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林丹的狀態,順便分析林丹性格'

"

這兩天有不少討論林丹狀態的帖子,有說年齡的,有說態度的,有說訓練的,有說技術的,有說心理的,有說體育精神的,我大概都看了一下,各有道理,那就說說我自己的觀點吧。


"

這兩天有不少討論林丹狀態的帖子,有說年齡的,有說態度的,有說訓練的,有說技術的,有說心理的,有說體育精神的,我大概都看了一下,各有道理,那就說說我自己的觀點吧。


說說林丹的狀態,順便分析林丹性格


任何人的狀態,都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對林丹來說,最具決定性的,當然是年齡。無論林丹訓練如何合理,態度如何敬業,36歲都不可能和26歲相提並論,這是大前提。包括網友經常用來對比的李宗偉,其實李在生病之前下滑已經很明顯。不僅最後一次世錦賽止步第一輪,而且在18年上半年的整體狀態也並不好,大馬賽則是超水平發揮,就跟林丹在2019年大馬賽的超水平發揮性質一樣。當然,李宗偉後期狀態確實保持比林丹好,這點要承認。

其次,這兩天經常被提到的,有訓練態度和身材發福的問題。我承認,從身材看,好像訓練效果確實不明顯,雖然我不清楚國家隊訓練的細節。但我請大家注意另外1個問題,林丹今年半個賽季已經參加了14站比賽。林丹在26歲時全年只打了8個國際賽,35歲時打了創紀錄的20站國際賽,36歲更是半年就參加了14站,全年打破20站紀錄毫無懸念。

在這樣的參賽密度之下,36歲的人精力確實跟不上,而且系統訓練也必然大受影響,更像是在以賽代練。林丹年輕的時候,每次打大賽還要閉關修煉兩個月調整狀態,而到36歲,卻這樣連軸轉,所以這次世錦賽,看上去狀態沒比7月份的公開賽好多少。當然,連軸轉的原因,是因為穩定性下降,為了刷分不得不多參賽,而多參賽就造成穩定性進一步下降的惡性循環。

還有人提到體育精神、敬業態度,還有人把林丹過去說過的“比賽不是你今天狀態不好就能隨隨便便輸掉的”的話也翻出來了。其實我想說,一個人能做到歷史最佳,那就不要懷疑他的敬業,你見過哪個領域不敬業的人能做到歷史最佳的?敬業是基本功,那是初期才會面臨的問題。比如一個學生,他可能不敬業,但你要說1個諾貝爾獎得主不敬業,那是開玩笑。更何況林丹遠高於諾獎得主,因為特定領域的諾獎得主有很多個,而羽球男單領域像林丹這種級別的只有1個。所以不要懷疑林丹是否敬業,這個懷疑完全跟實際不在1個層次上。

但是林丹確實很多比賽輸的沒脾氣,而李宗偉蓋德很多比賽輸了但是場面不難看。而且林丹也確實講過“不是你狀態不好就能隨隨便便輸”的話,那怎麼理解呢?其實林丹這個話是有特定語境的,他指的是年輕球員。年輕球員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場比賽,因為每場比賽都是成長的機會。而老將面臨的是不同的問題,老將主要面對的,是避免傷病、保存體力和精力並且同時拿到足夠的積分,然後在關鍵大賽有高光表現,這是老將主要考慮的問題,有的時候就是要順勢放棄一些比賽。所以林丹說的這句話,針對的是年輕人,而不適用於老將。

實際上,以林丹35、36歲每年二十多站的參賽頻率,如果每場比賽都去拼,那早就廢了。不要說36歲的林丹,比他小十幾歲的石宇奇和安賽龍現在都躺在家裡了,要是林丹這麼打,下場不會比安賽龍石宇奇好。林丹職業生涯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一是成績好巔峰期長,還有1個就是傷病少。林丹這麼多年,只在2014年底發生過1次較大的傷病,那還是踢足球踢的,不是打羽毛球打的。他傷病這麼少,跟他懂得該拼的時候拼,該養的時候養,有莫大的關係。在他25、26歲的巔峰期,已經主動減少參賽;在2011年的時候,覺得身體不舒服就頻繁退賽,甚至引發了輿論風波;在職業生涯末期,則是打得不順就主動放掉。

李宗偉蓋德當然非常敬業,而林丹的敬業則是不同方式、不同層次。李宗偉和蓋德的敬業是:每場比賽都盡全力去打,就算輸也要輸的體面。林丹的敬業是:窮盡一切方法去達成戰略目標,不在乎方法本身是否優雅和體面。比如一般頂尖球星不會頻繁臨時退賽,即使身體狀況真的不好,也要考慮到輿論影響,能頂的就頂。而林丹從2010年底到2012年,只要身體不舒服就頻繁退賽,寧可公眾看了不爽,也不能讓自己冒傷勢加重的風險。再比如一般人會覺得,像林丹這種級別的球員,應該有大宗師的氣度,不會去故意在比賽中做些小動作,或者對裁判的正確判罰施壓。其實這些對林丹來說都是家常便飯,這些在他看來都是戰術的一部分。再比如李宗偉和蓋德即使輸也會打得非常認真,場面並不難看。林丹則是發現大勢已去就放掉,尤其是這兩年的公開賽,林丹有贏的機會就打,輸面很大的時候就放掉了。然而真有奪冠機會閃現,林丹又會靈光一現抓住機會,比如今年的大馬賽。

李宗偉蓋德和林丹的性格差異就在這裡。前者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喜愛,而後者則是成事的性格。其實你在生活中往往能看到,真正容易成事的是後者,儘管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他們。所以林丹能成男單唯一一個雙圈全滿貫,除了本人的天賦和環境之外,亦有很深的性格根源。

林丹這兩年在這麼大年齡這麼大密度的參賽之中,迄今沒有大的傷病,比他年輕13歲的石宇奇都倒了他還沒倒,跟這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也讓很多人不爽,覺得他不敬業。其實他跟王公子之流不一樣,王公子是真的放棄了,林丹則是有更大的目標要追求,否則就不會報名那麼多比賽,而他為了更大目標可以忍受場面難看的輸球。他的核心目標很簡單,一是拿夠大賽積分,二是身體健康的去參加大賽。

但不得不說的說,即使用了這些方法,現在看來還是頂不住,這是真的能力下降了。但我要說,其實林丹的內在核心跟以前並沒有太大不同,並不是以前敬業現在不敬業,他的內核還是以前那個林丹,他現在在公開賽上的策略依然是他以前做法的邏輯延續。但不同的是,以前他能把事情做成,現在是真的力不從心。

其實對於林丹來講,如果他想像蓋德那樣,保持一個敬業的外在形象,少參加幾站比賽,然後每場比賽都打出精氣神,就算輸也輸的體面,這對他是很容易做到的事,而且又能在職業生涯末期保持一個更好的職業形象。但他不願意這麼做,因為這不能達到他的戰略目標,結果只能是安樂死。因為以他現在的綜合實力和穩定性,如果減少參賽,那麼最後肯定拿不到奧運會資格。他唯一的一線機會,就是用題海戰術,海量參賽,但每一場都保持靈活性,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放,絕不蠻幹。當然這樣一來,說他不敬業的非議就會增多。這個後果他當然知道,他報那麼多賽也絕非一時頭腦發熱。但林丹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寧可去爭取這一線的機會冒著在一地雞毛中崩盤的風險,也不願意採用貌似受人尊敬卻實則一點成功機會都沒有的策略。現在看,最終崩盤的可能性很大,但這就是林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