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

劉邦這個人是很混蛋的,至少對於那些儒生來說是這樣,他能撒尿撒到人家帽子裡,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史記》中有過這一段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市井痞子出身,內心卑微,所以對於儒生有一種厭惡之感,其實不然,他只是對儒家那套繁文縟節不感冒罷了。

這不,有一個儒生就入了他的法眼,成為了他手下的智囊,為他出謀劃策,此人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讀音:liyiji)。

"

劉邦這個人是很混蛋的,至少對於那些儒生來說是這樣,他能撒尿撒到人家帽子裡,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史記》中有過這一段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市井痞子出身,內心卑微,所以對於儒生有一種厭惡之感,其實不然,他只是對儒家那套繁文縟節不感冒罷了。

這不,有一個儒生就入了他的法眼,成為了他手下的智囊,為他出謀劃策,此人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讀音:liyiji)。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酈食其劇照

只不過這位老兄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慘,計策先是被張良駁斥了一通,後來又被韓信擺了一道,把他給坑死了,死不瞑目這四個字,送給他再合適不過了。

狂生和痞子之間的大戲

《史記·酈食其傳》載: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不得志),無以(沒有用來……的)為衣食業(職業),為(當、做)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役使),縣中皆謂之狂生。

從這段史料裡能看出來,酈食其也不是什麼老實人。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響了起義的第一炮,六國遺民紛紛揭竿而起投效陳勝和吳廣,但酈食其卻看清了火候,他就認準了陳勝吳廣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所以乾脆閉門不出。

"

劉邦這個人是很混蛋的,至少對於那些儒生來說是這樣,他能撒尿撒到人家帽子裡,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史記》中有過這一段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市井痞子出身,內心卑微,所以對於儒生有一種厭惡之感,其實不然,他只是對儒家那套繁文縟節不感冒罷了。

這不,有一個儒生就入了他的法眼,成為了他手下的智囊,為他出謀劃策,此人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讀音:liyiji)。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酈食其劇照

只不過這位老兄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慘,計策先是被張良駁斥了一通,後來又被韓信擺了一道,把他給坑死了,死不瞑目這四個字,送給他再合適不過了。

狂生和痞子之間的大戲

《史記·酈食其傳》載: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不得志),無以(沒有用來……的)為衣食業(職業),為(當、做)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役使),縣中皆謂之狂生。

從這段史料裡能看出來,酈食其也不是什麼老實人。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響了起義的第一炮,六國遺民紛紛揭竿而起投效陳勝和吳廣,但酈食其卻看清了火候,他就認準了陳勝吳廣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所以乾脆閉門不出。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陳勝、吳廣起義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載: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

恰巧劉邦帶兵來到了陳留,遍尋當地名士,酈食其便去找劉邦去了。

一個痞子,一個狂生湊到了一起,剛開場就給我們來了一場大戲。

酈食其去見劉邦時,劉邦故意消遣他,衣不蔽體,臥在床上,伸著兩隻腳,讓兩個侍女洗腳。

酈食其本來是要行跪拜之禮的,但他一看劉邦這個樣煩了,冷著臉拱了拱手,就算是行禮了。

《史記·酈食其傳》載:沛公至高陽傳舍(臨時住的旅館、客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拜見),沛公方倨床(坐在床上,伸直兩足。床,古代的坐具)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

"

劉邦這個人是很混蛋的,至少對於那些儒生來說是這樣,他能撒尿撒到人家帽子裡,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史記》中有過這一段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市井痞子出身,內心卑微,所以對於儒生有一種厭惡之感,其實不然,他只是對儒家那套繁文縟節不感冒罷了。

這不,有一個儒生就入了他的法眼,成為了他手下的智囊,為他出謀劃策,此人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讀音:liyiji)。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酈食其劇照

只不過這位老兄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慘,計策先是被張良駁斥了一通,後來又被韓信擺了一道,把他給坑死了,死不瞑目這四個字,送給他再合適不過了。

狂生和痞子之間的大戲

《史記·酈食其傳》載: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不得志),無以(沒有用來……的)為衣食業(職業),為(當、做)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役使),縣中皆謂之狂生。

從這段史料裡能看出來,酈食其也不是什麼老實人。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響了起義的第一炮,六國遺民紛紛揭竿而起投效陳勝和吳廣,但酈食其卻看清了火候,他就認準了陳勝吳廣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所以乾脆閉門不出。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陳勝、吳廣起義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載: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

