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既然要選擇科技教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其實這方面我們並不陌生,因為科學學科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學校的基礎學科,但由於其覆蓋的知識點眾多,又歸結於常識性學科,所以我們普遍不太重視,由於我們多年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分科教學為主,科學這種綜合性的學科形式,被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分化,科學也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認知,因此科學被分割開來,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大家也就對理科學習,無外乎就是基本學科知識系統性的學習而已。都是通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的效果,因此做題成為關鍵,解決問題變成有套路的解決考試題目,套用公式,公理完成書本題目成為學習的目標。而物理化學實驗也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有時實際的操作都可以省略。這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教育模式,因此也對科學這個綜合性教育不太重視。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既然要選擇科技教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其實這方面我們並不陌生,因為科學學科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學校的基礎學科,但由於其覆蓋的知識點眾多,又歸結於常識性學科,所以我們普遍不太重視,由於我們多年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分科教學為主,科學這種綜合性的學科形式,被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分化,科學也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認知,因此科學被分割開來,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大家也就對理科學習,無外乎就是基本學科知識系統性的學習而已。都是通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的效果,因此做題成為關鍵,解決問題變成有套路的解決考試題目,套用公式,公理完成書本題目成為學習的目標。而物理化學實驗也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有時實際的操作都可以省略。這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教育模式,因此也對科學這個綜合性教育不太重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那麼在學校開展的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實驗包的形式,通過一個簡單材料包完成的科學作品,展示科學現象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瞭解科學。這類課程曾經有一段時間,在中國比較流行,例如瘋狂科學的校外機構,就是帶著孩子以科學表演秀的方式,展示科學的魅力,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乾冰製造的氛圍,讓科學火了一把,但一場熱鬧之後,孩子往往也就看了場表演,是否能激發孩子對科學持續的興趣,還很難驗證。而學校教育也通過採購科學材料包完成課後三點半的興趣班,小牛頓這類公司以低端材料包的形式佔領學校市場,這個時候科學教育有了相對的規模,也形成了我們對科學教育的印象是有趣的實驗,神奇的變化,科學材料包。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既然要選擇科技教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其實這方面我們並不陌生,因為科學學科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學校的基礎學科,但由於其覆蓋的知識點眾多,又歸結於常識性學科,所以我們普遍不太重視,由於我們多年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分科教學為主,科學這種綜合性的學科形式,被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分化,科學也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認知,因此科學被分割開來,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大家也就對理科學習,無外乎就是基本學科知識系統性的學習而已。都是通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的效果,因此做題成為關鍵,解決問題變成有套路的解決考試題目,套用公式,公理完成書本題目成為學習的目標。而物理化學實驗也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有時實際的操作都可以省略。這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教育模式,因此也對科學這個綜合性教育不太重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那麼在學校開展的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實驗包的形式,通過一個簡單材料包完成的科學作品,展示科學現象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瞭解科學。