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

李靖字藥師,唐初著名的軍事家。他體貌壯偉,精通書史,諳熟兵法。李靖的舅父韓虎是隋王朝著名的將領,每當有人和他談論兵法時,總是感慨的說:“今天能夠與之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除過李靖之外,還能有誰呢?”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太原留守李淵謀劃舉兵反隋,被李靖發覺,為了能儘快地向隋煬帝報告,李靖自入囚車,讓人傳送江都,行至長安,由於道途受阻而逗留下來。不久李淵的部隊攻下了長安,李淵得知他曾要去江都告密,非常惱怒,下令把他立地正法。李靖毫不畏懼,大聲責問李淵:“你唐公起兵,本意是為天下剷除暴亂,為何今天卻要以私怨殺一壯士呢?”李淵為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加之次子李世民也一再為其求情,於是就放免了他。

"

李靖字藥師,唐初著名的軍事家。他體貌壯偉,精通書史,諳熟兵法。李靖的舅父韓虎是隋王朝著名的將領,每當有人和他談論兵法時,總是感慨的說:“今天能夠與之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除過李靖之外,還能有誰呢?”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太原留守李淵謀劃舉兵反隋,被李靖發覺,為了能儘快地向隋煬帝報告,李靖自入囚車,讓人傳送江都,行至長安,由於道途受阻而逗留下來。不久李淵的部隊攻下了長安,李淵得知他曾要去江都告密,非常惱怒,下令把他立地正法。李靖毫不畏懼,大聲責問李淵:“你唐公起兵,本意是為天下剷除暴亂,為何今天卻要以私怨殺一壯士呢?”李淵為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加之次子李世民也一再為其求情,於是就放免了他。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惜才如渴的李世民隨即把他招入自己的幕府。唐高祖武德二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東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這一年蕭銑在江陵稱帝,建國號“樑”,佔據了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達漢水的大片士地,成為唐王朝統一國家的巨大障礙。武德四年正月,李靖上書唐高祖李淵,詳陳用兵十策,請求允他親征蕭銑。二月,李淵命令李靖、李孝恭率軍伐樑,由李靖擔任行軍總管兼援行軍長史,行軍作戰計劃全出其手。八月,伐樑軍隊齊集羹州。時值梅雨季節,江水泛漲,蕭銑憑著三峽天險,以為唐軍不會輕易出動,因而毫無防備。唐軍在李靖指揮下,迅速沿江而下,將至三峽時,部分將領請求待水退之後再進兵。

"

李靖字藥師,唐初著名的軍事家。他體貌壯偉,精通書史,諳熟兵法。李靖的舅父韓虎是隋王朝著名的將領,每當有人和他談論兵法時,總是感慨的說:“今天能夠與之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除過李靖之外,還能有誰呢?”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太原留守李淵謀劃舉兵反隋,被李靖發覺,為了能儘快地向隋煬帝報告,李靖自入囚車,讓人傳送江都,行至長安,由於道途受阻而逗留下來。不久李淵的部隊攻下了長安,李淵得知他曾要去江都告密,非常惱怒,下令把他立地正法。李靖毫不畏懼,大聲責問李淵:“你唐公起兵,本意是為天下剷除暴亂,為何今天卻要以私怨殺一壯士呢?”李淵為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加之次子李世民也一再為其求情,於是就放免了他。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惜才如渴的李世民隨即把他招入自己的幕府。唐高祖武德二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東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這一年蕭銑在江陵稱帝,建國號“樑”,佔據了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達漢水的大片士地,成為唐王朝統一國家的巨大障礙。武德四年正月,李靖上書唐高祖李淵,詳陳用兵十策,請求允他親征蕭銑。二月,李淵命令李靖、李孝恭率軍伐樑,由李靖擔任行軍總管兼援行軍長史,行軍作戰計劃全出其手。八月,伐樑軍隊齊集羹州。時值梅雨季節,江水泛漲,蕭銑憑著三峽天險,以為唐軍不會輕易出動,因而毫無防備。唐軍在李靖指揮下,迅速沿江而下,將至三峽時,部分將領請求待水退之後再進兵。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李靖堅決不同意,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正好乘漲水之勢,直巡江陵,豈能坐失良機。唐軍情緒高昂,奮勇進擊,在夷陵大敗樑將文士弘,迅速完成了對江陵的包圍。蕭銑這時才如夢初醒,下詔向各地求援。唐軍攻破江陵外城,奪得大批戰艦,李靖讓李孝恭把繳獲的船艦全部扔棄江中,任其漂走,正如李靖所料,來援之敵看到江中橫七豎八漂浮的船艦,以為江陵已被唐軍所破,紛紛投降,困守江陵蕭銑,在外無援兵,內乏糧草的情況下,不得不開門投降。至此江漢流域全部歸唐。李靖以功受封為上柱國。武德六年七月,輔公祈舉兵反唐,唐高祖李淵命李孝恭和李靖分別為正副元帥,率李等七位將領討伐。

