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結合 突出特色 構築生態旅遊大格局

林業 農民 經濟 環境保護 阿拉善日報 2017-05-28

——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馬蘭杯”第一屆文學攝影作品大賽側記

文旅結合 突出特色 構築生態旅遊大格局

馬蘭湖文學攝影創作基地揭牌。

文旅結合 突出特色 構築生態旅遊大格局

源輝林牧有限公司董事長原樹華在頒獎儀式上致辭。

文旅結合 突出特色 構築生態旅遊大格局

頒獎嘉賓與大賽二等獎獲得者合影。

文旅結合 突出特色 構築生態旅遊大格局

頒獎嘉賓與三等獎獲得者合影。

文旅結合 突出特色 構築生態旅遊大格局

源輝林牧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惠平為遊客介紹造林情況。

文旅結合 突出特色 構築生態旅遊大格局

馬蘭湖桃樹已結出果實。

文旅結合 突出特色 構築生態旅遊大格局

葉惠平向原樹華介紹梭梭生長情況。

初夏,走進遼闊的騰格里大地,處處綠樹成蔭,花草芬芳,一派怡人的美麗景色。近年來,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採取多種措施,動員社會力量,積極致力於生態建設,並取得顯著成效。

生態環境的改善,推動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去年,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待遊客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億多元,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服務業的農牧民達100多人,年創收200餘萬元。

4月15日,正是扁桃花開的時節,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盟文聯、阿拉善日報社、阿拉善盟源輝林牧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馬蘭杯”第一屆文學、攝影作品大賽,展示當地生態建設成果,推動騰格里旅遊發展。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大賽組委會陸續收到來自盟內及寧夏、甘肅、廣西、福建等地的各類文學作品30多篇(首),攝影作品300多幅。多角度、全方位展現了開發區獨特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宣傳了生態治理取得的成效和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其中38件文學、攝影作品獲獎。

以大賽的形式,把文學與攝影同時調動起來,集中聚焦反映同一主題,這對宣傳騰格里生態建設、旅遊發展能夠產生立體式的多重效果。盟文聯主席馬英說:“當地通過舉辦文學、攝影大賽,把文學攝影藝術融入旅遊、生態保護、人文景觀等多個方面,為落實今年盟委提出的構建大生態、大旅遊格局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也為今後文藝發展探索了一條新路。”

近年來,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思路,致力於生態保護和建設,2002年以來,相繼採取禁牧、劃區輪牧、休牧及飛播等措施,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退化草場得以修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並促進農牧林、旅遊等產業全面協調發展。依託國家生態項目,先後多批次實施了退牧還草、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和“三北”防護林工程,持續加大重點區域綠化和公益林建設力度,累計投入建設資金3205萬元,完成退牧還草工程建設149萬畝。草原補獎禁牧面積569.4萬畝,累計投入資金1.4億元。此外林業重點工程人工造林6萬畝,飛播造林5.7萬畝,完成封育14.5萬畝,地方公益林70萬畝,列入補償的國家重點公益林面積59.84萬畝,生態治理成效明顯。

隨著生態的改善,開發區森林資源面積持續擴大、林分質量逐年提升,沙塵暴得到有效抑制。在治理生態的同時,開發區積極調整和優化林種結構,根據現有條件大力發展沙產業,種植肉蓯蓉、鎖陽、沙蔥等沙生植物,促進農牧民增收。目前,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人工梭梭林15000多畝、接種蓯蓉600畝,白刺110餘萬畝、鎖陽產業基地10000畝,種植田間沙蔥200畝。

通過實施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等工程,結合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和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等政策,農林牧產業得到發展,農牧民人均收入達11990元。

生態環境的改善,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通湖草原”“水稍子”旅遊區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億多元。直接或間接從事旅遊服務業的農牧民達100多人,年創收200餘萬元,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涵義。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魏巧玲告訴記者:“開發區旅遊業是全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聯合舉辦這樣的活動,把文學與攝影作品作為載體,能夠充分展現開發區獨特的自然風光、生態改善等,宣傳生態治理取得的成效,能夠讓更多人瞭解開發區、走進開發區,進而促進開發區旅遊業的發展。”

騰格里生態建設取得成效得益於全社會參與。2011年至今,阿拉善盟源輝林牧有限責任公司堅持不懈,在馬蘭湖周邊累計投資1200萬元,造林綠化沙漠30000畝,使昔日的沙漠荒灘變成一片綠洲。成為開發區生態建設、發展旅遊的一個新亮點。

完成這一工程的領導者、組織者、實施者,是一個閩南水鄉女子——源輝林牧有限公司經理葉惠平。6年中,公司投入的不僅是鉅額資金,還有葉惠平和員工的艱辛和汗水。惡劣的環境氣候,與家人離別思念……這些沒能壓垮她的意志,沒有阻擋她前進的腳步,在30000畝沙漠上種活了梭梭、花棒、檸條、沙柳、紅柳、新疆楊、垂柳、金葉榆等十多個樹種,就連人們稱作植物活化石的胡楊,也約有1000棵成功紮根在這片沙漠裡,正在逐壯成長。在造林的基礎上,該公司還嘗試發展沙生經濟,成功接種蓯蓉、鎖陽,栽培沙蔥、西瓜、甜瓜等藥材瓜果。“馬蘭湖造林治沙的成功離不開公司董事長原樹華先生的指導和支持,他是我們戰勝困難、實現成功的動力和堅強後盾。”葉惠平說。

原樹華先生是香港萬輝塗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長。他既是實業家,又是慈善家。他在香港、福建三明市、四川綿陽、廣西河池成立了4家孤兒院,收養了1000多名孤兒,培養出近百名大學生。近年來,原樹華先生又關注並致力於生態建設。

原樹華先生頒獎致辭中有這樣一段話“ 2011年我初訪馬蘭湖,荒涼悽切,6年後變成綠洲。有人問,你往沙漠投進1000多萬元究竟是為什麼?我回答,像我們華恩基金會辦兒童村和助學特困學生一樣,自覺蒙恩,待人以恩,造福社群。 我曾閱鳳凰新聞,文中講地球就像高速飛行的太空飛船,它需要保護。我們既要享受大自然,就要愛護大自然。再說1000多萬元不花,放在銀行裡永遠只是個數字,留給子女?不必。 吃喝講究?更須控制。不如做點有永恆價值的事。 下一步,如有需要綠化的沙漠荒地,我們將繼續投入資金和人力造林綠化。並通過我們帶動更多企業、社會組織,華人華僑等參與到植樹造林,改善生態建設中來。”

在原樹華先生的感召下,近日,馬蘭湖迎來30多位香港、深圳的企業家和海外公益慈善組織負責人前來參觀考察,瞭解生態治理情況。致力於生態環境保護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相關負責人也與原樹華取得聯繫,就攜手治理生態等內容進行協商。

在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下,未來的騰格里將更加美麗。本報記者 魏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