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組合完成後,全長5.82米,寬1.41米,可以一次運送戰馬3匹。

出自:「工兵入門」(光人社) 佐山二郎

“大力神~合體嘍!~九九式機舟

用兩艘方形摺疊舟,1艘尖型摺疊舟,然後安裝“九五式輕操舟機”。就變成了“九九式機舟”。(像不像樂高玩具?)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組合完成後,全長5.82米,寬1.41米,可以一次運送戰馬3匹。

出自:「工兵入門」(光人社) 佐山二郎

“大力神~合體嘍!~九九式機舟

用兩艘方形摺疊舟,1艘尖型摺疊舟,然後安裝“九五式輕操舟機”。就變成了“九九式機舟”。(像不像樂高玩具?)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了防止船首上浪,合體後的九九式機舟在尖型摺疊舟船首上要加一個棚子。

九九式機舟單獨航行的時速是13.6節。但它也可以牽引6艘無動力的九五式摺疊舟(每艘滿載大約1.3噸)以5.8節的速度行駛。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組合完成後,全長5.82米,寬1.41米,可以一次運送戰馬3匹。

出自:「工兵入門」(光人社) 佐山二郎

“大力神~合體嘍!~九九式機舟

用兩艘方形摺疊舟,1艘尖型摺疊舟,然後安裝“九五式輕操舟機”。就變成了“九九式機舟”。(像不像樂高玩具?)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了防止船首上浪,合體後的九九式機舟在尖型摺疊舟船首上要加一個棚子。

九九式機舟單獨航行的時速是13.6節。但它也可以牽引6艘無動力的九五式摺疊舟(每艘滿載大約1.3噸)以5.8節的速度行駛。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惜我沒有找到這種歷史照片,不然這種放鴨子的形式一定很有趣。

搭建浮舟橋

九五式摺疊舟和較為大型的九七式馱載摺疊舟還可以用於搭建浮橋,用於跨越較大的河川。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組合完成後,全長5.82米,寬1.41米,可以一次運送戰馬3匹。

出自:「工兵入門」(光人社) 佐山二郎

“大力神~合體嘍!~九九式機舟

用兩艘方形摺疊舟,1艘尖型摺疊舟,然後安裝“九五式輕操舟機”。就變成了“九九式機舟”。(像不像樂高玩具?)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了防止船首上浪,合體後的九九式機舟在尖型摺疊舟船首上要加一個棚子。

九九式機舟單獨航行的時速是13.6節。但它也可以牽引6艘無動力的九五式摺疊舟(每艘滿載大約1.3噸)以5.8節的速度行駛。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惜我沒有找到這種歷史照片,不然這種放鴨子的形式一定很有趣。

搭建浮舟橋

九五式摺疊舟和較為大型的九七式馱載摺疊舟還可以用於搭建浮橋,用於跨越較大的河川。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浮橋的通過效率顯然要高於舟艇擺渡。但對河面要求較高,風浪較大的河面就不適合搭建浮橋。

偷師只學了一半

淞滬會戰中,日軍登陸杭州灣,共使用了大發94艘、小發81艘,裝甲艇3艘,高速艇甲4艘,高速艇乙10艘。美軍派出觀察員對日軍登陸進行了詳細的拍照分析。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組合完成後,全長5.82米,寬1.41米,可以一次運送戰馬3匹。

出自:「工兵入門」(光人社) 佐山二郎

“大力神~合體嘍!~九九式機舟

用兩艘方形摺疊舟,1艘尖型摺疊舟,然後安裝“九五式輕操舟機”。就變成了“九九式機舟”。(像不像樂高玩具?)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了防止船首上浪,合體後的九九式機舟在尖型摺疊舟船首上要加一個棚子。

九九式機舟單獨航行的時速是13.6節。但它也可以牽引6艘無動力的九五式摺疊舟(每艘滿載大約1.3噸)以5.8節的速度行駛。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惜我沒有找到這種歷史照片,不然這種放鴨子的形式一定很有趣。

