非本土之後,本來,迦太基軍隊在一位斯巴達僱傭將領贊提帕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了羅馬軍隊,結果,羅馬軍隊前腳剛逃離北非,後腳贊提帕斯就被解僱了。而且,迦太基人還有一個極為糟糕的習慣,只要將軍失敗,就會遭到嚴重的懲罰,甚至死刑,而羅馬人恰恰相反,在戰爭期間,他們絕不處死戰敗的將軍。結果長此以往,羅馬的將領不論勝敗,戰爭經驗越來越豐富,而迦太基這邊,只要失敗,那將軍就得換人,結果一個接一個敗在羅馬人之手,最後能打的將領,只剩下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了。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第一次布匿戰爭表現如此,那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的表現有沒有好點呢?實際上並沒有。舉個例子,戰爭初期,對壘的雙方,其實是羅馬人對決漢尼拔的巴卡家族,因為後者實際上算是盤踞西班牙的割據勢力,迦太基本國的援助,一直到漢尼拔越過了阿爾卑斯山,突襲了羅馬後方,並且屢次大敗羅馬軍隊,這才姍姍來遲。而且由於第一次戰爭丟掉了大部分海軍,導致迦太基連制海權也沒有,所以給漢尼拔的支援還不能直接從海上運輸,只能沿著西班牙蜿蜒曲折地送到意大利去。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在作戰的漢尼拔

而且,由於兩國針對盟友的不同態度,導致了漢尼拔誤判形勢。漢尼拔一直以來,都希望通過大敗羅馬人,來震懾羅馬的盟國,使他們轉投迦太基,然後逼迫羅馬人談判,但是,經過了十餘年的戰爭,這個目標一直不能實現。為什麼呢?因為羅馬人對盟友的待遇,實在是太優厚了。羅馬的盟友,根據定位不同,義務也不同,定位低一點的,只需要按時繳納貢金,戰爭時提供一定軍隊即可,羅馬人不干涉內政,而高一點的同盟,甚至有羅馬的公民權,可以參選羅馬執政官。並且,像是道路的維護和沿途的治安,都是由羅馬的軍隊負責。而迦太基這邊,首先是沒有羅馬人那樣修建道路的福利,其次,迦太基人對盟邦極不信任,甚至不允許非洲本土的盟友城市保留城牆,這也導致每次羅馬人都選擇直取迦太基城,而迦太基人的盟友城市都不敢出兵幫忙,因此,兩相比較,除非迦太基直接攻克羅馬,否則,還真挺難讓羅馬的盟友選擇背叛。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即使是坎尼戰役這樣地慘敗,羅馬也沒有投降

而且,兩國的領導層的膽量差距懸殊,正如同戰士與財主的對比。羅馬的領導人,在漢尼拔肆虐意大利半島時,數次遭遇慘敗,其中,坎尼會戰更是一口氣損失7萬餘人,三分之一的領導層戰死,但是,羅馬人就是不投降。而迦太基人這邊,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尚未登陸北非,迦太基人就選擇投降,而第二次布匿戰爭,面對登陸的羅馬人,更是第一時間召回漢尼拔。而羅馬這邊,當漢尼拔還在意大利肆虐時,他們就敢讓大西庇阿直取漢尼拔的西班牙老巢,最後甚至深入迦太基本土。

說到底,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唯一的救星就是漢尼拔,但是等到漢尼拔也敗在大西庇阿手上之後,他們就立刻選擇投降了。迦太基人投降以後還特別老實,在羅馬人與東地中海第一強國塞琉古帝國大戰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試圖反攻羅馬的舉動,就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這也導致拉攏了漢尼拔的塞琉古皇帝安條克三世非常失望。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這樣的迦太基人實際算是異類

不過,更絕還是第三次布匿戰爭。漢尼拔早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知道羅馬志在消滅迦太基,之所以不馬上行動,只是因為迦太基體量大,彼時的羅馬還難以消化罷了。等到羅馬戰勝包括塞琉古在內的各國之後。羅馬人就開始準備徹底滅亡迦太基了。不過,為了確定迦太基人的鬥爭決心,以及削弱迦太基,羅馬人先用了些小手段。

羅馬人派出使者告訴迦太基人,迦太基如果不滿足他們的條件,就將迎來羅馬大軍。首先,他們要求迦太基人交出300名貴族小孩,迦太基人同意了,然後,羅馬人又提出了,迦太基人需要交出所有的武器和船隻,同時還要用糧食來支付一大筆錢,迦太基人也答應了,到最後,羅馬人提出了迦太基人絕對無法答應的要求,迦太基人必須想內陸遷徙,同時毀滅自己的城市。貿易時迦太基人的命根,於是,在自己答應條件削弱自己後,迦太基人還是迎來了羅馬大軍,並在3年後被毀滅。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迦太基城淪陷