"

李靖字藥師,唐初著名的軍事家。他體貌壯偉,精通書史,諳熟兵法。李靖的舅父韓虎是隋王朝著名的將領,每當有人和他談論兵法時,總是感慨的說:“今天能夠與之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除過李靖之外,還能有誰呢?”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太原留守李淵謀劃舉兵反隋,被李靖發覺,為了能儘快地向隋煬帝報告,李靖自入囚車,讓人傳送江都,行至長安,由於道途受阻而逗留下來。不久李淵的部隊攻下了長安,李淵得知他曾要去江都告密,非常惱怒,下令把他立地正法。李靖毫不畏懼,大聲責問李淵:“你唐公起兵,本意是為天下剷除暴亂,為何今天卻要以私怨殺一壯士呢?”李淵為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加之次子李世民也一再為其求情,於是就放免了他。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惜才如渴的李世民隨即把他招入自己的幕府。唐高祖武德二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東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這一年蕭銑在江陵稱帝,建國號“樑”,佔據了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達漢水的大片士地,成為唐王朝統一國家的巨大障礙。武德四年正月,李靖上書唐高祖李淵,詳陳用兵十策,請求允他親征蕭銑。二月,李淵命令李靖、李孝恭率軍伐樑,由李靖擔任行軍總管兼援行軍長史,行軍作戰計劃全出其手。八月,伐樑軍隊齊集羹州。時值梅雨季節,江水泛漲,蕭銑憑著三峽天險,以為唐軍不會輕易出動,因而毫無防備。唐軍在李靖指揮下,迅速沿江而下,將至三峽時,部分將領請求待水退之後再進兵。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李靖堅決不同意,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正好乘漲水之勢,直巡江陵,豈能坐失良機。唐軍情緒高昂,奮勇進擊,在夷陵大敗樑將文士弘,迅速完成了對江陵的包圍。蕭銑這時才如夢初醒,下詔向各地求援。唐軍攻破江陵外城,奪得大批戰艦,李靖讓李孝恭把繳獲的船艦全部扔棄江中,任其漂走,正如李靖所料,來援之敵看到江中橫七豎八漂浮的船艦,以為江陵已被唐軍所破,紛紛投降,困守江陵蕭銑,在外無援兵,內乏糧草的情況下,不得不開門投降。至此江漢流域全部歸唐。李靖以功受封為上柱國。武德六年七月,輔公祈舉兵反唐,唐高祖李淵命李孝恭和李靖分別為正副元帥,率李等七位將領討伐。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輔公石派部將馮惠亮率舟師三萬屯駐當塗,陳正通、徐紹宗領步騎二萬屯駐青林山,在江中連鐵鎖以斷水路,築城結壘,延十餘里,誓與唐軍對抗。李孝恭召集諸將計議,多數將領認為馮惠亮、陳正通手握重兵,無意作戰,其城柵堅固,難於攻克,不如直搗丹陽,覆其巢穴。李孝恭準備採納諸將的意見,但李靖卻不同意,他認為馮、陳軍隊自然是鋪公石的精銳,但輔公石自己統帥的軍隊也不容忽視,如果唐軍久攻丹陽不下,進則堅城在前,退則勁敵在後,那時將會腹背受敵。只有出其不意打敗馮惠亮和陳正通,輔公才會束手就擒。李靖挑選老弱兵將,伴作進攻,以精兵埋伏於後。陳正通果然中計,為唐軍所敗。

"

