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人物三角關係圖,這是北大心理學教授專門為《流浪地球》設計

採訪/文:程 橙

編輯:康 妮 童 姥

製作:李 肆

最強人物三角關係圖,這是北大心理學教授專門為《流浪地球》設計


小說《流浪地球》以主人公“我”的視角,帶領讀者見證了地球被推出銀河系的過程,但是全程“我”只是一個見證者,參與感較弱。

從人物塑造上看,小說沒有給出很好的基礎。

並且,《流浪地球》對於人性深刻的挖掘更為理性和冷靜,每個人在宇宙面前都過於渺小。

但“電影的創作邏輯,跟小說完全不一樣,因為電影的核心是人和情感。”

為了讓電影中的角色更具戲劇性、更立體,導演郭帆請來了北大心理學系鍾傑教授,強化電影的人物關係。

“他把所有角色之間的關係理解成三角關係,成為三角關係就可以天然形成矛盾。

我舉個例子,女婿、岳父和女兒之間,女婿和岳父一定是天然對立的關係,因為他們本身是情敵。

所以我們當時設置的時候,劉培強有老婆,那麼另一個男人是誰呢,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是兄弟,這個兄弟還得是情敵,要麼就是岳父。

這就是我們建立的一個非常完美的大小三角關係的結構。”

最強人物三角關係圖,這是北大心理學教授專門為《流浪地球》設計

鍾傑教授還利用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論,幫助完善《流浪地球》的人物關係。

“妹妹(這個角色)是劉啟的本我,有點像《臥虎藏龍》裡李慕白和玉嬌龍的關係,玉嬌龍是代表了李慕白的慾望,其實你發現所有好的人物關係,是完全符合心理學設定的。這樣建立的人物關係通過心理學是可以倒過來推導我們的創作的。”

而所有人物的主要的情感落點,是劉啟和遠在空間站工作的父親劉培強這對父子關係,而主角是那個剛成人、仍帶著男孩稚氣、也帶著勇氣去闖世界的“劉啟”。

“中國式的父子關係特別有意思,倆大老爺們不太說話,我記得我爸只有在喝點兒酒以後才會跟我說點兒話,我看到的他最多的就是背影,所以小時候學那個課文《背影》太有感觸了,我覺得我看他最後一面就是背影,相貌都模糊了。所以劉啟對著天上說,我都記不清你的樣子。那就是我的感受。”

郭帆的眼睛忽然流動起一絲柔軟,“父親對孩子的情感是熾熱的,只不過中國人不太表達,父親很多情感是隱忍的、是厚重的,父愛如山大概是這個意思,原來都不太理解,特別是在我成為父親之後。(父親)對孩子的愛是完全的付出,關鍵時刻他會把所有的愛都給你。”

最強人物三角關係圖,這是北大心理學教授專門為《流浪地球》設計

郭帆導演在工作室接受《電影》雜誌專訪


最強人物三角關係圖,這是北大心理學教授專門為《流浪地球》設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