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父母一輩子打工,只為孩子出國留學,真的值得嗎?

對於主流中產家庭來說,希望藉由教育讓孩子躍升階層似乎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但是送孩子留學直至本碩畢業的這筆費用投入,實在不可小覷。

中產父母一輩子打工,只為孩子出國留學,真的值得嗎?

“中產父母一輩子打工,只為孩子出國留學,值得嗎?”這個問題引發了網友自覺站隊,其中我們聽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種直接了當,表示不值得:

中產父母一輩子打工,只為孩子出國留學,真的值得嗎?

另一種基於對國內教育的不滿表示“出去讀書非常可行”:

中產父母一輩子打工,只為孩子出國留學,真的值得嗎?

還有一種最“中庸”,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

中產父母一輩子打工,只為孩子出國留學,真的值得嗎?

今天我們就擺事實講道理,好好來探討這一問題。

1、54%的中國家長想送孩子留學?

有媒體調查統計:54%的中國家長希望送孩子出國留學,筆者一直對這個數字抱有疑慮,關鍵在於怎麼理解“希望”這個詞。

如果單純說家庭抱有留學的願望,那54%這個數字遠遠不止,是否送孩子出國留學,已經成為中國家長們逃不開的選擇題。

但如果是指家庭已有具體的留學計劃,這個比例可能有所偏高,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可能達到,放在全國範圍稍顯誇大。

但無論如何,出國留學的門檻似乎越來越低,以往是富裕階層“特權”的留學,日益成為眾多中產家庭的“必選項”。

筆者供職於一家在京的新聞媒體,基本收入大致符合主流中產的標準,部門近10位中高層領導中,半數以上都把孩子送出國讀書,個別沒有送孩子出去的,也是因為孩子學習太渣,實在不讓人省心。

儘管年級不同,國家不同,出國留學似乎成為一種暗中的“攀比”和“較勁”,當然這些同事的孩子大都非常優秀,出國之後也都如魚得水,但一旦孩子成功出去,國內家長的壓力頓時倍增,日常聊天時時能感覺到他們對於學費的焦慮,以及對孩子未來不確性的擔憂。

同事A的兒子,去年申請到一所美國排名前30的大學。孩子一離開北京,A兩口子就出租了距離單位很近,位於市中心的房子,轉而住在四環外購置的房子裡,每天上下班時間超過1小時。

每每談及此事,他們口頭上表示,換房子並非完全因為孩子上學,但實際上大家心知肚明,他們要為孩子留學期間的花費未雨綢繆。

2、算算留學這筆賬

根據胡潤研究院《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對於中國中產階層的定義:他們是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具有高消費能力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群體。(中產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 具體設定,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30萬以上,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

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中國大陸中產家庭數量已達3320萬戶。其中,北京是擁有最多中產家庭的城市,其次是上海。北京、廣東和上海這三個省市的中產家庭數量共佔全國的50%(除港澳臺) 。按區域來看,華東地區的中產家庭規模最大,佔全國40%以上,達1489萬戶。

“新中產”除了擁有不錯的家庭收入和財富條件之外,同時還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穩定的生活環境等條件。綜合來看,中國新中產的規模約佔中產階層總數的30%,新中產家庭淨資產需要在300萬以上,在常住地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還有私家車。據統計,中國大陸中產家庭數量已達3320萬戶,其中新中產1000萬戶以上。

而出國留學這筆消費,對於中產家庭來說,顯然是一筆無法輕鬆的“甜蜜負擔”。

出國留學到底要花費多少錢?

年級不同,國家不同,當然無法給出統一的答案。但和身邊的留學家庭談及,聽到的卻是一個驚人的共識:至少要準備200~300萬以上的備用資金。(當然孩子拿到獎學金出去,或者申請到渣校充數這些極端情況除外)

也有媒體計算過一些更加“極端”的狀況:

孩子兩歲讀學前班,然後私立小學到私立初中,再送孩子去美國讀高中、讀大學,等到孩子22歲畢業的時候,需要多少資金?

美高申請與標化考試培訓+四年美國寄宿=30w+140w=170w,美本申請與標化考試培訓+四年美國大學=30w+170w=200w,美高四年夏令營保守估計12w,8年的來回機票在10w,如果孩子從2歲開始讀私立學校,可能還需要加個200w,總計:592w。

對比算來,如果某個“中產階層”家庭準備送孩子出國留學,基本上要貢獻出10~20年的家庭可動用消費。

3、為什麼一定要送孩子出去?

