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

現在,有一個現象叫做“跟風”。

最近流行的東西,為了追趕潮流,即使並不適合自己,也要買;

大家都參加的活動,為了顯示沒有不合群,即使自己再不感興趣,也要去;

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自然會按著大家所期待的那樣,進行按部就班的生活......

誠然,在思想逐漸開放的當下,特立獨行做自己的人不少。但仍然有很多人,會為了合群,盲目跟風,放棄自己的喜好與堅持。

作家王開嶺說,

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這話乍聽之下,有點駭人聽聞。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人置身於群體之中,很多時候會無所適從,甚至會患上“假裝合群”的病。

餘生不長,你其實不必太合群。


1

偽合群,消耗的只是自己


"

現在,有一個現象叫做“跟風”。

最近流行的東西,為了追趕潮流,即使並不適合自己,也要買;

大家都參加的活動,為了顯示沒有不合群,即使自己再不感興趣,也要去;

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自然會按著大家所期待的那樣,進行按部就班的生活......

誠然,在思想逐漸開放的當下,特立獨行做自己的人不少。但仍然有很多人,會為了合群,盲目跟風,放棄自己的喜好與堅持。

作家王開嶺說,

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這話乍聽之下,有點駭人聽聞。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人置身於群體之中,很多時候會無所適從,甚至會患上“假裝合群”的病。

餘生不長,你其實不必太合群。


1

偽合群,消耗的只是自己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小倩最近常常跟我抱怨說,自己去了一家新公司,為了儘快合群,都會跟辦公室裡的人一起吃午飯。

但他們都習慣於吃大餐,平均消費100+。這讓平時節儉到,都是自己帶便當的她,有些力不從心。

況且自己不管是收入還是家世,都跟大家相去甚遠,縱使想融入這個午飯小團體,也是格格不入的。

為此,她甚是苦惱。

看她這個樣子,我實在忍不住要問她,

平時你們上班都是朝夕相處,一定要把每次吃飯的時間都捆綁在一起嗎?

退一萬步說,上班是為了工作,不跟他們一起吃一頓午飯,會影響工作嗎?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

很多事情,自己明明不喜歡,卻為了合群,一次次的妥協,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還把自己搞的疲憊不堪。我想這並不是真正的合群,而是偽合群。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羊群效應”,即,

在一個集體中待久了,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但正如毛姆說的那樣,

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合群,只不過是在被同庸化。

或許你在苦惱自己不合群的時候,也正在丟失你自己與眾不同的迷人模樣。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你根本無需勉強自己去附和誰,也無需浪費時間在自己不感興趣的社交上。

合群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偽合群只是給自己徒增煩惱,白白消耗自己罷了。


2

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

現在,有一個現象叫做“跟風”。

最近流行的東西,為了追趕潮流,即使並不適合自己,也要買;

大家都參加的活動,為了顯示沒有不合群,即使自己再不感興趣,也要去;

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自然會按著大家所期待的那樣,進行按部就班的生活......

誠然,在思想逐漸開放的當下,特立獨行做自己的人不少。但仍然有很多人,會為了合群,盲目跟風,放棄自己的喜好與堅持。

作家王開嶺說,

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這話乍聽之下,有點駭人聽聞。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人置身於群體之中,很多時候會無所適從,甚至會患上“假裝合群”的病。

餘生不長,你其實不必太合群。


1

偽合群,消耗的只是自己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小倩最近常常跟我抱怨說,自己去了一家新公司,為了儘快合群,都會跟辦公室裡的人一起吃午飯。

但他們都習慣於吃大餐,平均消費100+。這讓平時節儉到,都是自己帶便當的她,有些力不從心。

況且自己不管是收入還是家世,都跟大家相去甚遠,縱使想融入這個午飯小團體,也是格格不入的。

為此,她甚是苦惱。

看她這個樣子,我實在忍不住要問她,

平時你們上班都是朝夕相處,一定要把每次吃飯的時間都捆綁在一起嗎?

