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有個女孩比晴雯更像黛玉,她的命運暗示著黛玉的結局

《紅樓夢》:有個女孩比晴雯更像黛玉,她的命運暗示著黛玉的結局

《紅樓夢》22回,黛玉與寶玉生了一場大氣。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寶釵過生日,賈府眾人一起看戲取樂。賈母喜歡一個唱小旦的11歲女孩,結束前,特意叫過來賞賜。這時候王熙鳳忽然對眾人說:“這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瞧不出來。”鳳姐這麼一說,寶釵和寶玉立刻都看出來了,卻都不言語,唯有心直口快的湘雲衝口而出:“我知道,是像林姐姐的模樣。”寶玉連忙給湘雲使眼色。寶玉原本出於好心,怕黛玉多心,生湘雲的氣。不料,卻因此讓湘雲和黛玉都生氣了!湘雲恨寶玉維護黛玉,黛玉卻不滿別人把她跟唱戲的女孩比,而寶玉的那一個眼色更是落了痕跡。面對寶玉的解釋,黛玉說:“我原是給你們取笑兒的,拿著我比戲子給眾人取笑兒。”林姑娘連著說了兩個“取笑兒”,可見她真的動了氣。

在那個時代,唱戲的屬於下九流,被世人稱為“戲子”(黛玉就是這麼說),他們的身份卑微下賤,連平民百姓都不如。說唱戲的女孩跟她長得像,當然讓身為千金小姐的黛玉深以為恥。

可不喜歸不喜,這個名叫“齡官”的女孩真的特別像她,不僅容貌像,性格氣質才情無一不相似。

《紅樓夢》:有個女孩比晴雯更像黛玉,她的命運暗示著黛玉的結局

黛玉才華橫溢,是大觀園裡最優秀的詩人;齡官也是技藝超群,是眾多唱戲女孩子中唱得最好的。儘管身份不同,但她們都是清高驕傲的女子。黛玉不必說了,齡官也是如此。元妃省親時點名表揚齡官,讓她再唱兩出。戲班領導賈薔讓她唱《遊園》和《驚夢》,這兩齣戲正好與貴妃省親應時應景,沒想到齡官說什麼也不肯,最終還是按照自己心願唱了別的。黛玉與寶玉青梅竹馬、對他情根深種,對別的男人毫無興趣;齡官也與賈薔兩情相悅,曾經在薔薇花下一個又一個的寫“薔”字,滿懷了無限痴情。黛玉身體不好,常年吃藥,齡官最後一次出場,也是在生病,還咳嗽吐血……

熟悉《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晴雯長得很像黛玉,所謂“晴為黛影”。可實際上,我們發現齡官比晴雯更神似黛玉,她才是黛玉真正的影子。

黛玉是大家閨秀,自重身份,自然認為跟卑微的戲子相比是一種恥辱。但作者的三觀顯然不同,他對所有的青年女子,無論尊卑,都懷有深切的愛與同情,在小說中給予了充分的欣賞與讚美。他對黛玉和齡官更是無分彼此,都無比看重,給予了她們無限美好(才華、痴情),也同時有著無窮遺憾(病弱)。

這樣身份懸殊卻如此相像的兩個人,又都被作者特別偏愛,不能不引起讀者的懷疑與猜想,她們之間一定存在某種聯繫。

《紅樓夢》:有個女孩比晴雯更像黛玉,她的命運暗示著黛玉的結局

猜想1:莫非黛玉的原型也曾有過唱戲的經歷?

《紅樓夢》寫了很多戲曲,可見作者對戲曲特別熟悉喜歡,黛玉也是熟讀《西廂記》《牡丹亭》的,很多唱詞時常脫口而出。加上齡官與她如此相似,這會不會是某種暗示,黛玉的原型也曾有過唱戲的經歷,後來遇到特別的奇緣,得以進入豪門呢?

猜想2:莫非黛玉和齡官都是作者深情相愛過的女子?

人是視覺動物,遇到相似或者相像的人,是容易引起共情的。時常我們在小說中會看到這樣的梗:條件優越的男主角,竟然對很多示愛的美女不屑一顧,卻獨獨愛上了看起來很普通的女孩,不僅讓周圍人不解,也讓被愛的女孩迷惑。於是作者給出的理由就是,她像自己的初戀情人。《紅樓夢》作者莫非也是這樣?他原本有青梅竹馬、深情相愛的戀人(貴族小姐),後來發生變故,他們沒能成為眷屬,後來作者又遇到一個唱戲的女孩,她與前女友容貌性情都十分相像,於是移情相愛。所以他同時將兩個女子寫進了作品中……

《紅樓夢》:有個女孩比晴雯更像黛玉,她的命運暗示著黛玉的結局

猜想3:莫非她們的命運有著驚人的相似?

紅樓未完,但我們都知道,黛玉最終一定沒有能與寶玉成親,而是早早離去。至於緣何分離,過程怎樣,幾百年來不同的讀者各有不同的猜想認定。

如果我們把齡官當做是黛玉的影子,她的命運與黛玉類似的話,那麼我們忽然就有了另外一種思路。

我們來看齡官,她的故事終止在37回“識分定情悟梨香院”,她生病咳血,與賈薔心心相印。薔齡之戀也給寶玉以啟發,讓他懂得了“人生情緣,各有分定”。此後到80回結束前,齡官再也沒有出場。58回因為老太妃之喪,賈府戲班解散,芳官等人進入大觀園,隨後發生了很多的生動故事。然而齡官卻失蹤了,無論作者還是書中人,都沒有一個人、一句話提及齡官。她是病死了?還是回家了?抑或被深愛她的賈薔接了她去?我們不知道。真的,不應該這樣啊!齡官是戲班中最優秀的女孩,此前又有那麼多故事,怎麼可以一句話都不交代呢?作者不至於這麼健忘吧?

除非,這是作者的有意所為,他用齡官的命運暗示與她相似的黛玉的結局。

《紅樓夢》:有個女孩比晴雯更像黛玉,她的命運暗示著黛玉的結局

齡官是什麼命運?我們不知道,她消失在生活的長卷中,無從知曉,這就是她的結局。

也許黛玉也是如此吧?當賈府遭遇鉅變、大廈傾倒之時(就如戲班解散),各人自尋歸宿,那是誰也顧不得誰了。黛玉呢?也許就像齡官一樣,在混亂中竟是不知所蹤了。沒人知道她怎麼樣了,去哪了?是病重去世了?還是被人帶走了?正如黛玉的“葬花吟”中最後一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是啊,一朝春盡,落花紅顏俱飄零,它們去了哪裡,都無人知曉,無從知道。“冷月葬花魂”,淒涼月色下,美麗的女子無處可尋,只有一縷香魂可以陪伴安葬。

“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正如秦可卿的預言,在賈府覆亡之際,所有的規則和秩序都已不再,一片混亂中各自逃生。有人活著,有人死去,也有人從此失蹤,再怎麼也找不到蹤影。

這是齡官的命運,也是黛玉的結局。

不是嗎?一個是風華絕代的詩人,一個是出類拔萃的演員,她們都有一身出塵的藝術氣質,所以她們的結局也與普通人不同,是具有浪漫悲情色彩的。她們沒有結局,讓人始終懷有一份希望,卻也總是在等待追尋中滿懷悵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