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

文|飛魚說史

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宋)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

何為春秋時代?

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周平王東遷,止於韓趙魏三家分晉。

何為戰國時代?

戰國是東周後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韓趙魏三家分晉,止於秦王政攻滅六國統一華夏。

也可以說,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是周王室從東遷逐漸走向滅亡的歷史,至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這裡暫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不論。

"

文|飛魚說史

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宋)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

何為春秋時代?

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周平王東遷,止於韓趙魏三家分晉。

何為戰國時代?

戰國是東周後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韓趙魏三家分晉,止於秦王政攻滅六國統一華夏。

也可以說,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是周王室從東遷逐漸走向滅亡的歷史,至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這裡暫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不論。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從春秋時期開始,周王室就不斷衰落,各路諸侯紛紛崛起,上百諸侯各自為政,到了戰國,諸侯國之間通過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其中數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實力最強,也被稱為“戰國七雄”。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強,山東六國皆弱,強秦東出攻伐,已成為必然之勢。

說起秦滅六國,就不能不說趙國,因為在戰國末期,它獨自抵抗秦國十餘年,也可以說趙國滅亡後,天下大勢早已成為了定局,那麼趙國滅亡只是因為李牧被殺嗎?沒那麼簡單,天時地利人和早已盡失。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趙國天災不斷。

公元前231年前後,戰國的上空早已陰雲密佈,秦國東出攻滅六國也已經加快了部署的腳步,趙國也是秦國重點打擊的對象,可是趙國有李牧,秦軍的進攻三番五次被李牧給阻擋,並且在肥下,李牧斬殺十萬秦軍精銳,逼迫秦將桓齮逃往燕國。

秦王政愁眉不展,秦國內面對趙國的李牧,也無人敢再提進攻,你可能會說,這時候李信、王翦不是已經成名了嗎,他們雖然成名了,但是面對李牧卻不敢硬碰硬,桓齮逃燕後,王翦也進行了2次進攻趙國的戰爭,但均被李牧打退。

"

文|飛魚說史

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宋)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

何為春秋時代?

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周平王東遷,止於韓趙魏三家分晉。

何為戰國時代?

戰國是東周後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韓趙魏三家分晉,止於秦王政攻滅六國統一華夏。

也可以說,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是周王室從東遷逐漸走向滅亡的歷史,至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這裡暫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不論。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從春秋時期開始,周王室就不斷衰落,各路諸侯紛紛崛起,上百諸侯各自為政,到了戰國,諸侯國之間通過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其中數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實力最強,也被稱為“戰國七雄”。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強,山東六國皆弱,強秦東出攻伐,已成為必然之勢。

說起秦滅六國,就不能不說趙國,因為在戰國末期,它獨自抵抗秦國十餘年,也可以說趙國滅亡後,天下大勢早已成為了定局,那麼趙國滅亡只是因為李牧被殺嗎?沒那麼簡單,天時地利人和早已盡失。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趙國天災不斷。

公元前231年前後,戰國的上空早已陰雲密佈,秦國東出攻滅六國也已經加快了部署的腳步,趙國也是秦國重點打擊的對象,可是趙國有李牧,秦軍的進攻三番五次被李牧給阻擋,並且在肥下,李牧斬殺十萬秦軍精銳,逼迫秦將桓齮逃往燕國。

秦王政愁眉不展,秦國內面對趙國的李牧,也無人敢再提進攻,你可能會說,這時候李信、王翦不是已經成名了嗎,他們雖然成名了,但是面對李牧卻不敢硬碰硬,桓齮逃燕後,王翦也進行了2次進攻趙國的戰爭,但均被李牧打退。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本以為趙國靠著李牧還能支撐,但沒想到,趙國代地卻發生了大地震,史書上形容的是:房屋倒塌七八,地裂百三十步,這次地震給了趙國沉重的打擊。

當然還不止,因為地震發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趙國又爆發了大面積的旱災,地中莊稼顆粒無收,趙國再次鬧了大饑荒,這對趙國來說,無疑是天時不利,屋漏偏逢連陰雨。

趙國國土大幅度縮水。

戰國末期,秦國從范雎提出遠交近攻,蠶食諸侯的策略之後,韓趙魏三家就是秦國逐漸蠶食的對象,當然是蠶食這三家的土地,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趙國滅亡的前期,趙國的土地,已經被秦國蠶食了大半。

"

文|飛魚說史

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宋)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

何為春秋時代?

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周平王東遷,止於韓趙魏三家分晉。

何為戰國時代?

