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


"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查看原問題詳情)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



"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查看原問題詳情)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審視自己,回憶過去,找到癥結所在。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黃小小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的腦海中馬上浮現的是一個對愛不自信,對自己不自信,想要擁有又害怕失去的小身影。

  • 審視自己

1、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害怕?討厭?還是被喜歡的人喜歡了就不喜歡他了?具體來說:

  • 是害怕自己太喜歡,然後被他人“操控”麼?


  • 還是害怕自己投入進去以後,他人轉身離開,自己卻抽離不出來呢?


  • 還是就是莫名的覺得自己不配被自己喜歡的人喜歡呢?
  • 還是覺得自己喜歡你是因為你優秀,而優秀的你居然也會喜歡我,那麼你也不過如此,沒什麼值得喜歡的?或者有其他原因?

2、為什麼會選擇和不喜歡不討厭,喜歡你的人在一起呢?

  • 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不需要付出太多感情,甚至想怎樣就怎樣,只用享受他對你的好就可以了?
  • 還是覺得就算交往以後,你隨時有意見可以隨時走人,反正你也不是非他不可?
  • 回憶童年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沒有被愛過的人,遇見愛會恐慌不安

1、自己在童年時期是否被愛的親人拒絕過?

2、以前有過對“愛”的人投入感情,然後不愉快的經歷?

3、生長環境中,自己被比較嚴厲的對待,總覺得自己是不夠優秀,不夠有魅力的?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做《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部電視劇裡一直貫穿一句話“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於是裡面兩個主人公即使很相愛很契合,一直忍不住靠近,卻總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一直沒有在一起,浪費了很多時間。

有些事情,我們是可以勇敢一點的,沒有嘗試過,為什麼就肯定自己不會成功呢?

從現在開始,不妨好好的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真正的需求,好好的愛自己,你要知道,你是值得被愛的,你是值得在喜歡的人面前做你自己的!


"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查看原問題詳情)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審視自己,回憶過去,找到癥結所在。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黃小小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的腦海中馬上浮現的是一個對愛不自信,對自己不自信,想要擁有又害怕失去的小身影。

  • 審視自己

1、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害怕?討厭?還是被喜歡的人喜歡了就不喜歡他了?具體來說:

  • 是害怕自己太喜歡,然後被他人“操控”麼?


  • 還是害怕自己投入進去以後,他人轉身離開,自己卻抽離不出來呢?


  • 還是就是莫名的覺得自己不配被自己喜歡的人喜歡呢?
  • 還是覺得自己喜歡你是因為你優秀,而優秀的你居然也會喜歡我,那麼你也不過如此,沒什麼值得喜歡的?或者有其他原因?

2、為什麼會選擇和不喜歡不討厭,喜歡你的人在一起呢?

  • 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不需要付出太多感情,甚至想怎樣就怎樣,只用享受他對你的好就可以了?
  • 還是覺得就算交往以後,你隨時有意見可以隨時走人,反正你也不是非他不可?
  • 回憶童年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沒有被愛過的人,遇見愛會恐慌不安

1、自己在童年時期是否被愛的親人拒絕過?

2、以前有過對“愛”的人投入感情,然後不愉快的經歷?

3、生長環境中,自己被比較嚴厲的對待,總覺得自己是不夠優秀,不夠有魅力的?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做《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部電視劇裡一直貫穿一句話“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於是裡面兩個主人公即使很相愛很契合,一直忍不住靠近,卻總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一直沒有在一起,浪費了很多時間。

有些事情,我們是可以勇敢一點的,沒有嘗試過,為什麼就肯定自己不會成功呢?

從現在開始,不妨好好的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真正的需求,好好的愛自己,你要知道,你是值得被愛的,你是值得在喜歡的人面前做你自己的!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接納真實的自己,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問題。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Melody曾婷

壹心理認證作家


"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查看原問題詳情)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審視自己,回憶過去,找到癥結所在。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黃小小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的腦海中馬上浮現的是一個對愛不自信,對自己不自信,想要擁有又害怕失去的小身影。

  • 審視自己

1、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害怕?討厭?還是被喜歡的人喜歡了就不喜歡他了?具體來說:

  • 是害怕自己太喜歡,然後被他人“操控”麼?


