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第五章'

聊齋 蒲松齡 閒讀世間 2019-08-11
"

《聊齋志異》是一部用傳奇手法寫成的“鬼狐史”。這部奇書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深深地吸引著廣大讀者。書中的許多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該書作者蒲松齡,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最後兩個朝代相交替的時代:他生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辭世。動盪不堪的社會,觸目驚心的現實,使這位出身於書香世家、聰明絕頂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廣泛蒐羅創作素材的基礎上,嘔心瀝血,寫成這部奇特的蓋世之作——《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所記敘的事件無不奇奇怪怪,每一個故事又都是那麼引人入勝,有時讓人讀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寫鬼、寫狐、寫那些似乎不是現實中能夠發生的事,來鞭撻、揭露、諷刺人類社會中的殘忍、野蠻、醜惡,將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歌頌、抒發作者對人類社會所寄予的美好理想、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間的善良、美好和真情。提到鬼怪,小讀者們也許會被書中的故事嚇得不敢獨自呆在黑暗中;也許會問: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其實,不用多解釋你們也知道,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鬼。但是,當有的人做了壞事、惡事,卻逃脫懲罰時,正直的人就希望他們最終將會受到懲罰。於是,就有了這個超現實的力量——鬼、神。與此同時,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在當時的現實中難以見到,或者不能公開地歌頌,就只能讓它們發生在超現實的社會裡,發生在人與鬼、人與狐精之間。

"

《聊齋志異》是一部用傳奇手法寫成的“鬼狐史”。這部奇書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深深地吸引著廣大讀者。書中的許多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該書作者蒲松齡,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最後兩個朝代相交替的時代:他生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辭世。動盪不堪的社會,觸目驚心的現實,使這位出身於書香世家、聰明絕頂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廣泛蒐羅創作素材的基礎上,嘔心瀝血,寫成這部奇特的蓋世之作——《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所記敘的事件無不奇奇怪怪,每一個故事又都是那麼引人入勝,有時讓人讀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寫鬼、寫狐、寫那些似乎不是現實中能夠發生的事,來鞭撻、揭露、諷刺人類社會中的殘忍、野蠻、醜惡,將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歌頌、抒發作者對人類社會所寄予的美好理想、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間的善良、美好和真情。提到鬼怪,小讀者們也許會被書中的故事嚇得不敢獨自呆在黑暗中;也許會問: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其實,不用多解釋你們也知道,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鬼。但是,當有的人做了壞事、惡事,卻逃脫懲罰時,正直的人就希望他們最終將會受到懲罰。於是,就有了這個超現實的力量——鬼、神。與此同時,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在當時的現實中難以見到,或者不能公開地歌頌,就只能讓它們發生在超現實的社會裡,發生在人與鬼、人與狐精之間。

聊齋故事-第五章

 蛇人

有個人靠耍蛇賣藝為生。這位耍蛇人曾養過兩條很馴服的蛇,它們的皮膚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條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額頭上長有小紅點,它很機靈,盤旋起來,沒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耍蛇人特別喜愛它,對它的護理不同於對其它的蛇。一年之後,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條蛇來替補,但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對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後,他打開箱籠一看,發現二青不見了。這下可把他給愁壞了。他到處尋找,大聲呼叫,還是不見二青的蹤影。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讓它自由自在地活動一下。每次二青總是一會兒就自動回來。這一回,耍蛇人寄希望它跟往常一樣,能自動回來。於是,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陽已爬得老高了,仍不見二青回來。最後,耍蛇人絕望了,只得沒精打彩地走出了山寺。可出寺門沒幾步路,他忽然聽到草木叢中窸窸窣窣的聲音,停住腳步仔細觀察,吃驚地發現竟是自家的二青爬過來了。耍蛇人又驚又喜,好似得到了極為珍貴的玉器一般。他趕忙放下擔子歇在路邊,這時二青也停下來了,它的後面還跟著一條小蛇。耍蛇人輕輕地撫摸著二青說:“我還以為你跑掉了哩。這個小傢伙是你介紹來的嗎?”他拿出食物喂二青,又喂小蛇。小蛇雖未離開,但蜷縮著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銜著食物餵它,這情形就像主人禮讓客人進餐一樣。耍蛇人再次給小蛇餵食,這次小蛇沒有拒絕。吃完食後,它便隨二青進入箱籠。