李靖字藥師,唐初著名的軍事家。他體貌壯偉,精通書史,諳熟兵法。李靖的舅父韓虎是隋王朝著名的將領,每當有人和他談論兵法時,總是感慨的說:“今天能夠與之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除過李靖之外,還能有誰呢?”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太原留守李淵謀劃舉兵反隋,被李靖發覺,為了能儘快地向隋煬帝報告,李靖自入囚車,讓人傳送江都,行至長安,由於道途受阻而逗留下來。不久李淵的部隊攻下了長安,李淵得知他曾要去江都告密,非常惱怒,下令把他立地正法。李靖毫不畏懼,大聲責問李淵:“你唐公起兵,本意是為天下剷除暴亂,為何今天卻要以私怨殺一壯士呢?”李淵為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加之次子李世民也一再為其求情,於是就放免了他。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惜才如渴的李世民隨即把他招入自己的幕府。唐高祖武德二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東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這一年蕭銑在江陵稱帝,建國號“樑”,佔據了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達漢水的大片士地,成為唐王朝統一國家的巨大障礙。武德四年正月,李靖上書唐高祖李淵,詳陳用兵十策,請求允他親征蕭銑。二月,李淵命令李靖、李孝恭率軍伐樑,由李靖擔任行軍總管兼援行軍長史,行軍作戰計劃全出其手。八月,伐樑軍隊齊集羹州。時值梅雨季節,江水泛漲,蕭銑憑著三峽天險,以為唐軍不會輕易出動,因而毫無防備。唐軍在李靖指揮下,迅速沿江而下,將至三峽時,部分將領請求待水退之後再進兵。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李靖堅決不同意,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正好乘漲水之勢,直巡江陵,豈能坐失良機。唐軍情緒高昂,奮勇進擊,在夷陵大敗樑將文士弘,迅速完成了對江陵的包圍。蕭銑這時才如夢初醒,下詔向各地求援。唐軍攻破江陵外城,奪得大批戰艦,李靖讓李孝恭把繳獲的船艦全部扔棄江中,任其漂走,正如李靖所料,來援之敵看到江中橫七豎八漂浮的船艦,以為江陵已被唐軍所破,紛紛投降,困守江陵蕭銑,在外無援兵,內乏糧草的情況下,不得不開門投降。至此江漢流域全部歸唐。李靖以功受封為上柱國。武德六年七月,輔公祈舉兵反唐,唐高祖李淵命李孝恭和李靖分別為正副元帥,率李等七位將領討伐。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輔公石派部將馮惠亮率舟師三萬屯駐當塗,陳正通、徐紹宗領步騎二萬屯駐青林山,在江中連鐵鎖以斷水路,築城結壘,延十餘里,誓與唐軍對抗。李孝恭召集諸將計議,多數將領認為馮惠亮、陳正通手握重兵,無意作戰,其城柵堅固,難於攻克,不如直搗丹陽,覆其巢穴。李孝恭準備採納諸將的意見,但李靖卻不同意,他認為馮、陳軍隊自然是鋪公石的精銳,但輔公石自己統帥的軍隊也不容忽視,如果唐軍久攻丹陽不下,進則堅城在前,退則勁敵在後,那時將會腹背受敵。只有出其不意打敗馮惠亮和陳正通,輔公才會束手就擒。李靖挑選老弱兵將,伴作進攻,以精兵埋伏於後。陳正通果然中計,為唐軍所敗。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唐軍一路勢如破竹,直入丹陽。輔公棄城而逃,半道為唐軍擒拿。唐高祖李淵非常佩服李靖的軍事才能,他說:“古代名將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也不能和他相比啊!”唐太宗即位以後,李靖先後任刑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等職。那時突厥貴族統治集團發生內證,各部迭相攻擊,唐太宗打算乘機給予打擊,李靖被任為代州道行軍總管,率精騎三千突襲。突厥額利可汗想不到唐軍會突然在面前出現,心中大為慌懼。李靖利用突厥人心慌亂,內部動搖,派人離間頓利可汗的心腹近臣,招降了其驍將康蘇密,又乘黑夜出擊定襄,頓利可汗隻身逃通,勝利的消息傳到長安,唐太宗異常高興,他馬上宣令晉升李靖為代國公。

"

