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夏天的味道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 夏

宋•陸游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夏季第一個節氣——立夏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每年公曆5月5日至7日,太陽到達黃經45°時為農曆的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稱: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特徵

雖然名為立夏,但印象中的盛夏離我們其實還早。立夏的日期,是每年的5月5日到7日中的一天,這個時候,只有南方一些地區是真正的“綠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的夏季,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有些乍暖還寒的感覺。

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平均溫度在20度左右,是個亂穿衣的時候。不過立夏之名,並非是因為氣溫上的變化,它是農業意義上夏季的開始,對古時的人們來說,不需要日曆,只要出現三件事,就意味著立夏到了。古人將這三件事總結歸納為立夏三候。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三候

一候螻蟈鳴

螻蟈,螻蛄也

春風和氣,草叢溫潤

再也不用整日迷離

便開始得意自鳴

而隨著它不知疲憊的歡唱

夏天的味道濃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二候蚯蚓出

夏雨滋潤,養育萬物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

土壤潮熱,陽氣極盛

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

此刻早就按捺不住出來透氣的心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三候王瓜生

王瓜生於山坡疏林中

或灌叢中等處

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

立夏時節

陽光普照,八方風雨

給與它快速攀爬生長的力量

四月生苗延蔓,五月開黃花

六、七月便會結出紅色的瓜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習俗

迎夏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掛蛋、吃蛋、鬥蛋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夏日容易腹脹厭食,消瘦乏力,尤其是孩童,相傳是女媧娘娘告訴百姓,立夏日給孩子胸前掛上雞鴨鵝蛋,可防止孩子疰夏,於是立夏掛蛋吃蛋這一習俗便沿襲至今,不過孩子們在吃蛋前會鬥蛋,把煮熟的蛋相碰,碎者輸,最後勝者稱大王。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飯

我國立夏有吃立夏飯的習俗,不同地區各有特色,南方多以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立夏飯。 又有烏米飯、豌豆糯等。

立夏 | 落花隨春去 餘香伴夏來

立夏,一年中最青春的時光。每年的青年節在5月4日,每年的立夏也在附近。剛褪去春的微寒,還未到夏的炎熱,這個時候,最像是個青年,最適合青春。

讓我們在最青春的時光,擁抱陽光,擁抱風雨,廣袤的大地上,呼吸青草的芬芳;無盡的田野上,流連青春的美好,肆意奔跑,乘風破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