耍蛇人收下小蛇並開始馴教它。小蛇蟋曲盤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無多大差別。耍蛇人於是叫它小青。他帶著它們四處奔走賣藝,獲利不少。對耍蛇人來說,蛇的身長一般以二尺長為最好,太大則太重,不便於耍弄。正因為如此,所以耍蛇人要經常更換蛇。因為二青特別馴服機靈,所以它雖然很大,耍蛇人卻捨不得馬上放它走。這樣又過去兩三年光景。後來,二青長到三尺多長,一睡下就把籠子擠滿了。耍蛇人不得不放它迴歸大自然。有一天,他來到東山間,用好東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後便放二青出籠。二青沒爬出多遠,便又爬回來了,彎彎曲曲地盤在籠外。耍蛇人對二青揮揮手,說:“你去吧!世上沒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從此隱身大山谷中,來日必然能成為神龍。這個小籠子你怎麼可以久居呢?”二青聽了這番話果真走了,耍蛇人目送著它離去。過了一會兒,二青又返回來,耍蛇人趕它也不走,只見它用頭觸籠子,籠中的小青也把籠子震得直動。耍蛇人突然醒悟說:“莫非你是要與小青告別嗎?”於是,他打開籠門,放出小青。二青和小青便親暱地交首吐舌,好像在說告別的話。不一會兒,兩條蛇曲曲彎彎一起走了。耍蛇人以為小青也不會回來了,但小青很快就獨自爬回來了,徑直爬進籠裡躺下。此後,耍蛇人時時處處物色好蛇,但一直沒有覓到。小青漸漸長大,已不再適宜纏在身上獻藝。後來,他雖覓到一條小蛇,它也比較馴服,但始終不如小青。這時,小青已長得像小孩子手臂一樣粗壯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動,打柴的人經常看到它。過了幾年後,二青長到數尺長,身圍有碗口粗。它開始追逐過路人,因此,過往旅客不得不加防備,儘量不走二青所在的那條山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經過這裡。突然一條大蛇猛地爬出來,耍蛇人嚇得沒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後面緊追不放。耍蛇人回頭一看,大蛇快追上來了,當他發現它的頭上有個非常明顯的紅點時,他才醒悟過來,原來它是二青。耍蛇人急忙放下擔子,叫它“二青,二青!”大蛇頓時停住了。它抬頭看了耍蛇人很久,接著跳起身來繞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盤旋賣藝一樣。耍蛇人意識到二青並沒有惡意,只是它的軀體太重,他已經受不起它的纏繞,就撲倒在地上求它鬆開,於是二青也就放開了他。它轉而用頭觸箱籠。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開籠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見後,馬上甜甜蜜蜜地交纏在一起,很久才慢慢鬆開。耍蛇人於是叮囑小青說: “我早就想和你告別,今天你總算找到伴侶了。”又對二青說:‘它本來就是你引薦來的,還是託你把它帶走吧。我還必須囑咐你:深山大谷裡並不缺少食物,你以後不要再驚擾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譴責。”兩條蛇聽了以後都低著頭,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勸告。突然,它們揚起頭,二青在前,小青在後,往山中爬去。它們所經過的林木中,留下一條路的痕跡。耍蛇人站在那裡目送它們,直到看不見才離去。從此以後,行人又能安全地從這條山路經過,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麼地方去了。

"

