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用“招人恨”的方式培養繼承人

近日,李嘉誠的第三代繼承人引發熱議。當“表面光鮮”90後,背地裡無法實現“車釐子自由”之際,這位96年的“同齡人”已經在去年默默出任了李氏家族旗下兆豐地產的董事職務。

這位“同齡人”叫李思德,是李嘉誠長子李澤鋸的大女兒,李嘉誠的長孫女。李嘉誠對於第三代的保護向來嚴密,而在2017年,李嘉誠卻帶著李思德出席發佈會,並宣佈其將擔任慈山寺董事一職。

李嘉誠:用“招人恨”的方式培養繼承人

據媒體報道,在這之前李思德就在李嘉誠投資的加拿大鈾礦公司中擔任董事。此番曝出的兆豐地產,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相比低調許多。

但是在李思德之前,董事構成主要是李嘉誠、李澤鋸和李澤楷父子,李嘉誠培養第三代接班人的意圖顯而易見。

想必大家還記得去年李嘉誠宣佈退休的大事兒吧,長子李澤鋸是第二代繼承人,而此次對長孫女的“安排”來看,第三代也開始步入了繼承之路,或許是李家產業過於龐大的緣故。

李嘉誠一手打下的江山可謂“商業奇觀”,但李嘉誠一路走來也備受爭議,有人仰慕他是商業奇才,有人罵他經濟叛國,其實,他也是為繼承人鋪路的李嘉誠。

商業帝國靠孩子

李嘉誠究竟多有錢?根據最新的福布斯排行榜,李嘉誠身價為308億美元,也就是坐擁2400多億人民幣,要是把整個商業版圖算進去可不止這些。

李嘉誠的商業版圖究竟有多大?據公開資料,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主要就是李嘉誠持有的長和、長實、長江基金和電能實業的股份,福布斯榜單就是按這些資產計算的。

李嘉誠:用“招人恨”的方式培養繼承人

但是這幾年李嘉誠也在把部分資產轉移,這就要說到第二部分,也就是李嘉誠創辦的家族信託基金,這家名為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持有李嘉誠旗下22家公司的股份;其餘兩個部分是李嘉誠基金會名下的資產和其自身的匿名資產。

在李嘉誠的商業版圖中,最重要的當數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兩家,在2015年,這兩家公司合併後分拆為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與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這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地產佔據了很大的比重,除此之外,佈局都在基建、能源、電訊、港口和零售等領域。

李嘉誠:用“招人恨”的方式培養繼承人

同樣是商業大亨,但是從李嘉誠的商業佈局來看,這些領域多是壟斷行業,能帶來穩定的現金流,生命週期長,不同於風雲變幻的互聯網行業,因而讓自己的後代繼承是首選,不需要多麼的商業奇才,只需要好好培養。

從李嘉誠自身來看,從小顛沛流離,白手起家,嚐遍了世間冷暖,歷盡艱辛打下的基業,自然希望由自己的後代來守。

而對於繼承一事,李嘉誠早已算得明明白白。2012年,李嘉誠宣佈由長子李澤鉅繼承李氏產業,體現在第二重要的資產版圖家族信託基金的分配,把次子李澤楷持有的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三分之一股份轉讓給李澤鉅。

李嘉誠:用“招人恨”的方式培養繼承人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李嘉誠把個人名下的133億長實和長和股份全都轉移到了家族信託裡。雖然把產業交給了李澤鉅掌舵,並不代表收益都給了他,家族信託的受益人是李澤鉅和李澤楷。

同時,李澤楷獲得現金自行創業。對於李嘉誠來說,李澤鉅的性格穩妥,從畢業以後就開始打理家族企業,是繼承產業的最佳人選,現如今第三代的培養看來也不會偏離這個標準。

用“招人恨”的方式為繼承者鋪路

李嘉誠一路走來備受爭議,被稱之為“奸商”、“吸血鬼”、“資本叛國”,漫天的爭議大多源於李嘉誠從香港和內地的逃離。

李嘉誠的商業資本都是從香港積累的,在2012年,李嘉誠曾對外表示:“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

但是在2013年卻被曝出旗下的黃埔出售了百佳超市,2015年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合併後分拆的新公司註冊地在開曼群島。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拋售香港和內地的房地產可謂“瘋狂”。

李嘉誠:用“招人恨”的方式培養繼承人

據媒體報道,2013年,李嘉誠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上海東方匯金中心;2014年,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北京盈科中心和上海盛邦國際大廈;2015年,出售香港地產盈暉薈,減持港燈股權;2016年,出售陸家嘴世紀匯項目。

當時,新華社旗下智庫機構“瞭望智庫”甚至發佈了《別讓李嘉誠跑了》的評論文章。

撤退的李嘉誠逃向了以英國為主的歐洲國家,對於李嘉誠的逃離,一方面是瞄準了歐洲產業的低估值,出於商業的逐利性;但是另一方面,也未嘗不是在為自己的繼承者鋪路。

李嘉誠的商業根基在香港,但是香港人卻“恨極了”李嘉誠。李嘉誠的商業版圖涉及了方方面面,但是在香港人看來,李嘉誠對香港的天然氣、水、電、零售業的壟斷,損害了香港地區消費者的利益。

前些年,有位香港小學生的作文《李家的城》火爆網絡,文中提到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付出了那麼多,只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

李嘉誠:用“招人恨”的方式培養繼承人

可見香港的“仇富”環境早已不符合李嘉誠的“求穩”準則。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李嘉誠提到選擇地點的標準,保證投資的政治穩定,商業環境穩定,良好的稅制結構等。

在英國,李嘉誠投入的資金高達1萬億港元,掌控了英倫三島60%的電信通訊業務、25%的天然氣、7%的供水、35%電網......

李嘉誠也因此獲得了英國女王授予的爵位,在英國,李家也算是名利雙收;而英國對於投資也是持歡迎的態度,雖然李嘉誠的“逃離”招人恨,但是無疑也為李家產業的延續創造了一個安穩的環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