這類課程曾經有一段時間,在中國比較流行,例如瘋狂科學的校外機構,就是帶著孩子以科學表演秀的方式,展示科學的魅力,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乾冰製造的氛圍,讓科學火了一把,但一場熱鬧之後,孩子往往也就看了場表演,是否能激發孩子對科學持續的興趣,還很難驗證。而學校教育也通過採購科學材料包完成課後三點半的興趣班,小牛頓這類公司以低端材料包的形式佔領學校市場,這個時候科學教育有了相對的規模,也形成了我們對科學教育的印象是有趣的實驗,神奇的變化,科學材料包。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樂高教育在2003年出現,但真正大範圍出現人們視野裡的時候是13年和14年,樂高教育最早是西覓亞帶到中國發展的,作為樂高教育的總代理,在一線城市開設活動中心,這個時候人們對樂高僅僅停留在玩具的屬性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樂高,即使現在也存在這樣的理解。但由於樂高教育佈局比較早,算是STEM教育的雛形,而且融合了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將通過模型設計,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完成課程設計,並且圍繞完整兒童的概念,發展建構孩子的認知體系和工程設計理念,讓玩具成為建構的材料,完成設計出有一定功能的模型,不是單一的手工製作,而且開放性的設計。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後續的課程中編程活動,更可以讓設計的作品完成智能化控制,這也就迎合了時代的需求。因此樂高教育慢慢的受到關注,較早的進入了科協和電教館的正規比賽項目裡,也作為科技特長生的選拔標準,有課外的活動中心,慢慢進入公立體系,也籌備建設了一系列的科技實驗室,但由於樂高自身定位和產品價格,在學校的普及力度上並不大,有些學校雖然建設了實驗室,也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地。因此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或者小範圍的社團成為學校樂高教育的形式。而一二線城市的校外機構成就了樂高教育,有很多教育品牌利用樂高教育發展壯大,從最早西覓亞,博識教育的加盟體系,到後來如雨後春筍般的教育機構,樂創、棒棒貝貝、博佳等都形成了較大的規模,讓樂高教育成為STEM教育的代表。但這些基於樂高建構體系的教育研發無法突破樂高教育本身的屬性,也就面臨同質化的競爭,產品研發人員相對流動,課程也就沒有根本區別。唯一可以鑑別的是教學流程的規範,還有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的搭建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分層對待,教學內容是否可量化評估,是否有教學反饋,都是衡量的標準。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既然要選擇科技教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其實這方面我們並不陌生,因為科學學科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學校的基礎學科,但由於其覆蓋的知識點眾多,又歸結於常識性學科,所以我們普遍不太重視,由於我們多年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分科教學為主,科學這種綜合性的學科形式,被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分化,科學也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認知,因此科學被分割開來,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大家也就對理科學習,無外乎就是基本學科知識系統性的學習而已。都是通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的效果,因此做題成為關鍵,解決問題變成有套路的解決考試題目,套用公式,公理完成書本題目成為學習的目標。而物理化學實驗也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有時實際的操作都可以省略。這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教育模式,因此也對科學這個綜合性教育不太重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那麼在學校開展的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實驗包的形式,通過一個簡單材料包完成的科學作品,展示科學現象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瞭解科學。這類課程曾經有一段時間,在中國比較流行,例如瘋狂科學的校外機構,就是帶著孩子以科學表演秀的方式,展示科學的魅力,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乾冰製造的氛圍,讓科學火了一把,但一場熱鬧之後,孩子往往也就看了場表演,是否能激發孩子對科學持續的興趣,還很難驗證。而學校教育也通過採購科學材料包完成課後三點半的興趣班,小牛頓這類公司以低端材料包的形式佔領學校市場,這個時候科學教育有了相對的規模,也形成了我們對科學教育的印象是有趣的實驗,神奇的變化,科學材料包。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樂高教育在2003年出現,但真正大範圍出現人們視野裡的時候是13年和14年,樂高教育最早是西覓亞帶到中國發展的,作為樂高教育的總代理,在一線城市開設活動中心,這個時候人們對樂高僅僅停留在玩具的屬性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樂高,即使現在也存在這樣的理解。