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移動三度轉型,換來5年市值暴跌90%,都怪傅盛?

作者:龔進輝

今年春節前夕,獵豹移動(以下簡稱“獵豹”)掌門人傅盛罕見發飆,而其發飆對象既不是競爭對手,也不是用戶,而是一個媒體人——寫過《騰訊沒有夢想》等行業大稿的作者潘亂,後者批評他“整天不忘作秀”。

為了回擊潘亂,傅盛不僅頻頻爆粗口,還晒出獵豹的家底來自證活得滋潤,“獵豹有6億多美金現金儲備,今年(指2018年)50億人民幣收入,小十億利潤。”不過,財報亮眼的獵豹在資本市場卻不受待見,彼時市值僅為9.35億美元,而且並非其市值最低點。

日前,獵豹發佈了2019年Q1財報,發佈時機比往年晚了1個月,大概率與財報數據不太理想有關。翻開該季財報,的確乏善可陳,營收、淨利潤等核心指標均出現下滑,寄予厚望的AI(即人工智能)不僅沒有成為增長點,反倒呈現下滑態勢。財報發佈後,獵豹市值徘徊在5億美元左右。

事實上,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獵豹股價大幅下跌,市值嚴重縮水,從15億美元跌到10億美元再跌到如今的5億美元,不僅與昔日巔峰時期50億美元市值相比暴跌90%,離傅盛期待的100億美元更是相差甚遠。他一度認為,只要把規律想清楚,至少100美元的公司是可以用方法和公式推演出來的。

如果從2010年11月金山安全與可牛影像合併成立金山網絡(後更名為獵豹)算起,獵豹已走過8年半的光景,在九死一生的互聯網江湖,這是一段並不算短的歲月。回顧過去8年半,獵豹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移動工具出海。金山網絡成立沒多久,便像360一樣祭出免費策略,並依靠金山毒霸-獵豹瀏覽器-毒霸網址導航“三級火箭”模式實現盈利,很快在PC時代站穩腳跟。彼時,移動互聯網浪潮逐漸興起,獵豹陸續推出獵豹清理大師、獵豹安全大師、金山電池醫生等產品,並把重心放在海外市場。

自2012年下半年開始,獵豹啟動出海戰略,獵豹清理大師迅速席捲海外多個市場,成為響噹噹的明星產品,嚐到甜頭的傅盛在海外市場持續加碼,打造了移動工具型產品矩陣,不僅帶來用戶量的節節攀升,還賺得盆滿缽滿。正是憑藉全球領先的移動工具開發商這個好故事,獵豹於2014年5月成功在美國上市,傅盛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二、內容為王。上市後,獵豹與資本市場度過了一段蜜月期,彼時股價、市值表現尚可,但並不意味著其沒有潛在危機。一方面,安卓系統在不斷收縮權限,另一方面,華米OV+三星等智能手機廠商對獵豹威脅越來越大,因為智能手機是個天然的移動互聯網平臺,自帶殺毒、應用商店、瀏覽器等移動工具,壓縮了其生存空間,這也是與獵豹有幾分相似的360選擇做手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此情況下,為了維持自身在資本市場的穩定表現,獵豹急需打造出一個動人的新故事,即在工具應用之外尋找到讓用戶停留更長時間的新業務,傅盛把目光瞄向內容產業。從2015年開始,獵豹投資了短視頻團隊Musical.ly、在美國市場啟動直播產品Live.me、收購法國新聞內容推薦應用News Republic,併發行“滾動的天空”“鋼琴塊2”和“跳舞的線”等輕遊戲,在信息流、直播、短視頻和輕遊戲四大領域完成佈局。

獵豹移動三度轉型,換來5年市值暴跌90%,都怪傅盛?

三、All in AI。獵豹的AI故事始於2016年9月,彼時其投資了AI公司獵戶星空,真正發力是在2017年,一個標誌性事件便是獵豹與字節跳動結盟。2017年11月,字節跳動收購了獵豹投資的Musical.ly、獵豹旗下的News Republic,並投資了獵豹子公司Live.me。

當時,傅盛透露,雙方結盟有助於獵豹優化開發力量,將更多力量投入AI,同時也不影響工具內容化的變現。換言之,獵豹可以騰出手、調動更多資源來發力AI。因此,你會看到,4個月後,傅盛在水立方一口氣發佈五款機器人,此後小豹AI音箱、小豹AI翻譯棒陸續問世。

通過觀察獵豹發展全過程不難發現,主要呈現三個特點:

一、傅盛精於戰略。近年來,出海、內容產業、AI是三大熱門領域,每個領域都誕生了多家超級獨角獸,而從移動工具出海到佈局內容產業再到All in AI,獵豹每次都踩中了行業風口,且入局時機較早,足見傅盛是個擅長戰略佈局、洞悉先機的高手。

