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

文/格瓦拉同志

按照常人的理解,王爺作為皇室貴胄,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命運坎坷、晚景淒涼的王爺其實並不在少數,他們的結局有時還比不上普通人。比如,劉宋新安王劉子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子鸞是宋武帝劉駿第八子,生母為殷淑儀,齊敬王劉子羽、晉陵孝王劉子云、南海哀王劉子師都是他的親弟弟。其實殷淑儀本姓劉,是南郡王劉義宣之女,跟劉駿是堂兄妹關係。劉義宣謀反被殺後,劉駿因為垂涎堂妹的美貌,便將她納為妃,併為其改姓為殷。殷淑儀入宮後,憑藉著美豔絕倫的外表、柔媚乖巧的性格,由是得以“承歡侍宴無閒暇”,幾乎到了專擅宮闈的程度。

"

文/格瓦拉同志

按照常人的理解,王爺作為皇室貴胄,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命運坎坷、晚景淒涼的王爺其實並不在少數,他們的結局有時還比不上普通人。比如,劉宋新安王劉子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子鸞是宋武帝劉駿第八子,生母為殷淑儀,齊敬王劉子羽、晉陵孝王劉子云、南海哀王劉子師都是他的親弟弟。其實殷淑儀本姓劉,是南郡王劉義宣之女,跟劉駿是堂兄妹關係。劉義宣謀反被殺後,劉駿因為垂涎堂妹的美貌,便將她納為妃,併為其改姓為殷。殷淑儀入宮後,憑藉著美豔絕倫的外表、柔媚乖巧的性格,由是得以“承歡侍宴無閒暇”,幾乎到了專擅宮闈的程度。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殷淑儀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孝武帝的堂妹

​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麗色巧笑。義宣敗後,帝密取之。寵冠後宮。假姓殷氏,左右宣洩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及薨,帝常思見之,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如此積日,形色不異。追贈貴妃,諡曰宣。見《南史·卷十一》。

孝武帝因為寵幸殷淑儀的緣故,曾動過好幾次想要立其為後的念頭,但終因皇后王憲嫄毫無把柄可抓,再加上朝中重臣的強烈反對,才沒有實施。不僅如此,孝武帝還對殷淑儀所生長子劉子鸞也另眼相看,在他年僅5歲的時候,便冊封其為封襄陽王,不久又進封為新安王,所受恩寵勝過兄弟姊妹。

"

文/格瓦拉同志

按照常人的理解,王爺作為皇室貴胄,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命運坎坷、晚景淒涼的王爺其實並不在少數,他們的結局有時還比不上普通人。比如,劉宋新安王劉子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子鸞是宋武帝劉駿第八子,生母為殷淑儀,齊敬王劉子羽、晉陵孝王劉子云、南海哀王劉子師都是他的親弟弟。其實殷淑儀本姓劉,是南郡王劉義宣之女,跟劉駿是堂兄妹關係。劉義宣謀反被殺後,劉駿因為垂涎堂妹的美貌,便將她納為妃,併為其改姓為殷。殷淑儀入宮後,憑藉著美豔絕倫的外表、柔媚乖巧的性格,由是得以“承歡侍宴無閒暇”,幾乎到了專擅宮闈的程度。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殷淑儀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孝武帝的堂妹

​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麗色巧笑。義宣敗後,帝密取之。寵冠後宮。假姓殷氏,左右宣洩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及薨,帝常思見之,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如此積日,形色不異。追贈貴妃,諡曰宣。見《南史·卷十一》。

孝武帝因為寵幸殷淑儀的緣故,曾動過好幾次想要立其為後的念頭,但終因皇后王憲嫄毫無把柄可抓,再加上朝中重臣的強烈反對,才沒有實施。不僅如此,孝武帝還對殷淑儀所生長子劉子鸞也另眼相看,在他年僅5歲的時候,便冊封其為封襄陽王,不久又進封為新安王,所受恩寵勝過兄弟姊妹。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孝武帝因為寵愛殷淑儀,所以對劉子鸞也另眼相看

​孝武帝因為喜愛劉子鸞的緣故,很想把他立為儲君,以取代頑劣不堪的太子劉子業,但因為重重阻力未能付諸實施。不過,劉子鸞雖然沒有當上太子,但孝武帝卻授予他賣官的特權,以至於江南熱衷功名之徒,莫不奔走於劉子鸞的門下,以期望得到皇帝的賞識、提拔(“子鸞愛冠諸子,凡為上所盼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國。”見《宋書·卷八十》)。

然而殷淑儀紅顏薄命,在跟孝武帝恩愛沒幾年後便香消玉殞,時在大明六年(462年)四月。殷淑儀病故後,劉駿悲痛欲絕,每日裡為她哭悼,以至於精神恍惚,無力處理朝政。為了表示哀悼,孝武帝在追封殷淑儀為貴妃的同時,還下令對她進行厚葬,並給她建廟以示悼念,廟成後以劉子鸞的封號命名,稱為新安寺。

