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兒媳扶親人靈柩葉落歸根

將門之後不幸客死異鄉,從江南吳地到邊城武威,面對數千裡山水阻隔——

涼州兒媳扶親人靈柩葉落歸根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武威文人達通在其所修撰的《重撰達氏族譜》開篇自序文中,記載有一段感人的母子萬里扶柩歸葬涼州的事蹟。著名學者張澍將此文收入《涼州府志備考》藝文卷十一中。另查,涼州區謝河鎮石崗村達氏後裔珍藏原抄本,比對發現,此事發生在雍正初年,浙江紹臺都督達先的兒媳楊氏系蘇州府松江人氏,乃武進士、會元楊允文之女。楊允文與當時著名文學家鈕繡是當地文藝世家,相互結親,楊氏“出身名門”,其父據鈕繡《觚剩續編》所載也是“以文章魁天下”的人物。達先乃清代武威籍武進士,是明代“邊將之冠”達雲的後代。

涼州兒媳扶親人靈柩葉落歸根

四世宮保,一門三甲

  涼州區謝河鎮石崗村建有達氏祠堂,供奉明代武威籍著名將領達雲的銅像。村裡達氏族人保存的《重撰達氏族譜》是在達雲於萬曆年間所撰家譜基礎上增訂的譜諜,詳細記載了中華達氏的產生及達雲事蹟。《明史稿》:“達雲,涼州衛人。勇悍饒智略。”達雲一生主要指揮了明代有名的“湟中三捷”、“松山戰役”,武威、白銀境內的明長城系其所築。達雲死後封太子太傅,諡“英烈武侯”。達雲的次子達奇勳在天啟年間指揮西軍,參加遼東抵禦滿清的戰爭,任昌平關總兵。達雲之祖父、父親恩賜“太子少保”,達雲和達奇勳遞次為“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太傅”,所以有“四世宮保”的美譽。

  入清後,達氏宮銜廢除,淪為平民。但達雲後裔尚武精神不息,在逆境中奮發有為。達雲的重孫達全體生有三子,在康熙年間先後中武舉。長子達先則於康熙三十年(1691)考中辛未科武進士;次子達澤隨後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中武進士;三子達聰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考中癸巳萬壽鄉試武舉人。一門三人中舉,民間稱之為“一門三甲”。

涼州兒媳扶親人靈柩葉落歸根

有關達氏碑刻

同榜進士的戍邊情

  達先與楊允文都是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科武進士,楊允文成績更為優異,在會試中曾考中第一。殿試時,二人都被康熙圈定為二甲。次年,達先被朝廷遣派到四川提督屬西峨邊營任守備,楊允文選派為彝陵總兵中軍守備。如果沒有後來平定打箭爐的戰事,二人可能沒有相處的機會。但隨著朝廷對康定用兵,文武資質俱優的楊允文被調往四川提督屬下,充當重要的幕僚角色。

  時任四川提督唐希順是武威籍將領,唐希順入川后,即選拔達先為提標後營守備,隨軍出征。平叛戰爭到了兩方膠著時刻,“蠻夷石若飛蝗,三軍不能前進”,官軍被阻在大崗下。危機關頭,達先竟然趁黑夜奔襲到了叛軍陣前,奮勇斬殺敵酋數員,攻入陣內,官軍隨後掩殺過來,一舉奪關。在追剿戰中,達先生擒敵軍首領阿里敦,因功當場升提標後營遊擊將軍。康熙四十二年(1701),達先擢拔四川提標中軍參將,被康熙在暢春園接見,“賞大花翎子,御書唐句”。之後,康熙即下旨褒獎,任命達先為浙江台州協副將。

  平叛戰爭結束後,楊允文因文才出眾,改任文職,後來仕途不順,晚年改任成都府峨眉縣令。達、楊二人在幾年的軍旅生涯中,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達先的獨子達爾猷當時還年幼,楊允文與他商定結親。康熙四十三年(1702),在浙江紹興寓居的達先為他的兒子舉辦了婚禮。

清廉家族後代竟無錢赴京補官職

  達、楊家族都是耿直、清廉的宦族。鈕繡與達先的兒子,均娶楊允文的女兒。尤其是鈕繡,出任項城縣令,著書立說,未免恃才傲物,雖有政績卻屢遭上司打壓,清貧終老。此人所著《觚剩》開清代傳奇小說先河,對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的影響最大。楊允文則以詩書傳家,與鈕繡多詩文唱和。楊家的女子受此影響,各個都能詩善文。達爾猷的妻子楊氏“幼習詩書,克嫻閨範”,非常賢良。

  達先在江南時期,因軍功累遷,最後升為浙江紹、臺地方水陸軍務都督,駐防黃岩,加封榮祿大夫。不料,剛年過五十歲就突然暴病而死。他一生清廉,死時家無餘資,朝廷恩准達爾猷補紹興府同知(同知,俗稱“二府”)。達爾猷料理完父親喪事,竟籌措不到赴京候補官職的盤纏,更無資金將父親的靈柩歸葬家鄉。他終日哀聲嘆息,楊氏百般勸慰,達爾猷神情始暢。

  為了生計,達爾猷只好投軍養家。後來,積功升紹興協標千總,還署理過一段時間的紹興協標左營守備。剛過了四十歲,就患重病,醫治無效,死於軍營。達爾猷死後,達氏家境更為貧困,以致於幼子弱婦“困守會稽”。上有老邁的達先妻侯氏,下有幾歲幼子達通,一家的生活負擔都壓在楊氏的肩上。在異地他鄉的達氏,思念家鄉的心情更加迫切了。楊氏做出了一個令當時紹興人震驚的舉動:她要借債扶柩歸鄉。

借債步行萬里回涼州

  雍正初年的一天,楊氏變賣了家中值錢的物品,回孃家籌借了一點路資,然後僱上三輛牛車,拉著達先、達爾猷的兩具棺材,攙扶婆婆侯氏上了第三輛牛車,離開紹興城,踏上了漫漫的西歸路。

涼州兒媳扶親人靈柩葉落歸根

  楊氏一家走了一年多的路程,才來到涼州。在大雨中的徐州道上,她赤腳幫車伕推陷進泥濘中的牛車;在風雪中的潼關,車不得過,一家人斷食缺衣,險些凍死在半途。路過河陝,山賊驚擾。衣服襤褸,有時一日一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她扶著公公與丈夫的棺材,徒步前行。所過村鎮之處,路人夾隊圍觀,感嘆楊氏的孝行。

  當楊氏一行出現在涼州城東門時,涼州官吏百姓皆驚歎不已。在族人的幫助下,楊氏將兩具棺材安葬在城東紅崖祖瑩,實現了達先、達爾猷死後與祖宗達雲共葬的夙願。

本報全媒體記者李林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