  • 還是害怕自己投入進去以後,他人轉身離開,自己卻抽離不出來呢?


  • 還是就是莫名的覺得自己不配被自己喜歡的人喜歡呢?
  • 還是覺得自己喜歡你是因為你優秀,而優秀的你居然也會喜歡我,那麼你也不過如此,沒什麼值得喜歡的?或者有其他原因?

2、為什麼會選擇和不喜歡不討厭,喜歡你的人在一起呢?

  • 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不需要付出太多感情,甚至想怎樣就怎樣,只用享受他對你的好就可以了?
  • 還是覺得就算交往以後,你隨時有意見可以隨時走人,反正你也不是非他不可?
  • 回憶童年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沒有被愛過的人,遇見愛會恐慌不安

1、自己在童年時期是否被愛的親人拒絕過?

2、以前有過對“愛”的人投入感情,然後不愉快的經歷?

3、生長環境中,自己被比較嚴厲的對待,總覺得自己是不夠優秀,不夠有魅力的?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做《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部電視劇裡一直貫穿一句話“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於是裡面兩個主人公即使很相愛很契合,一直忍不住靠近,卻總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一直沒有在一起,浪費了很多時間。

有些事情,我們是可以勇敢一點的,沒有嘗試過,為什麼就肯定自己不會成功呢?

從現在開始,不妨好好的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真正的需求,好好的愛自己,你要知道,你是值得被愛的,你是值得在喜歡的人面前做你自己的!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接納真實的自己,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問題。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Melody曾婷

壹心理認證作家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當你勇於在這裡提問的時候,就是好的開始。敢於正視困惑,是最關鍵,也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 第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於情感的基本心理基礎和理論。

依戀理論是心理學中研究人類之間自然情感連接的領域。從在原生家庭的情感連接開始,我們怎樣被養育,被照顧將很大程度影響成年後的戀愛對象是如何相處的。

心理學家Bowlby和Ainsworth提出,嬰兒的需要被滿足情況將左右他們的“依戀類型”,而這樣的“依戀策略”如果未加觀察,將很容易伴隨終生。

依戀類型有四種,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和混亂型(焦慮 逃避)依戀。

安全型依戀:這種模式下,人更容易表達自我的真實想法,更容易獨處、獨立。能夠把生命中所有重要的關係按照優先級排序,畫出清晰的界限。安全型依戀的人是最好的戀愛對象、家庭成員,甚至是朋友。他們有能力接受拒絕、承擔痛苦。他們在靠近別人的時候很少會不信任對方,他們自身也是值得信任的。

焦慮型依戀:這種模式下,人對關係容易感到焦慮和緊張,時常需要伴侶通過表達愛意,來消除內心深處的不確定感。他們很難獨處或者保持單身,經常陷入不健康甚至有虐待發生的關係裡。

他們無法信任別人,哪怕他們很親密的人。他們的行為可能是不理智的、不規律的、情緒化的,或者經常對別人抱怨異性,卻又在內心深處渴望對方不斷的給予,索取愛是他們慣常的模式。焦慮型依戀的女性居多。

迴避型人格:這種模式下,人對他人極度依賴、同時卻又自我為中心,並且經常不喜歡親密的關係。容易患有承諾恐懼症,並且特別善於找到合理的藉口從親密狀態下逃出去。當有人向他們靠近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壓抑想逃離。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他們都會保持及時抽身的能力。在這個類型當中,男性的數量比女性多。

混亂型(焦慮 逃避)依戀:混亂型依戀是混合了焦慮和迴避兩種依戀類型。這類人不僅僅害怕進入親密關係或者作出承諾,他們也不信任任何試圖靠近他們的人,有必要的時候他們會嘗試攻擊的行為把對方嚇走。這類人在童年時期,往往有被虐待的經歷,或者一直被家庭所忽略。

  • 第二,當我們對依戀風格有所瞭解,你可以思考一下,自身的潛意識,是在逃避,還是在焦慮一段關係?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你是會主動退縮和逃避的,真實的情感為什麼讓你害怕呢?

