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太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說這氛圍最像歐美者,非大上海莫屬。此地自1840年開阜以來,舳艫千里,百舸爭流,碼頭上汗水蒸騰,外灘中十里洋場。達官顯貴,販夫走卒,共享一片天地。難免不了一些教父的傳說。只是如今傳說已經不在,倒是有個人奮鬥的奇蹟發生。

四十多年前,一個瘦高的青年工人站外灘碼頭上,面朝著太平洋吹來的暖風,從未想過四十年後的他就是什麼樣子。


"

中國太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說這氛圍最像歐美者,非大上海莫屬。此地自1840年開阜以來,舳艫千里,百舸爭流,碼頭上汗水蒸騰,外灘中十里洋場。達官顯貴,販夫走卒,共享一片天地。難免不了一些教父的傳說。只是如今傳說已經不在,倒是有個人奮鬥的奇蹟發生。

四十多年前,一個瘦高的青年工人站外灘碼頭上,面朝著太平洋吹來的暖風,從未想過四十年後的他就是什麼樣子。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

碼頭風雲

這個年輕人叫陳戌源,當時的碼頭,唯有破船幾艘,看不到了昔日的忙碌,畢竟那是一個“紅燈行綠燈停”的年代,群情激憤是常態,反倒忽略了碼頭本身的應有之義。

不過碼頭是個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即使是文化最荒蕪的年代,也依舊能有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上演,1972年,京劇電影《海港》上映,這部由謝晉導演的作品,講述了一群當家作主的碼頭工人,在火熱的建設時代抓出破環航運生產階級敵人的故事。


"

中國太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說這氛圍最像歐美者,非大上海莫屬。此地自1840年開阜以來,舳艫千里,百舸爭流,碼頭上汗水蒸騰,外灘中十里洋場。達官顯貴,販夫走卒,共享一片天地。難免不了一些教父的傳說。只是如今傳說已經不在,倒是有個人奮鬥的奇蹟發生。

四十多年前,一個瘦高的青年工人站外灘碼頭上,面朝著太平洋吹來的暖風,從未想過四十年後的他就是什麼樣子。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

碼頭風雲

這個年輕人叫陳戌源,當時的碼頭,唯有破船幾艘,看不到了昔日的忙碌,畢竟那是一個“紅燈行綠燈停”的年代,群情激憤是常態,反倒忽略了碼頭本身的應有之義。

不過碼頭是個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即使是文化最荒蕪的年代,也依舊能有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上演,1972年,京劇電影《海港》上映,這部由謝晉導演的作品,講述了一群當家作主的碼頭工人,在火熱的建設時代抓出破環航運生產階級敵人的故事。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看完電影,青年陳戌源說:“海港的激情,深深激勵了我。”

17歲的他,不單單是嚮往著那片寧靜的海港,更向往著海港以外,波濤洶湧的太平洋。

“我當時每個月39塊錢,每次上船,還有2毛錢的海上補助,在當時算是高薪了。”

這片大海除了給陳戌源了生活的資本,更有一份對於工作的精明。張愛玲說,上海人適合當職業經理,因為他們公私分明,什麼都井井有條。

儘管開始只是個小小的船員,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陳迅速躥升,憑著優美的文筆進入了港務局團委。

83年陳進入中央團校培訓,那屆為陳培訓的老師,是以前任和現任領導人組成的豪華班底。

從團幹部到行政幹部,陳戌源繼續攀登著職業生涯的山峰。90年代,一個偉大的老人指向了上海,浦東開放了。可當時的上海港實在無法擺上大國談判的牌桌。為了加快趕上偉大祖國的建設速度,唯有引進外資。而當時的陳戌源恰好寶山集裝箱公司的負責人,這一重擔交給了他。

有梧桐樹就不怕金鳳凰不來,上海這寶地要招商,自然讓許多外資趨之若鶩,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李嘉誠的和記黃埔。

南巡講話後,縱然旗下已有著名的香港和記港口,但李超人還是瘋狂加碼內地的港口投資。上海便是他黑框眼鏡中聚焦的一個點。歷經幾十年商海沉浮而不倒,李超人靠得就是這敏銳的政商嗅覺。

就這樣,急需資金技術的陳戌源與急需內地市場的李嘉誠天雷勾地火,談判順利異常,可唯獨在一項內容上產生了分歧——員工待遇。

李方代表認為,上海碼頭工人的待遇和其他知名港口的待遇不能等同,畢竟“你們比較落後”。


"

中國太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說這氛圍最像歐美者,非大上海莫屬。此地自1840年開阜以來,舳艫千里,百舸爭流,碼頭上汗水蒸騰,外灘中十里洋場。達官顯貴,販夫走卒,共享一片天地。難免不了一些教父的傳說。只是如今傳說已經不在,倒是有個人奮鬥的奇蹟發生。

四十多年前,一個瘦高的青年工人站外灘碼頭上,面朝著太平洋吹來的暖風,從未想過四十年後的他就是什麼樣子。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