二、傅盛產品力瓶頸顯現。眾所周知,傅盛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頂級產品經理,曾一手打造360安全衛士、獵豹清理大師等爆款產品。不過,獵豹上市後,他打造明星產品的能力似乎有所減弱,除了Live.me之外,Musical.ly、News Republic等產品都是投資併購而來。

或許你會說,內部孵化與投資併購並不衝突,只要對獵豹整體利益有利,哪種方式好就用哪種。這話沒毛病,不過,無論是獵豹前期打造的豹米空氣淨化器還是去年發佈的AI機器人全家桶,沒有一個成為家喻戶曉的爆款,京東用戶評價量都很“感人”。這或與傅盛只擅長互聯網軟件的打磨,而在軟硬件結合方面經驗欠缺有關。

三、三次轉型皆屬無奈。獵豹三次轉型,看似是主動為之,實則是迫於現實壓力的無奈之舉:轉型海外是因為PC和移動互聯網兩大戰場怎麼也幹不過360、轉型內容是因為工具型產品越往後越難留住用戶且廣告營收呈現下滑態勢、轉型AI是因為海外內容市場巨頭林立導致面臨的阻力遠大於拓展海外工具市場。

在我看來,獵豹頻繁求變,說好聽點叫傅盛危機意識強、學習能力強,搶佔風口能力槓槓滴;說難聽點叫缺乏長期深耕市場的耐心和決心,遇到一丁點困難就轉換跑道。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句話——“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它的本意是呼籲企業勇敢邁出轉型的第一步,但不能一概而論,轉型未必就強於不轉型,獵豹就是典型代表。

2019年Q1財報顯示,獵豹收入主要由工具產品及相關服務收入、互聯網娛樂業務收入、其他收入三部分構成,但每個部分的表現都不容樂觀。工具產品及相關服務向來是獵豹最重要的營收支柱,收入獨佔鰲頭,但近兩年來增長乏力,該季更是創下歷史新低,同比下降33.1%至4.98億元,甚至不敵互聯網娛樂業務收入。

該季互聯網娛樂業務收入表現搶眼,同比增長41.7%至5.56億元,佔獵豹總收入的51.2%,主要得益於手遊和海外直播業務Live.me的增長,前者收入同比增長72.5%至3.01億元,後者收入同比增長17.0%至2.55億元。不過,近年來獵豹互聯網娛樂業務表現起起伏伏、並不穩定,呈現增速放緩的跡象,甚至一度出現下滑。

更何況,無論是手遊還是海外直播,獵豹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未來能否持續穩定增長仍存在較大變數,這是個不好的信號。要知道,在海外移動工具市場紅利消失的大背景下,獵豹正面臨用戶流失的尷尬。該季月活躍用戶依舊延續下滑勢頭,僅為4.348億,反觀去年同期為5.74億,加上AI業務尚不成氣候,因此獵豹用戶規模止跌回升的重任只能寄希望於手遊和海外直播,二者不容有失,傅盛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該季其他收入達3150萬元,同比增長299.2%,主要由小豹AI翻譯棒在國內市場的銷售所帶動,但與去年Q4的4260萬元收入相比,獵豹則有所下降,這意味著,小豹AI翻譯棒的市場接受度仍有待觀察。同時,值得玩味的是,獵豹其他收入竟然主要由推出最晚、售價最低的小豹AI翻譯棒貢獻,推出更早、售價更高的機器人和音箱反倒沒有大作為,代表獵豹探索消費級AI市場受挫,成為一大營收增長點更是任重道遠。

2017年11月,傅盛在與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交流時描繪了獵豹未來3-5年的藍圖,他認為到時候獵豹有兩個清晰的部分:一是以傳統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業務,包括移動工具、手遊、Live.me等,這是獵豹的根據地,要保證收入穩健且持續產生利潤。

獵豹移動三度轉型,換來5年市值暴跌90%,都怪傅盛?

二是AI,通過投資獵戶星空、建立行業唯一全鏈條AI技術,獵豹將不斷完善在AI上的佈局,並朝著軟硬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基於AI的機器人和智能硬件會陸續推出,一定要在未來3-5年內找到突破點。

儘管現在距離傅盛立下Flag過去不到2年,下結論為時尚早,但獵豹並未給外界呈現一個清晰的未來,反倒是頹勢盡顯。無論是整體營收、淨利潤還是三大業務各自表現,均不是特別強,無法有效提振投資人的信心。換言之,獵豹在前兩次轉型中實現自我進化,但在至關重要的All in AI戰役中,並未充分證明自己。

我很好奇,一心想在AI領域大展拳腳的獵豹,一旦遲遲無法有實質性突破,是否會啟動第四次轉型?我猜想全力押寶AI的傅盛還沒思考過這個問題,他的當務之急是打造AI機器人和智能硬件爆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