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

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

資妹兒

資陽非著名項目講解員

陽爺爺,好久不見,今天您又要給我們講啥故事呢?

陽爺爺

資陽非著名說書人

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得是一尊比樂山大佛開鑿時間早了一百多年的大佛——雁江區忠義鎮騎龍坳大佛

樂山大佛,舉世聞名。然而有誰知道,比樂山大佛開鑿時間早了一百多年的大佛,居然就在資陽,並且不是人們熟知的半月山大佛,而是雁江區忠義鎮騎龍坳大佛。

大佛所在地為忠義鎮元壩村11組,地名騎龍坳禱尼山。沿禱尼山攀上騎龍坳,拜謁大佛,從依稀風蝕雨剝的碑文中尋覓,騎龍坳大佛建造於唐武則天年代。騎龍坳大佛為彌勒盤腿坐佛,雙手合十,在四川10米以上的大佛中,極為少見。大佛坐東面西,腳下500米遠近便是秀美沱江。彌勒座佛身高10.5米,肩寬6.2米.頭部3.3米。當時建造大佛之日,曾將禱尼山制高點——騎龍坳劈為兩段,騰出大佛位置,從上而下建造。工程之險峻、艱辛,不言而喻。

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

從現存的石窟中一方保存較為完好的宋代碑文上可以看到“大宋淳熙甲午冬”等字樣的內容表明,騎龍坳大佛原為露天大佛,到了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由佛門弟子錢葵率鄉黨集資,開採條石,搭設腳手架,仿效石拱橋的建築原理,在原來劈開為兩段的禱尼山頂,歷時3載,修築了跨度16米的石拱洞,補平了禱尼山為大佛遮蓋風雨。

從公元1174年至今,已是900多年,石拱看上去“稀眼漏縫”,就像要塌了似的,然而數百近千年來,不知經歷了什麼樣的風風雨雨,就連2008年汶川的地動山搖,石拱洞居然巍然屹立,不能不說是奇蹟!

騎龍坳大佛的建造,近於在懸崖上開鑿,大佛膝前僅有10餘平方米空地,最為神奇的是,崖邊一株黃桷古樹,盤根錯節,迎面而立,枝如華蓋,樹根攀附於崖壁上,錯落於石拱的縫隙中,倘若風雨交加,連根拔起,極有可能把整個石拱掀翻。奇就奇在數百年來,黃桷樹攀附於石拱之上,並未掀翻石拱,相反還“相依為命、融為一體”,其狀確實令人喟嘆!

再看大佛,端坐如鬆,慧眼微閉,修德修行,思念眾生,指引迷津。石刻大師們善於表達佛門情思,不僅具有形似,更體現了神似之妙。大佛容顏輪廓清晰,線條流暢,造型逼真,比例適中。美中遺憾的是,今有信眾為“保護”大佛,給大佛塗上“美麗”的色彩,反倒使大佛失去了“古老”的形態。

大佛膝腿兩側崖壁,各有高兩米的石龕。右為“日月觀音”,左為“送子觀音”,形態逼真,刻工細膩,刀法流暢,以簡勝繁。圓口刀飽滿淳樸,平口刀蒼勁渾厚,平、斜.直、推、擺、鑿十分考究。陰刻陽線,適度均衡,至今保存完好。大佛兩壁,碑文重疊,宋元明清四代釋門弟子多有重建、補建的文字記載,資料十分珍貴。

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

大佛左側懸崖壁上,有10尊佛與菩薩,刻鑿於形似蜂房中,由於石質風化,龕中諸佛,難於辨認。

大佛右側崖上,開鑿有十八羅漢洞,洞深8.4米、寬12.4米、高4米,十八羅漢沿洞壁石刻,每尊羅漢高1.6米左右,頭部風化嚴重,但蓮臺、羅漢服飾卻十分精細。緊鄰羅漢洞側5米高的崖壁上,還有三個石窟,號稱打兒洞,許多善男信女向石洞拋擲銅錢,據說擲進去了就可生兒子。

大佛崖下,為大佛沱,相傳是大佛“洗腳”的地方,有長達數百米一方深潭。潭水碧綠晶瑩,深難見底。千百年來,從未枯竭。傳說張獻忠入川之後,曾帶3000人馬,由峨眉山繞道安嶽,經資陽時,遠望沱江對岸,禱尼山一帶人們揹包拿傘,集結於此躲避兵火,燃燈焚香,朝拜大佛。張獻忠令兵丁駕舟橫渡,企圖驅散百姓。哪知船隻駛向江心,大佛沱突然白浪滔天,湧出深潭,水漫沱江。張獻忠只好棄舟回岸,百姓保住了平安。從此以後,大佛沱譽滿禱尼山一帶,給大佛貼金者日益增多。

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

前面說過河東大佛建於唐代武則天時期,而武則天生於公元624年,卒於公元705年。再來看看樂山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從以上時間推論,河東大佛建造早於樂山大佛。

大佛居高臨下,閱盡沱江兩岸春色。沱江河水,碧綠湛藍,曲曲彎彎,上游不遠又是王二溪電站,景色也是十分秀麗,隔江相望則是迄今雁江保存最為完好的忠義古鎮以及萇弘故里諸多古蹟勝景,如果開發旅遊,想必會是資陽乃至成渝遊客的理想去處!

來源:撰文/杜先福 配音/劉唯

編輯:朱濤

審核:鄭海英 聶鳳

資陽有一尊比樂山大佛還早的大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