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八回,發生在伐蜀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劉諶、劉禪和鄧艾。原文如下: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劉諶)大哭一場,眼中流血,自刎而死。蜀人聞知,無不哀痛……後主聽知北地王自刎,乃令人葬之。次日,魏兵大至。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鄧艾扶起後主,親解其縛,焚其輿櫬,並車入城。後人有詩嘆曰:“魏兵數萬入川來,後主偷生失自裁。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王孫志可哀。昭烈經營良不易,一朝功業頓成灰。”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於是成都之人,皆具香花迎接。艾拜後主為驃騎將軍,其餘文武,各隨高下拜官;請後主還宮,出榜安民,交割倉庫。又令太常張峻、益州別駕張紹,招安各郡軍民。又令人說姜維歸降。一面遣人赴洛陽報捷。艾聞黃皓奸險,欲斬之。皓用金寶賂其左右,因此得免。自是漢亡。有追思武侯詩曰:“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長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鄧艾今陰平小道突入漢中,令蜀漢君臣猝不及防,不僅城池連連失手,就連後主劉禪派去的諸葛亮之子諸葛瞻也在與鄧艾的交鋒中陣亡。劉禪大驚失色,與群臣商議對策。此後,劉禪接受了大臣譙周的建議,決定向鄧艾投降。北地王劉諶苦苦相勸,卻無法改變劉禪的心意。最終,劉諶在祖廟自盡,劉禪開城投降。至此,蜀漢帝國滅亡。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鄧艾進入成都後安定民心的舉動,叫做“出榜安民”, 意為張貼告示,安撫民心。這句成語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小說的這一段情節其實有三個故事,首先是劉諶自盡,然後是劉禪投降,最後是黃皓免於一死。這三個故事是不是歷史的真實呢?答案是肯定的。劉諶自盡一事出自《三國志·後主傳》注引《漢晉春秋》。據該傳記載:“後主將從譙周之策,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後主不納,遂送璽緩。是日,諶哭於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左右無不為涕泣者。”至於第二個問題是歷史常識,劉禪開城投降,最終導致蜀漢亡國,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至於小說中出現的黃皓行賄而免於一死的故事,也是符合歷史真實的。據《三國志·董允傳》載:“及鄧艾至蜀,聞皓奸險,收閉,將殺之,而皓厚賂艾左右,得免。”自從陳祗死後,黃皓被晉升為中常侍、奉車都尉,從此開始禍亂朝廷。從某種意義上看,黃皓是蜀漢滅亡的罪魁禍首。鄧艾想除掉這個奸臣以平民憤,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蜀漢滅亡後,黃皓的下場如何,小說與歷史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過,小說作者在按照歷史記載描述了這個故事之後,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又提到:“(司馬)昭因黃皓蠹國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遲處死。”這一點卻並非是歷史的真實。查閱《三國志》、《晉書》等相關史料,並未出現司馬昭處死黃皓的記載。因此,黃皓的最終結局應該是跟隨劉禪一起去了洛陽並在那裡度過餘生。小說作者之所以進行這樣的虛構,目的非常簡單,表達對黃皓這種禍國殃民之輩的痛恨。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