《聊齋志異》是一部用傳奇手法寫成的“鬼狐史”。這部奇書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深深地吸引著廣大讀者。書中的許多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該書作者蒲松齡,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最後兩個朝代相交替的時代:他生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辭世。動盪不堪的社會,觸目驚心的現實,使這位出身於書香世家、聰明絕頂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廣泛蒐羅創作素材的基礎上,嘔心瀝血,寫成這部奇特的蓋世之作——《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所記敘的事件無不奇奇怪怪,每一個故事又都是那麼引人入勝,有時讓人讀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寫鬼、寫狐、寫那些似乎不是現實中能夠發生的事,來鞭撻、揭露、諷刺人類社會中的殘忍、野蠻、醜惡,將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歌頌、抒發作者對人類社會所寄予的美好理想、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間的善良、美好和真情。提到鬼怪,小讀者們也許會被書中的故事嚇得不敢獨自呆在黑暗中;也許會問: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其實,不用多解釋你們也知道,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鬼。但是,當有的人做了壞事、惡事,卻逃脫懲罰時,正直的人就希望他們最終將會受到懲罰。於是,就有了這個超現實的力量——鬼、神。與此同時,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在當時的現實中難以見到,或者不能公開地歌頌,就只能讓它們發生在超現實的社會裡,發生在人與鬼、人與狐精之間。

聊齋故事-第五章

 蛇人

有個人靠耍蛇賣藝為生。這位耍蛇人曾養過兩條很馴服的蛇,它們的皮膚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條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額頭上長有小紅點,它很機靈,盤旋起來,沒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耍蛇人特別喜愛它,對它的護理不同於對其它的蛇。一年之後,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條蛇來替補,但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對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後,他打開箱籠一看,發現二青不見了。這下可把他給愁壞了。他到處尋找,大聲呼叫,還是不見二青的蹤影。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讓它自由自在地活動一下。每次二青總是一會兒就自動回來。這一回,耍蛇人寄希望它跟往常一樣,能自動回來。於是,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陽已爬得老高了,仍不見二青回來。最後,耍蛇人絕望了,只得沒精打彩地走出了山寺。可出寺門沒幾步路,他忽然聽到草木叢中窸窸窣窣的聲音,停住腳步仔細觀察,吃驚地發現竟是自家的二青爬過來了。耍蛇人又驚又喜,好似得到了極為珍貴的玉器一般。他趕忙放下擔子歇在路邊,這時二青也停下來了,它的後面還跟著一條小蛇。耍蛇人輕輕地撫摸著二青說:“我還以為你跑掉了哩。這個小傢伙是你介紹來的嗎?”他拿出食物喂二青,又喂小蛇。小蛇雖未離開,但蜷縮著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銜著食物餵它,這情形就像主人禮讓客人進餐一樣。耍蛇人再次給小蛇餵食,這次小蛇沒有拒絕。吃完食後,它便隨二青進入箱籠。

