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隴南市位於甘肅南部,東鄰陝西,南接四川,地處中國大陸二級階梯向三級階梯的過渡地帶,位於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西部向青藏高原邊緣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整個地形西北高東南低,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境內形成了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相間的複雜地形,是甘肅省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轄一區八縣,全市共195個鄉鎮,其中55個鄉(含4個民族鄉)、140個鎮,3167個村委會,其中140個社區。2017年末,全市總人口287.4萬人,常住人口262.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5.2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34‰。全市分佈著漢、回、藏、蒙等29個民族。總面積2.8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29.5萬畝。隴南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區,年平均氣溫10—15℃,年降雨量400—1000毫米之間,無霜期120—260天。海拔在550—4187米之間。境內地貌俊秀,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蓋率高,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

【國民經濟】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42.7億元,比上年增長3.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1.3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0.3億元,下降3.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1.1億元,增長5.6%。第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分別為33.0%、-27.8%和94.8%,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7.9:20.5:61.6,與上年相比,一產佔比下降3.8個百分點,二產佔比下降1.1個百分點,三產比重上升4.9個百分點。實現工業增加值39.6億元,下降6.5%。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4.9億元,下降7.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0.8億元,下降38.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1億元,增長7.7%。進出口總額為15853萬元,下降8.2%,其中:直接出口總額15852萬元,下降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2億元,增長3.0%。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6億元,增長8.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20.7億元,增長4.9%,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69.9億元,增長2.3%;住戶存款餘額537億元,增長7.5%。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14.2億元,增長10.0%。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隴南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推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80.3萬噸。建成特色產業示範點100個、中藥材標準化示範點46個,新增特色產業32.8萬畝。建成規模養殖場32個,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43%。新增省級龍頭企業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651家。禮縣創建為國家級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祥宇橄欖油榮獲紐約國際橄欖油大賽金獎,隴南茶葉榮獲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設計銀獎。認真落實一企一策方案,年初停產的29戶企業已復產23戶。實施市列重點工業項目20個,5個建成投產。創建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3個,新增小微企業413戶。非公經濟增加值增長6.5%。編制了隴南經濟開發區規劃,實施基礎設施項目24個,完成投資6.8億元。第三產業快速發展。隴南特色農產品交易市場和12個便民市場建成運營。全域旅遊、花滿隴南創建活動成效顯著,兩當縣名列“中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榜”第八位,宕昌縣入圍“2017最美中國榜”,康縣花橋被評為第三批“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官鵝溝5A級景區創建工作進展順利,哈達鋪、天池、金徽礦業創建為4A級景區;開通了蘭渝鐵路隴上江南號專列,旅遊人數、綜合收入大幅增長。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快速推進,網店達到1.3萬家。

【脫貧攻堅】2017年,隴南市聚焦特困片區精準發力,脫貧攻堅紮實推進。按照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要求,統籌推進片區扶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金融扶貧、旅遊扶貧和社會扶貧。整合項目資金,推進國開行貧困縣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了農村公路“三年大會戰”任務,基本實現了建制村通暢工程全覆蓋,西和縣被命名為全國“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解決了33.9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實施農村D級危房改造2.5萬戶。完成易地扶貧搬遷4209戶共1.7萬人。大力推進產業扶貧,農業特色產業人均增收3100元,禮縣榮獲2017中國果業扶貧突出貢獻獎。勞務輸轉68.3萬人,創收141億元。加快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創建國家級、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7個。放大金融扶貧效應,發放涉農貸款424.2億元。創建電商扶貧示範網店2021家,帶動貧困人口18萬人。深入推進東西扶貧協作,落實幫扶資金9600萬元。

【三農工作】2017年,隴南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加快推廣旱作農業,提升特色產業示範點水平,使全市農業基礎條件得到改善,糧食、畜禽生產穩定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結構調整有了新突破,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339.0萬畝,比上年增長0.6%;油料種植面積47.3萬畝,增長3.6%;蔬菜種植面積48.2萬畝,增長1.7%。全年糧食總產量80.3萬噸,增長1.2%,其中:夏糧30.0萬噸,增長3.2%;秋糧50.3萬噸,與上年持平。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386元,增長9%。

【項目建設】2017年,隴南市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夯基礎、穩增長的重要舉措,全面落實項目清單、並聯審批、市級領導包抓項目責任制,實施投資規模500萬元以上項目1192個。市財政籌資1500萬元,加快了48個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做好徵地拆遷和協調服務,渭武、徽兩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武九高速公路即將全線開工;13條普通省道、7條旅遊公路開工建設;天平鐵路南延線、市區軌道交通等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鐵公機”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188個項目申報納入國家PPP項目庫。33個水利項目加快實施,成縣磨壩峽水庫、武都城區供水擴建等項目建成運營。投資14.5億元的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加快實施,行政村有線寬帶實現全覆蓋。建成隴南大數據政務服務和鄉村大數據系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229個、總投資391億元,到位資金180億元。