但由於樂高教育佈局比較早,算是STEM教育的雛形,而且融合了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將通過模型設計,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完成課程設計,並且圍繞完整兒童的概念,發展建構孩子的認知體系和工程設計理念,讓玩具成為建構的材料,完成設計出有一定功能的模型,不是單一的手工製作,而且開放性的設計。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後續的課程中編程活動,更可以讓設計的作品完成智能化控制,這也就迎合了時代的需求。因此樂高教育慢慢的受到關注,較早的進入了科協和電教館的正規比賽項目裡,也作為科技特長生的選拔標準,有課外的活動中心,慢慢進入公立體系,也籌備建設了一系列的科技實驗室,但由於樂高自身定位和產品價格,在學校的普及力度上並不大,有些學校雖然建設了實驗室,也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地。因此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或者小範圍的社團成為學校樂高教育的形式。而一二線城市的校外機構成就了樂高教育,有很多教育品牌利用樂高教育發展壯大,從最早西覓亞,博識教育的加盟體系,到後來如雨後春筍般的教育機構,樂創、棒棒貝貝、博佳等都形成了較大的規模,讓樂高教育成為STEM教育的代表。但這些基於樂高建構體系的教育研發無法突破樂高教育本身的屬性,也就面臨同質化的競爭,產品研發人員相對流動,課程也就沒有根本區別。唯一可以鑑別的是教學流程的規範,還有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的搭建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分層對待,教學內容是否可量化評估,是否有教學反饋,都是衡量的標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這裡給家長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通過一節課,孩子是否能講訴清楚設計過程,關鍵利用了什麼原理來解決問題,能否有自己獨特的意見和想法,有沒有繼續完善的衝動,教師有沒有發現設計過程中孩子的這些表現。有沒有教學反饋的過程。第二個方面是看課程體系,是否清楚完整,每節的課程目標,每個主題的總目標,以及每個階段孩子要達到的目標。第三個方面就是對接的競賽體系,是否有科協和電教館的背景,以及所獲得的名次。這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對比,一般官方組織的大型的比賽也可作為參考的標準。這三個方面基本上可以看出一個機構的教學水平,然後就是一個月到三個月的考察期,教師對孩子的關注程度,或者一段時間的溝通反饋,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對孩子後期的學習有沒有實質性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確定是否長期跟進的依據。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既然要選擇科技教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其實這方面我們並不陌生,因為科學學科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學校的基礎學科,但由於其覆蓋的知識點眾多,又歸結於常識性學科,所以我們普遍不太重視,由於我們多年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分科教學為主,科學這種綜合性的學科形式,被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分化,科學也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認知,因此科學被分割開來,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大家也就對理科學習,無外乎就是基本學科知識系統性的學習而已。都是通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的效果,因此做題成為關鍵,解決問題變成有套路的解決考試題目,套用公式,公理完成書本題目成為學習的目標。而物理化學實驗也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有時實際的操作都可以省略。這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教育模式,因此也對科學這個綜合性教育不太重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那麼在學校開展的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實驗包的形式,通過一個簡單材料包完成的科學作品,展示科學現象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瞭解科學。這類課程曾經有一段時間,在中國比較流行,例如瘋狂科學的校外機構,就是帶著孩子以科學表演秀的方式,展示科學的魅力,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乾冰製造的氛圍,讓科學火了一把,但一場熱鬧之後,孩子往往也就看了場表演,是否能激發孩子對科學持續的興趣,還很難驗證。而學校教育也通過採購科學材料包完成課後三點半的興趣班,小牛頓這類公司以低端材料包的形式佔領學校市場,這個時候科學教育有了相對的規模,也形成了我們對科學教育的印象是有趣的實驗,神奇的變化,科學材料包。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樂高教育在2003年出現,但真正大範圍出現人們視野裡的時候是13年和14年,樂高教育最早是西覓亞帶到中國發展的,作為樂高教育的總代理,在一線城市開設活動中心,這個時候人們對樂高僅僅停留在玩具的屬性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樂高,即使現在也存在這樣的理解。但由於樂高教育佈局比較早,算是STEM教育的雛形,而且融合了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將通過模型設計,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完成課程設計,並且圍繞完整兒童的概念,發展建構孩子的認知體系和工程設計理念,讓玩具成為建構的材料,完成設計出有一定功能的模型,不是單一的手工製作,而且開放性的設計。