退一萬步說,上班是為了工作,不跟他們一起吃一頓午飯,會影響工作嗎?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

很多事情,自己明明不喜歡,卻為了合群,一次次的妥協,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還把自己搞的疲憊不堪。我想這並不是真正的合群,而是偽合群。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羊群效應”,即,

在一個集體中待久了,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但正如毛姆說的那樣,

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合群,只不過是在被同庸化。

或許你在苦惱自己不合群的時候,也正在丟失你自己與眾不同的迷人模樣。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你根本無需勉強自己去附和誰,也無需浪費時間在自己不感興趣的社交上。

合群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偽合群只是給自己徒增煩惱,白白消耗自己罷了。


2

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總有人問,

為什麼優秀的人總是不合群?

有個經典的回答是這樣說的,

優秀的人也不是完全不合群,只是他們合的群不是你。

大學時期,曾遇到過一位很有能力的學姐,她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有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她的文章在很多知名報刊上都有發表,還認識很多文學界知名的人物。

當時,我在她的工作室學習,她帶我認識了一些作家老師,也囑咐我多跟老師交流。

然而,我雖然加了老師的聯繫方式,也曾嘗試著聯繫,但基本也就沒有了然後。

後來學姐也問過我,

最近有沒有跟老師聯繫。

而我則只能一臉苦笑說,

姐,那是你的人脈,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我還是踏踏實實努力吧。

那一次,我才真正明白,原來社交是需要勢均力敵的。實力不對等,就算你有別人的聯繫方式,你們也不可能平等的對話。

我們都想跟優秀的人做朋友,但在此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優秀的人,憑什麼要跟我們做朋友?

我們經常但願被世界溫柔以待,但世界的溫柔有限,愛情講究門當戶對,社交亦講究勢均力敵,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優秀的人不是刻意不合群,而只是不合低端的群。

世界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個小時,而怎麼利用,在努力變優秀跟努力偽合群的人之間卻千差萬別。

一個人可以不合群,但必須要有合群的能力。

你如果要問,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

我想之所以這麼努力,只是為了認識的人,以後還能認識你。當你努力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時,不認識的人也會想認識你。

餘生不長,你真的不用勉強自己去合不合適的群。唯有讓自己變優秀,優秀的群體才會對你敞開大門。


3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效的獨處


"

現在,有一個現象叫做“跟風”。

最近流行的東西,為了追趕潮流,即使並不適合自己,也要買;

大家都參加的活動,為了顯示沒有不合群,即使自己再不感興趣,也要去;

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自然會按著大家所期待的那樣,進行按部就班的生活......

誠然,在思想逐漸開放的當下,特立獨行做自己的人不少。但仍然有很多人,會為了合群,盲目跟風,放棄自己的喜好與堅持。

作家王開嶺說,

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這話乍聽之下,有點駭人聽聞。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人置身於群體之中,很多時候會無所適從,甚至會患上“假裝合群”的病。

餘生不長,你其實不必太合群。


1

偽合群,消耗的只是自己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小倩最近常常跟我抱怨說,自己去了一家新公司,為了儘快合群,都會跟辦公室裡的人一起吃午飯。

但他們都習慣於吃大餐,平均消費100+。這讓平時節儉到,都是自己帶便當的她,有些力不從心。

況且自己不管是收入還是家世,都跟大家相去甚遠,縱使想融入這個午飯小團體,也是格格不入的。

為此,她甚是苦惱。

看她這個樣子,我實在忍不住要問她,

平時你們上班都是朝夕相處,一定要把每次吃飯的時間都捆綁在一起嗎?

退一萬步說,上班是為了工作,不跟他們一起吃一頓午飯,會影響工作嗎?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

很多事情,自己明明不喜歡,卻為了合群,一次次的妥協,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還把自己搞的疲憊不堪。我想這並不是真正的合群,而是偽合群。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羊群效應”,即,

在一個集體中待久了,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但正如毛姆說的那樣,

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合群,只不過是在被同庸化。

或許你在苦惱自己不合群的時候,也正在丟失你自己與眾不同的迷人模樣。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你根本無需勉強自己去附和誰,也無需浪費時間在自己不感興趣的社交上。

合群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偽合群只是給自己徒增煩惱,白白消耗自己罷了。


2

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總有人問,

為什麼優秀的人總是不合群?