沿著這個思維的軌跡,可以繼續追問,是害怕他喜歡的只是理想中的你,不是現實中的你,擔心他會在喜歡之後又離你而去,在“被拋棄”的可能性之前,率先選擇了主動放棄,這樣就避免了“被拋棄”的風險和痛苦?

在現實中,有很多類似的女生和你做出同樣的選擇。她們很多是在童年或青少時期,有一段極沒有安全感的經歷,比如父母離異、婚姻不幸、去世,大體上是在原生家庭裡,沒有得到充分的愛的滋養,以至於內心深處既渴望愛,又畏懼愛。

在愛來臨的時候,既有甘霖滋潤的幸福,又被更大的恐慌掩蓋。於是,潛意識裡的恐懼佔據了上風,選擇了主動放棄。因為不瞭解你的經歷背景,所以提供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以前是不知道自己這樣的,都是潛意識選擇的。現在我醒悟了,卻還想這麼做。我該怎麼辦呢?”

在這一段裡,你表達了對愛的渴望。

我們先普及一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關於個人發展階段的理論。


在成年早期(18~40歲),我們的重要任務是“親密對孤獨的衝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因為與他人發生愛的關係,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體。在戀愛中能夠建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親密感,否則將產生孤獨感。

估計你的年齡再20-30之間,正是埃裡克森提到的“親密感”建立的重要階段。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親密關係,就會有很深的孤獨和困惑感容易產生。

所以,這時候當你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時,也許思維裡認定的是,我會比較安全。即使對方不喜歡我了,我的精神成本也很少,因為我並不喜歡對方。沒有投入感情,感覺到自己的底線是不會受傷害。

潛意識裡,是在用這種方式,來緊緊地包裹住自己的“安全感”。

但是,這種方式,最終讓你產生了困惑,難道感情只能陷入這種模式嗎?

答案是“肯定不是”。

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什麼?

是建立在雙方的坦率、真誠、靈魂的溝通、精神的共鳴基礎上的,這樣才能讓雙方同頻共振,感受到情感交互的喜悅。你這樣的選擇,可能對對方來說,也是很難產生持久的喜悅的。因為他也會感受到你並沒有深入地愛戀他。

比較好的一步是你的思維開始鬆動了“現在我醒悟了,卻還想這麼做。我該怎麼辦呢?這裡說明了三點:

  • 第一,“你願意主動嘗試新的情感模式”;
  • 第二,因為人的思維慣性是頑固的,導致“你還想這麼做”;
  • 第三,“你該怎麼辦呢?”你在有意識有智慧覺醒地尋求外力的幫助。

人對安全感的執念,是到了緊抓不捨的地步的。而實際上,這樣的安全感真的是這樣構建的嗎?

答案是不一定。


當你可以重新定義什麼是“安全感”,也許可以開啟新的思維模式。

第一,面對你喜歡的人,他也喜歡你,在經過對他的人品、三觀等價值觀念等最重要的核心指標進行考核後,你覺得可以嘗試在一起試試,可以先相處看看。

如果對方覺得不合適,不是願意與之廝守終身的人,一個可能的風險是他提分手,問自己有沒有勇氣承受,或者這樣的結果,不能印證“我不夠好”“我配不上對方”“我沒有魅力”這些思維的陷阱,小心掉進去。

只能說明的結果是“我和他不合適”“我體驗了一段情感”“我傷心,但我相信未來有適合我的人選”“一段經驗教給我成長”。這是成長型的思維模型。

人在親密關係中,最終看見的都是自己,也是讓自己覺察自我思維的開始。愛情裡,如果你開始就選擇了妥協,尋找不喜歡的人待在一起,覺得有安全感,那麼在接下來的親密關係中,更容易陷入負面循環。