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後續的課程中編程活動,更可以讓設計的作品完成智能化控制,這也就迎合了時代的需求。因此樂高教育慢慢的受到關注,較早的進入了科協和電教館的正規比賽項目裡,也作為科技特長生的選拔標準,有課外的活動中心,慢慢進入公立體系,也籌備建設了一系列的科技實驗室,但由於樂高自身定位和產品價格,在學校的普及力度上並不大,有些學校雖然建設了實驗室,也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地。因此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或者小範圍的社團成為學校樂高教育的形式。而一二線城市的校外機構成就了樂高教育,有很多教育品牌利用樂高教育發展壯大,從最早西覓亞,博識教育的加盟體系,到後來如雨後春筍般的教育機構,樂創、棒棒貝貝、博佳等都形成了較大的規模,讓樂高教育成為STEM教育的代表。但這些基於樂高建構體系的教育研發無法突破樂高教育本身的屬性,也就面臨同質化的競爭,產品研發人員相對流動,課程也就沒有根本區別。唯一可以鑑別的是教學流程的規範,還有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的搭建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分層對待,教學內容是否可量化評估,是否有教學反饋,都是衡量的標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這裡給家長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通過一節課,孩子是否能講訴清楚設計過程,關鍵利用了什麼原理來解決問題,能否有自己獨特的意見和想法,有沒有繼續完善的衝動,教師有沒有發現設計過程中孩子的這些表現。有沒有教學反饋的過程。第二個方面是看課程體系,是否清楚完整,每節的課程目標,每個主題的總目標,以及每個階段孩子要達到的目標。第三個方面就是對接的競賽體系,是否有科協和電教館的背景,以及所獲得的名次。這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對比,一般官方組織的大型的比賽也可作為參考的標準。這三個方面基本上可以看出一個機構的教學水平,然後就是一個月到三個月的考察期,教師對孩子的關注程度,或者一段時間的溝通反饋,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對孩子後期的學習有沒有實質性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確定是否長期跟進的依據。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既然要選擇科技教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其實這方面我們並不陌生,因為科學學科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學校的基礎學科,但由於其覆蓋的知識點眾多,又歸結於常識性學科,所以我們普遍不太重視,由於我們多年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分科教學為主,科學這種綜合性的學科形式,被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分化,科學也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認知,因此科學被分割開來,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大家也就對理科學習,無外乎就是基本學科知識系統性的學習而已。都是通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的效果,因此做題成為關鍵,解決問題變成有套路的解決考試題目,套用公式,公理完成書本題目成為學習的目標。而物理化學實驗也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有時實際的操作都可以省略。這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教育模式,因此也對科學這個綜合性教育不太重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那麼在學校開展的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實驗包的形式,通過一個簡單材料包完成的科學作品,展示科學現象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瞭解科學。這類課程曾經有一段時間,在中國比較流行,例如瘋狂科學的校外機構,就是帶著孩子以科學表演秀的方式,展示科學的魅力,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乾冰製造的氛圍,讓科學火了一把,但一場熱鬧之後,孩子往往也就看了場表演,是否能激發孩子對科學持續的興趣,還很難驗證。而學校教育也通過採購科學材料包完成課後三點半的興趣班,小牛頓這類公司以低端材料包的形式佔領學校市場,這個時候科學教育有了相對的規模,也形成了我們對科學教育的印象是有趣的實驗,神奇的變化,科學材料包。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樂高教育在2003年出現,但真正大範圍出現人們視野裡的時候是13年和14年,樂高教育最早是西覓亞帶到中國發展的,作為樂高教育的總代理,在一線城市開設活動中心,這個時候人們對樂高僅僅停留在玩具的屬性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樂高,即使現在也存在這樣的理解。但由於樂高教育佈局比較早,算是STEM教育的雛形,而且融合了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將通過模型設計,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完成課程設計,並且圍繞完整兒童的概念,發展建構孩子的認知體系和工程設計理念,讓玩具成為建構的材料,完成設計出有一定功能的模型,不是單一的手工製作,而且開放性的設計。