李靖字藥師,唐初著名的軍事家。他體貌壯偉,精通書史,諳熟兵法。李靖的舅父韓虎是隋王朝著名的將領,每當有人和他談論兵法時,總是感慨的說:“今天能夠與之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除過李靖之外,還能有誰呢?”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太原留守李淵謀劃舉兵反隋,被李靖發覺,為了能儘快地向隋煬帝報告,李靖自入囚車,讓人傳送江都,行至長安,由於道途受阻而逗留下來。不久李淵的部隊攻下了長安,李淵得知他曾要去江都告密,非常惱怒,下令把他立地正法。李靖毫不畏懼,大聲責問李淵:“你唐公起兵,本意是為天下剷除暴亂,為何今天卻要以私怨殺一壯士呢?”李淵為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加之次子李世民也一再為其求情,於是就放免了他。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惜才如渴的李世民隨即把他招入自己的幕府。唐高祖武德二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東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這一年蕭銑在江陵稱帝,建國號“樑”,佔據了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達漢水的大片士地,成為唐王朝統一國家的巨大障礙。武德四年正月,李靖上書唐高祖李淵,詳陳用兵十策,請求允他親征蕭銑。二月,李淵命令李靖、李孝恭率軍伐樑,由李靖擔任行軍總管兼援行軍長史,行軍作戰計劃全出其手。八月,伐樑軍隊齊集羹州。時值梅雨季節,江水泛漲,蕭銑憑著三峽天險,以為唐軍不會輕易出動,因而毫無防備。唐軍在李靖指揮下,迅速沿江而下,將至三峽時,部分將領請求待水退之後再進兵。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李靖堅決不同意,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正好乘漲水之勢,直巡江陵,豈能坐失良機。唐軍情緒高昂,奮勇進擊,在夷陵大敗樑將文士弘,迅速完成了對江陵的包圍。蕭銑這時才如夢初醒,下詔向各地求援。唐軍攻破江陵外城,奪得大批戰艦,李靖讓李孝恭把繳獲的船艦全部扔棄江中,任其漂走,正如李靖所料,來援之敵看到江中橫七豎八漂浮的船艦,以為江陵已被唐軍所破,紛紛投降,困守江陵蕭銑,在外無援兵,內乏糧草的情況下,不得不開門投降。至此江漢流域全部歸唐。李靖以功受封為上柱國。武德六年七月,輔公祈舉兵反唐,唐高祖李淵命李孝恭和李靖分別為正副元帥,率李等七位將領討伐。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輔公石派部將馮惠亮率舟師三萬屯駐當塗,陳正通、徐紹宗領步騎二萬屯駐青林山,在江中連鐵鎖以斷水路,築城結壘,延十餘里,誓與唐軍對抗。李孝恭召集諸將計議,多數將領認為馮惠亮、陳正通手握重兵,無意作戰,其城柵堅固,難於攻克,不如直搗丹陽,覆其巢穴。李孝恭準備採納諸將的意見,但李靖卻不同意,他認為馮、陳軍隊自然是鋪公石的精銳,但輔公石自己統帥的軍隊也不容忽視,如果唐軍久攻丹陽不下,進則堅城在前,退則勁敵在後,那時將會腹背受敵。只有出其不意打敗馮惠亮和陳正通,輔公才會束手就擒。李靖挑選老弱兵將,伴作進攻,以精兵埋伏於後。陳正通果然中計,為唐軍所敗。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唐軍一路勢如破竹,直入丹陽。輔公棄城而逃,半道為唐軍擒拿。唐高祖李淵非常佩服李靖的軍事才能,他說:“古代名將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也不能和他相比啊!”唐太宗即位以後,李靖先後任刑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等職。那時突厥貴族統治集團發生內證,各部迭相攻擊,唐太宗打算乘機給予打擊,李靖被任為代州道行軍總管,率精騎三千突襲。突厥額利可汗想不到唐軍會突然在面前出現,心中大為慌懼。李靖利用突厥人心慌亂,內部動搖,派人離間頓利可汗的心腹近臣,招降了其驍將康蘇密,又乘黑夜出擊定襄,頓利可汗隻身逃通,勝利的消息傳到長安,唐太宗異常高興,他馬上宣令晉升李靖為代國公。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定襄戰敗之後,額利可汗派使者到長安謝罪,願舉國臣服,唐太宗派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前往收撫。其實顏利的歸降只是企圖保存實力,待機再捲土重來。李靖早就看穿了這一點,他約合李勤一起對頓利可汗進行突然襲擊,收復了陰山以北直至大漠的大片領土。貞觀八年唐太宗以李靖為羲內道大使,李靖因足疾請求居家養病,唐太宗同意了他的請求,加封他散官特進,同時要求他在病情稍有減輕時,每隔三日到政事堂一次,參議國家大事,為了照顧他行動方便,唐太宗還特地賜給他一把靈壽柺杖。時隔不久,居住在唐朝西部邊境的吐谷渾不斷地在邊境尋釁鬧事,唐太宗打算討伐,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領兵人選。