耍蛇人收下小蛇並開始馴教它。小蛇蟋曲盤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無多大差別。耍蛇人於是叫它小青。他帶著它們四處奔走賣藝,獲利不少。對耍蛇人來說,蛇的身長一般以二尺長為最好,太大則太重,不便於耍弄。正因為如此,所以耍蛇人要經常更換蛇。因為二青特別馴服機靈,所以它雖然很大,耍蛇人卻捨不得馬上放它走。這樣又過去兩三年光景。後來,二青長到三尺多長,一睡下就把籠子擠滿了。耍蛇人不得不放它迴歸大自然。有一天,他來到東山間,用好東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後便放二青出籠。二青沒爬出多遠,便又爬回來了,彎彎曲曲地盤在籠外。耍蛇人對二青揮揮手,說:“你去吧!世上沒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從此隱身大山谷中,來日必然能成為神龍。這個小籠子你怎麼可以久居呢?”二青聽了這番話果真走了,耍蛇人目送著它離去。過了一會兒,二青又返回來,耍蛇人趕它也不走,只見它用頭觸籠子,籠中的小青也把籠子震得直動。耍蛇人突然醒悟說:“莫非你是要與小青告別嗎?”於是,他打開籠門,放出小青。二青和小青便親暱地交首吐舌,好像在說告別的話。不一會兒,兩條蛇曲曲彎彎一起走了。耍蛇人以為小青也不會回來了,但小青很快就獨自爬回來了,徑直爬進籠裡躺下。此後,耍蛇人時時處處物色好蛇,但一直沒有覓到。小青漸漸長大,已不再適宜纏在身上獻藝。後來,他雖覓到一條小蛇,它也比較馴服,但始終不如小青。這時,小青已長得像小孩子手臂一樣粗壯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動,打柴的人經常看到它。過了幾年後,二青長到數尺長,身圍有碗口粗。它開始追逐過路人,因此,過往旅客不得不加防備,儘量不走二青所在的那條山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經過這裡。突然一條大蛇猛地爬出來,耍蛇人嚇得沒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後面緊追不放。耍蛇人回頭一看,大蛇快追上來了,當他發現它的頭上有個非常明顯的紅點時,他才醒悟過來,原來它是二青。耍蛇人急忙放下擔子,叫它“二青,二青!”大蛇頓時停住了。它抬頭看了耍蛇人很久,接著跳起身來繞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盤旋賣藝一樣。耍蛇人意識到二青並沒有惡意,只是它的軀體太重,他已經受不起它的纏繞,就撲倒在地上求它鬆開,於是二青也就放開了他。它轉而用頭觸箱籠。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開籠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見後,馬上甜甜蜜蜜地交纏在一起,很久才慢慢鬆開。耍蛇人於是叮囑小青說: “我早就想和你告別,今天你總算找到伴侶了。”又對二青說:‘它本來就是你引薦來的,還是託你把它帶走吧。我還必須囑咐你:深山大谷裡並不缺少食物,你以後不要再驚擾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譴責。”兩條蛇聽了以後都低著頭,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勸告。突然,它們揚起頭,二青在前,小青在後,往山中爬去。它們所經過的林木中,留下一條路的痕跡。耍蛇人站在那裡目送它們,直到看不見才離去。從此以後,行人又能安全地從這條山路經過,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麼地方去了。

聊齋故事-第五章

狐嫁女

歷城有個官宦人家的住宅,面積有幾十畝之大,樓宇相連,結構複雜。因為宅中時常出現怪異現象,因此人去屋廢。久而久之,裡面蓬蒿雜草橫生,大白天也沒人敢到裡面去。有一天,殷公與一群書生在一起喝酒。酒席上,有個人開玩笑說:“誰能進去住一夜,我們就把這桌酒菜送給他。”聽了這話,殷公從座席上跳起來說: “這有何難!”於是,他就帶著一桌酒菜到舊宅裡去了。眾人送他到廢宅門口說:“我們暫時在這裡等候。你如果發現鬼怪,就大聲喊叫。”殷公笑著說:“如有鬼狐,我就捉住它作為證物。”說完,他就走進去了。只見住宅裡野草遮路,蒿艾如麻。當時大約是初十邊上,幸好月光昏黃,眼睛還能借月光分辨出門房。殷公沿著牆壁摸索著過了幾幢樓房,才到後樓。登上月臺,發現臺上光潔可愛,於是,他就在這裡停下來。抬頭西望,見月色明淨。他在月臺上靜坐了好一會兒,並未發現什麼怪異現象,心中暗自好笑傳說的不真。於是,他便以地當床,以石作枕,躺在那兒看牛郎織女星。