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後續的課程中編程活動,更可以讓設計的作品完成智能化控制,這也就迎合了時代的需求。因此樂高教育慢慢的受到關注,較早的進入了科協和電教館的正規比賽項目裡,也作為科技特長生的選拔標準,有課外的活動中心,慢慢進入公立體系,也籌備建設了一系列的科技實驗室,但由於樂高自身定位和產品價格,在學校的普及力度上並不大,有些學校雖然建設了實驗室,也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地。因此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或者小範圍的社團成為學校樂高教育的形式。而一二線城市的校外機構成就了樂高教育,有很多教育品牌利用樂高教育發展壯大,從最早西覓亞,博識教育的加盟體系,到後來如雨後春筍般的教育機構,樂創、棒棒貝貝、博佳等都形成了較大的規模,讓樂高教育成為STEM教育的代表。但這些基於樂高建構體系的教育研發無法突破樂高教育本身的屬性,也就面臨同質化的競爭,產品研發人員相對流動,課程也就沒有根本區別。唯一可以鑑別的是教學流程的規範,還有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的搭建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分層對待,教學內容是否可量化評估,是否有教學反饋,都是衡量的標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這裡給家長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通過一節課,孩子是否能講訴清楚設計過程,關鍵利用了什麼原理來解決問題,能否有自己獨特的意見和想法,有沒有繼續完善的衝動,教師有沒有發現設計過程中孩子的這些表現。有沒有教學反饋的過程。第二個方面是看課程體系,是否清楚完整,每節的課程目標,每個主題的總目標,以及每個階段孩子要達到的目標。第三個方面就是對接的競賽體系,是否有科協和電教館的背景,以及所獲得的名次。這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對比,一般官方組織的大型的比賽也可作為參考的標準。這三個方面基本上可以看出一個機構的教學水平,然後就是一個月到三個月的考察期,教師對孩子的關注程度,或者一段時間的溝通反饋,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對孩子後期的學習有沒有實質性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確定是否長期跟進的依據。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對於創客教育,真正被人們所知的是創客工廠,創客教育傾向於各種材料,各種發明創造,利用生活中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利用的工具也不侷限於某一種,紙板,塑料、木板都是創客手中的基本組件,然後通過畫圖設計,加工成所要用到的標準組件,整個過程需要的是系統的建構過程,不同於樂高標準組件的建構,從想法到實際的作品要經歷相對長的時間,比較適合於較高年齡段的孩子做深入的設計創作,而較小孩子則會流於手工製作,也有相關機構將創客與樂高融合,完成一系列的課程設計,那麼其中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便是關鍵,其中的過度也需要很好的知識體系連接,否則就只能是獨立的兩種形式,但創客和樂高都是偏重於技術方面的,知識點也相對零散,需要合理的體系設計,才能有效的建構孩子的知識框架。從能力培養方面,樂高和創客可以充分調動孩子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不單純是科學知識的認知,而且利於掌握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樂高和創客還僅僅偏重於物理,工程設計方面的,如何拓展到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的範疇,如何在瞭解這方面科學原理後,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和方式方法,將智能化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應用到解決現實問題中,則是以後科技教育的發展趨勢。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既然要選擇科技教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其實這方面我們並不陌生,因為科學學科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學校的基礎學科,但由於其覆蓋的知識點眾多,又歸結於常識性學科,所以我們普遍不太重視,由於我們多年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分科教學為主,科學這種綜合性的學科形式,被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分化,科學也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認知,因此科學被分割開來,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大家也就對理科學習,無外乎就是基本學科知識系統性的學習而已。都是通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的效果,因此做題成為關鍵,解決問題變成有套路的解決考試題目,套用公式,公理完成書本題目成為學習的目標。而物理化學實驗也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有時實際的操作都可以省略。這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教育模式,因此也對科學這個綜合性教育不太重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那麼在學校開展的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實驗包的形式,通過一個簡單材料包完成的科學作品,展示科學現象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瞭解科學。