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最美方誌人】《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方誌邯鄲

2019-05-05 09:42 來源:澎湃新聞 問政

臨漳古稱鄴,曾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有“六朝古都”之美譽,留下了極為燦爛的歷史文化。

在這座古城,有這樣一個人,一天到晚沉浸在如何挖掘地方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推介臨漳上,被臨漳縣各階層人士稱為“古鄴文化的傳播人”。

今日之《最美方誌人》,曉志帶您走近《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邯鄲最美方誌人】《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黃浩近照

古鄴文化的傳播人

——記《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黃浩,男,1951年生於河北省臨漳縣西崗村。1996年秋他由臨漳縣文化館書記調任縣方誌辦至今。儘管他人早已退休,心卻未老,一直堅守在方誌工作崗位上;他像一頭永不知倦的黃牛,砥礪奮進,默默耕耘。20年來,黃浩作為主編,先後主持編纂了兩屆《臨漳縣誌》,整理出版了古鄴古籍叢書9部,編撰地情書8部,《臨漳年鑑》兩部,幫助整理編纂行業志、鄉村志、家譜、傳記等書10部。經黃浩編撰整理的地方文化叢書30餘部,洋洋千萬言。

刻苦鑽研 潛心修志

改革開放以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臨漳縣第一部縣誌編撰工作始於1984年。編史修志是個軟指標,苦差事。十幾年來臨漳縣地方誌工作人員流動性很大,方誌工作時動時停,致使《臨漳縣誌》初審稿遲遲不能完成。省市多次督查調度,臨漳修志工作處於落後被動局面。1996年秋,黃浩等多人被借調到縣地方誌辦公室,從事《臨漳縣誌》編纂。善於鑽研,潛心好學的黃浩很快脫穎而出,從編輯到副主編再主編,挑起了主持編纂新中國成立後臨漳首部縣誌的重任。作為主編,他不但總攬全局,而且勇挑重擔。當時的概述、工業卷、水利卷、民政卷、文化卷等,有的原有內容很少,有的簡直是個空白,黃浩全部包了下來。他白天騎著自行車轉機關單位採訪,晚上住在地方誌辦公室編寫,通覽審改縣誌全稿。經過4個月晝夜奮戰,《臨漳縣誌》初稿完成。

1997年2月,省市專家對《臨漳縣誌》稿進行了初評,對志稿給予了肯定,提出了修改意見。評稿結束後,黃浩帶領縣誌一班人,對照專家意見反覆修改,數易其稿。在修改志書的日子裡,黃浩每天工作10~15個小時,他所戴的老花眼鏡度數一升再升,由100度,到200度,再到350度。1999年10月,在他和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第一部《臨漳縣誌》出版面世。

邯鄲最美方誌人】《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幫助文廣新局布展

臨漳縣方誌工作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和肯定。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理論室主任邱新立以8000餘字長篇《建安餘韻在千古長若斯》,刊文《河北地方誌》,對新編《臨漳縣誌》給予了高度評價。在由河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地方誌學會組織的河北省地方誌優秀成果階段獎(1997~2000年度)評獎大會上,新編《臨漳縣誌》榮獲一等獎。

新編首部《臨漳縣誌》出版後,黃浩立即投入到舊志整理和地情資料編撰中。2007年邯鄲市二輪修志工作啟動,但臨漳未被列入,黃浩與方誌辦主任一塊找到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主動請纓,請求提前啟動二輪修志工作,爭取方誌工作主動。取得縣主要領導支持後,黃浩帶領修志同仁,調查研究,收集素才,全身心投入二輪縣誌編撰工作。有時半夜醒來,忽然想起有關縣誌的一些事情,就馬上披衣下床,奮筆疾書。臨漳二輪縣誌,在黃浩的主持下,經過4年奮戰,順利通過初評、終審,於2011年4月由中州古籍出版面世,走在了邯鄲市修續志撰修工作的前列。爾後,黃浩帶領修志團隊,又投入到臨漳縣城鄉建設三年大變樣工作志的編纂中,2012年便完成了130萬字的編寫任務,並印刷出版。

邯鄲最美方誌人】《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黃浩到基層訪問

挖掘歷史 傳播古鄴

臨漳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境內鄴城作為六朝都城,位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4個世紀。在臨漳大地上,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的鄴下文人集團,開創並繁榮了“建安文學”,鄴城被譽為“中原文化之階”。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實屬文學創作的黃金時代。古鄴臨漳是名揚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名符其實,無可非議。1999年第一輪修志結束,黃浩便開始整理臨漳歷代舊志。自此以後,對於整理舊志工作,從沒有間斷過。工作之餘,節假日是他整理點校舊志的主要工作時間,挑燈夜戰,奮筆疾書是他的主要“消遣”方式。逐字逐句斟酌,逐篇逐卷謄寫,對於疑難字句,查《辭海》、翻《字海》,閱舊典,與同仁商榷,不恥下問,逐字逐句探討、點校,繁體變簡,異體規範,為讀者閱讀舊志克服障礙,提供了方便。

黃浩在艱辛的勞動中,整理舊志,碩果累累。2003年12月90萬字的清·光緒三十年《臨漳縣誌》與民國21年《續臨漳縣誌》合訂本出版發行。2003年9月清·道光年間《漳水圖經》與清·同治年間《臨漳縣誌略備考》合訂本出版發行。2006年11月200萬字的《建安文學》上下冊出版發行,且被評為2008年邯鄲市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項第一名。2009年10月明·正德《臨漳縣誌》出版發行,2010年清·雍正《臨漳縣誌》出版發行。