恰巧劉邦帶兵來到了陳留,遍尋當地名士,酈食其便去找劉邦去了。

一個痞子,一個狂生湊到了一起,剛開場就給我們來了一場大戲。

酈食其去見劉邦時,劉邦故意消遣他,衣不蔽體,臥在床上,伸著兩隻腳,讓兩個侍女洗腳。

酈食其本來是要行跪拜之禮的,但他一看劉邦這個樣煩了,冷著臉拱了拱手,就算是行禮了。

《史記·酈食其傳》載:沛公至高陽傳舍(臨時住的旅館、客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拜見),沛公方倨床(坐在床上,伸直兩足。床,古代的坐具)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也沒搭理他,繼續享受著,酈食其開口道:“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還是)欲率諸侯破秦也?”

劉邦一聽火了,他本來就看不慣這些讀書的,當即罵道:“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

酈食其見劉邦上鉤了,不慌不忙的來了一句:“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以上對話出自《史記·酈食其傳》)

你想推翻無道暴秦,就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對待長者!

這一句話讓劉邦爬了起來,趕緊斥退侍女,以大禮相待。

酈食其的做法,其實是古代謀士躋身的常用套路,在上位者面前,你表現的越諂媚,上位者就越看不起你,你越是不屑一顧,義正言辭,這些上位者就更會待你以國士之禮。

"

劉邦這個人是很混蛋的,至少對於那些儒生來說是這樣,他能撒尿撒到人家帽子裡,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史記》中有過這一段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市井痞子出身,內心卑微,所以對於儒生有一種厭惡之感,其實不然,他只是對儒家那套繁文縟節不感冒罷了。

這不,有一個儒生就入了他的法眼,成為了他手下的智囊,為他出謀劃策,此人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讀音:liyiji)。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酈食其劇照

只不過這位老兄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慘,計策先是被張良駁斥了一通,後來又被韓信擺了一道,把他給坑死了,死不瞑目這四個字,送給他再合適不過了。

狂生和痞子之間的大戲

《史記·酈食其傳》載: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不得志),無以(沒有用來……的)為衣食業(職業),為(當、做)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役使),縣中皆謂之狂生。

從這段史料裡能看出來,酈食其也不是什麼老實人。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響了起義的第一炮,六國遺民紛紛揭竿而起投效陳勝和吳廣,但酈食其卻看清了火候,他就認準了陳勝吳廣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所以乾脆閉門不出。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陳勝、吳廣起義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載: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

恰巧劉邦帶兵來到了陳留,遍尋當地名士,酈食其便去找劉邦去了。

一個痞子,一個狂生湊到了一起,剛開場就給我們來了一場大戲。

酈食其去見劉邦時,劉邦故意消遣他,衣不蔽體,臥在床上,伸著兩隻腳,讓兩個侍女洗腳。

酈食其本來是要行跪拜之禮的,但他一看劉邦這個樣煩了,冷著臉拱了拱手,就算是行禮了。

《史記·酈食其傳》載:沛公至高陽傳舍(臨時住的旅館、客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拜見),沛公方倨床(坐在床上,伸直兩足。床,古代的坐具)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也沒搭理他,繼續享受著,酈食其開口道:“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還是)欲率諸侯破秦也?”

劉邦一聽火了,他本來就看不慣這些讀書的,當即罵道:“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

酈食其見劉邦上鉤了,不慌不忙的來了一句:“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以上對話出自《史記·酈食其傳》)

你想推翻無道暴秦,就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對待長者!

這一句話讓劉邦爬了起來,趕緊斥退侍女,以大禮相待。

酈食其的做法,其實是古代謀士躋身的常用套路,在上位者面前,你表現的越諂媚,上位者就越看不起你,你越是不屑一顧,義正言辭,這些上位者就更會待你以國士之禮。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劇照

就和古裝劇裡那些死刑犯一樣,越是哭天抹淚的,死得越快,越是大義凜然吼兩嗓子什麼“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之類的話,可能就越是死不了。

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人,就是如此奇怪,酈食其用這種高冷的做法讓劉邦接受了他,從此他成了劉邦手下的智囊。

酈食其在劉邦手下可謂是屢建奇功,以往劉邦打仗大多都是直接開打,而酈食其則用三寸不爛之舌為他忽悠這個忽悠那個,陳留這個地方就被他忽悠來了,得到了大批軍糧。

《史記》載: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

這段時間,劉邦可謂是春風得意,嚐到了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攻城拔寨的甜頭。

"

