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絕世才情又無比理智,面對愛情,你得學學林徽因對男人的鑑別力'

"
"
有絕世才情又無比理智,面對愛情,你得學學林徽因對男人的鑑別力

林徽因和父親



書上說:“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

果是如此,看林徽因和志摩。

那年九月,林徽因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聖瑪麗莉學院;那年九月,多情才子徐志摩從美國抵達英國。仿似命中註定的緣分一般,他們之間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宿命糾纏。

是年十月,徐志摩為了結識狄更生先生,而去拜訪林長民,由此他們相識。那一年,他二十四歲,她十六歲。

起初,一相逢裡,優秀的徐志摩,是入了情竇初開的徽因的心的。

只是,恨不相逢未嫁時。這時的志摩不僅已經結婚,而且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儘管這個先鋒前衛的詩人,是如此地追求理想人生、爭取婚戀自由,然而還是在最後遵從了父母的意願,娶了之前未曾謀面的女子張幼儀。只是,生性浪漫的他,時刻都想著如何結束這段錯誤的婚姻,儘管他們之間有了孩童的相連,那又如何?他不愛她,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時,溫良女子張幼儀剛剛離開故土來到這遙遠的異國他鄉,他為著愛林徽因的緣故,非但沒給她應得的來自丈夫的依靠,反而是無情的拋棄。

他給她寫信,要求離婚:“……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他,是如此迫切地想要斷了這份他不想要的姻緣。

他如此迫切而殘忍,不顧張幼儀懷有身孕而做了那個最負心的人。

在愛情的面前,他這個浪漫至死的男子便只有愛情,再無其他道德可言。

他,開始每隔一兩天,就會到林家公寓裡去喝茶、聊天,還會每天給徽因寄出一封信。這些文字是極有激情,亦是火辣辣的,讓一個十六歲少女心跳不已:“如果有一天我獲得了你的愛,那麼我飄零的生命就有了歸宿,只有愛才可以讓我匆匆行進的腳步停下,讓我在你的身邊停留一小時吧。你知道憂傷正像鋸子鋸著我的靈魂。”

在愛裡沉浸著的他,完全瘋狂了,變成了一個無情、冷酷、忘恩的人。

他,只為了他的愛而活,不再管任何人的死活。

"
有絕世才情又無比理智,面對愛情,你得學學林徽因對男人的鑑別力

林徽因和父親



書上說:“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

果是如此,看林徽因和志摩。

那年九月,林徽因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聖瑪麗莉學院;那年九月,多情才子徐志摩從美國抵達英國。仿似命中註定的緣分一般,他們之間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宿命糾纏。

是年十月,徐志摩為了結識狄更生先生,而去拜訪林長民,由此他們相識。那一年,他二十四歲,她十六歲。

起初,一相逢裡,優秀的徐志摩,是入了情竇初開的徽因的心的。

只是,恨不相逢未嫁時。這時的志摩不僅已經結婚,而且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儘管這個先鋒前衛的詩人,是如此地追求理想人生、爭取婚戀自由,然而還是在最後遵從了父母的意願,娶了之前未曾謀面的女子張幼儀。只是,生性浪漫的他,時刻都想著如何結束這段錯誤的婚姻,儘管他們之間有了孩童的相連,那又如何?他不愛她,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時,溫良女子張幼儀剛剛離開故土來到這遙遠的異國他鄉,他為著愛林徽因的緣故,非但沒給她應得的來自丈夫的依靠,反而是無情的拋棄。

他給她寫信,要求離婚:“……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他,是如此迫切地想要斷了這份他不想要的姻緣。

他如此迫切而殘忍,不顧張幼儀懷有身孕而做了那個最負心的人。

在愛情的面前,他這個浪漫至死的男子便只有愛情,再無其他道德可言。

他,開始每隔一兩天,就會到林家公寓裡去喝茶、聊天,還會每天給徽因寄出一封信。這些文字是極有激情,亦是火辣辣的,讓一個十六歲少女心跳不已:“如果有一天我獲得了你的愛,那麼我飄零的生命就有了歸宿,只有愛才可以讓我匆匆行進的腳步停下,讓我在你的身邊停留一小時吧。你知道憂傷正像鋸子鋸著我的靈魂。”

