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錄取逐年走低,美國名校申請之路應該如何長遠規劃

藤校錄取逐年走低,美國名校申請之路應該如何長遠規劃

近年來藤校整體錄取率一直走低,在剛剛過去的申請季,8所藤校,6所錄取率連年下滑,面對學霸們的競爭,除了GPA和標化成績之外,如何更好的規劃留學之路,成了有志赴美深造的同學們面臨的最大難題,那麼從長遠來講,我們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留學之路呢?

■精心的包裝,卻成了致命的硬傷

中國家長碰到美國招生官,抓著人家就問,“我們家孩子考多少分能上哈佛?”他們的回答也如出一轍,“分數,其實並不重要。”聽完這句話,有的家長直接就木訥了,也有的家長給予善意的微笑,心裡想,“老外說話真不實在。”

其實,雙方都沒有錯,是中美思維差異做得怪。美國人說話偏學術範兒,中國家長覺得不實在,大夥兒愛聽落地的講法,第一,說出概念,第二,給出數據,第三,拿案例證實。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招生官紛紛感慨,他們說的話總被中國家長曲解:

美國學校最好的教育理念遇到了中國的“最佳“實踐。

申請時,往往我們精心做的包裝,卻成了孩子的硬傷。

在我看來,不理解赴美留學意義,沒摸到招生官心理的人,全算輸。

藤校錄取逐年走低,美國名校申請之路應該如何長遠規劃


藤校是強者間的博弈,強者恆強

各個藤校教育價值觀說法不同,都可以歸結為這三類概念。學術能力佔50%~70%,並不意味著思維模式及自我認知佔的10%~20%不重要,或者乾脆放棄不做。我們默認為,最後的思維方式及自我認知是在前兩者有能力做成後發生的事件。

這也就解釋了,哈佛大學招生官說:“分數,其實並不重要”的原因。大部分申請哈佛的人標化水平都不會低,招生官根本不用考慮第一步學術能力的問題。


藤校錄取逐年走低,美國名校申請之路應該如何長遠規劃

提升學術能力/IQ (佔比50%~70%)

中國家長理解的學術能力,最常見的誤區是,第一,家長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學術能力?簡單測試一下,請您三秒鐘內告訴我,您孩子的學術興趣是什麼?倒計時,3,2,1。我堅信,很多家長是說不出來的。

第二,不僅是家長,有時候孩子都不知道學術興趣是何物?同樣的問題,遇到過兩個有意思的回答。一個女孩告訴我,我的學術興趣是: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各位,這是學科,這不是學術興趣。學術興趣是指,在學校和家長約束之外,孩子願意無限制花時間鑽研的事情。

另一個男孩回答我,“我的學術興趣是打遊戲。”的確有孩子因為打遊戲,打到了美國TOP20內伯克利大學,他打遊戲打到覺得遊戲太慢了,自己拿程序寫了一個遊戲,架了一個服務器,這叫打遊戲打出水平了。

我常問學生一個問題,“如果今天你的功課都做完了,空出了一個小時,你更願意做什麼?“ 本質上我在尋找孩子的學術興趣,不幸的是,大多數孩子都會回答我“睡覺”。

美國的精英教育是,大學前兩年一般是通識教育,讓學生嘗試各種領域。學生可以自發的探索自己的學術興趣,再去不斷去深挖,激發出自身的能量並且可持續發展,最終在學術領域裡取得一番成就,這是赴美留學的好處之一。


藤校錄取逐年走低,美國名校申請之路應該如何長遠規劃

培養領導力及影響力/EQ (佔比20%~30%)

領導能力在中國最常見的兩個問題。問題一,扎堆現象,即為申請做得活動都像是標準化流水線做出來的。模聯、植樹、敬老院、支教、北極科考、非洲保護野生動物,估計九成的家長讀完都會“中招“的感覺。

可做得活動就這些,如何能做出差異化?拿模聯來講,大多數孩子只是參與了一下,有一個小小的經歷。這些人寫得東西被招生官認為“平淡無奇”,即審閱完文書後,感覺無特別之處或無任何情感波動。但有的孩子,去打了模聯還拿了世界的獎項,影響力一下就出來了。這就是參與同樣的活動,不同人體現不同能力的奧祕之處。

支教這件事,在每季的招生中,類似話題的申請材料數不勝數。有人卻能做得不一樣,表現了自我認知、社會感知,將自己置身環境之外,理性分析環境的能力,雖然這並不是一篇措辭精美的申請材料,但招生官在意的並不是措辭,而是材料中表露的情感。這才是有深度的東西。

大多時候,學校在乎的並不是活動的主題,而是學生在活動中展現的思考方式。簡而言之,活動和規格並不重要,挖掘做活動中的價值以及做事情的影響力才是關鍵。

大多數人的申請,是以終為始。科學的實現路徑也要按照終極目標的時間倒推及目標的難度做切分。而學生赴美申請的三大門檻:首當其衝需邁過學校、標化、GPA這一門檻,這是硬實力的表現。具體硬實力後,課外活動和申請材料軟實力將會發揮巨大作用,軟硬實力相互促進。

(1)學校/GPA

坦率的講,高中就讀學校在申請中佔一定地位,招生官曆年在國內錄取了一定比例的學生,對國內學校有一定認知的。因此,爭取進入T1梯隊學校。當然,學生在學校裡拿一個不錯的GPA,也更會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

(2)標化成績

談及出國,中國家長第一想到的是標化。孩子就讀於好的高中,GPA成績不錯,又能考出漂亮的標化成績,招生官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具有超強學術能力的孩子。

(3)課外活動

美國夏校競爭日益激烈,在學校、GPA、標化考試上,招生官很難區分學生的差異,這時候,就是軟實力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在眾多活動資源當中,活動的選擇一定要以“質”為核心。


藤校錄取逐年走低,美國名校申請之路應該如何長遠規劃

那麼,課外活動的“質”又要如何體現呢?

1.招生官希望看到學生持之以恆的精神

招生官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真正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興趣,專注並持之以恆付出自己的時間及精力的學生。

2.招生官看厭了刷存在感的學生

招生官不僅僅希望你只是參加過某個比賽,而是需要知道你是否在比賽中獲得什麼級別的名次。

3.招生官希望看到申請者的“領導力”

無論是哈佛耶魯,還是普林斯頓,你都能從官網的What We Look For中快速識別學校關於”Leadership”的期待。很多家長學生都把Leadership狹窄地理解為領導頭銜,其實,它更多的是指在一個團隊中發揮了領導的作用,為團隊做出了貢獻。此外,它還體現在你讓自己的活動具有了更大的積極的影響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