邯鄲最美方誌人】《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黃浩細心的整理舊志

整理舊志是一項浩繁的文字工程,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黃浩深知自己古文底子薄弱,每逢出差在外,從不逛商店,不進娛樂場所。他第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書店或舊書市場。為搞好舊志整理點校,他先後自費購買了《辭海》、《字海》、《二十五史》、《中華典故》、《歷代官稱辭典》、《元和郡縣圖志》等大型工具書。他每到一處的紀念品就是書,別無選擇。他的家境並不富裕,他的生活非常簡樸,但只要遇見修志工具書,再貴也要買下。

為挖掘臨漳歷史,傳播古鄴文化,黃浩先後把古鄴臨漳歷史上有名的人物頭像,反覆查找,對照書籍中的人物頭像簡筆畫,找到自己的老同學,書畫愛好者楊海平,義務為他們作像;對發生在臨漳境內的古鄴典故,黃浩與老同學楊海平一起謀劃場景,讓楊海平作畫。人物頭像和古鄴典故畫面作好後,黃浩將那些畫面印做在古志前面彩頁中。十幾年來傳遍了臨漳,輻射到祖國各地。臨漳縣明顯的標誌性建築,公園內的畫面,到處都有黃浩設計的傑作。為了使古鄴臨漳文化發揚廣大,多年來,黃浩根據古書上的記載,經常騎自行車到實地考察,然後寫成文章,發到新華社,或微信上。2012年考察了曹衝稱象地西崗村;2014年考察了破釜沉舟地路夾河村;2015年4月13日考察了商村成湯廟的專用對聯;2015年4月24日考察了宋遼交戰留遺存的高夾河迷魂陣斜向街。這些典故的出處考證,通過新華社發稿,全國上千家網站傳播,大大提高了臨漳的知名度,促進了臨漳旅遊業的發展。

邯鄲最美方誌人】《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遠赴鄭州大學拜訪建安文學專家俞紹初

不計報酬,無私奉獻

在臨漳,只要宣傳古鄴文化,大事小事首先想到找老黃。凡縣直機關部門或鄉鎮村要查歷史,要宣傳古鄴文化,都願向黃浩請教。機關部門相約,黃浩幫忙,他從未失約,盡心去辦,從不提報酬。

2005年麥收季節,黃浩正在老家收割小麥,臨漳縣城大街小巷命名方案急需出臺。為了突出古鄴文化的特色,縣民政局同志想到了黃浩。黃浩接到通知後,將麥收的農活作了一下簡單安排,便返縣城與民政局同志一起投入命名工作。幾天來黃浩早起晚睡,拿出了理想的方案,半個月後,順利通過縣人大常委會審定。當年臨漳縣城的命名工作,地方特色濃厚,個性突顯,被省民政廳評為“命名工作先進縣”。

2006年春節前後,上級佈置文明生態村試點驗收,縣委宣傳部找到黃浩騁請其設計古鄴文化展板。老黃欣然領命,立即推薦了6個地方畫師,由老黃設計編寫,會同畫師創作古鄴文化典故畫板。從農曆臘月初開始,二十八還沒有離崗,正月初五便上了班,緊緊張張幹了一個月。當年臨漳縣文明生態村建設在河北省政府驗收評比中名列前茅,受到表彰。

臨漳為六朝古都,古鄴文化博大精深。過去因宣傳不夠,在這塊熱土上,發生過許許多多驚天動地的事蹟,當地居民卻認為遙遠而不知。為了喚起民眾對家鄉的熱愛,瞭解臨漳,2006年秋季黃浩建議縣電視臺開辦《話說臨漳》欄目,縣電視臺付諸實施。黃浩利用業餘時間,幫助縣電視臺出主意編稿件,經過3年奮戰,到2008年《話說臨漳》80集電視連續劇完成了編纂播放,對臨漳全縣人民進行了一次地方文化大普及。

2012年元月,臨漳縣在北吳莊出土了2895件(塊)佛教文物,為了宣傳古鄴地的佛教文化,縣宣傳部聘請黃浩組織人員編寫佛教文化的宣傳書籍。黃浩帶領5人在全縣走村串巷,普查境內寺院,查閱《北史》《魏書》《北齊書》等古典,晝夜奮戰。10個月後一部40萬字的《佛都鄴城》新書,展現在世人面前。

邯鄲最美方誌人】《臨漳縣誌》主編黃浩

客廳也是辦公室

致力於宣傳臨漳是黃浩的一生追求,不管那個部門,只要是宣傳臨漳歷史,宣傳古鄴文化,有求必應。2011年在臨漳一中50年校慶來臨之際,他為縣一中設計室外展板80餘塊。2012年3~9月份,他為縣城三曹園內的建安文學館進行布展;是年冬季為縣民政局新建烈士陵園進行了布展;2013年為縣城七子園內的千佛塔布展。這三項都是較大的工程,從設計到文字編寫,全由他一人負責。2014年,他將13本古鄴文化叢書的單行本,彙編成180萬字的合訂本出版發行。

不知疲倦是他的特點,讀書寫作是他的愛好,儘管碩果累累,他從未自滿。在方誌這塊沃土上,黃浩像一位拓荒者,更像一位尋寶者,永遠那麼期待、那麼興奮、那麼執著、那麼勤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