一更過後,他神思恍惚想入睡。忽聽到樓下有腳步聲,好像有人沿著臺階走上來了。於是他假裝睡熟了卻眯著眼睛偷看,只見一個青衣丫頭,手拿蓮花燈上樓來了。她一看到殷公,嚇得往後退,並對後面的人說:“有陌生人在這裡。”下面的人問:“是誰?”丫頭說:“不認識。”不一會兒,上來一個老頭。他走到殷公旁邊,仔細打量了一下,對旁人說:“這是殷尚書,他已睡熟了。我們只管辦事情,他為人豪放不羈,也許不會責怪我們的。”於是,老翁帶領大家上了樓,把樓門全部打開。一會兒,往來的人熙熙攘攘,樓上燈亮如同白晝。殷公稍稍轉動了身子,打了個噴嚏。那老翁聽見殷公醒了,連忙出來,跪在地上說:“小人有個女兒今天夜裡要出嫁。不想觸犯了貴人,請你千萬不要怪罪我們。”殷公起身,用手扶起老翁說:“我不知道你今夜辦喜事,慚愧得很,沒有什麼禮物表示恭賀。”那老翁說: “貴人光臨,能壓邪驅凶,我們覺得非常榮幸。請你入席坐一坐,這對我們便是莫大的榮光。”殷公很高興,便答應了他的要求。走進樓一看,只見擺設很華麗。一位年過四旬的婦人來拜見殷公。老翁介紹說:“這是我妻子。”殷公也還了一禮。緊接著,樂聲大作,十分悅耳動聽。有人跑上樓說了聲“來了!”只見老翁連忙出門迎接,殷公也站在那裡等候。在一串用紗罩起來的燈籠的引導下,新郎官進來了。他年約十七八歲,長得健康俊秀。老翁先教他向貴客行禮。新郎官看了看殷公,以為他就是女方的儐相,趕緊給殷公行了大禮。然後老翁與女婿相互行禮。敬完禮以後,眾人入席。不一會兒,許多打扮一新的女郎上來了。這時,酒肉蒸騰,香氣撲鼻,金盃玉碗的光輝,照亮了酒桌。酒過幾巡以後,老翁叫丫頭去請小姐出來。丫頭應聲而去。但過了好久還未見小姐出閣。老翁只得自己起身,掀開簾子催促女兒快出來。在幾個丫頭與老嫗的簇擁下,新娘子終於出來了。她佩環戴玉,香氣四溢。老翁便教新娘先拜殷公,行過禮後,新娘隨即緊挨著母親坐下。殷公稍微打量了一下新娘,但見她頭戴翠鳳,耳墜明璫,稱得上是絕色佳人。接下來,那老翁用大金盃與客人飲酒。殷公沒有忘記他此行的目的,於是趁老翁不注意,暗暗把金盃藏進袖中,待返回朋友們中間時,可拿此物作證。他假裝喝醉酒了,便一頭靠在酒桌上昏睡起來。旁邊的人真的以為他醉了,都沒去打擾他。過了一會兒,殷公聽見新郎告辭,這時,笙樂之聲大作,許多人紛紛下樓送行。筵席散後,主人前來收拾酒具,發現少了一隻金盃,怎麼找也找不到。有人暗中議論說是那個睡在酒桌上的人偷了。

老翁聽了急忙制止,唯恐讓殷公聽到了。過了一段時辰,樓內外都寂靜下來,殷公這才起身。但室內一片漆黑,只聞滿室的脂粉香和酒氣。待到東方破曉,殷公便從容地走出後樓。用手摸摸衣袖,發現金盃還在裡面。他剛走到廢宅門口,見一群書生早已在等候他出來。他們不相信他真的在廢宅裡過了夜,都說他是晚上溜出來一大早又進去的。殷公不慌不忙地從袖中取出金盃給他們看,書生們驚奇地詢問金盃是從何處得來的,殷公便把昨夜發生的情形告訴了他們。大家一聽都當真了,因為一個窮書生不可能擁有什麼金盃。

"

《聊齋志異》是一部用傳奇手法寫成的“鬼狐史”。這部奇書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深深地吸引著廣大讀者。書中的許多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該書作者蒲松齡,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最後兩個朝代相交替的時代:他生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 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辭世。動盪不堪的社會,觸目驚心的現實,使這位出身於書香世家、聰明絕頂又敏感浪漫的文人,在廣泛蒐羅創作素材的基礎上,嘔心瀝血,寫成這部奇特的蓋世之作——《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所記敘的事件無不奇奇怪怪,每一個故事又都是那麼引人入勝,有時讓人讀得毛骨悚然。作者借寫鬼、寫狐、寫那些似乎不是現實中能夠發生的事,來鞭撻、揭露、諷刺人類社會中的殘忍、野蠻、醜惡,將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歌頌、抒發作者對人類社會所寄予的美好理想、美好情感,以及人世間的善良、美好和真情。提到鬼怪,小讀者們也許會被書中的故事嚇得不敢獨自呆在黑暗中;也許會問: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其實,不用多解釋你們也知道,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鬼。但是,當有的人做了壞事、惡事,卻逃脫懲罰時,正直的人就希望他們最終將會受到懲罰。於是,就有了這個超現實的力量——鬼、神。與此同時,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在當時的現實中難以見到,或者不能公開地歌頌,就只能讓它們發生在超現實的社會裡,發生在人與鬼、人與狐精之間。