碼頭風雲

這個年輕人叫陳戌源,當時的碼頭,唯有破船幾艘,看不到了昔日的忙碌,畢竟那是一個“紅燈行綠燈停”的年代,群情激憤是常態,反倒忽略了碼頭本身的應有之義。

不過碼頭是個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即使是文化最荒蕪的年代,也依舊能有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上演,1972年,京劇電影《海港》上映,這部由謝晉導演的作品,講述了一群當家作主的碼頭工人,在火熱的建設時代抓出破環航運生產階級敵人的故事。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看完電影,青年陳戌源說:“海港的激情,深深激勵了我。”

17歲的他,不單單是嚮往著那片寧靜的海港,更向往著海港以外,波濤洶湧的太平洋。

“我當時每個月39塊錢,每次上船,還有2毛錢的海上補助,在當時算是高薪了。”

這片大海除了給陳戌源了生活的資本,更有一份對於工作的精明。張愛玲說,上海人適合當職業經理,因為他們公私分明,什麼都井井有條。

儘管開始只是個小小的船員,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陳迅速躥升,憑著優美的文筆進入了港務局團委。

83年陳進入中央團校培訓,那屆為陳培訓的老師,是以前任和現任領導人組成的豪華班底。

從團幹部到行政幹部,陳戌源繼續攀登著職業生涯的山峰。90年代,一個偉大的老人指向了上海,浦東開放了。可當時的上海港實在無法擺上大國談判的牌桌。為了加快趕上偉大祖國的建設速度,唯有引進外資。而當時的陳戌源恰好寶山集裝箱公司的負責人,這一重擔交給了他。

有梧桐樹就不怕金鳳凰不來,上海這寶地要招商,自然讓許多外資趨之若鶩,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李嘉誠的和記黃埔。

南巡講話後,縱然旗下已有著名的香港和記港口,但李超人還是瘋狂加碼內地的港口投資。上海便是他黑框眼鏡中聚焦的一個點。歷經幾十年商海沉浮而不倒,李超人靠得就是這敏銳的政商嗅覺。

就這樣,急需資金技術的陳戌源與急需內地市場的李嘉誠天雷勾地火,談判順利異常,可唯獨在一項內容上產生了分歧——員工待遇。

李方代表認為,上海碼頭工人的待遇和其他知名港口的待遇不能等同,畢竟“你們比較落後”。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曾經的外灘碼頭

超人的精明就在於此,畢竟為了留住“傲慢的資本”,當年的決策者們不會很較真兒。

可聽到這話的陳戌源當即表示抗議,“我知道你們給國外其他港口是什麼待遇。”

結果李代表冷冷的甩了一句:你們談不談,不談我們走了!

“我情願他拎包走人,也絕不願意接受這種不平等的區別,但事實上到最後他們也不敢走。”陳戌源如此回憶到。

眼望著這塊五花三層肉,李方代表自然知道自己機關算盡,碰上了茬子,也只能繼續談判。

“也算是初期合作階段的一種磨合吧,為奠定今天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港有重要意義。”

最終協議達成,上海港起飛的號角,吹響了,這裡面有一個音節,應該屬於陳戌源。

足壇縱橫

足球大佬中喜歡踢足球的並不多。許家印自不必說,就連開創了足球政商模式的王健林,也只是停留在看一看的階段。但身為國企領導的陳戌源不同,他年輕時司職邊鋒,為了足球犧牲了一顆門牙。但在2011年以前,陳戌源和足球的交集,或許就止步於此。

彼時,上海港還沒有世界聞名,用陳戌源自己的話來說,當時的上海港與香港、鹿特丹、安特衛普無法同日而語,如果用中國職業足球體系來形容,香港、鹿特丹就是中超,而上海港連中乙都算不上。


"

中國太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說這氛圍最像歐美者,非大上海莫屬。此地自1840年開阜以來,舳艫千里,百舸爭流,碼頭上汗水蒸騰,外灘中十里洋場。達官顯貴,販夫走卒,共享一片天地。難免不了一些教父的傳說。只是如今傳說已經不在,倒是有個人奮鬥的奇蹟發生。

四十多年前,一個瘦高的青年工人站外灘碼頭上,面朝著太平洋吹來的暖風,從未想過四十年後的他就是什麼樣子。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

碼頭風雲

這個年輕人叫陳戌源,當時的碼頭,唯有破船幾艘,看不到了昔日的忙碌,畢竟那是一個“紅燈行綠燈停”的年代,群情激憤是常態,反倒忽略了碼頭本身的應有之義。

不過碼頭是個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即使是文化最荒蕪的年代,也依舊能有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上演,1972年,京劇電影《海港》上映,這部由謝晉導演的作品,講述了一群當家作主的碼頭工人,在火熱的建設時代抓出破環航運生產階級敵人的故事。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看完電影,青年陳戌源說:“海港的激情,深深激勵了我。”

17歲的他,不單單是嚮往著那片寧靜的海港,更向往著海港以外,波濤洶湧的太平洋。

“我當時每個月39塊錢,每次上船,還有2毛錢的海上補助,在當時算是高薪了。”