戰國是東周後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韓趙魏三家分晉,止於秦王政攻滅六國統一華夏。

也可以說,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是周王室從東遷逐漸走向滅亡的歷史,至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這裡暫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不論。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從春秋時期開始,周王室就不斷衰落,各路諸侯紛紛崛起,上百諸侯各自為政,到了戰國,諸侯國之間通過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其中數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實力最強,也被稱為“戰國七雄”。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強,山東六國皆弱,強秦東出攻伐,已成為必然之勢。

說起秦滅六國,就不能不說趙國,因為在戰國末期,它獨自抵抗秦國十餘年,也可以說趙國滅亡後,天下大勢早已成為了定局,那麼趙國滅亡只是因為李牧被殺嗎?沒那麼簡單,天時地利人和早已盡失。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趙國天災不斷。

公元前231年前後,戰國的上空早已陰雲密佈,秦國東出攻滅六國也已經加快了部署的腳步,趙國也是秦國重點打擊的對象,可是趙國有李牧,秦軍的進攻三番五次被李牧給阻擋,並且在肥下,李牧斬殺十萬秦軍精銳,逼迫秦將桓齮逃往燕國。

秦王政愁眉不展,秦國內面對趙國的李牧,也無人敢再提進攻,你可能會說,這時候李信、王翦不是已經成名了嗎,他們雖然成名了,但是面對李牧卻不敢硬碰硬,桓齮逃燕後,王翦也進行了2次進攻趙國的戰爭,但均被李牧打退。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本以為趙國靠著李牧還能支撐,但沒想到,趙國代地卻發生了大地震,史書上形容的是:房屋倒塌七八,地裂百三十步,這次地震給了趙國沉重的打擊。

當然還不止,因為地震發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趙國又爆發了大面積的旱災,地中莊稼顆粒無收,趙國再次鬧了大饑荒,這對趙國來說,無疑是天時不利,屋漏偏逢連陰雨。

趙國國土大幅度縮水。

戰國末期,秦國從范雎提出遠交近攻,蠶食諸侯的策略之後,韓趙魏三家就是秦國逐漸蠶食的對象,當然是蠶食這三家的土地,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趙國滅亡的前期,趙國的土地,已經被秦國蠶食了大半。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尤其是秦王政以統一天下為戰略目標之後,趙國的重鎮相繼淪陷,城池的喪失,土地的淪陷,也就預示著綜合國力也已大幅度縮水,尤其是上黨地區被秦國佔領之後,趙國邯鄲再無險可守,此時的趙國早已再無地利優勢。

趙國內殺良將外無支援。

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已經元氣大傷,並且沒有恢復,你可能會說,那趙國不是還打敗了燕國,後來還退卻了強秦嗎,其實這是趙國最後的掙扎罷了,打敗燕國是因為有廉頗,退卻強秦是因為有有李牧和趙國的戍邊軍隊。

但是廉頗和李牧,一個被趙王逼走了,一個被趙王殺死了,損失了廉頗和李牧兩位名將後,趙國再無有本事的將軍可用,說起來也真是可嘆,秦國都奈何不了的李牧,卻被趙國自己殺死了,這足見趙國的政治已經腐敗到了極端。

"

文|飛魚說史

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宋)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

何為春秋時代?

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周平王東遷,止於韓趙魏三家分晉。

何為戰國時代?

戰國是東周後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韓趙魏三家分晉,止於秦王政攻滅六國統一華夏。

也可以說,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是周王室從東遷逐漸走向滅亡的歷史,至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這裡暫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不論。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從春秋時期開始,周王室就不斷衰落,各路諸侯紛紛崛起,上百諸侯各自為政,到了戰國,諸侯國之間通過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其中數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實力最強,也被稱為“戰國七雄”。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強,山東六國皆弱,強秦東出攻伐,已成為必然之勢。

說起秦滅六國,就不能不說趙國,因為在戰國末期,它獨自抵抗秦國十餘年,也可以說趙國滅亡後,天下大勢早已成為了定局,那麼趙國滅亡只是因為李牧被殺嗎?沒那麼簡單,天時地利人和早已盡失。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趙國天災不斷。

公元前231年前後,戰國的上空早已陰雲密佈,秦國東出攻滅六國也已經加快了部署的腳步,趙國也是秦國重點打擊的對象,可是趙國有李牧,秦軍的進攻三番五次被李牧給阻擋,並且在肥下,李牧斬殺十萬秦軍精銳,逼迫秦將桓齮逃往燕國。