實話實說,迦太基最初在國力上絕不弱於羅馬,甚至比後者更強,但是這個國家確實是個土財主,在羅馬的威脅面前,只要遭遇一定的損失,就會立刻選擇和談,相比較而言,漢尼拔家族更像是一個異類。而且迦太基不會團結自己的盟邦,與羅馬人恰恰相反,因此,羅馬更得人心,能夠從自己以及盟友那裡得到更多資源,而迦太基只能依賴自己本國和極少數鐵桿盟友,所以,羅馬可以承受多次大敗,損失由自己和盟友共同承擔,但是迦太基一次大敗就會傷到上層人的利益。偏偏雙方上層的精神面貌又極為不同,羅馬貴族敢於掏出錢來支援國家海軍建設,迦太基貴族嘛,連漢尼拔這樣的名將,都不怎麼支援。

"

談到古羅馬,大家都會談到羅馬和其早期大敵迦太基的恩怨,特別是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更是吸引著不少人的目光。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漢尼拔運氣再好一點,能否戰勝古羅馬,讓迦太基成為地中海霸主呢?很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迦太基這個國家,說實話,實在配不上漢尼拔這位將軍。要做個比喻的話,羅馬是英勇的戰士,而迦太基則是個吝嗇的財主。

其實早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也就是漢尼拔父親那個時候,迦太基這個國家就暴露出許多問題了。第一次布匿戰爭的起因是因為西西里的希臘城邦敘拉古,敘拉古受到一群流浪僱傭軍的入侵,因此請求臨近的迦太基和羅馬幫忙,迦太基先行動,結果引發了羅馬的擔憂,後者擔心迦太基就此佔領西西里島,這樣就會嚴重威脅到臨近的羅馬的安危,戰爭因此爆發。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羅馬人善於陸戰,海戰並不擅長

講道理,羅馬最初是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即使後來發展壯大,海軍實力也極弱,而迦太基恰恰相反,本就是一個海洋貿易極為繁盛的國家,艦船不計其數,結果,反而是羅馬人臨時組建的海軍屢屢大敗迦太基人。為什麼呢?因為首先,羅馬上下,從貴族到平民,都紛紛捐助財物製造艦船,所以羅馬人短時間內就得到了數量充足的船隻,其次,羅馬工程師們大搞創新,發明一個叫做“烏鴉吊橋”的接舷裝置,成功把海戰變成了接舷的陸戰。

而迦太基人怎麼應對呢?沒有應對,整個第一次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始終沒有發明應對的戰法,因此,海戰這一方面,迦太基人是徹底完蛋了。而陸戰這邊,更有意思,當羅馬人登陸迦太基北非本土之後,本來,迦太基軍隊在一位斯巴達僱傭將領贊提帕斯的指揮下,成功擊退了羅馬軍隊,結果,羅馬軍隊前腳剛逃離北非,後腳贊提帕斯就被解僱了。而且,迦太基人還有一個極為糟糕的習慣,只要將軍失敗,就會遭到嚴重的懲罰,甚至死刑,而羅馬人恰恰相反,在戰爭期間,他們絕不處死戰敗的將軍。結果長此以往,羅馬的將領不論勝敗,戰爭經驗越來越豐富,而迦太基這邊,只要失敗,那將軍就得換人,結果一個接一個敗在羅馬人之手,最後能打的將領,只剩下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了。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

第一次布匿戰爭表現如此,那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的表現有沒有好點呢?實際上並沒有。舉個例子,戰爭初期,對壘的雙方,其實是羅馬人對決漢尼拔的巴卡家族,因為後者實際上算是盤踞西班牙的割據勢力,迦太基本國的援助,一直到漢尼拔越過了阿爾卑斯山,突襲了羅馬後方,並且屢次大敗羅馬軍隊,這才姍姍來遲。而且由於第一次戰爭丟掉了大部分海軍,導致迦太基連制海權也沒有,所以給漢尼拔的支援還不能直接從海上運輸,只能沿著西班牙蜿蜒曲折地送到意大利去。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在作戰的漢尼拔

