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一次延安之行,對毛澤東徹底折服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來源:(原創)黨史博採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儘管正面戰場戰鬥慘烈,但節節敗退,特別是潰退,嚴重挫傷了國人的信心。當時的共產黨武裝只有5萬人,其戰績卻不乏亮點。例如1937年11月出版的《陳誠將軍持久抗戰論》就刊載了關於山西八路軍“屢次告捷”的消息。因此,不少人開始到延安去尋找希望。著名學者梁漱溟於1938年1月專程到達延安。

梁漱溟此前曾與國民黨軍事學家蔣百里交談過三次,儘管聽過蔣百里的“打不了也要打”、“最後勝利定歸是我們的”等說法,但他的心情還是:“日寇侵略我們,全國處於崩潰邊緣”,“我非常失望,對蔣介石政府失望”。到延安後則感到“毛主席完全樂觀,我是悲觀的,我聽了他的談話,也就由悲觀變得樂觀了”。“我非常佩服他,五體投地的佩服”。

梁漱溟的一次延安之行,對毛澤東徹底折服

◆1938年1月,毛澤東會見訪問延安的民主人士梁漱溟。

梁漱溟的由悲觀到樂觀不僅在於和毛澤東的談話,也在於他在延安的所見所聞。他說:“在極苦的物質環境中,那裡的氣象確是活躍,精神確是發揚。政府、黨部、機關、學校都是散在城外四郊,傍山掘洞穴以成。滿街滿谷,除鄉下人外,男男女女皆穿制服的,稀見長袍與洋裝。人都很忙!無悠閒雅靜之意。軍隊皆開赴前方,只有些保安隊。所見那些穿制服的人,多數為學生。”“(這些學校)花樣新鮮,趣味豐富。內容組織、課程科目、教學方法、生活上各種安排,值得欣賞之點甚多……事實上證明,他們是成功的。因為許多學生來自北平、天津、上海、南洋等處。現在的起居飲食,比了從前不知苦多少倍,而求學興趣轉勝,一般身體並不見差,不是成功嗎?”曾長年從事鄉村建設運動的梁漱溟還特意加了一段註釋:“我留延安半月以上,隨我去的鄒君參加到他們學生隊中,故知之詳且確,沒有虛假。奇怪的是身體並不見差(面色不見黃瘦難看),興趣都很好。這不是一種成功嗎?”

而他在國統區看到的則是:“民國三十年來正經事一件沒有做,今後非普遍從鄉村求進步不可。這一感想之引起,是我們沿途多走偏僻小路,真所謂窮鄉僻壤,將民生之窮苦,風俗之固陋,看得更真切。例如山西內地婦女纏足,纏到幾乎不見有足,至須以爬行代步。還有黃河右岸窮谷中,婦女束髮青衣白裙的裝飾,與京戲上所見正同,大約仍是明代的舊樣子。說到窮苦,更不勝說。普遍都是營養不足,飢餓狀態。其不潔不衛生,則又隨窮苦及無知識而來。這樣的人民,這樣的社會,縱無暴政侵略,亦無法自存於現代。故如何急求社會進步,為中國第一大事。然此第一大事者,到民國已是三十年的今天,竟然沒有做。一年復一年,其窮如故,甚陋如故。”(均見梁漱溟《我生有涯願無盡》)

梁漱溟對這樣的鮮明對比極為震撼,後來他經常談到他的觀感,時不時在言談之間極力稱許毛澤東,稱其“天資高,天生豁達”。延安之行還加強了他歷來的反對在中國實行多黨制、三權分立的理念。後來對蔣介石推行的所謂“憲政”也嗤之以鼻。

梁漱溟的一次延安之行,對毛澤東徹底折服


文章來源:(原創)黨史博採,版權歸作者所有。

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