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課堂|劉少奇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堪稱中國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不朽豐碑。1939年7月,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作專題報告《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隨後全文在《解放週刊》連載發表。1949年8月《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正式出版後,一再重印。新中國成立後,該書陸續譯成英、德、法、日和西班牙文等多種文本,產生了巨大影響。毛澤東稱之為“提倡正氣,反對邪氣,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鄧小平贊之為“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同志推薦其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教科書,應該好好學習、研究和宣傳”。

加強修養的重要性

隨著愛國青年紛紛奔赴革命聖地,延安根據地革命力量和黨員隊伍迅速壯大。1939年,共產黨員的數量從抗戰初期的4萬多急速發展到50餘萬。部分新黨員缺乏共產黨員理論修養,甚至不清楚基本政治常識。黨員隊伍的現實狀況讓劉少奇深感憂慮,他敏銳意識到“思想入黨”的重要性,如何加強黨員修養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醞釀和不斷完善,劉少奇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從理論高度闡釋了加強共產黨員修養的必要性。中國共產黨是從社會鬥爭中產生的政黨,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管是老黨員還是新黨員,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舊社會思想意識的影響。因而,劉少奇指出,“應該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都必須從各方面加強自己的鍛鍊和修養”,進而“提高革命品質和工作能力”。只有這樣,黨員才能成長為“品質優良、政治堅強”的共產黨人,才能肩負起改造社會與改造世界的時代重任。劉少奇以深刻的洞察力預見到,少數黨員可能會被勝利衝昏頭腦,“以至動搖、腐化和墮落”。他鄭重提醒黨員同志:“在群眾對自己的信仰和擁護不斷提高的時候,更要提高警惕,更要加緊自己的無產階級意識的修養,始終保持自己純潔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品質,而不蹈歷代革命者在成功時的覆轍”。

共產黨員的“初心”

共產黨員不應只做“起碼的夠格的黨員”,限於承認黨綱與黨章並交納黨費,更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創始人作為“修養的模範”,“不斷提高自己的覺悟程度”,不斷加強世界觀改造,努力做馬克思和列寧“最忠實、最好的學生”。劉少奇尖銳批評了“決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教條式學習態度,黨員不能侷限於“膚淺地學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和“以背誦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理和結論而自滿”。共產黨員應該“善於總結經驗,進行各方面鍛鍊和修養”,自覺“站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無產階級所領導的革命運動中的各種問題”。共產黨員怎樣才能稱得上是馬克思列寧的好學生?劉少奇指出,判別的唯一標準就是“黨性”,就是“黨的利益高於一切”,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最高表現”“無產階級政黨原則性的最高表現”“無產階級意識純潔的最高表現”。一言以蔽之,就是堅持共產黨人的“初心”。

堅持馬列主義修養方法

黨性修養的提高不能脫離社會實踐,只有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內涵同中國實踐緊密結合,才是提高黨性修養的基本方法。劉少奇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修養方法不是“閉門思過”,“和其他唯心主義的脫離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的修養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須參加革命的實踐,絕不能離開革命的實踐;同時,也離不開自己在實踐中的主觀努力,離不開在實踐中的自我修養和學習”。成為“忠誠純潔的進步的模範黨員和幹部”都必須“鄭重其事地去進行自我修養”: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修養;二是自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修養;三是無產階級革命戰略戰術修養;四是無產階級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修養;五是堅持黨內團結、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遵守紀律的修養;六是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修養;七是善於聯繫群眾的修養,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等等。劉少奇還指出四種提高黨性修養的方法:一要加強理論學習,建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無產階級立場,堅定理想信念;二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把提高思想修養和改造客觀世界密切聯繫,“檢查自己一切的思想行動,糾正一切不正確思想意識,同時以此觀察問題、觀察其他同志”;三要嚴格黨內生活,“真正負責地、正式地、誠懇地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同各種錯誤思想意識和行為作鬥爭。四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注意生活“小節”,用嚴格的立場和原則來約束自己。 (摘編自人民網 張葉婷/文)

(轉自《中國組織人事報》2019年5月27日07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