聊齋故事-第五章

 蛇人

有個人靠耍蛇賣藝為生。這位耍蛇人曾養過兩條很馴服的蛇,它們的皮膚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條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額頭上長有小紅點,它很機靈,盤旋起來,沒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耍蛇人特別喜愛它,對它的護理不同於對其它的蛇。一年之後,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條蛇來替補,但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對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後,他打開箱籠一看,發現二青不見了。這下可把他給愁壞了。他到處尋找,大聲呼叫,還是不見二青的蹤影。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讓它自由自在地活動一下。每次二青總是一會兒就自動回來。這一回,耍蛇人寄希望它跟往常一樣,能自動回來。於是,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陽已爬得老高了,仍不見二青回來。最後,耍蛇人絕望了,只得沒精打彩地走出了山寺。可出寺門沒幾步路,他忽然聽到草木叢中窸窸窣窣的聲音,停住腳步仔細觀察,吃驚地發現竟是自家的二青爬過來了。耍蛇人又驚又喜,好似得到了極為珍貴的玉器一般。他趕忙放下擔子歇在路邊,這時二青也停下來了,它的後面還跟著一條小蛇。耍蛇人輕輕地撫摸著二青說:“我還以為你跑掉了哩。這個小傢伙是你介紹來的嗎?”他拿出食物喂二青,又喂小蛇。小蛇雖未離開,但蜷縮著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銜著食物餵它,這情形就像主人禮讓客人進餐一樣。耍蛇人再次給小蛇餵食,這次小蛇沒有拒絕。吃完食後,它便隨二青進入箱籠。

耍蛇人收下小蛇並開始馴教它。小蛇蟋曲盤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無多大差別。耍蛇人於是叫它小青。他帶著它們四處奔走賣藝,獲利不少。對耍蛇人來說,蛇的身長一般以二尺長為最好,太大則太重,不便於耍弄。正因為如此,所以耍蛇人要經常更換蛇。因為二青特別馴服機靈,所以它雖然很大,耍蛇人卻捨不得馬上放它走。這樣又過去兩三年光景。後來,二青長到三尺多長,一睡下就把籠子擠滿了。耍蛇人不得不放它迴歸大自然。有一天,他來到東山間,用好東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後便放二青出籠。二青沒爬出多遠,便又爬回來了,彎彎曲曲地盤在籠外。耍蛇人對二青揮揮手,說:“你去吧!世上沒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從此隱身大山谷中,來日必然能成為神龍。這個小籠子你怎麼可以久居呢?”二青聽了這番話果真走了,耍蛇人目送著它離去。過了一會兒,二青又返回來,耍蛇人趕它也不走,只見它用頭觸籠子,籠中的小青也把籠子震得直動。耍蛇人突然醒悟說:“莫非你是要與小青告別嗎?”於是,他打開籠門,放出小青。二青和小青便親暱地交首吐舌,好像在說告別的話。不一會兒,兩條蛇曲曲彎彎一起走了。耍蛇人以為小青也不會回來了,但小青很快就獨自爬回來了,徑直爬進籠裡躺下。此後,耍蛇人時時處處物色好蛇,但一直沒有覓到。小青漸漸長大,已不再適宜纏在身上獻藝。後來,他雖覓到一條小蛇,它也比較馴服,但始終不如小青。這時,小青已長得像小孩子手臂一樣粗壯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動,打柴的人經常看到它。過了幾年後,二青長到數尺長,身圍有碗口粗。它開始追逐過路人,因此,過往旅客不得不加防備,儘量不走二青所在的那條山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經過這裡。突然一條大蛇猛地爬出來,耍蛇人嚇得沒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後面緊追不放。耍蛇人回頭一看,大蛇快追上來了,當他發現它的頭上有個非常明顯的紅點時,他才醒悟過來,原來它是二青。耍蛇人急忙放下擔子,叫它“二青,二青!”大蛇頓時停住了。它抬頭看了耍蛇人很久,接著跳起身來繞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盤旋賣藝一樣。耍蛇人意識到二青並沒有惡意,只是它的軀體太重,他已經受不起它的纏繞,就撲倒在地上求它鬆開,於是二青也就放開了他。它轉而用頭觸箱籠。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開籠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見後,馬上甜甜蜜蜜地交纏在一起,很久才慢慢鬆開。耍蛇人於是叮囑小青說: “我早就想和你告別,今天你總算找到伴侶了。”又對二青說:‘它本來就是你引薦來的,還是託你把它帶走吧。我還必須囑咐你:深山大谷裡並不缺少食物,你以後不要再驚擾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譴責。”兩條蛇聽了以後都低著頭,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勸告。突然,它們揚起頭,二青在前,小青在後,往山中爬去。它們所經過的林木中,留下一條路的痕跡。耍蛇人站在那裡目送它們,直到看不見才離去。從此以後,行人又能安全地從這條山路經過,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麼地方去了。