這片大海除了給陳戌源了生活的資本,更有一份對於工作的精明。張愛玲說,上海人適合當職業經理,因為他們公私分明,什麼都井井有條。

儘管開始只是個小小的船員,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陳迅速躥升,憑著優美的文筆進入了港務局團委。

83年陳進入中央團校培訓,那屆為陳培訓的老師,是以前任和現任領導人組成的豪華班底。

從團幹部到行政幹部,陳戌源繼續攀登著職業生涯的山峰。90年代,一個偉大的老人指向了上海,浦東開放了。可當時的上海港實在無法擺上大國談判的牌桌。為了加快趕上偉大祖國的建設速度,唯有引進外資。而當時的陳戌源恰好寶山集裝箱公司的負責人,這一重擔交給了他。

有梧桐樹就不怕金鳳凰不來,上海這寶地要招商,自然讓許多外資趨之若鶩,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李嘉誠的和記黃埔。

南巡講話後,縱然旗下已有著名的香港和記港口,但李超人還是瘋狂加碼內地的港口投資。上海便是他黑框眼鏡中聚焦的一個點。歷經幾十年商海沉浮而不倒,李超人靠得就是這敏銳的政商嗅覺。

就這樣,急需資金技術的陳戌源與急需內地市場的李嘉誠天雷勾地火,談判順利異常,可唯獨在一項內容上產生了分歧——員工待遇。

李方代表認為,上海碼頭工人的待遇和其他知名港口的待遇不能等同,畢竟“你們比較落後”。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曾經的外灘碼頭

超人的精明就在於此,畢竟為了留住“傲慢的資本”,當年的決策者們不會很較真兒。

可聽到這話的陳戌源當即表示抗議,“我知道你們給國外其他港口是什麼待遇。”

結果李代表冷冷的甩了一句:你們談不談,不談我們走了!

“我情願他拎包走人,也絕不願意接受這種不平等的區別,但事實上到最後他們也不敢走。”陳戌源如此回憶到。

眼望著這塊五花三層肉,李方代表自然知道自己機關算盡,碰上了茬子,也只能繼續談判。

“也算是初期合作階段的一種磨合吧,為奠定今天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港有重要意義。”

最終協議達成,上海港起飛的號角,吹響了,這裡面有一個音節,應該屬於陳戌源。

足壇縱橫

足球大佬中喜歡踢足球的並不多。許家印自不必說,就連開創了足球政商模式的王健林,也只是停留在看一看的階段。但身為國企領導的陳戌源不同,他年輕時司職邊鋒,為了足球犧牲了一顆門牙。但在2011年以前,陳戌源和足球的交集,或許就止步於此。

彼時,上海港還沒有世界聞名,用陳戌源自己的話來說,當時的上海港與香港、鹿特丹、安特衛普無法同日而語,如果用中國職業足球體系來形容,香港、鹿特丹就是中超,而上海港連中乙都算不上。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如今的洋山港

一開始,陳戌源所在的船舶公司,只有一艘大船,沒有動力,沒有電力,只能靠著幾個拖船把貨物從蘇州河運到黃浦江。

除了設施差,上海港還遇到了國企通病——人員冗餘。為調整結構只能裁員,身為總裁的陳很頭疼。

“18000人,這背後就是18000個家庭……”,部分被裁掉的員工還來到總部質問陳戌源。

那年春晚,黃宏喊出了“我不下崗誰下崗”的豪言,可面對沒了經濟來源的生活,誰都要掙扎一番,何況是有膀子力氣的碼頭工人。

裁,得罪兩萬人,不裁,改革或將停滯。

不過陳戌源果斷的化解了這個危機,團幹部出身,做工作有一套。

解決了冗員,引進了外資,屬於上海港的時間開始了。1984年,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為1億噸,在陳戌源們的努力下,2000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增長至2億,6年後增長為5億。為了擴大港口規模,上海決定修建外海港口,高層對此十分重視,把本屬於浙江的洋山島劃歸上海港。

洋山島背靠長江口,面向太平洋,不管港外如何風吹雨打,港內卻波瀾不驚,是天然的良港。但當時洋山島只有住戶幾百,陸地數頃,基礎設施近乎沒有。

當時陳戌源帶領著幾千工人,就在缺水缺菜的島上修橋鋪路,填海造港,用三年時間造出了一箇中國第一集裝箱深水港。

洋山港建成後,從2010年開始,上海港連續九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拿下航運界九連冠。

但陳還沒忘了那18000個下崗職工,上港發跡後,這些職工享受著和退休員工同等待遇,福利不少,還有年終獎。

“我作為企業家,在一生的職業生涯中有什麼虧欠的話,就是這18000名員工。”

雖然覺得虧欠,但若是沒有陳戌源的殺伐決斷,也就沒有了輕裝上陣的上海港。

2011年2月,陳戌源被認為任命為上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成為了這艘巨無霸的掌舵人,當了多年副手的他也算是熬成了婆。