搭建浮舟橋

九五式摺疊舟和較為大型的九七式馱載摺疊舟還可以用於搭建浮橋,用於跨越較大的河川。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浮橋的通過效率顯然要高於舟艇擺渡。但對河面要求較高,風浪較大的河面就不適合搭建浮橋。

偷師只學了一半

淞滬會戰中,日軍登陸杭州灣,共使用了大發94艘、小發81艘,裝甲艇3艘,高速艇甲4艘,高速艇乙10艘。美軍派出觀察員對日軍登陸進行了詳細的拍照分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組合完成後,全長5.82米,寬1.41米,可以一次運送戰馬3匹。

出自:「工兵入門」(光人社) 佐山二郎

“大力神~合體嘍!~九九式機舟

用兩艘方形摺疊舟,1艘尖型摺疊舟,然後安裝“九五式輕操舟機”。就變成了“九九式機舟”。(像不像樂高玩具?)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了防止船首上浪,合體後的九九式機舟在尖型摺疊舟船首上要加一個棚子。

九九式機舟單獨航行的時速是13.6節。但它也可以牽引6艘無動力的九五式摺疊舟(每艘滿載大約1.3噸)以5.8節的速度行駛。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惜我沒有找到這種歷史照片,不然這種放鴨子的形式一定很有趣。

搭建浮舟橋

九五式摺疊舟和較為大型的九七式馱載摺疊舟還可以用於搭建浮橋,用於跨越較大的河川。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浮橋的通過效率顯然要高於舟艇擺渡。但對河面要求較高,風浪較大的河面就不適合搭建浮橋。

偷師只學了一半

淞滬會戰中,日軍登陸杭州灣,共使用了大發94艘、小發81艘,裝甲艇3艘,高速艇甲4艘,高速艇乙10艘。美軍派出觀察員對日軍登陸進行了詳細的拍照分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上圖是美軍“觀察員”在淞滬會戰中拍攝的兩張日軍裝甲艇諜照,美軍觀察員錯誤將日軍裝甲艇炮塔主炮識別為37mm口徑,還做了錯誤的標註。但正是這次作戰中對日軍大型發動艇的拍照分析,才促成了美軍LCVP希金斯登陸艇的誕生。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組合完成後,全長5.82米,寬1.41米,可以一次運送戰馬3匹。

出自:「工兵入門」(光人社) 佐山二郎

“大力神~合體嘍!~九九式機舟

用兩艘方形摺疊舟,1艘尖型摺疊舟,然後安裝“九五式輕操舟機”。就變成了“九九式機舟”。(像不像樂高玩具?)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了防止船首上浪,合體後的九九式機舟在尖型摺疊舟船首上要加一個棚子。

九九式機舟單獨航行的時速是13.6節。但它也可以牽引6艘無動力的九五式摺疊舟(每艘滿載大約1.3噸)以5.8節的速度行駛。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惜我沒有找到這種歷史照片,不然這種放鴨子的形式一定很有趣。

搭建浮舟橋

九五式摺疊舟和較為大型的九七式馱載摺疊舟還可以用於搭建浮橋,用於跨越較大的河川。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浮橋的通過效率顯然要高於舟艇擺渡。但對河面要求較高,風浪較大的河面就不適合搭建浮橋。

偷師只學了一半

淞滬會戰中,日軍登陸杭州灣,共使用了大發94艘、小發81艘,裝甲艇3艘,高速艇甲4艘,高速艇乙10艘。美軍派出觀察員對日軍登陸進行了詳細的拍照分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上圖是美軍“觀察員”在淞滬會戰中拍攝的兩張日軍裝甲艇諜照,美軍觀察員錯誤將日軍裝甲艇炮塔主炮識別為37mm口徑,還做了錯誤的標註。但正是這次作戰中對日軍大型發動艇的拍照分析,才促成了美軍LCVP希金斯登陸艇的誕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最成功的的登陸艦艇,大量建造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

以下完全是我的猜想:

就好像武俠小說中偷師只能學到招式,卻學不到內功心法那樣,因為拍攝不到日軍登陸艇船底的模樣,所以美國人這次偷師只學到了一半,日軍大發艇首是V型和W型艇底,美軍LCVP卻搞了個平底。日軍登陸艇使用螺旋推進器,而美國人登陸艇則是使用螺旋槳。

不過,這也到方便了節約生產工時大量建造,到1950年,希金斯LCVP總建造數量超過兩萬艘,成為二戰太平洋戰爭中取勝的關鍵武器。


~(完)~

潛艇擊沉潛艇,黃貂魚號的三殺帽子戲法

豪豬的針刺——戰鬥機彈射船

二戰油輪航母艦隊計劃——從速吸到鷹野

"

目錄

1、小發

2、大發

  • 鐵製大發
  • 海軍大發
  • 木製大發

3、特大發動艇

4、五式大型發動艇

5、九三式、九五式摺疊舟

6、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7、九九式機舟

前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由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提案,盟軍在地中海達達尼爾海峽,加里波利半島一側的海岸線上,進行了一場慘烈的登陸作戰,作為一戰協約國的一員,日軍目睹了這場慘烈的戰役,由此引發的思考,迫使日軍對未來的登陸作戰應以何種方式進行,展開了思考。

日軍對登陸作戰並不陌生,在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中,日軍在金州灣和山東榮城的登陸戰,成功切斷了清軍北洋水師旅順、威海兩大要塞的後路,最終包圍並全殲了曾經的亞洲第一艦隊——大清北洋水師。

1904年日俄戰爭中,日本故技重施,再次以登陸作戰的形式包圍封鎖旅順港,經過血腥的陸戰,用陸軍重炮在旅順港內全殲了沙俄第一太平洋艦隊,為對馬海峽決戰創造了條件。

在上面兩次成功的戰鬥中,日軍使用的並非專業登陸船隻,而是從國內徵調的木船和舢板。隨著武器的進步,繼續使用這樣的登陸器材將在登陸灘頭面臨重大傷亡,因此日軍決心研發能自動行駛,並帶有一定的防彈能力的專業登陸器材,這就是日軍大發、小發登陸艇的設計初衷。

配套還有上陸用偵察高速艇,火力壓制用裝甲艇,物資運輸用艇,不過那些並非本文的介紹內容,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紹日軍大小發動艇及其衍生產品的設計特點以及日本陸軍的摺疊舟艇。

小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又稱為"十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小發(SB代表Small Boat),是日本帝國陸軍最早研發的登陸艦艇,1927年開始裝備。

小發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大量使用,僅在1943年,就建造了1000艘以上。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陸軍小發動艇分為A、B、C三種型號

(出自「昭和造船史第1巻」(原書房) 日本造船學會編(P.764))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SB-A:數據不詳

SB-B:長10.06米,寬2.44米,深1.22米,裝備45馬力發動機

SB-C:同上

C改型:長10.06米,寬2.4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T型特種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裝備60馬力發動機

R型特殊發動艇:長10.06米,寬2.4米,深1.3米;

艇員4~5人,小發動艇可以運載3噸物資或者30名武裝士兵以8節航速航行10個小時。

日軍船舶工兵操縱小發進行一次登陸演習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航渡中的小型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衝擊灘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登岸



大型發動艇(鐵製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型發動艇又被稱為“十四米特型貨運船”,簡稱“大發”

鐵製大型發動艇分為A~D型,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A型(LB-A),1925年