秦王政愁眉不展,秦國內面對趙國的李牧,也無人敢再提進攻,你可能會說,這時候李信、王翦不是已經成名了嗎,他們雖然成名了,但是面對李牧卻不敢硬碰硬,桓齮逃燕後,王翦也進行了2次進攻趙國的戰爭,但均被李牧打退。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本以為趙國靠著李牧還能支撐,但沒想到,趙國代地卻發生了大地震,史書上形容的是:房屋倒塌七八,地裂百三十步,這次地震給了趙國沉重的打擊。

當然還不止,因為地震發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趙國又爆發了大面積的旱災,地中莊稼顆粒無收,趙國再次鬧了大饑荒,這對趙國來說,無疑是天時不利,屋漏偏逢連陰雨。

趙國國土大幅度縮水。

戰國末期,秦國從范雎提出遠交近攻,蠶食諸侯的策略之後,韓趙魏三家就是秦國逐漸蠶食的對象,當然是蠶食這三家的土地,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趙國滅亡的前期,趙國的土地,已經被秦國蠶食了大半。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尤其是秦王政以統一天下為戰略目標之後,趙國的重鎮相繼淪陷,城池的喪失,土地的淪陷,也就預示著綜合國力也已大幅度縮水,尤其是上黨地區被秦國佔領之後,趙國邯鄲再無險可守,此時的趙國早已再無地利優勢。

趙國內殺良將外無支援。

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已經元氣大傷,並且沒有恢復,你可能會說,那趙國不是還打敗了燕國,後來還退卻了強秦嗎,其實這是趙國最後的掙扎罷了,打敗燕國是因為有廉頗,退卻強秦是因為有有李牧和趙國的戍邊軍隊。

但是廉頗和李牧,一個被趙王逼走了,一個被趙王殺死了,損失了廉頗和李牧兩位名將後,趙國再無有本事的將軍可用,說起來也真是可嘆,秦國都奈何不了的李牧,卻被趙國自己殺死了,這足見趙國的政治已經腐敗到了極端。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翻開戰國最後幾十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趙國獨自抵抗強秦的時間竟然有十餘年(從公元前241年諸侯合縱攻秦失敗後,山東六國再無合縱),這些年,卻沒有一個諸侯對趙國伸出援助之手。

這是何也?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其餘諸侯都被秦國打怕了,而是秦國花了大筆金錢賄賂了諸侯國的權臣,這些眼裡只有金錢沒有國家的佞臣,也直接葬送了自己的國家,趙國內殺良將外無支援也根本不具備人和因素了。

趙國的末日。

公元前228年,滅了韓國之後的秦國,向趙國發起了猛攻,此時的趙國,名將李牧已經被殺害,國內地震和饑荒的影響讓百姓和士兵也苦不堪言,趙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再無任何抵抗之力,秦將王翦看準時機,立即再次進攻邯鄲。

"

文|飛魚說史

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宋)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

何為春秋時代?

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周平王東遷,止於韓趙魏三家分晉。

何為戰國時代?

戰國是東周後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韓趙魏三家分晉,止於秦王政攻滅六國統一華夏。

也可以說,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是周王室從東遷逐漸走向滅亡的歷史,至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這裡暫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不論。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從春秋時期開始,周王室就不斷衰落,各路諸侯紛紛崛起,上百諸侯各自為政,到了戰國,諸侯國之間通過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其中數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實力最強,也被稱為“戰國七雄”。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強,山東六國皆弱,強秦東出攻伐,已成為必然之勢。

說起秦滅六國,就不能不說趙國,因為在戰國末期,它獨自抵抗秦國十餘年,也可以說趙國滅亡後,天下大勢早已成為了定局,那麼趙國滅亡只是因為李牧被殺嗎?沒那麼簡單,天時地利人和早已盡失。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趙國天災不斷。

公元前231年前後,戰國的上空早已陰雲密佈,秦國東出攻滅六國也已經加快了部署的腳步,趙國也是秦國重點打擊的對象,可是趙國有李牧,秦軍的進攻三番五次被李牧給阻擋,並且在肥下,李牧斬殺十萬秦軍精銳,逼迫秦將桓齮逃往燕國。

秦王政愁眉不展,秦國內面對趙國的李牧,也無人敢再提進攻,你可能會說,這時候李信、王翦不是已經成名了嗎,他們雖然成名了,但是面對李牧卻不敢硬碰硬,桓齮逃燕後,王翦也進行了2次進攻趙國的戰爭,但均被李牧打退。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本以為趙國靠著李牧還能支撐,但沒想到,趙國代地卻發生了大地震,史書上形容的是:房屋倒塌七八,地裂百三十步,這次地震給了趙國沉重的打擊。