"

文/格瓦拉同志

按照常人的理解,王爺作為皇室貴胄,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命運坎坷、晚景淒涼的王爺其實並不在少數,他們的結局有時還比不上普通人。比如,劉宋新安王劉子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子鸞是宋武帝劉駿第八子,生母為殷淑儀,齊敬王劉子羽、晉陵孝王劉子云、南海哀王劉子師都是他的親弟弟。其實殷淑儀本姓劉,是南郡王劉義宣之女,跟劉駿是堂兄妹關係。劉義宣謀反被殺後,劉駿因為垂涎堂妹的美貌,便將她納為妃,併為其改姓為殷。殷淑儀入宮後,憑藉著美豔絕倫的外表、柔媚乖巧的性格,由是得以“承歡侍宴無閒暇”,幾乎到了專擅宮闈的程度。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殷淑儀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孝武帝的堂妹

​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麗色巧笑。義宣敗後,帝密取之。寵冠後宮。假姓殷氏,左右宣洩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及薨,帝常思見之,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如此積日,形色不異。追贈貴妃,諡曰宣。見《南史·卷十一》。

孝武帝因為寵幸殷淑儀的緣故,曾動過好幾次想要立其為後的念頭,但終因皇后王憲嫄毫無把柄可抓,再加上朝中重臣的強烈反對,才沒有實施。不僅如此,孝武帝還對殷淑儀所生長子劉子鸞也另眼相看,在他年僅5歲的時候,便冊封其為封襄陽王,不久又進封為新安王,所受恩寵勝過兄弟姊妹。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孝武帝因為寵愛殷淑儀,所以對劉子鸞也另眼相看

​孝武帝因為喜愛劉子鸞的緣故,很想把他立為儲君,以取代頑劣不堪的太子劉子業,但因為重重阻力未能付諸實施。不過,劉子鸞雖然沒有當上太子,但孝武帝卻授予他賣官的特權,以至於江南熱衷功名之徒,莫不奔走於劉子鸞的門下,以期望得到皇帝的賞識、提拔(“子鸞愛冠諸子,凡為上所盼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國。”見《宋書·卷八十》)。

然而殷淑儀紅顏薄命,在跟孝武帝恩愛沒幾年後便香消玉殞,時在大明六年(462年)四月。殷淑儀病故後,劉駿悲痛欲絕,每日裡為她哭悼,以至於精神恍惚,無力處理朝政。為了表示哀悼,孝武帝在追封殷淑儀為貴妃的同時,還下令對她進行厚葬,並給她建廟以示悼念,廟成後以劉子鸞的封號命名,稱為新安寺。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劉子鸞5歲封王7歲拜相,一度很風光

​殷淑儀死後,孝武帝在持續思念她的同時,便將更多的關愛和精力放在劉子鸞身上,對他進行刻意提拔。就在殷淑儀病故的當年,只有7歲的劉子鸞便被超拔為宰相(司徒)。兩年後,劉子鸞又加領中書令職務,執掌朝廷樞機。當然,由於劉子鸞年紀太小,還無法履行宰相的職務,具體事務還是由屬官幫他來處理。

孝武帝在位期間,劉子鸞因為母親的關係備受溺愛、超拔,然而隨著前者的駕崩,他的命運便陡轉而下,最終落得被毒殺的下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孝武帝駕崩後,太子劉子業繼位為帝,是為前廢帝,時在大明八年(464年)閏五月。劉子業即位時年僅17歲,起初還畏懼權臣戴法興,表現得還算是規矩本分,但等到戴法興因遭誣陷被殺後,他便開始變得無法無天起來。由於劉子業做太子時地位並不穩固,數次有被劉子鸞取代的危險,所以等到他親政後,便決意殺死劉子鸞以洩憤。

"

文/格瓦拉同志

按照常人的理解,王爺作為皇室貴胄,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命運坎坷、晚景淒涼的王爺其實並不在少數,他們的結局有時還比不上普通人。比如,劉宋新安王劉子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子鸞是宋武帝劉駿第八子,生母為殷淑儀,齊敬王劉子羽、晉陵孝王劉子云、南海哀王劉子師都是他的親弟弟。其實殷淑儀本姓劉,是南郡王劉義宣之女,跟劉駿是堂兄妹關係。劉義宣謀反被殺後,劉駿因為垂涎堂妹的美貌,便將她納為妃,併為其改姓為殷。殷淑儀入宮後,憑藉著美豔絕倫的外表、柔媚乖巧的性格,由是得以“承歡侍宴無閒暇”,幾乎到了專擅宮闈的程度。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殷淑儀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孝武帝的堂妹