中產人群整體非常積極向上,無論是對工作還是家庭生活,以及對自己個人精神層面的追求都非常強烈,並且主觀自我認同為中產身份。

據統計,中國新中產人群平均年齡35歲,80後是新中產的主力軍,其次是70後和90後。他們普遍受過良好的教育,大部分人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他們集中在TMT(科技/ 媒體/ 通信)等熱門行業,部分人士已經晉升為企業管理者或從事專業性自由職業。他們絕大多數已婚並育有子女,其中已婚人群中近1/5已經生育二胎,子女教育成為他們工作之外最關注的話題。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中產家庭對於出國留學青睞的原因,除了通常意義上的“不能比別人差”“隨大流”之外,家長的考慮無非以下幾點:

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對國內教育的不信任,覺得孩子在國外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且留學回來的人,更具有競爭力。

另一方面就是,家長普遍覺得既然家庭有這個條件,為什麼要委屈孩子?一定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出去開開眼界,長長見識。

於是乎孩子上完高中、考完大學送出國去鍍鍍金,好像成了一種標配,似乎不這樣做,就是不稱職的父母,就對孩子心存愧疚。

4、留學是一筆風險投資

都說留學生家長是世上最苦的人,交著比別的家庭高得多的學費,克服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為子女規劃學業前途,還要經歷與子女遠隔萬里的掛念與擔憂,最後要忍受無盡的孤獨。

但這筆風險投資,卻不是人人都能獲得回報,賠錢甚至跌停的案例比比皆是。

筆者的一位朋友B,在孩子大三時萌生了送兒子出國的念頭,B的兒子就讀於一所國內211大學,性格內向有些靦腆,在班上成績並不突出,徘徊在中等偏下水平,大學期間甚至有主幹課程重修的經歷。

說到出國留學這件事,B經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就是:大學畢業後,我給他準備了200萬,算是給他盡到了義務,至於留學之後能學成什麼樣,就看他自己了。

就這樣為了完成家長的這份“義務”,孩子懵懵懂懂踏上了留學之路,雖然申請到一所美國排名中等的大學,但孩子似乎一直沒有融入留學的生活氛圍中,學習成績平平,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並沒有結識更多的人脈和資源。

2年後畢業,並沒有什麼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會,只能打包行李回到國內,開始艱難的尋找工作。因為從事的計算機行業,對實習和實踐的經歷要求甚多,所以找工作一再受挫,半年時間都沒有起色。

有一次和這個孩子聊天,我問他:留學的這段經歷,你覺得價值在哪?

孩子的回答猶豫而模糊:就是看了看外面的世界,沒覺得比國內好多少,其他的感覺,更像是一次為期兩年的孤獨旅行。

發生在B家庭的故事,雖然有些令人失望,但好在還算平平穩穩。這些年關於留學生在外遭遇意外、迷失自我、放縱享樂的案例比比皆是。父母在國內辛苦賺錢,孩子在外面花天酒地,留學讓孩子變成了無法操控的脫韁野馬。

而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六成以上的海歸留學生的平均年薪在10萬元以下,而八成留學生期望的年薪平均在20萬元以下。

由此可見,海歸留學生實際薪資與期望薪資存在一定差距。

再從國內應屆生來看,高達85%以上國內院校畢業生平均年薪集中在10萬元以下,其薪資分佈與海歸留學生薪資分佈大體一致。

近幾年,大量海歸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再加上國內有越來越多的國內院校畢業生步入職場,因此增加了海歸的就業難度。

此外,由於海歸對國內的工作環境不熟悉、工作文化差異性,其競爭力也會相對減弱。綜合來看,海歸留學生在國內競爭同樣激烈。

5、中產送孩子留學值得嗎?

時至今日,出國留學已經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要分析值不值,似乎難以一概而論。就像分析一個土豪買iPhone值不值得一樣。

沒有太多經濟壓力,又覺得對孩子有用,這筆錢就可以花;如果經濟條件達不到,送孩子留學需要父母吃土,就三思而後行。

留學並不意味著回國肯定會功成名就,也不意味著留過學的人會更成功,其實留學對一個人的改變很大,有正面的自然也有負面的。

留學最大的價值就是獲得了見識和資源,雖然那麼昂貴,但短時間內很難見得到回報。

與其討論:出國留學值不值?不如換一些角度,可能更有意義和參考價值。比如:

孩子是不是真的自願去留學?

他的性格是不是適合留學?

孩子是否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什麼時候留學是最佳方案?

留學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如果留學歸來孩子沒有長進,你能接受嗎?

假如孩子最終回國,你怎麼幫他規劃?

等等

如果上面的問題,你都已經胸有成竹,有了清晰而成熟的答案,相信你的家庭留學的選擇,一定會平穩順利,物超所值。因為你對價值的判斷,已經有了清晰的標準,並不侷限在回來之後孩子能掙多少工資?多久能賺回學費?能不能找到比國內同齡人更好的工作?…

留學對一個人學識和閱歷上的提升,是難以用金錢去量化的。有的人在留學的過程中,開闊了眼界,性格變得更好;有的人不想過一眼望穿的生活,渴望生活能豐富多彩;有的嚮往自由,能離開原生家庭,嘗試獨立。

如果只是追求經濟上的回報,簡單去衡量值或不值,結果很可能讓你失望透頂。但是如果孩子自己也想出去看看,你給了他一次走出國門,讓自己的變得更好的機會,那麼,留學就是一個最好的決定。

以上,感謝閱讀。如您有出國留學意向需瞭解更多申請資訊,歡迎隨時和威久留學專家聯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