聊齋故事-第五章

狐嫁女

歷城有個官宦人家的住宅,面積有幾十畝之大,樓宇相連,結構複雜。因為宅中時常出現怪異現象,因此人去屋廢。久而久之,裡面蓬蒿雜草橫生,大白天也沒人敢到裡面去。有一天,殷公與一群書生在一起喝酒。酒席上,有個人開玩笑說:“誰能進去住一夜,我們就把這桌酒菜送給他。”聽了這話,殷公從座席上跳起來說: “這有何難!”於是,他就帶著一桌酒菜到舊宅裡去了。眾人送他到廢宅門口說:“我們暫時在這裡等候。你如果發現鬼怪,就大聲喊叫。”殷公笑著說:“如有鬼狐,我就捉住它作為證物。”說完,他就走進去了。只見住宅裡野草遮路,蒿艾如麻。當時大約是初十邊上,幸好月光昏黃,眼睛還能借月光分辨出門房。殷公沿著牆壁摸索著過了幾幢樓房,才到後樓。登上月臺,發現臺上光潔可愛,於是,他就在這裡停下來。抬頭西望,見月色明淨。他在月臺上靜坐了好一會兒,並未發現什麼怪異現象,心中暗自好笑傳說的不真。於是,他便以地當床,以石作枕,躺在那兒看牛郎織女星。

