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白滑苔舌,脾胃微寒、心經熱;厚白滑苔舌,則脾胃有寒溼

連翹 附子 蒼朮 薄荷 杏仁 太極本草 2018-12-01
薄白滑苔舌,脾胃微寒、心經熱;厚白滑苔舌,則脾胃有寒溼

薄白滑苔舌

圖說

《辨舌指南》曹炳章

中根苔薄白而滑尖深紅,或淡紅

辯證

《辨舌指南》曹炳章

此脾胃微寒而心經熱也。若偏於脾胃寒溼,則舌白滑溼而多津,宜用辛溫表散之。若偏於心經熱重,則舌深紅少津,宜用清涼藥。若初感熱邪,在太陽則頭痛、身熱、無汗,眩暈,口乾,鼻氣熱者,宜用辛涼散邪,得汗自愈。此係初感邪,未見於舌也,不可拘定白色為寒,誤用溫散。《舌鑑》泥二三日傷寒未曾汗,太陽與少陽合病,方有是舌,則謬甚(凡白舌苔雖薄而燥,或舌邊、舌尖帶紅,此風熱之邪,傷於氣分,病在手太陰肺經。只宜輕清涼解氣分,如前胡、蘇子、杏仁、連翹、黃芩、薄荷、竹葉之類,若白苔邊尖深紅少津,是溫邪入肺,灼幹肺津。不可辛溫過表,宜清輕涼散為當)。

薄白滑苔舌,脾胃微寒、心經熱;厚白滑苔舌,則脾胃有寒溼

厚白滑苔舌

圖說

《辨舌指南》曹炳章

中根白厚滑苔邊尖淡紅

辯證

《辨舌指南》曹炳章

此脾胃有寒溼也,表裡證皆有之。傷寒邪在太陽,口不幹,舌不燥,頭痛發熱,無汗惡寒,身痛,脈浮緊者,宜麻黃湯發汗自愈(凡表症,兩臉必熱)。若雜病裡證,宜茯苓、白朮、蒼朮、乾薑、附子等味(若舌厚白不滑,無津而燥,是實熱也,斷不可用此溫燥藥)。《舌鑑》治法亦合,僅言表證,未及裡證耳(如舌白苔厚而幹,是邪已到氣分,宜解肌清熱,如葛根、荊芥、薄荷、連翹之類,不可用辛溫猛汗也)。

薄白滑苔舌,脾胃微寒、心經熱;厚白滑苔舌,則脾胃有寒溼

微白薄苔舌、白苔略厚苔舌,此無病之舌,無需用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