而且,由於兩國針對盟友的不同態度,導致了漢尼拔誤判形勢。漢尼拔一直以來,都希望通過大敗羅馬人,來震懾羅馬的盟國,使他們轉投迦太基,然後逼迫羅馬人談判,但是,經過了十餘年的戰爭,這個目標一直不能實現。為什麼呢?因為羅馬人對盟友的待遇,實在是太優厚了。羅馬的盟友,根據定位不同,義務也不同,定位低一點的,只需要按時繳納貢金,戰爭時提供一定軍隊即可,羅馬人不干涉內政,而高一點的同盟,甚至有羅馬的公民權,可以參選羅馬執政官。並且,像是道路的維護和沿途的治安,都是由羅馬的軍隊負責。而迦太基這邊,首先是沒有羅馬人那樣修建道路的福利,其次,迦太基人對盟邦極不信任,甚至不允許非洲本土的盟友城市保留城牆,這也導致每次羅馬人都選擇直取迦太基城,而迦太基人的盟友城市都不敢出兵幫忙,因此,兩相比較,除非迦太基直接攻克羅馬,否則,還真挺難讓羅馬的盟友選擇背叛。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即使是坎尼戰役這樣地慘敗,羅馬也沒有投降

而且,兩國的領導層的膽量差距懸殊,正如同戰士與財主的對比。羅馬的領導人,在漢尼拔肆虐意大利半島時,數次遭遇慘敗,其中,坎尼會戰更是一口氣損失7萬餘人,三分之一的領導層戰死,但是,羅馬人就是不投降。而迦太基人這邊,第一次布匿戰爭,羅馬人尚未登陸北非,迦太基人就選擇投降,而第二次布匿戰爭,面對登陸的羅馬人,更是第一時間召回漢尼拔。而羅馬這邊,當漢尼拔還在意大利肆虐時,他們就敢讓大西庇阿直取漢尼拔的西班牙老巢,最後甚至深入迦太基本土。

說到底,第二次布匿戰爭,迦太基人唯一的救星就是漢尼拔,但是等到漢尼拔也敗在大西庇阿手上之後,他們就立刻選擇投降了。迦太基人投降以後還特別老實,在羅馬人與東地中海第一強國塞琉古帝國大戰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試圖反攻羅馬的舉動,就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這也導致拉攏了漢尼拔的塞琉古皇帝安條克三世非常失望。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漢尼拔這樣的迦太基人實際算是異類

不過,更絕還是第三次布匿戰爭。漢尼拔早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知道羅馬志在消滅迦太基,之所以不馬上行動,只是因為迦太基體量大,彼時的羅馬還難以消化罷了。等到羅馬戰勝包括塞琉古在內的各國之後。羅馬人就開始準備徹底滅亡迦太基了。不過,為了確定迦太基人的鬥爭決心,以及削弱迦太基,羅馬人先用了些小手段。

羅馬人派出使者告訴迦太基人,迦太基如果不滿足他們的條件,就將迎來羅馬大軍。首先,他們要求迦太基人交出300名貴族小孩,迦太基人同意了,然後,羅馬人又提出了,迦太基人需要交出所有的武器和船隻,同時還要用糧食來支付一大筆錢,迦太基人也答應了,到最後,羅馬人提出了迦太基人絕對無法答應的要求,迦太基人必須想內陸遷徙,同時毀滅自己的城市。貿易時迦太基人的命根,於是,在自己答應條件削弱自己後,迦太基人還是迎來了羅馬大軍,並在3年後被毀滅。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迦太基城淪陷

實話實說,迦太基最初在國力上絕不弱於羅馬,甚至比後者更強,但是這個國家確實是個土財主,在羅馬的威脅面前,只要遭遇一定的損失,就會立刻選擇和談,相比較而言,漢尼拔家族更像是一個異類。而且迦太基不會團結自己的盟邦,與羅馬人恰恰相反,因此,羅馬更得人心,能夠從自己以及盟友那裡得到更多資源,而迦太基只能依賴自己本國和極少數鐵桿盟友,所以,羅馬可以承受多次大敗,損失由自己和盟友共同承擔,但是迦太基一次大敗就會傷到上層人的利益。偏偏雙方上層的精神面貌又極為不同,羅馬貴族敢於掏出錢來支援國家海軍建設,迦太基貴族嘛,連漢尼拔這樣的名將,都不怎麼支援。

漢尼拔再努力也沒用!為何羅馬戰勝迦太基是必然的結局?

城破殉國的迦太基婦女

就迦太基這樣的國家,能出漢尼拔這樣的名將,已經是天大的運氣了,要指望迦太基戰勝羅馬,這就太不切實際了。因此,漢尼拔失敗,確實也不冤,正如漢尼拔和大西庇阿戰後聊天時說的那樣,“如果我能戰勝你,那我就是第一名將了。”這話說的不錯,頂著迦太基這樣的母國,漢尼拔要是能戰勝羅馬,那個人覺得,他不僅是名將,而應該是神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