劉邦這個人是很混蛋的,至少對於那些儒生來說是這樣,他能撒尿撒到人家帽子裡,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史記》中有過這一段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市井痞子出身,內心卑微,所以對於儒生有一種厭惡之感,其實不然,他只是對儒家那套繁文縟節不感冒罷了。

這不,有一個儒生就入了他的法眼,成為了他手下的智囊,為他出謀劃策,此人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讀音:liyiji)。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酈食其劇照

只不過這位老兄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慘,計策先是被張良駁斥了一通,後來又被韓信擺了一道,把他給坑死了,死不瞑目這四個字,送給他再合適不過了。

狂生和痞子之間的大戲

《史記·酈食其傳》載: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不得志),無以(沒有用來……的)為衣食業(職業),為(當、做)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役使),縣中皆謂之狂生。

從這段史料裡能看出來,酈食其也不是什麼老實人。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響了起義的第一炮,六國遺民紛紛揭竿而起投效陳勝和吳廣,但酈食其卻看清了火候,他就認準了陳勝吳廣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所以乾脆閉門不出。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陳勝、吳廣起義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載: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

恰巧劉邦帶兵來到了陳留,遍尋當地名士,酈食其便去找劉邦去了。

一個痞子,一個狂生湊到了一起,剛開場就給我們來了一場大戲。

酈食其去見劉邦時,劉邦故意消遣他,衣不蔽體,臥在床上,伸著兩隻腳,讓兩個侍女洗腳。

酈食其本來是要行跪拜之禮的,但他一看劉邦這個樣煩了,冷著臉拱了拱手,就算是行禮了。

《史記·酈食其傳》載:沛公至高陽傳舍(臨時住的旅館、客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拜見),沛公方倨床(坐在床上,伸直兩足。床,古代的坐具)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也沒搭理他,繼續享受著,酈食其開口道:“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還是)欲率諸侯破秦也?”

劉邦一聽火了,他本來就看不慣這些讀書的,當即罵道:“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

酈食其見劉邦上鉤了,不慌不忙的來了一句:“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以上對話出自《史記·酈食其傳》)

你想推翻無道暴秦,就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對待長者!

這一句話讓劉邦爬了起來,趕緊斥退侍女,以大禮相待。

酈食其的做法,其實是古代謀士躋身的常用套路,在上位者面前,你表現的越諂媚,上位者就越看不起你,你越是不屑一顧,義正言辭,這些上位者就更會待你以國士之禮。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劇照

就和古裝劇裡那些死刑犯一樣,越是哭天抹淚的,死得越快,越是大義凜然吼兩嗓子什麼“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之類的話,可能就越是死不了。

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人,就是如此奇怪,酈食其用這種高冷的做法讓劉邦接受了他,從此他成了劉邦手下的智囊。

酈食其在劉邦手下可謂是屢建奇功,以往劉邦打仗大多都是直接開打,而酈食其則用三寸不爛之舌為他忽悠這個忽悠那個,陳留這個地方就被他忽悠來了,得到了大批軍糧。

《史記》載: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

這段時間,劉邦可謂是春風得意,嚐到了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攻城拔寨的甜頭。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其實,劉邦手下的能人異士並不少,像蕭何、張良都是一等一的王佐之才,不過劉邦最喜歡的當屬酈食其。

因為這兩個人的脾氣非常相似,都是豪放不羈,不拘小節,一個狂生一個痞子,湊到一起無敵了!

韓信爭功,酈食其被殺

公元前204年,作為劉邦手下頭號“大忽悠”的酈食其,準備遊說齊國,再為劉邦立一大功。

酈食其曰: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籓。”

劉邦點了點頭,只說了一個字:“善!”