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上港和陳戌源從來沒有透露過參與足球的真正用意,當然,這一點和所有足球投資是一樣的。但從時間線上看,上港與足球的緣分,或許和陳戌源密不可分。被“扶正”之後的2012年,上港拿出4000萬,冠名了當時還叫東亞的球隊,為飽受資金困擾的根寶接了燃眉之急。2年後,上港正式從根寶手中接過了這支球隊。儘管雙方對外宣佈這次收購的款項為2億元,但有人提出質疑。

到底是幾個億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一支嶄新的“恆大”又出現了,與許家印的私家軍不同的是,上港掛的是國字號的招牌。上一年還在為保級擔憂的武磊,轉眼間就成了爭冠隊成員。外援配備從亞洲一流的孔卡逐漸變成了世界一流的胡爾克、奧斯卡。經歷了3年的蟄伏、70億的投入後,2018賽季,上港終於從老邁的恆大手中,搶過了中超冠軍的獎盃,這是7年來的第一次。

這樣的劇情是否有點眼熟?感覺就像是上海港在足球領域的翻版。但與上海港帶來的榮耀不同,中超冠軍帶給陳戌源和上港的卻是非議,有人質疑一個國企,投入這麼多錢在足球上,值得嗎?

為了廣告?那這70億的廣告成本不可謂不高,茅臺酒霸屏央視晚7點的報時廣告,每年投入也不過4個億。

2015年的兩會,陳戌源作為人大代表,與領導聊起了足球。在中超奪冠後,陳戌源在誇獎武磊的表現時也帶來了領導的稱讚。

在中國,為什麼,或許沒那麼重要。

高山高山

5月,春暖花開,中國足球又到了起航的時刻。忘記上屆世預賽的窩囊,忘記上屆亞洲盃的痛苦,站在嶄新的起跑線上,去迎接2022。

裡皮回來了,這個靴子自從中國杯結束之後就一直在空中飄蕩,關心國足的人早就審美疲勞了,而且相比較於裡皮迴歸,另一個消息更為爆炸——陳戌源要當足協主席。

如果問偌大中國有什麼工作好做,恐怕無人能回答出來,但要問中國有什麼工作難做,估計得有不少人堅定地說出一個職業——足協主席。這個位置,堪稱官員政績的黑洞,球迷口水的痰盂。用一句文言來形容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都不是人。當年閻世鐸梳著三七分油亮亮的髮型,豪言中國足球站起來了,結果沒過多久,這位帶領中國足球衝出亞洲的掌門人,就因為德國世界盃預選賽的早早出局而灰頭土臉的離開;南勇和謝亞龍,一對好朋友,快樂做獄友,把中國足球的名聲徹底搞臭;韋迪想開倒車,奈何無人理解;蔡振華意氣風發,最終……

中國足球可能是這世界上最難攀登的高山,迄今為止沒人成功過。

足協和總局剝離的時候,有許多人呼籲讓許家印、王健林等出任足協主席。在舊時代過去後,人們確實等來了一位足球大佬上任足協。


"

中國太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說這氛圍最像歐美者,非大上海莫屬。此地自1840年開阜以來,舳艫千里,百舸爭流,碼頭上汗水蒸騰,外灘中十里洋場。達官顯貴,販夫走卒,共享一片天地。難免不了一些教父的傳說。只是如今傳說已經不在,倒是有個人奮鬥的奇蹟發生。

四十多年前,一個瘦高的青年工人站外灘碼頭上,面朝著太平洋吹來的暖風,從未想過四十年後的他就是什麼樣子。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

碼頭風雲

這個年輕人叫陳戌源,當時的碼頭,唯有破船幾艘,看不到了昔日的忙碌,畢竟那是一個“紅燈行綠燈停”的年代,群情激憤是常態,反倒忽略了碼頭本身的應有之義。

不過碼頭是個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即使是文化最荒蕪的年代,也依舊能有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上演,1972年,京劇電影《海港》上映,這部由謝晉導演的作品,講述了一群當家作主的碼頭工人,在火熱的建設時代抓出破環航運生產階級敵人的故事。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看完電影,青年陳戌源說:“海港的激情,深深激勵了我。”

17歲的他,不單單是嚮往著那片寧靜的海港,更向往著海港以外,波濤洶湧的太平洋。

“我當時每個月39塊錢,每次上船,還有2毛錢的海上補助,在當時算是高薪了。”

這片大海除了給陳戌源了生活的資本,更有一份對於工作的精明。張愛玲說,上海人適合當職業經理,因為他們公私分明,什麼都井井有條。

儘管開始只是個小小的船員,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陳迅速躥升,憑著優美的文筆進入了港務局團委。

83年陳進入中央團校培訓,那屆為陳培訓的老師,是以前任和現任領導人組成的豪華班底。

從團幹部到行政幹部,陳戌源繼續攀登著職業生涯的山峰。90年代,一個偉大的老人指向了上海,浦東開放了。可當時的上海港實在無法擺上大國談判的牌桌。為了加快趕上偉大祖國的建設速度,唯有引進外資。而當時的陳戌源恰好寶山集裝箱公司的負責人,這一重擔交給了他。