“看見”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去試著更深層次地看見,你可以從閱讀一些心理學的書籍開始,更多地瞭解自己情緒、認知的來源;也可以嘗試和身邊正能量的朋友交流,打開眼界;當然,最重要的是,你敢於去面對自己喜歡的人。

如果壓抑住自己的喜歡,很多情感就像憋在了高壓鍋裡,沒有釋放,會是痛苦和無奈的。

安全感的最終來源,是接納了真實的自己,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問題。或許你會看見不一樣的視角和世界。

祝福你,勇敢的女生,先愛自己,再勇敢愛別人。



"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查看原問題詳情)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審視自己,回憶過去,找到癥結所在。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黃小小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的腦海中馬上浮現的是一個對愛不自信,對自己不自信,想要擁有又害怕失去的小身影。

  • 審視自己

1、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害怕?討厭?還是被喜歡的人喜歡了就不喜歡他了?具體來說:

  • 是害怕自己太喜歡,然後被他人“操控”麼?


  • 還是害怕自己投入進去以後,他人轉身離開,自己卻抽離不出來呢?


  • 還是就是莫名的覺得自己不配被自己喜歡的人喜歡呢?
  • 還是覺得自己喜歡你是因為你優秀,而優秀的你居然也會喜歡我,那麼你也不過如此,沒什麼值得喜歡的?或者有其他原因?

2、為什麼會選擇和不喜歡不討厭,喜歡你的人在一起呢?

  • 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不需要付出太多感情,甚至想怎樣就怎樣,只用享受他對你的好就可以了?
  • 還是覺得就算交往以後,你隨時有意見可以隨時走人,反正你也不是非他不可?
  • 回憶童年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沒有被愛過的人,遇見愛會恐慌不安

1、自己在童年時期是否被愛的親人拒絕過?

2、以前有過對“愛”的人投入感情,然後不愉快的經歷?

3、生長環境中,自己被比較嚴厲的對待,總覺得自己是不夠優秀,不夠有魅力的?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做《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部電視劇裡一直貫穿一句話“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於是裡面兩個主人公即使很相愛很契合,一直忍不住靠近,卻總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一直沒有在一起,浪費了很多時間。

有些事情,我們是可以勇敢一點的,沒有嘗試過,為什麼就肯定自己不會成功呢?

從現在開始,不妨好好的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真正的需求,好好的愛自己,你要知道,你是值得被愛的,你是值得在喜歡的人面前做你自己的!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接納真實的自己,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問題。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Melody曾婷

壹心理認證作家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當你勇於在這裡提問的時候,就是好的開始。敢於正視困惑,是最關鍵,也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 第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於情感的基本心理基礎和理論。

依戀理論是心理學中研究人類之間自然情感連接的領域。從在原生家庭的情感連接開始,我們怎樣被養育,被照顧將很大程度影響成年後的戀愛對象是如何相處的。

心理學家Bowlby和Ainsworth提出,嬰兒的需要被滿足情況將左右他們的“依戀類型”,而這樣的“依戀策略”如果未加觀察,將很容易伴隨終生。

依戀類型有四種,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和混亂型(焦慮 逃避)依戀。

安全型依戀:這種模式下,人更容易表達自我的真實想法,更容易獨處、獨立。能夠把生命中所有重要的關係按照優先級排序,畫出清晰的界限。安全型依戀的人是最好的戀愛對象、家庭成員,甚至是朋友。他們有能力接受拒絕、承擔痛苦。他們在靠近別人的時候很少會不信任對方,他們自身也是值得信任的。

焦慮型依戀:這種模式下,人對關係容易感到焦慮和緊張,時常需要伴侶通過表達愛意,來消除內心深處的不確定感。他們很難獨處或者保持單身,經常陷入不健康甚至有虐待發生的關係裡。