​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麗色巧笑。義宣敗後,帝密取之。寵冠後宮。假姓殷氏,左右宣洩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及薨,帝常思見之,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如此積日,形色不異。追贈貴妃,諡曰宣。見《南史·卷十一》。

孝武帝因為寵幸殷淑儀的緣故,曾動過好幾次想要立其為後的念頭,但終因皇后王憲嫄毫無把柄可抓,再加上朝中重臣的強烈反對,才沒有實施。不僅如此,孝武帝還對殷淑儀所生長子劉子鸞也另眼相看,在他年僅5歲的時候,便冊封其為封襄陽王,不久又進封為新安王,所受恩寵勝過兄弟姊妹。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孝武帝因為寵愛殷淑儀,所以對劉子鸞也另眼相看

​孝武帝因為喜愛劉子鸞的緣故,很想把他立為儲君,以取代頑劣不堪的太子劉子業,但因為重重阻力未能付諸實施。不過,劉子鸞雖然沒有當上太子,但孝武帝卻授予他賣官的特權,以至於江南熱衷功名之徒,莫不奔走於劉子鸞的門下,以期望得到皇帝的賞識、提拔(“子鸞愛冠諸子,凡為上所盼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國。”見《宋書·卷八十》)。

然而殷淑儀紅顏薄命,在跟孝武帝恩愛沒幾年後便香消玉殞,時在大明六年(462年)四月。殷淑儀病故後,劉駿悲痛欲絕,每日裡為她哭悼,以至於精神恍惚,無力處理朝政。為了表示哀悼,孝武帝在追封殷淑儀為貴妃的同時,還下令對她進行厚葬,並給她建廟以示悼念,廟成後以劉子鸞的封號命名,稱為新安寺。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劉子鸞5歲封王7歲拜相,一度很風光

​殷淑儀死後,孝武帝在持續思念她的同時,便將更多的關愛和精力放在劉子鸞身上,對他進行刻意提拔。就在殷淑儀病故的當年,只有7歲的劉子鸞便被超拔為宰相(司徒)。兩年後,劉子鸞又加領中書令職務,執掌朝廷樞機。當然,由於劉子鸞年紀太小,還無法履行宰相的職務,具體事務還是由屬官幫他來處理。

孝武帝在位期間,劉子鸞因為母親的關係備受溺愛、超拔,然而隨著前者的駕崩,他的命運便陡轉而下,最終落得被毒殺的下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孝武帝駕崩後,太子劉子業繼位為帝,是為前廢帝,時在大明八年(464年)閏五月。劉子業即位時年僅17歲,起初還畏懼權臣戴法興,表現得還算是規矩本分,但等到戴法興因遭誣陷被殺後,他便開始變得無法無天起來。由於劉子業做太子時地位並不穩固,數次有被劉子鸞取代的危險,所以等到他親政後,便決意殺死劉子鸞以洩憤。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劉子業因為痛恨劉子鸞,竟然將他毒死

​景和元年(465年)九月,就在除掉戴法興的次月,已忍耐許久的劉子業終於對劉子鸞動手,以“意圖謀反”的罪名解除他所有的職務,並派遣使者將其鴆殺。劉子鸞起初哀嚎痛哭不肯飲鴆,並對著使者頻頻叩頭,期望後者能饒過自己,但終究都是無用功。劉子鸞自知非死不可,便在飲鴆前語帶哽咽地對左右說道:“希望在我死後輪迴時,生生世世,再不要投胎於帝王之家。”

劉子鸞遇難時年僅10歲,與他同時被害的,還有親弟弟劉子師、親妹第十二皇女(劉子羽、劉子云皆早夭)。劉子鸞臨死前的遺言傳到宮外後,聞者莫不唏噓落淚(“帝素疾子鸞有寵,既誅群公,乃遣使賜死,時年十歲。子鸞臨死,謂左右曰:‘願身不復生王家。’同生弟妹並死,仍葬京口。”引文同上)。

"

文/格瓦拉同志

按照常人的理解,王爺作為皇室貴胄,平日裡錦衣玉食、出尊入貴,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羨煞多少普通人。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命運坎坷、晚景淒涼的王爺其實並不在少數,他們的結局有時還比不上普通人。比如,劉宋新安王劉子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子鸞是宋武帝劉駿第八子,生母為殷淑儀,齊敬王劉子羽、晉陵孝王劉子云、南海哀王劉子師都是他的親弟弟。其實殷淑儀本姓劉,是南郡王劉義宣之女,跟劉駿是堂兄妹關係。劉義宣謀反被殺後,劉駿因為垂涎堂妹的美貌,便將她納為妃,併為其改姓為殷。殷淑儀入宮後,憑藉著美豔絕倫的外表、柔媚乖巧的性格,由是得以“承歡侍宴無閒暇”,幾乎到了專擅宮闈的程度。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殷淑儀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孝武帝的堂妹