當然還不止,因為地震發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趙國又爆發了大面積的旱災,地中莊稼顆粒無收,趙國再次鬧了大饑荒,這對趙國來說,無疑是天時不利,屋漏偏逢連陰雨。

趙國國土大幅度縮水。

戰國末期,秦國從范雎提出遠交近攻,蠶食諸侯的策略之後,韓趙魏三家就是秦國逐漸蠶食的對象,當然是蠶食這三家的土地,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趙國滅亡的前期,趙國的土地,已經被秦國蠶食了大半。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尤其是秦王政以統一天下為戰略目標之後,趙國的重鎮相繼淪陷,城池的喪失,土地的淪陷,也就預示著綜合國力也已大幅度縮水,尤其是上黨地區被秦國佔領之後,趙國邯鄲再無險可守,此時的趙國早已再無地利優勢。

趙國內殺良將外無支援。

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已經元氣大傷,並且沒有恢復,你可能會說,那趙國不是還打敗了燕國,後來還退卻了強秦嗎,其實這是趙國最後的掙扎罷了,打敗燕國是因為有廉頗,退卻強秦是因為有有李牧和趙國的戍邊軍隊。

但是廉頗和李牧,一個被趙王逼走了,一個被趙王殺死了,損失了廉頗和李牧兩位名將後,趙國再無有本事的將軍可用,說起來也真是可嘆,秦國都奈何不了的李牧,卻被趙國自己殺死了,這足見趙國的政治已經腐敗到了極端。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翻開戰國最後幾十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趙國獨自抵抗強秦的時間竟然有十餘年(從公元前241年諸侯合縱攻秦失敗後,山東六國再無合縱),這些年,卻沒有一個諸侯對趙國伸出援助之手。

這是何也?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其餘諸侯都被秦國打怕了,而是秦國花了大筆金錢賄賂了諸侯國的權臣,這些眼裡只有金錢沒有國家的佞臣,也直接葬送了自己的國家,趙國內殺良將外無支援也根本不具備人和因素了。

趙國的末日。

公元前228年,滅了韓國之後的秦國,向趙國發起了猛攻,此時的趙國,名將李牧已經被殺害,國內地震和饑荒的影響讓百姓和士兵也苦不堪言,趙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再無任何抵抗之力,秦將王翦看準時機,立即再次進攻邯鄲。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此時的趙國的大將是趙蔥和顏聚,面對王翦這兩人也絲毫不是對手,結果趙蔥被殺,顏聚敗逃,王翦也一舉攻破了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國也在秦滅六國的路上奪得了亞軍的寶座(此外,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殘部逃到代地稱王,公元前222年,代地被王賁攻破,趙國徹徹底底煙消雲散了)。

​飛魚說:

趙國滅亡只是因為李牧被殺嗎?沒那麼簡單,天時地利人和早已盡失,導致趙國能夠打勝仗的因素,已經不具備了,尤其是趙國朝堂的腐敗,其實是趙國走向滅亡的最根本因素。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即使李牧不被讒言害死,也僅僅只能維持趙國多苟延殘喘一陣罷了。

"

文|飛魚說史

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亡。——(宋)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

何為春秋時代?

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周平王東遷,止於韓趙魏三家分晉。

何為戰國時代?

戰國是東周後半期的歷史階段,開始於韓趙魏三家分晉,止於秦王政攻滅六國統一華夏。

也可以說,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是周王室從東遷逐漸走向滅亡的歷史,至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歷史上有不同的觀點,這裡暫以三家分晉為分水嶺,不論。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從春秋時期開始,周王室就不斷衰落,各路諸侯紛紛崛起,上百諸侯各自為政,到了戰國,諸侯國之間通過兼併戰爭,諸侯國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其中數韓、趙、魏、楚、燕、齊、秦七國實力最強,也被稱為“戰國七雄”。

到了戰國末期,秦國一家獨強,山東六國皆弱,強秦東出攻伐,已成為必然之勢。

說起秦滅六國,就不能不說趙國,因為在戰國末期,它獨自抵抗秦國十餘年,也可以說趙國滅亡後,天下大勢早已成為了定局,那麼趙國滅亡只是因為李牧被殺嗎?沒那麼簡單,天時地利人和早已盡失。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趙國天災不斷。

公元前231年前後,戰國的上空早已陰雲密佈,秦國東出攻滅六國也已經加快了部署的腳步,趙國也是秦國重點打擊的對象,可是趙國有李牧,秦軍的進攻三番五次被李牧給阻擋,並且在肥下,李牧斬殺十萬秦軍精銳,逼迫秦將桓齮逃往燕國。