【優勢產業】隴南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質地貌,多樣的氣候條件等諸要素的多種組合,造就了其豐富的生物資源,境內自然生長的樹種有1300多種,其中有花椒、核桃、油橄欖、茶葉、銀杏等經濟樹種400多種,是甘肅唯一產茶區和全國油橄欖最佳適生區;有中藥材1300多種,其中名貴中藥材300多種, 《本草綱目》中的黨蔘、當歸、紅芪、大黃、甘草等五大藥材中,四種產於隴南,而且以量大質優聞名於國內外。自公元505年,宕昌國王樑帝貢獻當歸,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素有“天然藥庫”、“千年藥鄉”之稱譽。有可利用天然草場990萬畝,加之荒山荒坡、退耕地人工種草和大量的農作物秸稈,發展草食畜牧業具有優厚的資源;境內有山珍、食用菌100多種。這種複雜自然稟賦構成了資源的多樣性,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天然地形成了發展經濟林果、畜牧養殖、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礦產資源富集。有鉛、鋅、銻、銅、錳、金、硅、重晶石、煤等金屬和非金屬礦34種,其中西成鉛鋅礦帶為我國第二大礦體,已探明儲量2400萬噸;銻為我國第三大礦體,已探明金屬儲量14.9萬噸;文縣陽山金礦已探明儲量300噸以上,是我國特大型金礦之一,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金礦。水力資源豐富。市內河流縱橫交錯,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900多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人均用水佔有量遠遠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水電開發潛力較大,目前的開發量極為有限,水電能源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17年,隴南市農業特色產業中核桃產量5.3萬噸;花椒產量3.0萬噸;中藥材產量13.4萬噸;油橄欖產量2.9萬噸;茶葉產量0.1萬噸,;蘋果產量12.3萬噸;蔬菜產量73.4萬噸;蠶繭產量121.9噸。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鉛金屬產量3.0萬噸,鋅金屬產量16.8萬噸,鐵合金5.7萬噸,黃金972千克,白酒18296千升。

【人民生活】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17年,隴南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185元,比上年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6元,增長9.0%。

【環境保護】2017年,隴南市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快速推進。圍繞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市建設,加快實施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兩江一水”綜合治理等項目。全面推行了河長制,編制完成11條河流“一河一策”方案和任務清單。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成立了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安全和保護巡察辦公室。積極整改中央環保督察組和省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開展了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項目、重點排汙企業汙染防治、河道汙水垃圾及採石採砂清理專項整治活動,水、大氣、土壤汙染治理和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按照“一庫一策”方案,完成了69座病險尾礦庫綜合治理,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全市現有環境監測站10個。空氣質量優良指數達92.4%;地表水、飲用水達標率均達到100%;區域內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6.76分貝,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64.31分貝。

【社會保障】2017年末,全市登記失業人數7200人,比上年下降5.3%;城鎮職工醫療保險14.2萬人,增長0.9%;城鄉居民醫療保險240.1萬人;城鎮養老保險5.4萬人,增長1.9%;工傷保險參保7.2萬人,增長2.6%。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5.1萬人,發放低保金2.4億元;農村低保對象44.9萬人,發放低保金8.4億元。

【社會事業】2017年末,學校總數2391所,教職工31322人,其中專任教師29684人。在校學生數492283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07686人、初中生92512人、高中生52741人、中等職業學校21939人、幼兒園110669人、大專院校641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入學率98.2%。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合格率分別為99.9%、99.7%、92.7%。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萬人,比上年增長2.8%;初中招生3.1萬人,下降4.6%;小學招生3.9萬人,增長2.1%。各類普通高校在隴南招生16742人,下降6.5%,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0484人。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1個,全年演出1178場,觀眾達327萬人次;文化館9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達81.04萬餘冊;博物館11個;文化古蹟54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29處、市級20處;文物藏量11025件,其中:一級文物153件。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為94.2%和96.2%;數字有線電視用戶112984戶,下降12.6%。2017年末,全市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296個,其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10個、中醫院8個、疾病防控中心9個、社區服務中心(站)11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衛生監督所9個、鄉鎮衛生院214個。擁有病床位8229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720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367人、註冊護士2023人、藥師(士)346人、技師(士)323人、其他2141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