一更過後,他神思恍惚想入睡。忽聽到樓下有腳步聲,好像有人沿著臺階走上來了。於是他假裝睡熟了卻眯著眼睛偷看,只見一個青衣丫頭,手拿蓮花燈上樓來了。她一看到殷公,嚇得往後退,並對後面的人說:“有陌生人在這裡。”下面的人問:“是誰?”丫頭說:“不認識。”不一會兒,上來一個老頭。他走到殷公旁邊,仔細打量了一下,對旁人說:“這是殷尚書,他已睡熟了。我們只管辦事情,他為人豪放不羈,也許不會責怪我們的。”於是,老翁帶領大家上了樓,把樓門全部打開。一會兒,往來的人熙熙攘攘,樓上燈亮如同白晝。殷公稍稍轉動了身子,打了個噴嚏。那老翁聽見殷公醒了,連忙出來,跪在地上說:“小人有個女兒今天夜裡要出嫁。不想觸犯了貴人,請你千萬不要怪罪我們。”殷公起身,用手扶起老翁說:“我不知道你今夜辦喜事,慚愧得很,沒有什麼禮物表示恭賀。”那老翁說: “貴人光臨,能壓邪驅凶,我們覺得非常榮幸。請你入席坐一坐,這對我們便是莫大的榮光。”殷公很高興,便答應了他的要求。走進樓一看,只見擺設很華麗。一位年過四旬的婦人來拜見殷公。老翁介紹說:“這是我妻子。”殷公也還了一禮。緊接著,樂聲大作,十分悅耳動聽。有人跑上樓說了聲“來了!”只見老翁連忙出門迎接,殷公也站在那裡等候。在一串用紗罩起來的燈籠的引導下,新郎官進來了。他年約十七八歲,長得健康俊秀。老翁先教他向貴客行禮。新郎官看了看殷公,以為他就是女方的儐相,趕緊給殷公行了大禮。然後老翁與女婿相互行禮。敬完禮以後,眾人入席。不一會兒,許多打扮一新的女郎上來了。這時,酒肉蒸騰,香氣撲鼻,金盃玉碗的光輝,照亮了酒桌。酒過幾巡以後,老翁叫丫頭去請小姐出來。丫頭應聲而去。但過了好久還未見小姐出閣。老翁只得自己起身,掀開簾子催促女兒快出來。在幾個丫頭與老嫗的簇擁下,新娘子終於出來了。她佩環戴玉,香氣四溢。老翁便教新娘先拜殷公,行過禮後,新娘隨即緊挨著母親坐下。殷公稍微打量了一下新娘,但見她頭戴翠鳳,耳墜明璫,稱得上是絕色佳人。接下來,那老翁用大金盃與客人飲酒。殷公沒有忘記他此行的目的,於是趁老翁不注意,暗暗把金盃藏進袖中,待返回朋友們中間時,可拿此物作證。他假裝喝醉酒了,便一頭靠在酒桌上昏睡起來。旁邊的人真的以為他醉了,都沒去打擾他。過了一會兒,殷公聽見新郎告辭,這時,笙樂之聲大作,許多人紛紛下樓送行。筵席散後,主人前來收拾酒具,發現少了一隻金盃,怎麼找也找不到。有人暗中議論說是那個睡在酒桌上的人偷了。

老翁聽了急忙制止,唯恐讓殷公聽到了。過了一段時辰,樓內外都寂靜下來,殷公這才起身。但室內一片漆黑,只聞滿室的脂粉香和酒氣。待到東方破曉,殷公便從容地走出後樓。用手摸摸衣袖,發現金盃還在裡面。他剛走到廢宅門口,見一群書生早已在等候他出來。他們不相信他真的在廢宅裡過了夜,都說他是晚上溜出來一大早又進去的。殷公不慌不忙地從袖中取出金盃給他們看,書生們驚奇地詢問金盃是從何處得來的,殷公便把昨夜發生的情形告訴了他們。大家一聽都當真了,因為一個窮書生不可能擁有什麼金盃。

聊齋故事-第五章

過了幾年,殷公中了進士,他被委任在叫肥丘的地方任職。當地世家一位朱公子請他赴宴。酒宴上,朱公子叫家人取大金盃敬殷公酒。家人久去不回。有個年輕的傭人用衣袖掩著嘴悄悄對朱公子說話,只見朱公子臉色大變,怒氣衝衝。一會兒朱公子手捧金盃來勸殷公飲酒。殷公仔細看了看金盃,發現金盃的款式與花紋,與自己取作物證的那樽金盃一模一樣。殷公疑惑不解,忙問這金盃是哪裡製造的。朱公子回答說:“金盃一共八樽,是先父當京官時,特別物色技藝高超的金匠製造出來的。這些杯子作為家寶傳下來,珍藏已久。承蒙您屈尊光臨寒舍,我特意叫人從箱中取出來敬酒的。誰知竟少了一隻,我懷疑是家人偷走了。但十多年來塵封未動,並無挪動的痕跡,真是叫人不解啊!”殷公笑著說:“金盃大概成了仙物吧。然而家傳的寶物千萬不可丟失。我家裡有一隻,與你的金盃非常相似,應當把它奉獻給你。”酒席散後,殷公回到衙門,連忙派人把金盃送到朱公子家。朱公子仔細看了以後,不由得大吃一驚。他親自去謝殷公,並問殷公的金盃是從哪裡得來的。殷公便把幾年前廢宅發生的事原原本本地講了一遍。他們這才知道,千里之外的東西,鬼狐都可以隨時取用,但它們終究還是不敢據為己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