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終止24.8億元定增:“棄電轉氫”被指“蹭熱點”

6月3日晚間,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終止2018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並決定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

力帆股份是中國第一家上市A股的民營乘用車生產企業,總部位於重慶,但近年來卻在市場發展中掉隊,淪為三線自主品牌。2018年,力帆股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高達21.49億元,同比跌幅高達1047.68%。

2018年5月,力帆股份發佈了一份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資不超過24.8億元,投向智能新能源汽車能源站、16億瓦時鋰電芯、智能輕量化純電動車開發平臺、新能源SUV車型等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公司當時表示,定增完成後,力帆股份將由傳統燃油汽車業務轉型升級為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綜合服務商。

從其募集資金電投向來看,彼時力帆股份很注重純電汽車,不僅要開發輕量化純電車平臺,還準備投資鋰電芯,而且為了促進電動車的發展,力帆股份還曾嘗試推行“換電”模式。

2018年年報顯示,力帆股份全年共銷售低速電動車、高速電動車4210輛、5956輛,分別同比增長8.12%、53.98%,並獲得新能源汽車補貼收入3.5億元,佔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的41.39%。

不過,隨著該定增項目的終止,力帆股份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深入投資也告一段落。

“由於公司披露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以來,相關市場環境、融資時機、公司股價、未來產品技術路線等因素髮生了諸多變化,經與多方反覆溝通研究,審慎決策,決定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對於此次終止定增的原因,力帆股份在公告中如是解釋。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力帆股份將旗下兩大汽車生產公司之一的力帆汽車出售給了造車新勢力車和家,由此獲得了6.5億元人民幣的交易對價,但也失去了力帆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不過,力帆股份還有一個汽車生產主體,即力帆乘用車,力帆股份總裁馬可當時對媒體表示,力帆汽車板塊的研發、生產主體一直都是力帆乘用車,因此相當於另一塊牌照一直處於半閒置狀態。

按照上述說法,出售力帆汽車對力帆股份影響不大。不過在此之後,力帆股份的業務佈局重心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純電汽車向氫能源汽車轉變。

今年4月13日,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力帆乘用車與武漢泰歌氫能汽車有限公司、重慶地大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進行氫能源乘用車的試驗驗證,爭取國家氫能乘用車公示目錄,完成氫燃料電動汽車開發並達到量產狀態。

消息公告後,力帆股份連收幾個漲停,併成為備受關注的氫燃料電池概念股。不過,由於其尚未在氫能源汽車上有實質進展,力帆股份也被指責為“蹭氫燃料熱點”。

4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力帆股份下發問詢函,要求其披露關於氫能源乘用車的更多詳細信息,包括試驗驗證的主要步驟和預計資金投入情況、力帆乘用車在氫能源領域的研發投入或相關技術、專業人才的積累情況等。

事實上,力帆股份忽然宣佈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確令人生疑。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處於行業風口,是各級政府重點鼓勵的投資領域,也是資本市場的“爆炒”對象。而前幾年,力帆還曾經卷入過電動車騙補風波。

4月18日,力帆股份也發佈公告提示風險稱,在氫能源領域戰略合作的協議僅系各方合作意願的戰略性、框架性約定,有關具體合作項目亦存在不確定性,仍需各方進一步協商,在能否申請進入國家氫能乘用車公示目錄、能否達到量產狀態等方面尚存在一定不確定因素。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