這類課程曾經有一段時間,在中國比較流行,例如瘋狂科學的校外機構,就是帶著孩子以科學表演秀的方式,展示科學的魅力,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乾冰製造的氛圍,讓科學火了一把,但一場熱鬧之後,孩子往往也就看了場表演,是否能激發孩子對科學持續的興趣,還很難驗證。而學校教育也通過採購科學材料包完成課後三點半的興趣班,小牛頓這類公司以低端材料包的形式佔領學校市場,這個時候科學教育有了相對的規模,也形成了我們對科學教育的印象是有趣的實驗,神奇的變化,科學材料包。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樂高教育在2003年出現,但真正大範圍出現人們視野裡的時候是13年和14年,樂高教育最早是西覓亞帶到中國發展的,作為樂高教育的總代理,在一線城市開設活動中心,這個時候人們對樂高僅僅停留在玩具的屬性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樂高,即使現在也存在這樣的理解。但由於樂高教育佈局比較早,算是STEM教育的雛形,而且融合了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將通過模型設計,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完成課程設計,並且圍繞完整兒童的概念,發展建構孩子的認知體系和工程設計理念,讓玩具成為建構的材料,完成設計出有一定功能的模型,不是單一的手工製作,而且開放性的設計。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後續的課程中編程活動,更可以讓設計的作品完成智能化控制,這也就迎合了時代的需求。因此樂高教育慢慢的受到關注,較早的進入了科協和電教館的正規比賽項目裡,也作為科技特長生的選拔標準,有課外的活動中心,慢慢進入公立體系,也籌備建設了一系列的科技實驗室,但由於樂高自身定位和產品價格,在學校的普及力度上並不大,有些學校雖然建設了實驗室,也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地。因此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或者小範圍的社團成為學校樂高教育的形式。而一二線城市的校外機構成就了樂高教育,有很多教育品牌利用樂高教育發展壯大,從最早西覓亞,博識教育的加盟體系,到後來如雨後春筍般的教育機構,樂創、棒棒貝貝、博佳等都形成了較大的規模,讓樂高教育成為STEM教育的代表。但這些基於樂高建構體系的教育研發無法突破樂高教育本身的屬性,也就面臨同質化的競爭,產品研發人員相對流動,課程也就沒有根本區別。唯一可以鑑別的是教學流程的規範,還有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的搭建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分層對待,教學內容是否可量化評估,是否有教學反饋,都是衡量的標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這裡給家長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通過一節課,孩子是否能講訴清楚設計過程,關鍵利用了什麼原理來解決問題,能否有自己獨特的意見和想法,有沒有繼續完善的衝動,教師有沒有發現設計過程中孩子的這些表現。有沒有教學反饋的過程。第二個方面是看課程體系,是否清楚完整,每節的課程目標,每個主題的總目標,以及每個階段孩子要達到的目標。第三個方面就是對接的競賽體系,是否有科協和電教館的背景,以及所獲得的名次。這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對比,一般官方組織的大型的比賽也可作為參考的標準。這三個方面基本上可以看出一個機構的教學水平,然後就是一個月到三個月的考察期,教師對孩子的關注程度,或者一段時間的溝通反饋,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對孩子後期的學習有沒有實質性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確定是否長期跟進的依據。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對於創客教育,真正被人們所知的是創客工廠,創客教育傾向於各種材料,各種發明創造,利用生活中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利用的工具也不侷限於某一種,紙板,塑料、木板都是創客手中的基本組件,然後通過畫圖設計,加工成所要用到的標準組件,整個過程需要的是系統的建構過程,不同於樂高標準組件的建構,從想法到實際的作品要經歷相對長的時間,比較適合於較高年齡段的孩子做深入的設計創作,而較小孩子則會流於手工製作,也有相關機構將創客與樂高融合,完成一系列的課程設計,那麼其中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便是關鍵,其中的過度也需要很好的知識體系連接,否則就只能是獨立的兩種形式,但創客和樂高都是偏重於技術方面的,知識點也相對零散,需要合理的體系設計,才能有效的建構孩子的知識框架。從能力培養方面,樂高和創客可以充分調動孩子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不單純是科學知識的認知,而且利於掌握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樂高和創客還僅僅偏重於物理,工程設計方面的,如何拓展到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的範疇,如何在瞭解這方面科學原理後,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和方式方法,將智能化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應用到解決現實問題中,則是以後科技教育的發展趨勢。