全長13.2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

B型(LB-B),1930年

艇首底部V型是其特徵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C型(LB-C),1930年

艇首底部W型是其特徵,其他數據與B型相同

全長13.98米、長12.8米,寬3.05米、深1.52米,自重8噸

發動機60馬力

D型(LB-D),1932年

艇首底部W型,可以裝載八九式戰車是主要特點

全長14.88米、長13.7米,寬3.35米、深1.52米,自重9.5噸

發動機80馬力

載重量12.5噸,(一輛八九式中戰車,4輛卡車或者武裝士兵70名,10匹馬)滿載情況下可以以8節航速行駛170海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各種型號的大發總建造數量超過6000艘。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鐵製大發設計圖,注意看艇首可收放的登陸跳板結構(絕密)和艇尾受保護的螺旋推進器,用鐵製造主要是考慮防彈性能,在登陸前保護士兵不受敵方火力殺傷。

大發是專門設計的登陸用艦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放下跳板登陸的瞬間

第一,鐵製大發的艇首跳板可以放下,便於登陸士兵直接衝上灘頭,日軍對此視為機密進行嚴格保密,發佈的每一張照片都要進行審核。(美軍觀察員在凇滬會戰中,在杭州灣觀摩日軍登陸行動,對日軍登陸艦艇拍照後,參考日軍登陸艇的樣式設計了著名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詳見後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日軍在大發船頭架設九二式重機槍提供對空火力(安裝了防空瞄具)


第二,日軍登陸艦艇普遍使用螺旋(螺桿)推進器,而不是常見的螺旋槳,這是為了避免行駛在淺灘中的磕碰損傷推進器,日軍還為螺旋推進器設計了受保護的框架結構。(見下圖)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艇底的螺旋推進器受到外框保護,在淺灘行動時不容易受到損傷。

第三,為了減少行駛阻力,日軍大發的艇首底部設計為V型(B型)和W型(C型和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盟軍在米爾恩灣繳獲的日軍大發,從W型艇首底部看來,這是一艘C型或者D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繳獲的大發。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發的操縱檯細節,十字星型的觀察孔(可能是一艘海軍型),船體中部似乎搭載了一門未知型號的火炮。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大發。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海軍使用的大發艇與日本陸軍樣式相同,但也許是海軍比較嬌(YOU)貴(QIAN),海軍卓爾不凡的在大發頂上加了頂棚,加高了駕駛臺並在首尾安裝了兩挺自衛用的機關槍。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這一艘海軍大發,注意看海軍大發駕駛臺的高度,艇首和艇尾的機關槍。

此外,海軍還製造了一種縮小型的“十三米特型貨運船”——簡稱為中發,

現在大發一家大中小全齊活了。


1942年的木製大發

1942年,由於戰爭擴大,日軍需要更多的此類運輸船隻,但製造大發使用的鋼材不足,於是批量使用木材建造了“木製大發”,木製大發以鐵製大發D型為原型建造。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看到木質大發的船底簡化為平底結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性能

長度:14.55米,寬:3.33米,重:11噸

載重量:10噸物資或70名武裝士兵或1輛八九型坦克

發動機:60馬力

最大航速:9節

木製大發的總建造數量2000艘以上,其中日本帝國海軍購買了其中1140艘。

特大發動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運載日本的中型坦克——九七式中型戰車而研發,說是中戰車,在美國人眼裡16噸的重量只能說是輕戰車。

特大發分為B型與C型,性能如下:

全長18米、寬3.7米、深1.75米,艇員8~10人。

滿載排水量34噸,自重17.5噸,載重16.5噸

配備兩臺60馬力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10.5節。以9節航速可以續航13個小時。

載重16.5噸剛剛好可以裝載1輛九七式中戰車(或者兩輛卡車,武裝士兵120名,馬13匹)

1940年,特大發動艇研發完成,1941年日軍開始建造100艘特大發,其中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大阪鐵工場因島工廠 20艘

大阪鐵工場櫻島工廠 15艘

播磨造船所 15艘

三菱重工業神戸造船所 10艘

玉造船所 12艘

其他原田造船、遠藤造船、蓬萊造船、淺野造船、大原造船、佐野安造船、尼崎船塢、樋口造船、浪速造船、大阪造船、佔部造船、向島船塢也參與了特大發的建造。

特大發的總建造數量大約200艘。

五式大型發動艇(たり艇)