"

劉邦這個人是很混蛋的,至少對於那些儒生來說是這樣,他能撒尿撒到人家帽子裡,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史記》中有過這一段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市井痞子出身,內心卑微,所以對於儒生有一種厭惡之感,其實不然,他只是對儒家那套繁文縟節不感冒罷了。

這不,有一個儒生就入了他的法眼,成為了他手下的智囊,為他出謀劃策,此人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讀音:liyiji)。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酈食其劇照

只不過這位老兄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慘,計策先是被張良駁斥了一通,後來又被韓信擺了一道,把他給坑死了,死不瞑目這四個字,送給他再合適不過了。

狂生和痞子之間的大戲

《史記·酈食其傳》載: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不得志),無以(沒有用來……的)為衣食業(職業),為(當、做)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役使),縣中皆謂之狂生。

從這段史料裡能看出來,酈食其也不是什麼老實人。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響了起義的第一炮,六國遺民紛紛揭竿而起投效陳勝和吳廣,但酈食其卻看清了火候,他就認準了陳勝吳廣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所以乾脆閉門不出。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陳勝、吳廣起義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載: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

恰巧劉邦帶兵來到了陳留,遍尋當地名士,酈食其便去找劉邦去了。

一個痞子,一個狂生湊到了一起,剛開場就給我們來了一場大戲。

酈食其去見劉邦時,劉邦故意消遣他,衣不蔽體,臥在床上,伸著兩隻腳,讓兩個侍女洗腳。

酈食其本來是要行跪拜之禮的,但他一看劉邦這個樣煩了,冷著臉拱了拱手,就算是行禮了。

《史記·酈食其傳》載:沛公至高陽傳舍(臨時住的旅館、客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拜見),沛公方倨床(坐在床上,伸直兩足。床,古代的坐具)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也沒搭理他,繼續享受著,酈食其開口道:“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還是)欲率諸侯破秦也?”

劉邦一聽火了,他本來就看不慣這些讀書的,當即罵道:“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

酈食其見劉邦上鉤了,不慌不忙的來了一句:“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以上對話出自《史記·酈食其傳》)

你想推翻無道暴秦,就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對待長者!

這一句話讓劉邦爬了起來,趕緊斥退侍女,以大禮相待。

酈食其的做法,其實是古代謀士躋身的常用套路,在上位者面前,你表現的越諂媚,上位者就越看不起你,你越是不屑一顧,義正言辭,這些上位者就更會待你以國士之禮。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劇照

就和古裝劇裡那些死刑犯一樣,越是哭天抹淚的,死得越快,越是大義凜然吼兩嗓子什麼“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之類的話,可能就越是死不了。

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人,就是如此奇怪,酈食其用這種高冷的做法讓劉邦接受了他,從此他成了劉邦手下的智囊。

酈食其在劉邦手下可謂是屢建奇功,以往劉邦打仗大多都是直接開打,而酈食其則用三寸不爛之舌為他忽悠這個忽悠那個,陳留這個地方就被他忽悠來了,得到了大批軍糧。

《史記》載: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

這段時間,劉邦可謂是春風得意,嚐到了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攻城拔寨的甜頭。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其實,劉邦手下的能人異士並不少,像蕭何、張良都是一等一的王佐之才,不過劉邦最喜歡的當屬酈食其。

因為這兩個人的脾氣非常相似,都是豪放不羈,不拘小節,一個狂生一個痞子,湊到一起無敵了!

韓信爭功,酈食其被殺

公元前204年,作為劉邦手下頭號“大忽悠”的酈食其,準備遊說齊國,再為劉邦立一大功。

酈食其曰: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籓。”

劉邦點了點頭,只說了一個字:“善!”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可沒想到,這次遊說卻出了大岔子。

到了齊國之後酈食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把齊王田廣忽悠的暈頭轉向,最後二人是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每日飲酒。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載: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眼看成功就在眼前了,韓信不樂意了,他心說自己帶兵攻城略地費時費力才打下一座城市,酈食其這貨說那麼幾句話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就拿來了,這還有天理嗎?

於是,韓信帶兵偷襲齊國,齊王田廣以為是酈食其告密,又讓他把韓信勸走,酈食其不聽,最後讓田廣把他給烹死了。

"

劉邦這個人是很混蛋的,至少對於那些儒生來說是這樣,他能撒尿撒到人家帽子裡,對著人家破口大罵。

《史記》中有過這一段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

有人說這是因為他是市井痞子出身,內心卑微,所以對於儒生有一種厭惡之感,其實不然,他只是對儒家那套繁文縟節不感冒罷了。

這不,有一個儒生就入了他的法眼,成為了他手下的智囊,為他出謀劃策,此人便是“高陽酒徒”酈食其(讀音:liyiji)。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酈食其劇照

