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第三季第二期:龍丹妮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明日之子》第三季第二期,整體看起來,這一期的主角應該是龍丹妮而不是其他選手。

在中國,沒有不知道湖南衛視的。而看選秀的,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龍丹妮。這位當仁不讓的“選秀教母”從湖南衛視到哇唧唧哇,超女快男也變成了明日之子。一代代當年的觀眾都長大了,選秀仍在繼續。

不過,龍丹妮有兩塊心病。一塊是當年的超級爆款2005超女並不是她打造的,二是這麼多年以來,運營藝人的成績與選秀節目本身的火爆相比,相形見絀。

這也不能說全是龍丹妮的問題,畢竟綜藝節目主要看人在短時間內的爆發力和多樣性,而運營藝人需要長時間段內持續的投入和升級,兩者的邏輯本就不一致。

這麼多年來,湖南衛視的選秀體系出來的人,也就是05三強,張傑,華晨宇,譚維維和尚雯婕後來都脫離了衛視體系,張傑是從東方“叛逃”的,因此純粹從運營的角度來說,湖南衛視和天娛並不算出色。

但龍丹妮顯然不認為自己無法兩者兼顧。於是2017年,她主動跳出衛視體系成立哇唧唧哇,並打造了超女快男的升級版《明日之子》。也是上天眷顧,抓到了毛不易這塊寶,一下子節目和人都火了。

可是到了第二季,又有些找不著感覺,於是第三季改成了女生選秀,又有超女重來的感覺。只是臺綜變成了網綜,天娛變成了哇唧唧哇。

然而畢竟選秀盛行已經十多年了。去年在創造101大火後,我寫文章論證“平民選秀已經終結”,《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圈層化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而今年的幾個選秀綜藝,包括創造營2019等,都未能複製之前的輝煌。那麼作為國內最資深的“選秀教母”,龍丹妮有什麼妙手回春的招數嗎?

從目前幾位星推官的表現來看,孟美岐似乎專注舞蹈,宋丹丹老師是來凸顯年代錯位感製造梗的,孫燕姿是以成熟藝人的姿態來品評選手的綜合素質和長遠潛力,華晨宇專注音樂先進性,毛不易似乎只看中詞。

唯獨龍丹妮的標準飄忽不定。這期播出後,“龍丹妮的評判標準”竟上了熱搜。頗有點當年“我型我秀”的“選手不紅評委紅”的笑點。

《明日之子》第三季第二期:龍丹妮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有人說,龍丹妮的標準是“選手能不能被大眾所喜歡”。問題是,“喜歡”本來就是一個不確定的標準。

比如洪一諾。上一場我就評論過,選她是為了刻意營造“年代感”,不過,雖然我認為她並沒有一個“老靈魂”,但在唱歌的時候,她確實是有靈魂的。這也許是因為天賦,也許是那個時代的記憶如同胎記一樣印在了她的歌聲裡,也許是因為專業能力(浙音第一名的成績顯然不是吃素的)。

但是,觀眾更在乎的還是“她能給我帶來什麼”。畢竟,我們的目的不是回到八九十年代,但是“未來”又是什麼?

讓我們回憶一下,事實上,從2005年張靚穎拿下超女三強開始,有一種很大的期待就是我們的音樂會迅速“歐美化”。那時的音樂風潮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R&B、Hiphop這些西方正方興未艾的東西也在國內傳播,大家似乎都默認了“歐美即未來”。

然而事與願違,流行音樂和GDP數字不一樣,並未呈現出直線進化論。而隨著網絡音樂的崛起,草根審美逐漸佔據了大眾的眼球,而原來的“主流”卻逐漸被邊緣化。這讓很多在技術上精益求精的音樂人陷入了一個非常擰巴的狀態,即你技術越精進,似乎離大眾越遠。而鳳凰傳奇、筷子兄弟、抖音神曲卻一躍而上,成功佔據了流行的話語權。

於是,對受眾的抱怨成了一種普遍性心態。而在這一點上,你還得佩服的是周杰倫,早在十幾年前就認定了中國風會是長盛不衰的潮流,早早耕耘並收穫了一片碩果。

時至今日,我們還在“歐美化”和“草根化”兩垛稻草間,像那頭缺乏決斷力的驢一樣,快要餓死卻仍內心糾結。

《明日之子》第三季第二期:龍丹妮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這一點,作為選秀活化石的龍丹妮必然是看在眼裡的。因此她的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她希望的是選手先在自己的風格里做到極致,然後再考慮下一步的事情。這就是她說某位選手“這是明日之子該有的一個樣子”,注意“該有”不等於“最終呈現”。

那麼最終呈現的是什麼呢?可以說幾位星推官內心也是模糊的。這幾位從年齡到類型到性別實現了“全覆蓋”,顯然也不希望在某種“審美偏見”下錯過某些“漏網之魚”。

但未來到底怎樣,還需要龍丹妮和她的朋友們仔細聽,認真看,使勁想。畢竟,選秀十幾年已經事實上壟斷了音樂新星的誕生渠道。在這種情況下,是理應為未來多做一點事情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