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有琴人,做快樂事

樂器 民族樂器 古琴 演唱會 爾雅書友 爾雅書友 2017-10-16

與有琴人,做快樂事

每年一次的師生音樂會,是很多琴人期待的日子了。可以給自己一年的學習做個總結,學到了什麼曲子,是否可以熟練演奏,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鍛鍊機會。

下午去了坐落於雕塑園的琴館,踏進門,感覺好似進了音樂會的後臺,每個房間和角落都有人忙亂有序地進行著準備工作。

演奏《葬花吟》的姑娘們專門定做了服裝,淺灰色簡易漢服,低調雅緻,還佩帶了項鍊和耳環。進門第一眼就看到姑娘們三三兩兩地化妝和整理衣衫。姑娘們學琴時間不長,但那份認真勁兒也令自己想起當年第一次學習《葬花吟》的情景。

記得是個雨天,老師彈奏《葬花吟》的前半部分,曲子霎時進入心底,吹起陣陣漣漪,黛玉葬花的畫面映入眼前。古琴曲《葬花吟》沿襲了原歌曲委婉悲慼的調子,又有古琴特別的風味和情致,哀而不傷,百聽不厭。

看服裝就知道那個角落的姑娘們要演奏《平沙落雁》了。當時剛開始學琴時,很多朋友很驚歎地說:聽說你學古琴了,改日聽一曲吧。有朋友來家裡,就迫不及待地撫上一曲過過癮,很驕傲自己會彈一首曲子。記得之後聽到一句話:半曲平沙走天下。就盼著早日學了《平沙落雁》,可以走天下。可待學完《平沙落雁》之後,有了很深的感觸,自己還不會彈琴,漫漫琴路才剛剛開始。

還有那群姑娘們,湖藍色的長裙,飄逸多姿,肯定是《欸乃》了。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曲子。一般都說這首曲子來自於柳宗元的那首詩《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而我在練習這首琴曲時,也有另外一種感覺,是自然的欸乃聲,也有內心的一種渴望,渴望知音。不過即使沒有知音,寄情于山水也是很好的,獨行於天地山水間,也不妨一路歡歌。

深愛梅花。琴館周圍就有很多品種的梅花,每年初春之際,各色梅花驚奇絕豔,旖旎多姿,空氣裡都是梅花的清香,清冷清雅,唯有一“清”字才可以描述出梅的姿態。而又彷彿無一字可以表達,暫且用一“清”字。

獨愛這古琴曲《梅花三弄》,一段泛音在不同徽位上三次循環出現,細細聆聽,彷彿看到含苞欲放的花蕊,在寒風中,迎風招展,搖曳多姿,清冽清幽。

《流水》的獨奏,琴人演繹的蕩氣迴腸,又婉轉清澈。聯想自己平日裡《流水》的練習,不同的心境總是有不同的感觸。喜歡那緩慢的散板,清澈的泛音,和極速的滾拂。流水,恰似光陰似流水,流逝不可回。是否好的音樂可以留住光陰,雕刻了時光呢。彼時的情致,傳遞給此時的你與我。

有的情意,從未泯滅。當奏起《離騷》之時,屈子的靈魂彷彿寄居在此刻的琴人心裡,那憂愁和幽思不僅屈子有,今人何嘗沒有。琴曲古樸蒼勁、深沉含蓄,演繹著不就是人的一生。先人有先人的悲嘆,今人有今人的寂寞。一首曲子,記載著流芳百世的故事,至今還在世間傳說。

傳說著那“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的《廣陵散》,想必這是每個琴人至高的嚮往。每次音樂會的壓軸曲目,都是師生一起合奏《廣陵散》,古雅高遠的琴聲,神祕蒼涼的曲調,慷慨激昂,鋪天蓋地,飄進了每個人的心裡。

午後日落黃昏,看夕陽,夜幕漸漸四合,有風吹過。這半冷半暖的秋,這一群有琴人,快樂地不問朝夕,笑看世間風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