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對於STEM教育,則是以上教育的統稱,也是對科學教育的綜合性要求,無論是建構拼插,還是多種材料的建構,以及處於風口的編程教育都只是STEM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那麼我認為以後STEM教育的發展,一定是趨於綜合性的教育過程,科學作為知識體系的架構,技術作為能力培訓的方式,程序設計作為思維邏輯的體現,充分融合到科技教育的體系當中。現在中國的教育形式越來越趨向於綜合性的解決問題,慢慢淡化分科教育,一道題目需要不同學科的綜合知識才能解決,也讓我們對知識的系統性理解上升到了一定高度,這個時候孩子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成為了關鍵,而高考的要求也在此時要求孩子要有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科技教育的形式符合於現今的教育觀念,由現實問題入手,綜合性的解決問題,利用PBL項目教學方式,依據以問題導入為方式的教學,應用相關知識和原理,解決現實問題。因此在獲取知識上更為主動有效,是學校系統性學習知識的補充和延展。要能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提出方案並不斷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

一直從事科技教育十幾年,對科技教育的近些年發展,感觸頗多,本著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談談對科技教育的理解,也算是理順一下思路,把握一下科技教育未來的走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幾年的科技教育也不斷向前推進,無論是科技教育的硬件,還是科技教育的理論,都有了發展,教育產品不再單一,人們的選擇也不限於單一的形式,加上外部環境的加持,國家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領域的封鎖,也使國人對科技的理解上升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越來越看不清科技教育的走向,從單一的科技教育產品,到現在林林總總的,變化無窮的科技教育形式,我們好像無法能分辨出哪種教育是正確的,或者哪家機構在真正的將科技教育落實到孩子的身心發展上,這些科技教育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變化,是科學知識上的無限拓展,是動手能力上的昇華,還是在思維習慣上的提升,貌似好像每家機構或者每個做科技教育產品的都提到過,但又無法有確確實實的例證來說明。畢竟這樣的科技教育產品也才剛剛出現幾年,行業的年輕帶來的不成熟,好像只能靠時間來慢慢驗證。

對於變化,前段時間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就像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賓塞·約翰遜說過的,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擁抱變化。但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規律,才是我們認清事物本質的關鍵。科技教育也是一樣,無論外在的形式有千般變化,但歸結到教育本身,我們還是可以找到路徑,選擇合適於孩子的教育。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既然要選擇科技教育,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其實這方面我們並不陌生,因為科學學科不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是學校的基礎學科,但由於其覆蓋的知識點眾多,又歸結於常識性學科,所以我們普遍不太重視,由於我們多年的教育體系都是以分科教學為主,科學這種綜合性的學科形式,被生物、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分化,科學也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取而代之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的認知,因此科學被分割開來,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大家也就對理科學習,無外乎就是基本學科知識系統性的學習而已。都是通過考試來確認學習的效果,因此做題成為關鍵,解決問題變成有套路的解決考試題目,套用公式,公理完成書本題目成為學習的目標。而物理化學實驗也可以通過具體的語言描述,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有時實際的操作都可以省略。這是我們以往認知的教育模式,因此也對科學這個綜合性教育不太重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那麼在學校開展的科學教育,往往以科學實驗包的形式,通過一個簡單材料包完成的科學作品,展示科學現象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瞭解科學。這類課程曾經有一段時間,在中國比較流行,例如瘋狂科學的校外機構,就是帶著孩子以科學表演秀的方式,展示科學的魅力,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乾冰製造的氛圍,讓科學火了一把,但一場熱鬧之後,孩子往往也就看了場表演,是否能激發孩子對科學持續的興趣,還很難驗證。而學校教育也通過採購科學材料包完成課後三點半的興趣班,小牛頓這類公司以低端材料包的形式佔領學校市場,這個時候科學教育有了相對的規模,也形成了我們對科學教育的印象是有趣的實驗,神奇的變化,科學材料包。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樂高教育在2003年出現,但真正大範圍出現人們視野裡的時候是13年和14年,樂高教育最早是西覓亞帶到中國發展的,作為樂高教育的總代理,在一線城市開設活動中心,這個時候人們對樂高僅僅停留在玩具的屬性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樂高,即使現在也存在這樣的理解。