秦王政愁眉不展,秦國內面對趙國的李牧,也無人敢再提進攻,你可能會說,這時候李信、王翦不是已經成名了嗎,他們雖然成名了,但是面對李牧卻不敢硬碰硬,桓齮逃燕後,王翦也進行了2次進攻趙國的戰爭,但均被李牧打退。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本以為趙國靠著李牧還能支撐,但沒想到,趙國代地卻發生了大地震,史書上形容的是:房屋倒塌七八,地裂百三十步,這次地震給了趙國沉重的打擊。

當然還不止,因為地震發生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趙國又爆發了大面積的旱災,地中莊稼顆粒無收,趙國再次鬧了大饑荒,這對趙國來說,無疑是天時不利,屋漏偏逢連陰雨。

趙國國土大幅度縮水。

戰國末期,秦國從范雎提出遠交近攻,蠶食諸侯的策略之後,韓趙魏三家就是秦國逐漸蠶食的對象,當然是蠶食這三家的土地,到了公元前230年,也就是趙國滅亡的前期,趙國的土地,已經被秦國蠶食了大半。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尤其是秦王政以統一天下為戰略目標之後,趙國的重鎮相繼淪陷,城池的喪失,土地的淪陷,也就預示著綜合國力也已大幅度縮水,尤其是上黨地區被秦國佔領之後,趙國邯鄲再無險可守,此時的趙國早已再無地利優勢。

趙國內殺良將外無支援。

趙國自長平之戰後,已經元氣大傷,並且沒有恢復,你可能會說,那趙國不是還打敗了燕國,後來還退卻了強秦嗎,其實這是趙國最後的掙扎罷了,打敗燕國是因為有廉頗,退卻強秦是因為有有李牧和趙國的戍邊軍隊。

但是廉頗和李牧,一個被趙王逼走了,一個被趙王殺死了,損失了廉頗和李牧兩位名將後,趙國再無有本事的將軍可用,說起來也真是可嘆,秦國都奈何不了的李牧,卻被趙國自己殺死了,這足見趙國的政治已經腐敗到了極端。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翻開戰國最後幾十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趙國獨自抵抗強秦的時間竟然有十餘年(從公元前241年諸侯合縱攻秦失敗後,山東六國再無合縱),這些年,卻沒有一個諸侯對趙國伸出援助之手。

這是何也?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其餘諸侯都被秦國打怕了,而是秦國花了大筆金錢賄賂了諸侯國的權臣,這些眼裡只有金錢沒有國家的佞臣,也直接葬送了自己的國家,趙國內殺良將外無支援也根本不具備人和因素了。

趙國的末日。

公元前228年,滅了韓國之後的秦國,向趙國發起了猛攻,此時的趙國,名將李牧已經被殺害,國內地震和饑荒的影響讓百姓和士兵也苦不堪言,趙國面對秦國的進攻,再無任何抵抗之力,秦將王翦看準時機,立即再次進攻邯鄲。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此時的趙國的大將是趙蔥和顏聚,面對王翦這兩人也絲毫不是對手,結果趙蔥被殺,顏聚敗逃,王翦也一舉攻破了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國也在秦滅六國的路上奪得了亞軍的寶座(此外,趙公子嘉帶領宗族殘部逃到代地稱王,公元前222年,代地被王賁攻破,趙國徹徹底底煙消雲散了)。

​飛魚說:

趙國滅亡只是因為李牧被殺嗎?沒那麼簡單,天時地利人和早已盡失,導致趙國能夠打勝仗的因素,已經不具備了,尤其是趙國朝堂的腐敗,其實是趙國走向滅亡的最根本因素。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即使李牧不被讒言害死,也僅僅只能維持趙國多苟延殘喘一陣罷了。

名將李牧能否挽救瀕臨滅亡的趙國?即使他不死於讒言,亦無力迴天

打仗從來都不是單單打的軍事實力,而是打的綜合實力,《戰國策》裡有段關於趙國滅亡的論述可謂精彩,這段話是: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邯鄲僅存,雖有勝秦之名,而國破矣!是何故也?秦強而趙弱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趙國打了幾次勝仗也沒用,因為秦國綜合實力比趙國強大,趙國滅亡已是必然趨勢,強大的秦國即使戰敗也能迅速恢復戰鬥力,但是趙國卻不能,尤其在戰爭物資的補充上,趙國更是無法和秦國相比,因為秦國穩定的大後方,會源源不斷地提供各類戰爭需要的物資。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資治通鑑音注》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