他們無法信任別人,哪怕他們很親密的人。他們的行為可能是不理智的、不規律的、情緒化的,或者經常對別人抱怨異性,卻又在內心深處渴望對方不斷的給予,索取愛是他們慣常的模式。焦慮型依戀的女性居多。

迴避型人格:這種模式下,人對他人極度依賴、同時卻又自我為中心,並且經常不喜歡親密的關係。容易患有承諾恐懼症,並且特別善於找到合理的藉口從親密狀態下逃出去。當有人向他們靠近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壓抑想逃離。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他們都會保持及時抽身的能力。在這個類型當中,男性的數量比女性多。

混亂型(焦慮 逃避)依戀:混亂型依戀是混合了焦慮和迴避兩種依戀類型。這類人不僅僅害怕進入親密關係或者作出承諾,他們也不信任任何試圖靠近他們的人,有必要的時候他們會嘗試攻擊的行為把對方嚇走。這類人在童年時期,往往有被虐待的經歷,或者一直被家庭所忽略。

  • 第二,當我們對依戀風格有所瞭解,你可以思考一下,自身的潛意識,是在逃避,還是在焦慮一段關係?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你是會主動退縮和逃避的,真實的情感為什麼讓你害怕呢?

沿著這個思維的軌跡,可以繼續追問,是害怕他喜歡的只是理想中的你,不是現實中的你,擔心他會在喜歡之後又離你而去,在“被拋棄”的可能性之前,率先選擇了主動放棄,這樣就避免了“被拋棄”的風險和痛苦?

在現實中,有很多類似的女生和你做出同樣的選擇。她們很多是在童年或青少時期,有一段極沒有安全感的經歷,比如父母離異、婚姻不幸、去世,大體上是在原生家庭裡,沒有得到充分的愛的滋養,以至於內心深處既渴望愛,又畏懼愛。

在愛來臨的時候,既有甘霖滋潤的幸福,又被更大的恐慌掩蓋。於是,潛意識裡的恐懼佔據了上風,選擇了主動放棄。因為不瞭解你的經歷背景,所以提供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以前是不知道自己這樣的,都是潛意識選擇的。現在我醒悟了,卻還想這麼做。我該怎麼辦呢?”

在這一段裡,你表達了對愛的渴望。

我們先普及一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關於個人發展階段的理論。


在成年早期(18~40歲),我們的重要任務是“親密對孤獨的衝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因為與他人發生愛的關係,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體。在戀愛中能夠建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親密感,否則將產生孤獨感。

估計你的年齡再20-30之間,正是埃裡克森提到的“親密感”建立的重要階段。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親密關係,就會有很深的孤獨和困惑感容易產生。

所以,這時候當你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時,也許思維裡認定的是,我會比較安全。即使對方不喜歡我了,我的精神成本也很少,因為我並不喜歡對方。沒有投入感情,感覺到自己的底線是不會受傷害。

潛意識裡,是在用這種方式,來緊緊地包裹住自己的“安全感”。

但是,這種方式,最終讓你產生了困惑,難道感情只能陷入這種模式嗎?

答案是“肯定不是”。

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什麼?

是建立在雙方的坦率、真誠、靈魂的溝通、精神的共鳴基礎上的,這樣才能讓雙方同頻共振,感受到情感交互的喜悅。你這樣的選擇,可能對對方來說,也是很難產生持久的喜悅的。因為他也會感受到你並沒有深入地愛戀他。

比較好的一步是你的思維開始鬆動了“現在我醒悟了,卻還想這麼做。我該怎麼辦呢?這裡說明了三點:

  • 第一,“你願意主動嘗試新的情感模式”;
  • 第二,因為人的思維慣性是頑固的,導致“你還想這麼做”;
  • 第三,“你該怎麼辦呢?”你在有意識有智慧覺醒地尋求外力的幫助。

人對安全感的執念,是到了緊抓不捨的地步的。而實際上,這樣的安全感真的是這樣構建的嗎?