​殷淑儀,南郡王義宣女也。麗色巧笑。義宣敗後,帝密取之。寵冠後宮。假姓殷氏,左右宣洩者多死,故當時莫知所出。及薨,帝常思見之,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睹屍。如此積日,形色不異。追贈貴妃,諡曰宣。見《南史·卷十一》。

孝武帝因為寵幸殷淑儀的緣故,曾動過好幾次想要立其為後的念頭,但終因皇后王憲嫄毫無把柄可抓,再加上朝中重臣的強烈反對,才沒有實施。不僅如此,孝武帝還對殷淑儀所生長子劉子鸞也另眼相看,在他年僅5歲的時候,便冊封其為封襄陽王,不久又進封為新安王,所受恩寵勝過兄弟姊妹。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孝武帝因為寵愛殷淑儀,所以對劉子鸞也另眼相看

​孝武帝因為喜愛劉子鸞的緣故,很想把他立為儲君,以取代頑劣不堪的太子劉子業,但因為重重阻力未能付諸實施。不過,劉子鸞雖然沒有當上太子,但孝武帝卻授予他賣官的特權,以至於江南熱衷功名之徒,莫不奔走於劉子鸞的門下,以期望得到皇帝的賞識、提拔(“子鸞愛冠諸子,凡為上所盼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國。”見《宋書·卷八十》)。

然而殷淑儀紅顏薄命,在跟孝武帝恩愛沒幾年後便香消玉殞,時在大明六年(462年)四月。殷淑儀病故後,劉駿悲痛欲絕,每日裡為她哭悼,以至於精神恍惚,無力處理朝政。為了表示哀悼,孝武帝在追封殷淑儀為貴妃的同時,還下令對她進行厚葬,並給她建廟以示悼念,廟成後以劉子鸞的封號命名,稱為新安寺。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劉子鸞5歲封王7歲拜相,一度很風光

​殷淑儀死後,孝武帝在持續思念她的同時,便將更多的關愛和精力放在劉子鸞身上,對他進行刻意提拔。就在殷淑儀病故的當年,只有7歲的劉子鸞便被超拔為宰相(司徒)。兩年後,劉子鸞又加領中書令職務,執掌朝廷樞機。當然,由於劉子鸞年紀太小,還無法履行宰相的職務,具體事務還是由屬官幫他來處理。

孝武帝在位期間,劉子鸞因為母親的關係備受溺愛、超拔,然而隨著前者的駕崩,他的命運便陡轉而下,最終落得被毒殺的下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孝武帝駕崩後,太子劉子業繼位為帝,是為前廢帝,時在大明八年(464年)閏五月。劉子業即位時年僅17歲,起初還畏懼權臣戴法興,表現得還算是規矩本分,但等到戴法興因遭誣陷被殺後,他便開始變得無法無天起來。由於劉子業做太子時地位並不穩固,數次有被劉子鸞取代的危險,所以等到他親政後,便決意殺死劉子鸞以洩憤。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劉子業因為痛恨劉子鸞,竟然將他毒死

​景和元年(465年)九月,就在除掉戴法興的次月,已忍耐許久的劉子業終於對劉子鸞動手,以“意圖謀反”的罪名解除他所有的職務,並派遣使者將其鴆殺。劉子鸞起初哀嚎痛哭不肯飲鴆,並對著使者頻頻叩頭,期望後者能饒過自己,但終究都是無用功。劉子鸞自知非死不可,便在飲鴆前語帶哽咽地對左右說道:“希望在我死後輪迴時,生生世世,再不要投胎於帝王之家。”

劉子鸞遇難時年僅10歲,與他同時被害的,還有親弟弟劉子師、親妹第十二皇女(劉子羽、劉子云皆早夭)。劉子鸞臨死前的遺言傳到宮外後,聞者莫不唏噓落淚(“帝素疾子鸞有寵,既誅群公,乃遣使賜死,時年十歲。子鸞臨死,謂左右曰:‘願身不復生王家。’同生弟妹並死,仍葬京口。”引文同上)。

此人5歲封王7歲拜相,10歲時被皇帝鴆殺,臨死前的遺言令人淚奔

劉子鸞臨死前乞求來世永不再生於帝王家

​同年底,劉子業因荒淫昏暴被叔父劉彧弒殺,後者隨即登基為帝,是為宋明帝。劉彧上臺後,可憐劉子鸞無罪被殺,便將他追封為始平王,並改葬於秣陵縣的龍山。與此同時,宋明帝還命建平王劉景素之子劉延年做劉子鸞的後嗣,以便為他延續“香火”。

史料來源:《宋書》、《南史》、《資治通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