但由於樂高教育佈局比較早,算是STEM教育的雛形,而且融合了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將通過模型設計,解決現實問題為導向完成課程設計,並且圍繞完整兒童的概念,發展建構孩子的認知體系和工程設計理念,讓玩具成為建構的材料,完成設計出有一定功能的模型,不是單一的手工製作,而且開放性的設計。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後續的課程中編程活動,更可以讓設計的作品完成智能化控制,這也就迎合了時代的需求。因此樂高教育慢慢的受到關注,較早的進入了科協和電教館的正規比賽項目裡,也作為科技特長生的選拔標準,有課外的活動中心,慢慢進入公立體系,也籌備建設了一系列的科技實驗室,但由於樂高自身定位和產品價格,在學校的普及力度上並不大,有些學校雖然建設了實驗室,也沒有實實在在的落地。因此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或者小範圍的社團成為學校樂高教育的形式。而一二線城市的校外機構成就了樂高教育,有很多教育品牌利用樂高教育發展壯大,從最早西覓亞,博識教育的加盟體系,到後來如雨後春筍般的教育機構,樂創、棒棒貝貝、博佳等都形成了較大的規模,讓樂高教育成為STEM教育的代表。但這些基於樂高建構體系的教育研發無法突破樂高教育本身的屬性,也就面臨同質化的競爭,產品研發人員相對流動,課程也就沒有根本區別。唯一可以鑑別的是教學流程的規範,還有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的搭建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分層對待,教學內容是否可量化評估,是否有教學反饋,都是衡量的標準。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這裡給家長的方法,分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通過一節課,孩子是否能講訴清楚設計過程,關鍵利用了什麼原理來解決問題,能否有自己獨特的意見和想法,有沒有繼續完善的衝動,教師有沒有發現設計過程中孩子的這些表現。有沒有教學反饋的過程。第二個方面是看課程體系,是否清楚完整,每節的課程目標,每個主題的總目標,以及每個階段孩子要達到的目標。第三個方面就是對接的競賽體系,是否有科協和電教館的背景,以及所獲得的名次。這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對比,一般官方組織的大型的比賽也可作為參考的標準。這三個方面基本上可以看出一個機構的教學水平,然後就是一個月到三個月的考察期,教師對孩子的關注程度,或者一段時間的溝通反饋,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對孩子後期的學習有沒有實質性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確定是否長期跟進的依據。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對於創客教育,真正被人們所知的是創客工廠,創客教育傾向於各種材料,各種發明創造,利用生活中所有可以利用的材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利用的工具也不侷限於某一種,紙板,塑料、木板都是創客手中的基本組件,然後通過畫圖設計,加工成所要用到的標準組件,整個過程需要的是系統的建構過程,不同於樂高標準組件的建構,從想法到實際的作品要經歷相對長的時間,比較適合於較高年齡段的孩子做深入的設計創作,而較小孩子則會流於手工製作,也有相關機構將創客與樂高融合,完成一系列的課程設計,那麼其中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便是關鍵,其中的過度也需要很好的知識體系連接,否則就只能是獨立的兩種形式,但創客和樂高都是偏重於技術方面的,知識點也相對零散,需要合理的體系設計,才能有效的建構孩子的知識框架。從能力培養方面,樂高和創客可以充分調動孩子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不單純是科學知識的認知,而且利於掌握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樂高和創客還僅僅偏重於物理,工程設計方面的,如何拓展到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物質科學的範疇,如何在瞭解這方面科學原理後,提出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和方式方法,將智能化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應用到解決現實問題中,則是以後科技教育的發展趨勢。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對於STEM教育,則是以上教育的統稱,也是對科學教育的綜合性要求,無論是建構拼插,還是多種材料的建構,以及處於風口的編程教育都只是STEM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那麼我認為以後STEM教育的發展,一定是趨於綜合性的教育過程,科學作為知識體系的架構,技術作為能力培訓的方式,程序設計作為思維邏輯的體現,充分融合到科技教育的體系當中。現在中國的教育形式越來越趨向於綜合性的解決問題,慢慢淡化分科教育,一道題目需要不同學科的綜合知識才能解決,也讓我們對知識的系統性理解上升到了一定高度,這個時候孩子的綜合能力的提升,成為了關鍵,而高考的要求也在此時要求孩子要有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科技教育的形式符合於現今的教育觀念,由現實問題入手,綜合性的解決問題,利用PBL項目教學方式,依據以問題導入為方式的教學,應用相關知識和原理,解決現實問題。因此在獲取知識上更為主動有效,是學校系統性學習知識的補充和延展。要能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提出方案並不斷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科學、樂高、創客、STEM,數一數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