在愛裡沉浸著的他,完全瘋狂了,變成了一個無情、冷酷、忘恩的人。

他,只為了他的愛而活,不再管任何人的死活。

有絕世才情又無比理智,面對愛情,你得學學林徽因對男人的鑑別力

林徽因在工作


面對志摩的熱烈追求,起初,她也是不知所措的。

浪漫氣質的詩人,亦是入了她眼的。儘管她心底的情感與志摩對她的情感完全不同,然而,在心底,她是將他置於深處了的。

情竇初開的單純少女,是容易愛慕有著廣博見識、獨立見解、奔放性情、坦蕩率真的詩人的。在某些時刻,她是感激有志摩這麼個人的,與他相識相知,亦是她在倫敦最美好的記憶。

他,是除了父親之外,她接觸的第一個優秀異性。

他,具有她因獨處而渴望的親密伴侶的所有優點——浪漫、溫柔、詩意、瀟灑、自若,且熱烈。

她,亦知他有他妻子,但曾幾何時,她想,只要擁有就可。

也是,這世間就屬愛情讓人生死相許,無以逃離。斷你是白素貞還是小青,會掐指一算的神功又如何,明瞭世事裡孽障裡的阻礙又如何?不還是會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的愛情裡。

那段時日裡,倫敦的雨霧好似刻意地在為他們的愛情營造一份獨有的浪漫氣氛,每一天都若無若有地漂浮著,無休無止的樣子。他們的愛情,在這浪漫的雨霧裡昇華再昇華。常常,他們會圍坐在溫暖的壁爐前,從音樂到文字,從現實到夢境,從昨日到明日地暢聊不休。

彼時,是真的愛了。

兩顆悸動的心,讓彼此都是愛意深濃。

她,愛他溫文爾雅的氣質;他,則愛她那一雙清澈如水的雙眸,常常在對視的一剎那,彼此的心海就會洶湧澎湃。

這就是愛,因為只有愛了才會聞風柔軟,看雨生情。

"
有絕世才情又無比理智,面對愛情,你得學學林徽因對男人的鑑別力

林徽因和父親



書上說:“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

果是如此,看林徽因和志摩。

那年九月,林徽因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聖瑪麗莉學院;那年九月,多情才子徐志摩從美國抵達英國。仿似命中註定的緣分一般,他們之間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宿命糾纏。

是年十月,徐志摩為了結識狄更生先生,而去拜訪林長民,由此他們相識。那一年,他二十四歲,她十六歲。

起初,一相逢裡,優秀的徐志摩,是入了情竇初開的徽因的心的。

只是,恨不相逢未嫁時。這時的志摩不僅已經結婚,而且還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儘管這個先鋒前衛的詩人,是如此地追求理想人生、爭取婚戀自由,然而還是在最後遵從了父母的意願,娶了之前未曾謀面的女子張幼儀。只是,生性浪漫的他,時刻都想著如何結束這段錯誤的婚姻,儘管他們之間有了孩童的相連,那又如何?他不愛她,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時,溫良女子張幼儀剛剛離開故土來到這遙遠的異國他鄉,他為著愛林徽因的緣故,非但沒給她應得的來自丈夫的依靠,反而是無情的拋棄。

他給她寫信,要求離婚:“……真生命必自奮鬥自求得來……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他,是如此迫切地想要斷了這份他不想要的姻緣。

他如此迫切而殘忍,不顧張幼儀懷有身孕而做了那個最負心的人。

在愛情的面前,他這個浪漫至死的男子便只有愛情,再無其他道德可言。

他,開始每隔一兩天,就會到林家公寓裡去喝茶、聊天,還會每天給徽因寄出一封信。這些文字是極有激情,亦是火辣辣的,讓一個十六歲少女心跳不已:“如果有一天我獲得了你的愛,那麼我飄零的生命就有了歸宿,只有愛才可以讓我匆匆行進的腳步停下,讓我在你的身邊停留一小時吧。你知道憂傷正像鋸子鋸著我的靈魂。”

