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後期,日軍登陸杭州灣,第三戰區指揮官為何毫無防範

陸軍 海軍 蔣介石 歷史 大鵬說書 2017-07-19

淞滬會戰後期,在杭州灣登陸的日軍,是以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師團、野戰重炮兵第六旅團、獨立山炮兵第二聯隊等部隊組建的第十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

同時,日軍大本營又將位於華北戰場的第六師團調出,命其在長江的白茆口登陸,加入到第十軍的作戰序列。日本海軍也把原來的第三艦隊,分編成第三、第四兩個艦隊,增加了“足棲號”巡洋艦為第四艦隊旗艦,以全力協助第十軍的登陸作戰。

淞滬會戰後期,日軍登陸杭州灣,第三戰區指揮官為何毫無防範

日軍第十軍的作戰部署的第一期作戰目的是:十一月二日“斷然進行登陸”。之後,“以精銳的一部作為先遣隊,神速地進入松江以南地區,掩護軍主力渡過黃浦江。第二期作戰目的是:“儘速以一個兵團通過水路,向蘇州挺進”,切斷中國軍隊回撤南京的退路。主力在松江西南面地區整頓後開始前進”,“進入蘇州河北面地區”,策應上海派遣軍消滅中國軍隊主力。

這是一個極其凶險的作戰計劃。

如果日軍成功登陸,並依上述作戰計劃佔領滬浙交界處的松江地區,即可切斷滬杭甬(上海至杭州至寧波)鐵路,然後從南向北發動攻勢,與從北向南打向蘇州河的上海派遣軍協同,對上海戰場上的中國軍隊形成包圍之勢。

日軍選擇的登陸地點,位於上海南側杭州灣的北岸。這裡近岸水深十米以上,且海岸平直,便於大型艦隻靠近和重兵展開。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地區公路和鐵路發達,不僅可以通往上海和杭州,也是通向南京的要道。

早在兩百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間,日本人進犯上海時就是從杭州灣金山衛登陸的。

淞滬會戰後期,日軍登陸杭州灣,第三戰區指揮官為何毫無防範

中國人或許忘記了,但日本人牢記心中。

國民政府陸軍大學聘任過的日本教官,曾公開對中國的軍校學員說:金山衛“是登陸的好地方”。可見杭州灣登陸點早已在日本人的窺視下:“關於杭州灣沿岸,平時已在進行偵察,也收集了相當數量的地質資料”。

但中國軍隊的將領們認為,金山衛海水淺灘塗深,海岸縱深又多是水網地帶,並不是一個理想的登陸地點。——日本軍人與中國軍人對同一軍事問題的認知相距甚遠。

淞滬會戰後期,日軍登陸杭州灣,第三戰區指揮官為何毫無防範

淞滬會戰初期,蔣介石接到過日軍可能要在杭州灣登陸的情報,為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專門作出部署,將第八集團軍的四個師加一個旅佈防於杭州灣北岸。但是,隨著淞滬會戰的進行,杭州灣北岸部隊不斷地被抽調至上海戰場,最後竟只剩下第六十二師的一部和少量的地方武裝。

中國軍隊統帥部似乎已完全陷於應對上海的慘烈苦戰,遺忘了或是忽視了位於上海戰場背後的杭州灣——空虛的後方如遭遇突襲,必會使腹背同時受敵的危境降臨。這是基本的軍事常識,而置身於戰場的第三戰區指揮官們竟然毫無防範。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