"

李靖字藥師,唐初著名的軍事家。他體貌壯偉,精通書史,諳熟兵法。李靖的舅父韓虎是隋王朝著名的將領,每當有人和他談論兵法時,總是感慨的說:“今天能夠與之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除過李靖之外,還能有誰呢?”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太原留守李淵謀劃舉兵反隋,被李靖發覺,為了能儘快地向隋煬帝報告,李靖自入囚車,讓人傳送江都,行至長安,由於道途受阻而逗留下來。不久李淵的部隊攻下了長安,李淵得知他曾要去江都告密,非常惱怒,下令把他立地正法。李靖毫不畏懼,大聲責問李淵:“你唐公起兵,本意是為天下剷除暴亂,為何今天卻要以私怨殺一壯士呢?”李淵為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加之次子李世民也一再為其求情,於是就放免了他。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惜才如渴的李世民隨即把他招入自己的幕府。唐高祖武德二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東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這一年蕭銑在江陵稱帝,建國號“樑”,佔據了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達漢水的大片士地,成為唐王朝統一國家的巨大障礙。武德四年正月,李靖上書唐高祖李淵,詳陳用兵十策,請求允他親征蕭銑。二月,李淵命令李靖、李孝恭率軍伐樑,由李靖擔任行軍總管兼援行軍長史,行軍作戰計劃全出其手。八月,伐樑軍隊齊集羹州。時值梅雨季節,江水泛漲,蕭銑憑著三峽天險,以為唐軍不會輕易出動,因而毫無防備。唐軍在李靖指揮下,迅速沿江而下,將至三峽時,部分將領請求待水退之後再進兵。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李靖堅決不同意,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正好乘漲水之勢,直巡江陵,豈能坐失良機。唐軍情緒高昂,奮勇進擊,在夷陵大敗樑將文士弘,迅速完成了對江陵的包圍。蕭銑這時才如夢初醒,下詔向各地求援。唐軍攻破江陵外城,奪得大批戰艦,李靖讓李孝恭把繳獲的船艦全部扔棄江中,任其漂走,正如李靖所料,來援之敵看到江中橫七豎八漂浮的船艦,以為江陵已被唐軍所破,紛紛投降,困守江陵蕭銑,在外無援兵,內乏糧草的情況下,不得不開門投降。至此江漢流域全部歸唐。李靖以功受封為上柱國。武德六年七月,輔公祈舉兵反唐,唐高祖李淵命李孝恭和李靖分別為正副元帥,率李等七位將領討伐。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輔公石派部將馮惠亮率舟師三萬屯駐當塗,陳正通、徐紹宗領步騎二萬屯駐青林山,在江中連鐵鎖以斷水路,築城結壘,延十餘里,誓與唐軍對抗。李孝恭召集諸將計議,多數將領認為馮惠亮、陳正通手握重兵,無意作戰,其城柵堅固,難於攻克,不如直搗丹陽,覆其巢穴。李孝恭準備採納諸將的意見,但李靖卻不同意,他認為馮、陳軍隊自然是鋪公石的精銳,但輔公石自己統帥的軍隊也不容忽視,如果唐軍久攻丹陽不下,進則堅城在前,退則勁敵在後,那時將會腹背受敵。只有出其不意打敗馮惠亮和陳正通,輔公才會束手就擒。李靖挑選老弱兵將,伴作進攻,以精兵埋伏於後。陳正通果然中計,為唐軍所敗。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唐軍一路勢如破竹,直入丹陽。輔公棄城而逃,半道為唐軍擒拿。唐高祖李淵非常佩服李靖的軍事才能,他說:“古代名將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也不能和他相比啊!”唐太宗即位以後,李靖先後任刑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等職。那時突厥貴族統治集團發生內證,各部迭相攻擊,唐太宗打算乘機給予打擊,李靖被任為代州道行軍總管,率精騎三千突襲。突厥額利可汗想不到唐軍會突然在面前出現,心中大為慌懼。李靖利用突厥人心慌亂,內部動搖,派人離間頓利可汗的心腹近臣,招降了其驍將康蘇密,又乘黑夜出擊定襄,頓利可汗隻身逃通,勝利的消息傳到長安,唐太宗異常高興,他馬上宣令晉升李靖為代國公。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定襄戰敗之後,額利可汗派使者到長安謝罪,願舉國臣服,唐太宗派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前往收撫。其實顏利的歸降只是企圖保存實力,待機再捲土重來。李靖早就看穿了這一點,他約合李勤一起對頓利可汗進行突然襲擊,收復了陰山以北直至大漠的大片領土。貞觀八年唐太宗以李靖為羲內道大使,李靖因足疾請求居家養病,唐太宗同意了他的請求,加封他散官特進,同時要求他在病情稍有減輕時,每隔三日到政事堂一次,參議國家大事,為了照顧他行動方便,唐太宗還特地賜給他一把靈壽柺杖。時隔不久,居住在唐朝西部邊境的吐谷渾不斷地在邊境尋釁鬧事,唐太宗打算討伐,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領兵人選。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他環顧滿朝的文武大臣,十分遺憾的說:“如果能得李靖為元帥,該有多好啊!”李靖聽說後,立即去找宰相房玄齡,向他表示:“李靖雖然老了,但還可以帶兵打仗。”唐太宗得知十分高興,“馬上就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侯君集等五員大將,西征吐谷渾。這時正值冬末季節,吐谷渾燒燬草原,退保腹地。唐軍諸將都以為馬無草料,山地險阻,不利於深入作戰,李靖以為機不可失,決計繼續前進。唐軍晝夜兼行,深入敵境二千餘里,經過數十場戰鬥,終於全勝而歸。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唐太宗改封他為衛國公,晉升開府儀同三司。