答案是不一定。


當你可以重新定義什麼是“安全感”,也許可以開啟新的思維模式。

第一,面對你喜歡的人,他也喜歡你,在經過對他的人品、三觀等價值觀念等最重要的核心指標進行考核後,你覺得可以嘗試在一起試試,可以先相處看看。

如果對方覺得不合適,不是願意與之廝守終身的人,一個可能的風險是他提分手,問自己有沒有勇氣承受,或者這樣的結果,不能印證“我不夠好”“我配不上對方”“我沒有魅力”這些思維的陷阱,小心掉進去。

只能說明的結果是“我和他不合適”“我體驗了一段情感”“我傷心,但我相信未來有適合我的人選”“一段經驗教給我成長”。這是成長型的思維模型。

人在親密關係中,最終看見的都是自己,也是讓自己覺察自我思維的開始。愛情裡,如果你開始就選擇了妥協,尋找不喜歡的人待在一起,覺得有安全感,那麼在接下來的親密關係中,更容易陷入負面循環。

“看見”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去試著更深層次地看見,你可以從閱讀一些心理學的書籍開始,更多地瞭解自己情緒、認知的來源;也可以嘗試和身邊正能量的朋友交流,打開眼界;當然,最重要的是,你敢於去面對自己喜歡的人。

如果壓抑住自己的喜歡,很多情感就像憋在了高壓鍋裡,沒有釋放,會是痛苦和無奈的。

安全感的最終來源,是接納了真實的自己,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問題。或許你會看見不一樣的視角和世界。

祝福你,勇敢的女生,先愛自己,再勇敢愛別人。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OMH1666

為什麼人類會發生戰爭,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不同,因為不同,所以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我不知道你是誰,你可能是個威脅。

人接受不了孤獨無法被理解的這個事實,人與人之間是不可能能夠理解對方的這個事實,能夠理解只是自己的誤會,或者誤以為別人是理解自己的。

唯一能夠做到互相理解的只有利用文化這個容器,或者各種各樣的身份經驗,但是,作為個體的人生道路永遠都只有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和他人重疊的人生道路。

這是一條充滿孤獨感的道路,誰都依靠不了。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查看剩餘的回答


"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館」精華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來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問: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查看原問題詳情)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審視自己,回憶過去,找到癥結所在。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黃小小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的腦海中馬上浮現的是一個對愛不自信,對自己不自信,想要擁有又害怕失去的小身影。

  • 審視自己

1、為什麼不願意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害怕?討厭?還是被喜歡的人喜歡了就不喜歡他了?具體來說:

  • 是害怕自己太喜歡,然後被他人“操控”麼?


  • 還是害怕自己投入進去以後,他人轉身離開,自己卻抽離不出來呢?


  • 還是就是莫名的覺得自己不配被自己喜歡的人喜歡呢?
  • 還是覺得自己喜歡你是因為你優秀,而優秀的你居然也會喜歡我,那麼你也不過如此,沒什麼值得喜歡的?或者有其他原因?

2、為什麼會選擇和不喜歡不討厭,喜歡你的人在一起呢?

  • 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不需要付出太多感情,甚至想怎樣就怎樣,只用享受他對你的好就可以了?
  • 還是覺得就算交往以後,你隨時有意見可以隨時走人,反正你也不是非他不可?
  • 回憶童年

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沒有被愛過的人,遇見愛會恐慌不安

1、自己在童年時期是否被愛的親人拒絕過?

2、以前有過對“愛”的人投入感情,然後不愉快的經歷?

3、生長環境中,自己被比較嚴厲的對待,總覺得自己是不夠優秀,不夠有魅力的?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一個電視劇,叫做《我可能不會愛你》。這部電視劇裡一直貫穿一句話“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於是裡面兩個主人公即使很相愛很契合,一直忍不住靠近,卻總是因為害怕失去,所以一直沒有在一起,浪費了很多時間。

有些事情,我們是可以勇敢一點的,沒有嘗試過,為什麼就肯定自己不會成功呢?