有梧桐樹就不怕金鳳凰不來,上海這寶地要招商,自然讓許多外資趨之若鶩,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李嘉誠的和記黃埔。

南巡講話後,縱然旗下已有著名的香港和記港口,但李超人還是瘋狂加碼內地的港口投資。上海便是他黑框眼鏡中聚焦的一個點。歷經幾十年商海沉浮而不倒,李超人靠得就是這敏銳的政商嗅覺。

就這樣,急需資金技術的陳戌源與急需內地市場的李嘉誠天雷勾地火,談判順利異常,可唯獨在一項內容上產生了分歧——員工待遇。

李方代表認為,上海碼頭工人的待遇和其他知名港口的待遇不能等同,畢竟“你們比較落後”。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曾經的外灘碼頭

超人的精明就在於此,畢竟為了留住“傲慢的資本”,當年的決策者們不會很較真兒。

可聽到這話的陳戌源當即表示抗議,“我知道你們給國外其他港口是什麼待遇。”

結果李代表冷冷的甩了一句:你們談不談,不談我們走了!

“我情願他拎包走人,也絕不願意接受這種不平等的區別,但事實上到最後他們也不敢走。”陳戌源如此回憶到。

眼望著這塊五花三層肉,李方代表自然知道自己機關算盡,碰上了茬子,也只能繼續談判。

“也算是初期合作階段的一種磨合吧,為奠定今天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港有重要意義。”

最終協議達成,上海港起飛的號角,吹響了,這裡面有一個音節,應該屬於陳戌源。

足壇縱橫

足球大佬中喜歡踢足球的並不多。許家印自不必說,就連開創了足球政商模式的王健林,也只是停留在看一看的階段。但身為國企領導的陳戌源不同,他年輕時司職邊鋒,為了足球犧牲了一顆門牙。但在2011年以前,陳戌源和足球的交集,或許就止步於此。

彼時,上海港還沒有世界聞名,用陳戌源自己的話來說,當時的上海港與香港、鹿特丹、安特衛普無法同日而語,如果用中國職業足球體系來形容,香港、鹿特丹就是中超,而上海港連中乙都算不上。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如今的洋山港

一開始,陳戌源所在的船舶公司,只有一艘大船,沒有動力,沒有電力,只能靠著幾個拖船把貨物從蘇州河運到黃浦江。

除了設施差,上海港還遇到了國企通病——人員冗餘。為調整結構只能裁員,身為總裁的陳很頭疼。

“18000人,這背後就是18000個家庭……”,部分被裁掉的員工還來到總部質問陳戌源。

那年春晚,黃宏喊出了“我不下崗誰下崗”的豪言,可面對沒了經濟來源的生活,誰都要掙扎一番,何況是有膀子力氣的碼頭工人。

裁,得罪兩萬人,不裁,改革或將停滯。

不過陳戌源果斷的化解了這個危機,團幹部出身,做工作有一套。

解決了冗員,引進了外資,屬於上海港的時間開始了。1984年,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為1億噸,在陳戌源們的努力下,2000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增長至2億,6年後增長為5億。為了擴大港口規模,上海決定修建外海港口,高層對此十分重視,把本屬於浙江的洋山島劃歸上海港。

洋山島背靠長江口,面向太平洋,不管港外如何風吹雨打,港內卻波瀾不驚,是天然的良港。但當時洋山島只有住戶幾百,陸地數頃,基礎設施近乎沒有。

當時陳戌源帶領著幾千工人,就在缺水缺菜的島上修橋鋪路,填海造港,用三年時間造出了一箇中國第一集裝箱深水港。

洋山港建成後,從2010年開始,上海港連續九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拿下航運界九連冠。

但陳還沒忘了那18000個下崗職工,上港發跡後,這些職工享受著和退休員工同等待遇,福利不少,還有年終獎。

“我作為企業家,在一生的職業生涯中有什麼虧欠的話,就是這18000名員工。”

雖然覺得虧欠,但若是沒有陳戌源的殺伐決斷,也就沒有了輕裝上陣的上海港。

2011年2月,陳戌源被認為任命為上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成為了這艘巨無霸的掌舵人,當了多年副手的他也算是熬成了婆。

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上港和陳戌源從來沒有透露過參與足球的真正用意,當然,這一點和所有足球投資是一樣的。但從時間線上看,上港與足球的緣分,或許和陳戌源密不可分。被“扶正”之後的2012年,上港拿出4000萬,冠名了當時還叫東亞的球隊,為飽受資金困擾的根寶接了燃眉之急。2年後,上港正式從根寶手中接過了這支球隊。儘管雙方對外宣佈這次收購的款項為2億元,但有人提出質疑。

到底是幾個億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一支嶄新的“恆大”又出現了,與許家印的私家軍不同的是,上港掛的是國字號的招牌。上一年還在為保級擔憂的武磊,轉眼間就成了爭冠隊成員。外援配備從亞洲一流的孔卡逐漸變成了世界一流的胡爾克、奧斯卡。經歷了3年的蟄伏、70億的投入後,2018賽季,上港終於從老邁的恆大手中,搶過了中超冠軍的獎盃,這是7年來的第一次。

這樣的劇情是否有點眼熟?感覺就像是上海港在足球領域的翻版。但與上海港帶來的榮耀不同,中超冠軍帶給陳戌源和上港的卻是非議,有人質疑一個國企,投入這麼多錢在足球上,值得嗎?

