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冷兵器 設計 歐洲 冷兵器研究所 2019-04-16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從最早的人類朝腦袋上頂上堅固的動物頭骨或果殼開始,人類朝腦袋上戴的防護工具,全都是靠天靈蓋頂著的,最多靠帶子固定在下巴上。而15世紀歐洲所出現的全盔(Armet)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包在頭上的頭盔。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雖然在這之前,已經有競賽用的大型頭盔象現代的重型潛水服或者宇航服那樣,把頭盔直接固定在肩膀上,但是那樣的頭盔基本都無法轉動,或者靠擴大的視野讓腦袋在頭盔內部轉動,或者乾脆就是用於騎槍競賽那樣不需要轉腦袋的項目。有些非常早期的全盔依然有這樣的缺點,但是當15世紀中期它成熟的時候,它已經基本解決了這一問題。首先讓我們來看看15世紀中期逐漸成熟的ARMET的結構吧。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全盔圖解

如圖所示, 除了可動的面甲部分外,全盔的主盔體是由顱頂(SKULL CAP)和兩側由鉸鏈所連接的護頰所構成的。佩帶全盔前,需要將護頰向左右打開,然後戴上頭盔後放下,用皮帶或者掛鉤固定。這時,護頰下方的開口尺寸小於人的頭部,從而把整個頭部包裹在了頭盔中。而接下來的學問,就都在這個開口部分了。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最早期的全盔依然試圖以單獨一個頭盔裡提供對整個頸部的保護。如下圖所示意的式樣,將整個護頰和護喉一體化,全部通過頭盔左側的鉸鏈開閉。雖然在防禦性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依然無法分散頭盔對頸部帶來的負擔。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全盔側面打開示意圖

另一種中期的設計採用護喉甲。在下面彩圖的左上,就展示了這樣的頭盔,而且圖中的模特也使用著同樣的設計。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意大利式歌特鎧甲

在這樣的設計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頭盔合起後護頰下方形成一個均勻的倒錐臺型,並且釘有一圈加厚的皮革。當戴上頭盔後,在合起面甲之前先戴上護喉,將護喉通過皮帶固定在胸甲上後,另兩條皮帶繞過頭盔固定在頭盔後的小圓盤下,之後再合上面甲。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這樣的話,通過皮革圈和護喉的摩擦以及半漏斗型的護喉造型,可以有效地將頭盔的大部分負擔,通過護喉分散到承受胸甲重量的雙肩上去。但是這樣依然效率不高,而且穿著順序過於煩瑣。休息時,穿著鎧甲的騎士沒法完全脫下頭盔,也沒法快速地再次戴上頭盔。所以這種過渡期間的結構,很快就被更徹底的設計所淘汰。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真正成熟全盔的設計,與肩頸甲的成熟是分不開的。15世紀早期,由於工程學尚未成熟,要製作前後對稱可動的環片圈型結構的成本和難度都相當高。因此當時多層式的環片在鎧甲上都只是半面,比如肩,膝,鐵手套或是護喉甲等結構。到了15世紀下半葉,意大利和德國的技術工匠們開發出了可以前後完全對稱對接,並且在牢固連接的同時,依然可以保持可動性的環片式的結構。也就是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完全前後包覆式的高領肩頸甲。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各種搭配全盔的肩頸甲

仔細觀察這些15世紀下半葉到16世紀初葉的肩頸甲,我們可以看到,它們都出現了相當粗的卷邊。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穿著者的脖子不被磨傷,另一方面,它們起到了和頭盔固定的作用,一如數十年前頭盔下方用於和護喉甲摩擦的皮革一般。

冷兵器時代頭部防護的巔峰:簡述流行歐洲三百年的全盔

▲後期全盔

在這一時期的全盔上,我們可以看到兩個長足的進步。一個是不再需要徹底拆下面罩才能打開護頰,另一個,就是護頰的下方合攏時形成了喇叭口的結構。這兩點結合起來,就使頭盔可以由穿著者一人之力輕鬆簡便地穿脫,而戴上頭盔後,喇叭口就坐在肩頸甲的卷邊上,可以自由轉動,又可以均勻地將重量完全分散到使用者的雙肩,而且喇叭口的結構還可以保證穿著者抬頭低頭時不至於暴露出柔軟的咽喉來。這種頭盔和肩頸甲的結構,之後延續了近三個世紀,一直成為重型全身甲冑的標準配備,直到隨著全身重型甲冑退出舞臺而一併消失。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David Lee,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