有個經典的回答是這樣說的,

優秀的人也不是完全不合群,只是他們合的群不是你。

大學時期,曾遇到過一位很有能力的學姐,她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有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她的文章在很多知名報刊上都有發表,還認識很多文學界知名的人物。

當時,我在她的工作室學習,她帶我認識了一些作家老師,也囑咐我多跟老師交流。

然而,我雖然加了老師的聯繫方式,也曾嘗試著聯繫,但基本也就沒有了然後。

後來學姐也問過我,

最近有沒有跟老師聯繫。

而我則只能一臉苦笑說,

姐,那是你的人脈,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我還是踏踏實實努力吧。

那一次,我才真正明白,原來社交是需要勢均力敵的。實力不對等,就算你有別人的聯繫方式,你們也不可能平等的對話。

我們都想跟優秀的人做朋友,但在此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優秀的人,憑什麼要跟我們做朋友?

我們經常但願被世界溫柔以待,但世界的溫柔有限,愛情講究門當戶對,社交亦講究勢均力敵,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優秀的人不是刻意不合群,而只是不合低端的群。

世界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個小時,而怎麼利用,在努力變優秀跟努力偽合群的人之間卻千差萬別。

一個人可以不合群,但必須要有合群的能力。

你如果要問,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

我想之所以這麼努力,只是為了認識的人,以後還能認識你。當你努力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時,不認識的人也會想認識你。

餘生不長,你真的不用勉強自己去合不合適的群。唯有讓自己變優秀,優秀的群體才會對你敞開大門。


3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效的獨處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誠然,一個人的獨處是孤獨的。但相比強顏歡笑的合群,獨處反而更能讓人自在。

梁朝偉是出了名的不愛社交,每次拍完戲,大家的聚會他幾乎不參加;

有朋友在他家玩的不亦樂乎,而他卻獨自一人在一旁喝茶。

但就是這麼內向又不愛交際的他,卻在自己的世界裡活的有聲有色,比很多人都快樂。

他會自己買票去中央公園看雪;沒事會在片場放煙花;還會上幾天幾夜的禪修班……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迎合他人中迷失了方向,而他,則在獨處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又如陳道明,他不愛聚會,不接應酬,不說客套話,不怕得罪人,只是盡力把每一部戲演好。

閒暇時,則玩玩音樂,看看書,下下棋……反而自得其樂。

鮑爾萊說,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對於別人而言毫無意義。

因此你完全不需要去刻意合群,適當的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學著與孤獨握手言和,反而會活的更自在。

什麼是合群?

跟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就是合群?他們打遊戲,你在旁邊看就是不合群?

如果合群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該問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要合群?

長大後的我們,總要學會告別無意義的社交,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做他們想讓你做的事。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效獨處,餘生,無需太合群,你該盡情取悅你自己。


4

不合群不是病


"

現在,有一個現象叫做“跟風”。

最近流行的東西,為了追趕潮流,即使並不適合自己,也要買;

大家都參加的活動,為了顯示沒有不合群,即使自己再不感興趣,也要去;

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自然會按著大家所期待的那樣,進行按部就班的生活......

誠然,在思想逐漸開放的當下,特立獨行做自己的人不少。但仍然有很多人,會為了合群,盲目跟風,放棄自己的喜好與堅持。

作家王開嶺說,

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這話乍聽之下,有點駭人聽聞。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人置身於群體之中,很多時候會無所適從,甚至會患上“假裝合群”的病。

餘生不長,你其實不必太合群。


1

偽合群,消耗的只是自己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小倩最近常常跟我抱怨說,自己去了一家新公司,為了儘快合群,都會跟辦公室裡的人一起吃午飯。

但他們都習慣於吃大餐,平均消費100+。這讓平時節儉到,都是自己帶便當的她,有些力不從心。

況且自己不管是收入還是家世,都跟大家相去甚遠,縱使想融入這個午飯小團體,也是格格不入的。

為此,她甚是苦惱。

看她這個樣子,我實在忍不住要問她,

平時你們上班都是朝夕相處,一定要把每次吃飯的時間都捆綁在一起嗎?

退一萬步說,上班是為了工作,不跟他們一起吃一頓午飯,會影響工作嗎?