在愛裡沉浸著的他,完全瘋狂了,變成了一個無情、冷酷、忘恩的人。

他,只為了他的愛而活,不再管任何人的死活。

有絕世才情又無比理智,面對愛情,你得學學林徽因對男人的鑑別力

林徽因在工作


面對志摩的熱烈追求,起初,她也是不知所措的。

浪漫氣質的詩人,亦是入了她眼的。儘管她心底的情感與志摩對她的情感完全不同,然而,在心底,她是將他置於深處了的。

情竇初開的單純少女,是容易愛慕有著廣博見識、獨立見解、奔放性情、坦蕩率真的詩人的。在某些時刻,她是感激有志摩這麼個人的,與他相識相知,亦是她在倫敦最美好的記憶。

他,是除了父親之外,她接觸的第一個優秀異性。

他,具有她因獨處而渴望的親密伴侶的所有優點——浪漫、溫柔、詩意、瀟灑、自若,且熱烈。

她,亦知他有他妻子,但曾幾何時,她想,只要擁有就可。

也是,這世間就屬愛情讓人生死相許,無以逃離。斷你是白素貞還是小青,會掐指一算的神功又如何,明瞭世事裡孽障裡的阻礙又如何?不還是會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的愛情裡。

那段時日裡,倫敦的雨霧好似刻意地在為他們的愛情營造一份獨有的浪漫氣氛,每一天都若無若有地漂浮著,無休無止的樣子。他們的愛情,在這浪漫的雨霧裡昇華再昇華。常常,他們會圍坐在溫暖的壁爐前,從音樂到文字,從現實到夢境,從昨日到明日地暢聊不休。

彼時,是真的愛了。

兩顆悸動的心,讓彼此都是愛意深濃。

她,愛他溫文爾雅的氣質;他,則愛她那一雙清澈如水的雙眸,常常在對視的一剎那,彼此的心海就會洶湧澎湃。

這就是愛,因為只有愛了才會聞風柔軟,看雨生情。

有絕世才情又無比理智,面對愛情,你得學學林徽因對男人的鑑別力

徐志摩、林徽因


然而慌亂過後,徽因還是沉靜了下來。

她,開始直面自己的心,直面自己的真實想法,於是幻象消退,一切都清晰了。她,就此有了懊惱和沮喪。

她,有了深刻的反思,要堅決杜絕自己去破壞別人的家庭。

一九二一年秋,恰逢父親林長民出國考察到期,於是,她毅然決然地跟隨父親乘海輪歸國。

多年後,世人提及他們的這段感情時,還唏噓不已,然而更多的是欽佩徽因這樣的女子。在十六七歲的年紀裡,她竟可以在面臨如此重大的人生抉擇裡,聽從理性的召喚,選擇了一條使自己人生完滿的路。

也不能說不愛了,只是明瞭不能愛。所以,在經年的時光裡,她將這段情感深藏,她和他始終保持著朋友間真誠而純潔的情誼,這樣的處理使得她永遠擁有了志摩的敬重和摯愛。

而在志摩遇難時,她亦悲痛地給胡適寫了封信來談及對志摩的想念:

“我的教育是舊的,我變不出什麼新的人來,我只要‘對得起’人——爹孃、丈夫(一個愛我的人,待我極好的人)、兒子、家族等等,後來更要對得起另一個愛我的人,我自己有時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為難……

“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就是我愛我現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確證。志摩也承認過這話。”

然而,又如何。留給這段感情的,唯有了那豔絕了時光的詩句: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

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

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

以及: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也是,愛情的盲目常常會使我們失去自己,很多人會不止一次地暢想理想愛情的樣子,憧憬未來的相伴相守,卻很少能夠撥開雲霧看到自己的真心,所以往往會深陷在一段最不應該的愛情裡,困頓、無望著。

還是,徽因最清醒。

明瞭愛裡的盲目,明白愛情應保有“只管走過去,不必逗留採了花朵來保存,因為一路上,花朵自會開放”的純真。

如是,愛才不會受傷。

愛情裡的女子,當真要學徽因這般的愛亦明瞭的洞達聰穎。

她曾說過,“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太薄弱,是人們的美麗的想象”。

誠然如此,她早已知道,世間萬物皆有其自身規律,一如山河不可逆轉,歲月不可迴流,所以,她端的不允許自己在一段內省的情感裡沉迷。

也因此,這個活得比誰都清醒的女子,寫就的文字永遠沒有疼痛之感,行將而過的生活永遠不曾讓自己受傷。

這樣的女子,未嘗不浪漫,不詩意,只是清醒理智而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