只不過這位老兄最後的結局有點悲慘,計策先是被張良駁斥了一通,後來又被韓信擺了一道,把他給坑死了,死不瞑目這四個字,送給他再合適不過了。

狂生和痞子之間的大戲

《史記·酈食其傳》載: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不得志),無以(沒有用來……的)為衣食業(職業),為(當、做)裡監門吏。然縣中賢豪不敢役(役使),縣中皆謂之狂生。

從這段史料裡能看出來,酈食其也不是什麼老實人。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響了起義的第一炮,六國遺民紛紛揭竿而起投效陳勝和吳廣,但酈食其卻看清了火候,他就認準了陳勝吳廣掀不起什麼大浪來,所以乾脆閉門不出。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陳勝、吳廣起義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載:及陳勝、項梁等起,諸將徇地過高陽者數十人,酈生聞其將皆握齱好苛禮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酈生乃深自藏匿。

恰巧劉邦帶兵來到了陳留,遍尋當地名士,酈食其便去找劉邦去了。

一個痞子,一個狂生湊到了一起,剛開場就給我們來了一場大戲。

酈食其去見劉邦時,劉邦故意消遣他,衣不蔽體,臥在床上,伸著兩隻腳,讓兩個侍女洗腳。

酈食其本來是要行跪拜之禮的,但他一看劉邦這個樣煩了,冷著臉拱了拱手,就算是行禮了。

《史記·酈食其傳》載:沛公至高陽傳舍(臨時住的旅館、客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拜見),沛公方倨床(坐在床上,伸直兩足。床,古代的坐具)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也沒搭理他,繼續享受著,酈食其開口道:“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還是)欲率諸侯破秦也?”

劉邦一聽火了,他本來就看不慣這些讀書的,當即罵道:“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

酈食其見劉邦上鉤了,不慌不忙的來了一句:“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以上對話出自《史記·酈食其傳》)

你想推翻無道暴秦,就不應該以這種態度對待長者!

這一句話讓劉邦爬了起來,趕緊斥退侍女,以大禮相待。

酈食其的做法,其實是古代謀士躋身的常用套路,在上位者面前,你表現的越諂媚,上位者就越看不起你,你越是不屑一顧,義正言辭,這些上位者就更會待你以國士之禮。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劉邦劇照

就和古裝劇裡那些死刑犯一樣,越是哭天抹淚的,死得越快,越是大義凜然吼兩嗓子什麼“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之類的話,可能就越是死不了。

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人,就是如此奇怪,酈食其用這種高冷的做法讓劉邦接受了他,從此他成了劉邦手下的智囊。

酈食其在劉邦手下可謂是屢建奇功,以往劉邦打仗大多都是直接開打,而酈食其則用三寸不爛之舌為他忽悠這個忽悠那個,陳留這個地方就被他忽悠來了,得到了大批軍糧。

《史記》載: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天下之衝,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聽,足下舉兵攻之,臣為內應。”

這段時間,劉邦可謂是春風得意,嚐到了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攻城拔寨的甜頭。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其實,劉邦手下的能人異士並不少,像蕭何、張良都是一等一的王佐之才,不過劉邦最喜歡的當屬酈食其。

因為這兩個人的脾氣非常相似,都是豪放不羈,不拘小節,一個狂生一個痞子,湊到一起無敵了!

韓信爭功,酈食其被殺

公元前204年,作為劉邦手下頭號“大忽悠”的酈食其,準備遊說齊國,再為劉邦立一大功。

酈食其曰:方今燕、趙已定,唯齊未下。今田廣據千里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籓。”

劉邦點了點頭,只說了一個字:“善!”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可沒想到,這次遊說卻出了大岔子。

到了齊國之後酈食其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把齊王田廣忽悠的暈頭轉向,最後二人是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每日飲酒。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載: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眼看成功就在眼前了,韓信不樂意了,他心說自己帶兵攻城略地費時費力才打下一座城市,酈食其這貨說那麼幾句話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就拿來了,這還有天理嗎?

於是,韓信帶兵偷襲齊國,齊王田廣以為是酈食其告密,又讓他把韓信勸走,酈食其不聽,最後讓田廣把他給烹死了。

他是與劉邦脾氣最相似的謀士,被兵仙韓信嫉妒,慘遭烹殺

韓信劇照

諸位來評評理,這酈食其死得冤不冤?簡直太冤了!

韓信雖是一代兵仙,但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完美,就單是這件事上,他爭功善妒,做的非常不地道,以致於把酈食其都給害死了!

所以說,“高陽酒徒”酈食其死不瞑目,劉邦也是失了得力的助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