其實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

很多事情,自己明明不喜歡,卻為了合群,一次次的妥協,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還把自己搞的疲憊不堪。我想這並不是真正的合群,而是偽合群。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羊群效應”,即,

在一個集體中待久了,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但正如毛姆說的那樣,

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合群,只不過是在被同庸化。

或許你在苦惱自己不合群的時候,也正在丟失你自己與眾不同的迷人模樣。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的,你根本無需勉強自己去附和誰,也無需浪費時間在自己不感興趣的社交上。

合群是為了讓自己開心,偽合群只是給自己徒增煩惱,白白消耗自己罷了。


2

優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總有人問,

為什麼優秀的人總是不合群?

有個經典的回答是這樣說的,

優秀的人也不是完全不合群,只是他們合的群不是你。

大學時期,曾遇到過一位很有能力的學姐,她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有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她的文章在很多知名報刊上都有發表,還認識很多文學界知名的人物。

當時,我在她的工作室學習,她帶我認識了一些作家老師,也囑咐我多跟老師交流。

然而,我雖然加了老師的聯繫方式,也曾嘗試著聯繫,但基本也就沒有了然後。

後來學姐也問過我,

最近有沒有跟老師聯繫。

而我則只能一臉苦笑說,

姐,那是你的人脈,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我還是踏踏實實努力吧。

那一次,我才真正明白,原來社交是需要勢均力敵的。實力不對等,就算你有別人的聯繫方式,你們也不可能平等的對話。

我們都想跟優秀的人做朋友,但在此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優秀的人,憑什麼要跟我們做朋友?

我們經常但願被世界溫柔以待,但世界的溫柔有限,愛情講究門當戶對,社交亦講究勢均力敵,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優秀的人不是刻意不合群,而只是不合低端的群。

世界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個小時,而怎麼利用,在努力變優秀跟努力偽合群的人之間卻千差萬別。

一個人可以不合群,但必須要有合群的能力。

你如果要問,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

我想之所以這麼努力,只是為了認識的人,以後還能認識你。當你努力成為一個有地位的人時,不認識的人也會想認識你。

餘生不長,你真的不用勉強自己去合不合適的群。唯有讓自己變優秀,優秀的群體才會對你敞開大門。


3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效的獨處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誠然,一個人的獨處是孤獨的。但相比強顏歡笑的合群,獨處反而更能讓人自在。

梁朝偉是出了名的不愛社交,每次拍完戲,大家的聚會他幾乎不參加;

有朋友在他家玩的不亦樂乎,而他卻獨自一人在一旁喝茶。

但就是這麼內向又不愛交際的他,卻在自己的世界裡活的有聲有色,比很多人都快樂。

他會自己買票去中央公園看雪;沒事會在片場放煙花;還會上幾天幾夜的禪修班……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迎合他人中迷失了方向,而他,則在獨處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又如陳道明,他不愛聚會,不接應酬,不說客套話,不怕得罪人,只是盡力把每一部戲演好。

閒暇時,則玩玩音樂,看看書,下下棋……反而自得其樂。

鮑爾萊說,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對於別人而言毫無意義。

因此你完全不需要去刻意合群,適當的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學著與孤獨握手言和,反而會活的更自在。

什麼是合群?

跟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就是合群?他們打遊戲,你在旁邊看就是不合群?

如果合群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該問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要合群?

長大後的我們,總要學會告別無意義的社交,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做他們想讓你做的事。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效獨處,餘生,無需太合群,你該盡情取悅你自己。


4

不合群不是病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我不合群,我要改嗎”。

顏如晶的回答可謂一語中的,她說,

這個辯題本身就有問題,"我不合群,要改嗎",用了改這個詞,就說明本身就認定不合群是一種病。

然而合作是一種能力,合群是一種性格,合作和合群可以分開。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獨。如果合群了,我就是真的內心孤獨。

其實不合群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明明不喜歡,卻還要強迫自己偽合群。

合不合群也沒有對錯之分,重要的是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

如果圈子不同,就沒必要強融;

如果你想合更優秀的群,那麼首先,自己要先成為更優秀的人;

如果你覺得獨處能讓你更自在,那麼,不用顧慮太多,享受自己就很好。

餘生不長,你不必太合群,那個真實的你,就很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