為了廣告?那這70億的廣告成本不可謂不高,茅臺酒霸屏央視晚7點的報時廣告,每年投入也不過4個億。

2015年的兩會,陳戌源作為人大代表,與領導聊起了足球。在中超奪冠後,陳戌源在誇獎武磊的表現時也帶來了領導的稱讚。

在中國,為什麼,或許沒那麼重要。

高山高山

5月,春暖花開,中國足球又到了起航的時刻。忘記上屆世預賽的窩囊,忘記上屆亞洲盃的痛苦,站在嶄新的起跑線上,去迎接2022。

裡皮回來了,這個靴子自從中國杯結束之後就一直在空中飄蕩,關心國足的人早就審美疲勞了,而且相比較於裡皮迴歸,另一個消息更為爆炸——陳戌源要當足協主席。

如果問偌大中國有什麼工作好做,恐怕無人能回答出來,但要問中國有什麼工作難做,估計得有不少人堅定地說出一個職業——足協主席。這個位置,堪稱官員政績的黑洞,球迷口水的痰盂。用一句文言來形容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都不是人。當年閻世鐸梳著三七分油亮亮的髮型,豪言中國足球站起來了,結果沒過多久,這位帶領中國足球衝出亞洲的掌門人,就因為德國世界盃預選賽的早早出局而灰頭土臉的離開;南勇和謝亞龍,一對好朋友,快樂做獄友,把中國足球的名聲徹底搞臭;韋迪想開倒車,奈何無人理解;蔡振華意氣風發,最終……

中國足球可能是這世界上最難攀登的高山,迄今為止沒人成功過。

足協和總局剝離的時候,有許多人呼籲讓許家印、王健林等出任足協主席。在舊時代過去後,人們確實等來了一位足球大佬上任足協。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上港奪冠後,陳戌源給武磊點贊

相比較於前任,陳戌源的優勢很大,他在航運界的地位已經無需證明,五十年的宦海沉浮已經到達頂端,所謂的政績,對他來說已經毫無意義。進入足壇算是發揮餘熱。之前足協主席更迭的週期律在他身上或許能夠得到終結。

上港奪冠後,陳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同意了武磊的留洋,還保留了武磊的薪水。曾經掀起了燒錢風暴的上港老總,立刻明確表態反對金元足球。

“足球是一項高尚運動,不要讓金錢玷汙了,扭曲了。”

六月,上港集團發佈了新的人事任命信息,幹了一輩子航運事業的陳戌源退下來了,但他沒做絲毫的回味,而是即刻進京,擔任起足協換屆組組長。一個上海的正局級退休官員以民間人士身份來到中國足協,他沒有說另請高明。

足協內部人士說,沒了行政級別,或許是件好事兒。

近三個月的時間,陳探訪了女足,探訪了世界各地的俱樂部,還探訪了法國足協。


"

中國太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要說這氛圍最像歐美者,非大上海莫屬。此地自1840年開阜以來,舳艫千里,百舸爭流,碼頭上汗水蒸騰,外灘中十里洋場。達官顯貴,販夫走卒,共享一片天地。難免不了一些教父的傳說。只是如今傳說已經不在,倒是有個人奮鬥的奇蹟發生。

四十多年前,一個瘦高的青年工人站外灘碼頭上,面朝著太平洋吹來的暖風,從未想過四十年後的他就是什麼樣子。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

碼頭風雲

這個年輕人叫陳戌源,當時的碼頭,唯有破船幾艘,看不到了昔日的忙碌,畢竟那是一個“紅燈行綠燈停”的年代,群情激憤是常態,反倒忽略了碼頭本身的應有之義。

不過碼頭是個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即使是文化最荒蕪的年代,也依舊能有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上演,1972年,京劇電影《海港》上映,這部由謝晉導演的作品,講述了一群當家作主的碼頭工人,在火熱的建設時代抓出破環航運生產階級敵人的故事。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看完電影,青年陳戌源說:“海港的激情,深深激勵了我。”

17歲的他,不單單是嚮往著那片寧靜的海港,更向往著海港以外,波濤洶湧的太平洋。

“我當時每個月39塊錢,每次上船,還有2毛錢的海上補助,在當時算是高薪了。”

這片大海除了給陳戌源了生活的資本,更有一份對於工作的精明。張愛玲說,上海人適合當職業經理,因為他們公私分明,什麼都井井有條。

儘管開始只是個小小的船員,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陳迅速躥升,憑著優美的文筆進入了港務局團委。

