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八佾篇(二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
《論語》:八佾篇(二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原文】

3.20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①,哀而不傷。”

【註釋】

①《關雎(jū)》:《詩經》中的第一篇。

【翻譯】

孔子說:“《關雎》這首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悲傷。”

【解讀】

凡事都要把握好尺度

在本章中,孔子借《詩經》中的名榴《關雎》,提出了哀樂都應有所制,體現出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他看來,男女情愛是很正常也很自然趵事情,但是情感的表露應當以禮節之,不應過分快樂或哀傷,要把握好自己在情感上的尺度。倘若置理智於不顧,就會造成難以估量的後果,對已對人都不利。在古代的政治生活或社會生活中,有修養的人對情感的處裡都會遵循這個原則,追求中庸和適度。

戰國時期的齊威王比較嗜酒,對朝政比較懈怠。楚國藉機對齊國用,齊威王驚慌之下派出大夫淳于髡赴趙國求援,才解了齊國之危。事凵,齊威王很高興,便要賜酒給淳于髡。淳于髡便藉機向齊威王進諫道:“喝酒喝得多了就會亂了禮節,人們快樂到了極點可能就要發生一些悲傷之事。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只要超過了一定的限度,都會走向它的反面。”齊威王聽到淳于髡的勸告後,恍然大悟,改掉了酗酒的惡習。後來,齊威王勵精圖治,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

從這件史實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做事應當把握好分寸,不能只知道貪圖享樂。倘若齊威王不聽淳于髡的勸導,恐怕還會招來滅國之災,這也絕非是在危言聳聽。歷史上,因縱情聲色亡國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陳後主陳叔寶、南唐後主李煜、齊後主高緯等。其實,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人的性情基本沒有改變,正確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感是一個具有永恆性質的話題,所以孔子的這個觀點仍具有巨大價值。他提醒我們,做事時要控制情緒、保持理智,言行應該把握好分寸。否則,很有可能會樂極生悲,對自己造成不利。

按照現代話來說,人們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不但要具備道德上的純潔性和崇高性,還應時刻保持著理智,這樣才算是完美。也就是說,凡事都要講求適度,以中庸之道處理情感與理性的關係,才能將事情做得臻於完美。這句話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主要有兩點啟示:一是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如其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走極端路線;二是重視詩教的作用,也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樂而不淫,可以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品格,保全自己的名聲和尊嚴。哀而不傷,則能讓我們遠離煩惱,避開那些讓自己不快樂的人。生命本身就是一個求索的過程,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失去的只能說明它本來就不屬於你,不必為此而掛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