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的後代:一系死於李自成之亂,另一系卻投降了清朝

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戰功赫赫,生前被封為魏國公,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其身後三世被封為王爵,他的子孫後代如何呢?

徐達的後代:一系死於李自成之亂,另一系卻投降了清朝

徐達有四子四女,長子徐輝祖繼承了他的爵位魏國公,其他三個兒子也因為徐達的功勞在朝中為官;他還有四個女兒,長女嫁於燕王朱棣,次女嫁於代王朱桂,四女嫁於安王朱楹。

朱元璋誅殺功臣,因為徐達平時為人低調,並且謙虛謹慎,徐家毫髮無損,並且由於和朱家聯姻,成了皇親國戚,然而到了建文年間,因為一場靖難戰役,徐達的兒女因為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結局。

長子徐輝祖一直擁護建文帝,建文即位後,被加封太子太傅,後掌管中軍都督府;徐增壽是徐達的第四個兒子,他襲父蔭官至左都督,靖難之役時,卻暗中支持他的姐夫燕王朱棣。

建文元年四月,朱元璋忌日前夕,燕王朱棣派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祭拜。徐輝祖對自己三個親外甥,非常瞭解,他勸建文帝扣留他們作為人質,並說高煦勇猛剽悍而且無賴,不但會不忠於建文帝,也會背叛他的父親,他日一定會成為大患。

徐達的後代:一系死於李自成之亂,另一系卻投降了清朝

然而,建文帝就此事問徐增壽和駙馬王寧時,他們二人卻都包庇他們,於是建文帝就沒有聽徐輝祖的話,將他們三人遣返歸國,從而失去了制服燕王的一個籌碼。

靖難之役爆發後,朱高煦作為燕軍主將出力甚多,建文帝曾說:“吾悔不用輝祖之言!”然而,悔之晚矣!

建文三年四月,徐輝祖奉命參加白溝河之戰,率軍成功掩護李景隆撤退;建文四年正月,徐輝祖再次帶兵北上 ,四月,與燕軍在齊眉山大戰,大敗燕軍,徐輝祖斬殺燕將李斌,燕軍陷入窘境 。

這時,朝廷訛傳燕軍已敗,京師不可無良將,於是召回了徐輝祖,淮北的中央軍因此勢孤而大敗 。燕兵渡過長江打南京時,徐輝祖卻還在帶兵抵抗 。

徐達的後代:一系死於李自成之亂,另一系卻投降了清朝

朱棣入京後,徐輝祖留在父親的祠堂,不肯迎接朱棣,被關進監獄 。朱棣親自召見詢問,徐輝祖一言不發,拒絕擁戴。朱棣大怒,想要誅殺他,卻又因徐皇后的原因而不便殺他,不久,革去其俸祿和爵位 ,將其禁錮在家中。

永樂五年,徐輝祖去世。徐輝祖死後一個多月,朱棣以“中山王不可無後”為理由,由其長子徐欽繼承了魏國公的爵位 ,他這一系明朝滅亡後投降了清朝。

明神宗時,朝廷追錄建文帝時的忠臣,在南京設廟祭祀,以徐輝祖居首,後來,又被追贈太師,諡為忠貞 。

徐輝祖對建文帝忠心耿耿,徐增壽卻與燕王朱棣暗通款曲,而被建文帝誅殺。

徐達的後代:一系死於李自成之亂,另一系卻投降了清朝

建文帝曾懷疑燕王朱棣謀反,徐增壽卻為其打掩護說:“燕王和先帝同氣,富貴已極,怎麼還造反呢?”靖難之役爆發後,徐增壽又多次私通燕王,密告京中部署。燕軍渡過長江後,建文帝當面質問他,徐增壽理屈詞窮被當場誅殺。

朱棣即位後,追封其為武陽侯,諡忠愍,後進封定國公,其子徐景昌繼嗣。徐增壽一系隨明朝朝廷遷至北京直到明末,死於李自成之亂。

徐達的長女嫁給了燕王朱棣,朱棣即位後,被封為皇后,永樂五年去世。徐皇后死後,朱棣或許出於對徐皇后的思念吧,聽說徐達的三女兒徐妙錦尚待字閨中,想聘其為繼後。

徐妙錦當時已經二十八歲了,她早年就立志不嫁,為讓朱棣死心,於是削髮為尼,早晚禮佛,朱棣只好作罷,自此未再冊立皇后!徐妙錦於正統五年正月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