83年陳進入中央團校培訓,那屆為陳培訓的老師,是以前任和現任領導人組成的豪華班底。

從團幹部到行政幹部,陳戌源繼續攀登著職業生涯的山峰。90年代,一個偉大的老人指向了上海,浦東開放了。可當時的上海港實在無法擺上大國談判的牌桌。為了加快趕上偉大祖國的建設速度,唯有引進外資。而當時的陳戌源恰好寶山集裝箱公司的負責人,這一重擔交給了他。

有梧桐樹就不怕金鳳凰不來,上海這寶地要招商,自然讓許多外資趨之若鶩,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李嘉誠的和記黃埔。

南巡講話後,縱然旗下已有著名的香港和記港口,但李超人還是瘋狂加碼內地的港口投資。上海便是他黑框眼鏡中聚焦的一個點。歷經幾十年商海沉浮而不倒,李超人靠得就是這敏銳的政商嗅覺。

就這樣,急需資金技術的陳戌源與急需內地市場的李嘉誠天雷勾地火,談判順利異常,可唯獨在一項內容上產生了分歧——員工待遇。

李方代表認為,上海碼頭工人的待遇和其他知名港口的待遇不能等同,畢竟“你們比較落後”。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曾經的外灘碼頭

超人的精明就在於此,畢竟為了留住“傲慢的資本”,當年的決策者們不會很較真兒。

可聽到這話的陳戌源當即表示抗議,“我知道你們給國外其他港口是什麼待遇。”

結果李代表冷冷的甩了一句:你們談不談,不談我們走了!

“我情願他拎包走人,也絕不願意接受這種不平等的區別,但事實上到最後他們也不敢走。”陳戌源如此回憶到。

眼望著這塊五花三層肉,李方代表自然知道自己機關算盡,碰上了茬子,也只能繼續談判。

“也算是初期合作階段的一種磨合吧,為奠定今天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港有重要意義。”

最終協議達成,上海港起飛的號角,吹響了,這裡面有一個音節,應該屬於陳戌源。

足壇縱橫

足球大佬中喜歡踢足球的並不多。許家印自不必說,就連開創了足球政商模式的王健林,也只是停留在看一看的階段。但身為國企領導的陳戌源不同,他年輕時司職邊鋒,為了足球犧牲了一顆門牙。但在2011年以前,陳戌源和足球的交集,或許就止步於此。

彼時,上海港還沒有世界聞名,用陳戌源自己的話來說,當時的上海港與香港、鹿特丹、安特衛普無法同日而語,如果用中國職業足球體系來形容,香港、鹿特丹就是中超,而上海港連中乙都算不上。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如今的洋山港

一開始,陳戌源所在的船舶公司,只有一艘大船,沒有動力,沒有電力,只能靠著幾個拖船把貨物從蘇州河運到黃浦江。

除了設施差,上海港還遇到了國企通病——人員冗餘。為調整結構只能裁員,身為總裁的陳很頭疼。

“18000人,這背後就是18000個家庭……”,部分被裁掉的員工還來到總部質問陳戌源。

那年春晚,黃宏喊出了“我不下崗誰下崗”的豪言,可面對沒了經濟來源的生活,誰都要掙扎一番,何況是有膀子力氣的碼頭工人。

裁,得罪兩萬人,不裁,改革或將停滯。

不過陳戌源果斷的化解了這個危機,團幹部出身,做工作有一套。

解決了冗員,引進了外資,屬於上海港的時間開始了。1984年,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為1億噸,在陳戌源們的努力下,2000年上海港的吞吐量增長至2億,6年後增長為5億。為了擴大港口規模,上海決定修建外海港口,高層對此十分重視,把本屬於浙江的洋山島劃歸上海港。

洋山島背靠長江口,面向太平洋,不管港外如何風吹雨打,港內卻波瀾不驚,是天然的良港。但當時洋山島只有住戶幾百,陸地數頃,基礎設施近乎沒有。

當時陳戌源帶領著幾千工人,就在缺水缺菜的島上修橋鋪路,填海造港,用三年時間造出了一箇中國第一集裝箱深水港。

洋山港建成後,從2010年開始,上海港連續九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拿下航運界九連冠。

但陳還沒忘了那18000個下崗職工,上港發跡後,這些職工享受著和退休員工同等待遇,福利不少,還有年終獎。

“我作為企業家,在一生的職業生涯中有什麼虧欠的話,就是這18000名員工。”

雖然覺得虧欠,但若是沒有陳戌源的殺伐決斷,也就沒有了輕裝上陣的上海港。

2011年2月,陳戌源被認為任命為上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成為了這艘巨無霸的掌舵人,當了多年副手的他也算是熬成了婆。

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上港和陳戌源從來沒有透露過參與足球的真正用意,當然,這一點和所有足球投資是一樣的。但從時間線上看,上港與足球的緣分,或許和陳戌源密不可分。被“扶正”之後的2012年,上港拿出4000萬,冠名了當時還叫東亞的球隊,為飽受資金困擾的根寶接了燃眉之急。2年後,上港正式從根寶手中接過了這支球隊。儘管雙方對外宣佈這次收購的款項為2億元,但有人提出質疑。

到底是幾個億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一支嶄新的“恆大”又出現了,與許家印的私家軍不同的是,上港掛的是國字號的招牌。上一年還在為保級擔憂的武磊,轉眼間就成了爭冠隊成員。外援配備從亞洲一流的孔卡逐漸變成了世界一流的胡爾克、奧斯卡。經歷了3年的蟄伏、70億的投入後,2018賽季,上港終於從老邁的恆大手中,搶過了中超冠軍的獎盃,這是7年來的第一次。

這樣的劇情是否有點眼熟?感覺就像是上海港在足球領域的翻版。但與上海港帶來的榮耀不同,中超冠軍帶給陳戌源和上港的卻是非議,有人質疑一個國企,投入這麼多錢在足球上,值得嗎?