從現在開始,不妨好好的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真正的需求,好好的愛自己,你要知道,你是值得被愛的,你是值得在喜歡的人面前做你自己的!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接納真實的自己,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問題。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Melody曾婷

壹心理認證作家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當你勇於在這裡提問的時候,就是好的開始。敢於正視困惑,是最關鍵,也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 第一,我們先來了解一些關於情感的基本心理基礎和理論。

依戀理論是心理學中研究人類之間自然情感連接的領域。從在原生家庭的情感連接開始,我們怎樣被養育,被照顧將很大程度影響成年後的戀愛對象是如何相處的。

心理學家Bowlby和Ainsworth提出,嬰兒的需要被滿足情況將左右他們的“依戀類型”,而這樣的“依戀策略”如果未加觀察,將很容易伴隨終生。

依戀類型有四種,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和混亂型(焦慮 逃避)依戀。

安全型依戀:這種模式下,人更容易表達自我的真實想法,更容易獨處、獨立。能夠把生命中所有重要的關係按照優先級排序,畫出清晰的界限。安全型依戀的人是最好的戀愛對象、家庭成員,甚至是朋友。他們有能力接受拒絕、承擔痛苦。他們在靠近別人的時候很少會不信任對方,他們自身也是值得信任的。

焦慮型依戀:這種模式下,人對關係容易感到焦慮和緊張,時常需要伴侶通過表達愛意,來消除內心深處的不確定感。他們很難獨處或者保持單身,經常陷入不健康甚至有虐待發生的關係裡。

他們無法信任別人,哪怕他們很親密的人。他們的行為可能是不理智的、不規律的、情緒化的,或者經常對別人抱怨異性,卻又在內心深處渴望對方不斷的給予,索取愛是他們慣常的模式。焦慮型依戀的女性居多。

迴避型人格:這種模式下,人對他人極度依賴、同時卻又自我為中心,並且經常不喜歡親密的關係。容易患有承諾恐懼症,並且特別善於找到合理的藉口從親密狀態下逃出去。當有人向他們靠近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壓抑想逃離。在每一段親密關係中,他們都會保持及時抽身的能力。在這個類型當中,男性的數量比女性多。

混亂型(焦慮 逃避)依戀:混亂型依戀是混合了焦慮和迴避兩種依戀類型。這類人不僅僅害怕進入親密關係或者作出承諾,他們也不信任任何試圖靠近他們的人,有必要的時候他們會嘗試攻擊的行為把對方嚇走。這類人在童年時期,往往有被虐待的經歷,或者一直被家庭所忽略。

  • 第二,當我們對依戀風格有所瞭解,你可以思考一下,自身的潛意識,是在逃避,還是在焦慮一段關係?

“曾經也有我喜歡的人和我告白,我馬上就跑了並且遠離他。我感覺真實的情感讓我害怕,所以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你是會主動退縮和逃避的,真實的情感為什麼讓你害怕呢?

沿著這個思維的軌跡,可以繼續追問,是害怕他喜歡的只是理想中的你,不是現實中的你,擔心他會在喜歡之後又離你而去,在“被拋棄”的可能性之前,率先選擇了主動放棄,這樣就避免了“被拋棄”的風險和痛苦?

在現實中,有很多類似的女生和你做出同樣的選擇。她們很多是在童年或青少時期,有一段極沒有安全感的經歷,比如父母離異、婚姻不幸、去世,大體上是在原生家庭裡,沒有得到充分的愛的滋養,以至於內心深處既渴望愛,又畏懼愛。

在愛來臨的時候,既有甘霖滋潤的幸福,又被更大的恐慌掩蓋。於是,潛意識裡的恐懼佔據了上風,選擇了主動放棄。因為不瞭解你的經歷背景,所以提供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但是我也需要愛,所以會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以前是不知道自己這樣的,都是潛意識選擇的。現在我醒悟了,卻還想這麼做。我該怎麼辦呢?”