"

李靖字藥師,唐初著名的軍事家。他體貌壯偉,精通書史,諳熟兵法。李靖的舅父韓虎是隋王朝著名的將領,每當有人和他談論兵法時,總是感慨的說:“今天能夠與之討論孫吳兵法的人,除過李靖之外,還能有誰呢?”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太原留守李淵謀劃舉兵反隋,被李靖發覺,為了能儘快地向隋煬帝報告,李靖自入囚車,讓人傳送江都,行至長安,由於道途受阻而逗留下來。不久李淵的部隊攻下了長安,李淵得知他曾要去江都告密,非常惱怒,下令把他立地正法。李靖毫不畏懼,大聲責問李淵:“你唐公起兵,本意是為天下剷除暴亂,為何今天卻要以私怨殺一壯士呢?”李淵為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加之次子李世民也一再為其求情,於是就放免了他。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惜才如渴的李世民隨即把他招入自己的幕府。唐高祖武德二年,李靖跟隨李世民東討王世充,以功授開府。這一年蕭銑在江陵稱帝,建國號“樑”,佔據了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到交趾,北達漢水的大片士地,成為唐王朝統一國家的巨大障礙。武德四年正月,李靖上書唐高祖李淵,詳陳用兵十策,請求允他親征蕭銑。二月,李淵命令李靖、李孝恭率軍伐樑,由李靖擔任行軍總管兼援行軍長史,行軍作戰計劃全出其手。八月,伐樑軍隊齊集羹州。時值梅雨季節,江水泛漲,蕭銑憑著三峽天險,以為唐軍不會輕易出動,因而毫無防備。唐軍在李靖指揮下,迅速沿江而下,將至三峽時,部分將領請求待水退之後再進兵。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李靖堅決不同意,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正好乘漲水之勢,直巡江陵,豈能坐失良機。唐軍情緒高昂,奮勇進擊,在夷陵大敗樑將文士弘,迅速完成了對江陵的包圍。蕭銑這時才如夢初醒,下詔向各地求援。唐軍攻破江陵外城,奪得大批戰艦,李靖讓李孝恭把繳獲的船艦全部扔棄江中,任其漂走,正如李靖所料,來援之敵看到江中橫七豎八漂浮的船艦,以為江陵已被唐軍所破,紛紛投降,困守江陵蕭銑,在外無援兵,內乏糧草的情況下,不得不開門投降。至此江漢流域全部歸唐。李靖以功受封為上柱國。武德六年七月,輔公祈舉兵反唐,唐高祖李淵命李孝恭和李靖分別為正副元帥,率李等七位將領討伐。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輔公石派部將馮惠亮率舟師三萬屯駐當塗,陳正通、徐紹宗領步騎二萬屯駐青林山,在江中連鐵鎖以斷水路,築城結壘,延十餘里,誓與唐軍對抗。李孝恭召集諸將計議,多數將領認為馮惠亮、陳正通手握重兵,無意作戰,其城柵堅固,難於攻克,不如直搗丹陽,覆其巢穴。李孝恭準備採納諸將的意見,但李靖卻不同意,他認為馮、陳軍隊自然是鋪公石的精銳,但輔公石自己統帥的軍隊也不容忽視,如果唐軍久攻丹陽不下,進則堅城在前,退則勁敵在後,那時將會腹背受敵。只有出其不意打敗馮惠亮和陳正通,輔公才會束手就擒。李靖挑選老弱兵將,伴作進攻,以精兵埋伏於後。陳正通果然中計,為唐軍所敗。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唐軍一路勢如破竹,直入丹陽。輔公棄城而逃,半道為唐軍擒拿。唐高祖李淵非常佩服李靖的軍事才能,他說:“古代名將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也不能和他相比啊!”