為了廣告?那這70億的廣告成本不可謂不高,茅臺酒霸屏央視晚7點的報時廣告,每年投入也不過4個億。

2015年的兩會,陳戌源作為人大代表,與領導聊起了足球。在中超奪冠後,陳戌源在誇獎武磊的表現時也帶來了領導的稱讚。

在中國,為什麼,或許沒那麼重要。

高山高山

5月,春暖花開,中國足球又到了起航的時刻。忘記上屆世預賽的窩囊,忘記上屆亞洲盃的痛苦,站在嶄新的起跑線上,去迎接2022。

裡皮回來了,這個靴子自從中國杯結束之後就一直在空中飄蕩,關心國足的人早就審美疲勞了,而且相比較於裡皮迴歸,另一個消息更為爆炸——陳戌源要當足協主席。

如果問偌大中國有什麼工作好做,恐怕無人能回答出來,但要問中國有什麼工作難做,估計得有不少人堅定地說出一個職業——足協主席。這個位置,堪稱官員政績的黑洞,球迷口水的痰盂。用一句文言來形容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都不是人。當年閻世鐸梳著三七分油亮亮的髮型,豪言中國足球站起來了,結果沒過多久,這位帶領中國足球衝出亞洲的掌門人,就因為德國世界盃預選賽的早早出局而灰頭土臉的離開;南勇和謝亞龍,一對好朋友,快樂做獄友,把中國足球的名聲徹底搞臭;韋迪想開倒車,奈何無人理解;蔡振華意氣風發,最終……

中國足球可能是這世界上最難攀登的高山,迄今為止沒人成功過。

足協和總局剝離的時候,有許多人呼籲讓許家印、王健林等出任足協主席。在舊時代過去後,人們確實等來了一位足球大佬上任足協。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上港奪冠後,陳戌源給武磊點贊

相比較於前任,陳戌源的優勢很大,他在航運界的地位已經無需證明,五十年的宦海沉浮已經到達頂端,所謂的政績,對他來說已經毫無意義。進入足壇算是發揮餘熱。之前足協主席更迭的週期律在他身上或許能夠得到終結。

上港奪冠後,陳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同意了武磊的留洋,還保留了武磊的薪水。曾經掀起了燒錢風暴的上港老總,立刻明確表態反對金元足球。

“足球是一項高尚運動,不要讓金錢玷汙了,扭曲了。”

六月,上港集團發佈了新的人事任命信息,幹了一輩子航運事業的陳戌源退下來了,但他沒做絲毫的回味,而是即刻進京,擔任起足協換屆組組長。一個上海的正局級退休官員以民間人士身份來到中國足協,他沒有說另請高明。

足協內部人士說,沒了行政級別,或許是件好事兒。

近三個月的時間,陳探訪了女足,探訪了世界各地的俱樂部,還探訪了法國足協。


他敢和李嘉誠叫板,10年讓上海港成為世界第一,為改革裁員18000人


陳戌源觀戰法國女足世界盃

法國足協內部人士透露,陳的探訪受到了法方的高規格接待,陳戌源說此行的目的很簡單,就是來取經的。他不避諱自己外行的出身,但提的問題卻非常之專業,讓見慣大場面的法國人印象深刻。他跟法方高層說。

“現在有很多中國機構找你們合作,但跟中國合作,只能找中國足協!”

陳態度自信而堅定,儼然已經進入主席的狀態。

聽到法國職業聯盟主席Nathalie說自己一個女人領導一幫男人工作時,陳戌源還幽了一默:這樣好,我家裡也有個領導。

足協的工作離不開國足,裡皮迴歸首戰,陳戌源組織許家印、周金輝等大佬一道督戰。別說,這三個人的球隊在中超鬥得不可開交,三個老總卻能在國足的看臺上談笑風生,陳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自明。

國足熱身前,陳來到眾將跟前,唸了一句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來到足協後,陳戌源幾乎是週一到週五連軸轉,不是996,而是007。

這忙碌的狀態,似乎說明,陳在足協並非是什麼名譽、掛職,他擁有著足協最高決策權,人事任免,錢款使用。

與退休前相比,如今的陳戌源只能在偶爾的空閒時間裡,回到上海的家。

這情景,讓人想起了四十年前那個在碼頭上辛苦工作的小船員,二十年前那個在為洋山港跑前跑後的經理人。

陳戌源能讓上海港用10年時間成為世界第一,那中國足球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