在這一段裡,你表達了對愛的渴望。

我們先普及一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關於個人發展階段的理論。


在成年早期(18~40歲),我們的重要任務是“親密對孤獨的衝突”,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因為與他人發生愛的關係,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與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體。在戀愛中能夠建立真正親密無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親密感,否則將產生孤獨感。

估計你的年齡再20-30之間,正是埃裡克森提到的“親密感”建立的重要階段。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親密關係,就會有很深的孤獨和困惑感容易產生。

所以,這時候當你選擇“和不喜歡也不討厭又喜歡我的人”在一起時,也許思維裡認定的是,我會比較安全。即使對方不喜歡我了,我的精神成本也很少,因為我並不喜歡對方。沒有投入感情,感覺到自己的底線是不會受傷害。

潛意識裡,是在用這種方式,來緊緊地包裹住自己的“安全感”。

但是,這種方式,最終讓你產生了困惑,難道感情只能陷入這種模式嗎?

答案是“肯定不是”。

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什麼?

是建立在雙方的坦率、真誠、靈魂的溝通、精神的共鳴基礎上的,這樣才能讓雙方同頻共振,感受到情感交互的喜悅。你這樣的選擇,可能對對方來說,也是很難產生持久的喜悅的。因為他也會感受到你並沒有深入地愛戀他。

比較好的一步是你的思維開始鬆動了“現在我醒悟了,卻還想這麼做。我該怎麼辦呢?這裡說明了三點:

  • 第一,“你願意主動嘗試新的情感模式”;
  • 第二,因為人的思維慣性是頑固的,導致“你還想這麼做”;
  • 第三,“你該怎麼辦呢?”你在有意識有智慧覺醒地尋求外力的幫助。

人對安全感的執念,是到了緊抓不捨的地步的。而實際上,這樣的安全感真的是這樣構建的嗎?

答案是不一定。


當你可以重新定義什麼是“安全感”,也許可以開啟新的思維模式。

第一,面對你喜歡的人,他也喜歡你,在經過對他的人品、三觀等價值觀念等最重要的核心指標進行考核後,你覺得可以嘗試在一起試試,可以先相處看看。

如果對方覺得不合適,不是願意與之廝守終身的人,一個可能的風險是他提分手,問自己有沒有勇氣承受,或者這樣的結果,不能印證“我不夠好”“我配不上對方”“我沒有魅力”這些思維的陷阱,小心掉進去。

只能說明的結果是“我和他不合適”“我體驗了一段情感”“我傷心,但我相信未來有適合我的人選”“一段經驗教給我成長”。這是成長型的思維模型。

人在親密關係中,最終看見的都是自己,也是讓自己覺察自我思維的開始。愛情裡,如果你開始就選擇了妥協,尋找不喜歡的人待在一起,覺得有安全感,那麼在接下來的親密關係中,更容易陷入負面循環。

“看見”自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去試著更深層次地看見,你可以從閱讀一些心理學的書籍開始,更多地瞭解自己情緒、認知的來源;也可以嘗試和身邊正能量的朋友交流,打開眼界;當然,最重要的是,你敢於去面對自己喜歡的人。

如果壓抑住自己的喜歡,很多情感就像憋在了高壓鍋裡,沒有釋放,會是痛苦和無奈的。

安全感的最終來源,是接納了真實的自己,用成長型思維去看待問題。或許你會看見不一樣的視角和世界。

祝福你,勇敢的女生,先愛自己,再勇敢愛別人。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壹心理優質回答者@OMH1666

為什麼人類會發生戰爭,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不同,因為不同,所以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我不知道你是誰,你可能是個威脅。

人接受不了孤獨無法被理解的這個事實,人與人之間是不可能能夠理解對方的這個事實,能夠理解只是自己的誤會,或者誤以為別人是理解自己的。

唯一能夠做到互相理解的只有利用文化這個容器,或者各種各樣的身份經驗,但是,作為個體的人生道路永遠都只有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和他人重疊的人生道路。

這是一條充滿孤獨感的道路,誰都依靠不了。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查看剩餘的回答


為什麼我總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


人生答疑館

你的心理學互助·成長社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