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4個關鍵職位換將,這輪人事調整意味著什麼

白宮4個關鍵職位換將,這輪人事調整意味著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2月7、8日這兩天,也是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輸掉國會眾議院多數優勢後一個月之際,特朗普政府對外釋放出多項重要人事調整,事關美國內外政策的未來走向。

對諾爾特的任命體現對多邊機制的輕慢

最先被媒體爆料的是與媒體最有淵源的人選,即美國國務院現任發言人希瑟·諾爾特將被提名接替年內離任的妮基·黑莉,出任駐聯合國代表。自今年10月黑莉宣佈去意之後,包括特朗普大女兒伊萬卡在內的多個人選一直是媒體猜測的對象,而48歲的諾爾特始終在名單上。

爆出諾爾特獲重用消息的正是她20個月前還在服務的老東家福克斯新聞網,而諾爾特那時主持的《福克斯和朋友們》也恰恰是特朗普的最愛。

雖然有15年主播經驗、又擔任了一年半的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是否可以在聯合國這個最高層次的多邊舞臺上長袖善舞、應對好當今國際社會對特朗普政府的各種不滿,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不過,諾爾特的提名不但符合自奧巴馬政府開始的,不提名職業外交官或資深政治人物,而直接選擇個人親信出使聯合國的“個人化”趨勢,也突顯了特朗普只需要衷心“傳聲筒”的用人風格。

白宮4個關鍵職位換將,這輪人事調整意味著什麼

希瑟•諾爾特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巴爾“回鍋”向共和黨建制派傳遞信號

如果說對諾爾特的選擇體現了對多邊機制的輕慢,特朗普決定請出曾在老布什政府最後兩年出任司法部長的威廉·巴爾再次回任,則是審慎考慮。

過去將近兩年中,司法部長的意義除了移民、禁毒等政策落地之外,特朗普的最大關切還是所謂“通俄門”調查的進展。前任司法部長塞申斯由於明哲保身地迴避“通俄門”調查而招致白宮的長期不滿,最終於11月7日去職。隨後,為儘可能保持控制,特朗普竟繞開司法部常務部副部長羅森斯坦、指定自己更加信任的司法部辦公室主任馬修·惠特克代理,旋即引發了多位民主黨國會議員以違反《1998年聯邦職位空缺改革法》為由起訴白宮。

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風險,特朗普轉向了穩妥的安排人選:巴爾的專業度幾乎可以與任何質疑絕緣,這麼一位“前朝老臣”的“回鍋”也充分向共和黨建制派們傳達了團結與示好的信號,最為關鍵的是巴爾強烈支持調查希拉里所謂“郵件門”、強烈反對調查“通俄門”的站位也足夠讓特朗普放心。

不過,未來或許不會由特朗普導演:一方面,與巴爾無異,塞申斯最初也是特朗普堅定的支持者,而當巴爾坐回司法部長的位子之後,會不會也出現類似於塞申斯的微妙變化,並不確定。另一方面,雖然特別檢察官米勒是由司法部指定的,但特朗普通過對司法部的控制進而把控相關調查的可能空間太過有限,而且如今調查在輿論的高關注下已無法因人事變動而戛然而止。巴爾就算是再優秀的守門員,也不太容易阻止米勒在全場氣氛沸騰的情況下屢屢破門得分。

對馬克·米利任命揭示與軍隊複雜關係

在內外兩個人選宣佈的第二天,即12月8日,特朗普確認將提名美國陸軍四星上將、陸軍參謀長馬克·米利出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這個人選在專業度和資歷上毫無質疑點,此前關於現任主席鄧福德接任者的範圍大概就是米利和空軍參謀長戈德菲恩兩人。

不過,還是有一些細節值得玩味:其一,雖然在阿富汗戰爭中與邁利建立了“良好關係”,但據說現任防長馬蒂斯力薦的人選卻是戈德菲恩,而特朗普最終卻並未採納,其中關係的微妙可想而知。

其二,現任主席鄧福德要到明年10月到任,按照以往慣例,總統會在當年4月到6月份確定新人選。如今特朗普提前將近一年拋出新人選,而且還是在鄧福德多次表達不希望早早結束任期的情況下,明擺著是在削弱現任的權勢。

總體而言,特朗普的這個提名基本上預示了白宮與軍隊關係的微妙、複雜與矛盾重重。

白宮4個關鍵職位換將,這輪人事調整意味著什麼

馬克·米利 資料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凱利接任者預示特朗普政府決策議程未來

最後落地的靴子其實也不意外: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凱利將在年內離任。該人事變動已被盛傳了許久,其中幾次反覆,最終還是曲終人散。

究其原因,可能是兩人的政見不和,更可能的則是凱利對當前白宮風格的無法承受。不過若是年底走人,凱利在白宮履職的日子至少會超過上一個出任過該職位的將軍亞歷山大·黑格的505天,並不算太失敗的“跨界”。

如今最大的看點在於凱利的接任者,這個人選或可管窺出特朗普核心決策圈的新組合以及政策議程的未來。如果真的是傳言中的目前擔任副總統幕僚長的尼克·艾爾斯的話,副總統彭斯的權力上升則幾成定局。

與今年三四月間國務卿、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等要職的連鎖換將相比,本次調整似乎更符合總統政治的一般規律,即中期選舉之後,總統會調整施政重點,進而也會對班底團隊進行相應調整。

從這個邏輯出發,如上四個人選的變化或許說明,特朗普希望在“分立政府”拖累國內政策推進、加劇相關調查的困境中,在對外事務上大刀闊斧、實現斬獲,從而豐富成績單。而這種變動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刁大明(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編輯 李冰冰 校對 郭利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