性能如下: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25米、寬4米、高3.7米、吃水深2米,滿載排水量41噸;

配備兩臺150馬力水冷V型12氣缸柴油發動機,最高航速9.56節,常用航速8.9節。

一艘五式大型發動艇可以裝載:

----37mm高射炮2門;

----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一門;

----中戰車1輛;

----120名全副武裝士兵;

----15匹馬;

九三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1935年7月定型,使用木質框架和橡膠製作,為了便於運輸,可以分解為前、後兩部分: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前部全長4.14米,寬1.45米,深0.66米,重98.5公斤。

後部全長3.3米,寬1.45米,重101.5公斤。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兩部分用4個五金連接點組合,組合後的九三式摺疊舟全長7.35米,重200公斤。在一輛2噸卡車上可以裝載9艘(套)摺疊舟。

每條九三式摺疊舟配備1條長3.8米重3公斤的棹,以及一條長4.6米重12公斤的櫓,由專門的舟手操控。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2名武裝士兵。

九五式摺疊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以裝載船外機輔助動力。除了舟手3名外,可以裝載16名武裝士兵。

船外機使用40馬力的4缸汽油機——名為“九五式輕操舟機”。

九七式馱載摺疊舟

這是一種組合船,由兩個尖型舟、兩個方形舟組合而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組合完成後,全長5.82米,寬1.41米,可以一次運送戰馬3匹。

出自:「工兵入門」(光人社) 佐山二郎

“大力神~合體嘍!~九九式機舟

用兩艘方形摺疊舟,1艘尖型摺疊舟,然後安裝“九五式輕操舟機”。就變成了“九九式機舟”。(像不像樂高玩具?)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為了防止船首上浪,合體後的九九式機舟在尖型摺疊舟船首上要加一個棚子。

九九式機舟單獨航行的時速是13.6節。但它也可以牽引6艘無動力的九五式摺疊舟(每艘滿載大約1.3噸)以5.8節的速度行駛。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可惜我沒有找到這種歷史照片,不然這種放鴨子的形式一定很有趣。

搭建浮舟橋

九五式摺疊舟和較為大型的九七式馱載摺疊舟還可以用於搭建浮橋,用於跨越較大的河川。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浮橋的通過效率顯然要高於舟艇擺渡。但對河面要求較高,風浪較大的河面就不適合搭建浮橋。

偷師只學了一半

淞滬會戰中,日軍登陸杭州灣,共使用了大發94艘、小發81艘,裝甲艇3艘,高速艇甲4艘,高速艇乙10艘。美軍派出觀察員對日軍登陸進行了詳細的拍照分析。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上圖是美軍“觀察員”在淞滬會戰中拍攝的兩張日軍裝甲艇諜照,美軍觀察員錯誤將日軍裝甲艇炮塔主炮識別為37mm口徑,還做了錯誤的標註。但正是這次作戰中對日軍大型發動艇的拍照分析,才促成了美軍LCVP希金斯登陸艇的誕生。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美軍最成功的的登陸艦艇,大量建造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

以下完全是我的猜想:

就好像武俠小說中偷師只能學到招式,卻學不到內功心法那樣,因為拍攝不到日軍登陸艇船底的模樣,所以美國人這次偷師只學到了一半,日軍大發艇首是V型和W型艇底,美軍LCVP卻搞了個平底。日軍登陸艇使用螺旋推進器,而美國人登陸艇則是使用螺旋槳。

不過,這也到方便了節約生產工時大量建造,到1950年,希金斯LCVP總建造數量超過兩萬艘,成為二戰太平洋戰爭中取勝的關鍵武器。


~(完)~

潛艇擊沉潛艇,黃貂魚號的三殺帽子戲法

豪豬的針刺——戰鬥機彈射船

二戰油輪航母艦隊計劃——從速吸到鷹野

小艇的祕密~詳解二戰日本陸軍登陸舟艇

帝國軍出征@S01e11

這是一個海戰愛好者的港灣,喜歡請點擊收藏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