唐太宗即位以後,李靖先後任刑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等職。那時突厥貴族統治集團發生內證,各部迭相攻擊,唐太宗打算乘機給予打擊,李靖被任為代州道行軍總管,率精騎三千突襲。突厥額利可汗想不到唐軍會突然在面前出現,心中大為慌懼。李靖利用突厥人心慌亂,內部動搖,派人離間頓利可汗的心腹近臣,招降了其驍將康蘇密,又乘黑夜出擊定襄,頓利可汗隻身逃通,勝利的消息傳到長安,唐太宗異常高興,他馬上宣令晉升李靖為代國公。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定襄戰敗之後,額利可汗派使者到長安謝罪,願舉國臣服,唐太宗派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前往收撫。其實顏利的歸降只是企圖保存實力,待機再捲土重來。李靖早就看穿了這一點,他約合李勤一起對頓利可汗進行突然襲擊,收復了陰山以北直至大漠的大片領土。貞觀八年唐太宗以李靖為羲內道大使,李靖因足疾請求居家養病,唐太宗同意了他的請求,加封他散官特進,同時要求他在病情稍有減輕時,每隔三日到政事堂一次,參議國家大事,為了照顧他行動方便,唐太宗還特地賜給他一把靈壽柺杖。時隔不久,居住在唐朝西部邊境的吐谷渾不斷地在邊境尋釁鬧事,唐太宗打算討伐,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領兵人選。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他環顧滿朝的文武大臣,十分遺憾的說:“如果能得李靖為元帥,該有多好啊!”李靖聽說後,立即去找宰相房玄齡,向他表示:“李靖雖然老了,但還可以帶兵打仗。”唐太宗得知十分高興,“馬上就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帥侯君集等五員大將,西征吐谷渾。這時正值冬末季節,吐谷渾燒燬草原,退保腹地。唐軍諸將都以為馬無草料,山地險阻,不利於深入作戰,李靖以為機不可失,決計繼續前進。唐軍晝夜兼行,深入敵境二千餘里,經過數十場戰鬥,終於全勝而歸。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唐太宗改封他為衛國公,晉升開府儀同三司。

唐代名將李靖,精通書史諳熟兵法,為維護國家統一戰鬥了一生

突厥和吐谷渾上層統治集團,從唐初以來就是唐朝的最大威脅,打敗了他們,既有利於中原地區人民的生產與生活,又大大提高了唐王朝在少數民族中的威望。邊境地區各少數民族首領紛紛前來長安,他們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中原地區與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更為頻繁,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盛唐文化。李靖為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安定戰鬥了一生,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危,唐太宗親自去看望他,不久李靖病逝。在他死後,唐太宗給了他陪葬昭陵的崇高榮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