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籃球 固鎮 體育 長跑 蚌埠 安徽 服裝 圖說江淮 2019-06-06

我叫楊春燕,今年46歲,在我8歲那年,參加了我們縣裡的女子籃球隊,當年,縣裡的籃球隊很專業,而且,我經歷了5年的專業女子籃球訓練,不僅給我一個健康的身體,更重要的是,收穫了一段難忘的,小城女籃隊友和故事。在我的相冊裡,現在一直珍藏著幾張老照片。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了,每當看到那張黑白的集體照,時光彷彿又回到了從前,回到了自己無比熱愛的籃球場上......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左圖留短髮的是我,右圖穿藍色衣服的是我現在的樣子。

打從記事起,自己就住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的老體育場裡。記憶中的老體育場,青草蔓延,地勢低窪,從大門口進來,有一段長長的斜坡。南面簡易的籃球場,那時是往泥巴里摻上鹽粒鋪成,直到1978年的6月,為迎接宿縣地區小學生籃球比賽在固鎮舉行,投資3000元,固鎮才有了一個簡易的,帶有觀眾看臺的水泥燈光籃球場。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現在的固鎮體育場大門

幾年以後,隨著全縣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投資24萬元,在二路徵地60畝,建成了一個擁有400米標準跑道的田徑場、標準的足球場和帶有看臺的2個水泥燈光籃球場的新體育場,並於1984年6月正式搬遷,固鎮才有了屬於自己的綜合性體育健身場所。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現在的固鎮體育場,還保留以前的樣子

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在老體育場裡玩,常常能看到陳佩佩老師教女生們打籃球,矯健的身姿讓自己無比羨慕。特別是到了夏天的傍晚,體育場裡特別熱鬧,小籃球隊和小武術隊的隊員們在這裡一起訓練,吸引了不少的觀眾。

不久,陳佩佩老師就離開了體委,她的隊員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隊伍也隨之解散。1979年6月,我的籃球主教練惠萍老師到體委工作,開展固鎮業餘體校小學生女子籃球隊的選拔、訓練和比賽工作,我和我的隊友們共同攜手走過了五年的時光。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那個年代,照相館裡的拍攝道具

惠萍老師1973年開始自己的籃球生涯,1979年10月正式接手縣女子小籃球隊,從1980年起在縣區內廣泛選拔業餘體校的新一批女籃隊員,組隊訓練並多次參加市級比賽,取得了優異成績。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右面,短髮女孩就是我,那個時候80年代的中學女生

姐姐那時參加的是小武術隊,看著那些哥哥、姐姐們早晚在體育場裡打拳、翻空翻、舞劍、練棍,小小年紀的我也愛上了體育,記得81年的某天,我跟姐姐說:你練武術,我打籃球去。沒想到那時的一句話,開啟了一段難忘的籃球生涯,流淌在血液裡的熱愛,使我和我的隊友們在解散了31年後的2016年9月,又再次回到了曾經灑滿汗水、充滿歡笑的籃球場上。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我們女籃成立初期的合影,在縣城是專業隊

惠萍教練1980年開始在縣區內的學校裡選拔第一批業餘體校的隊員,董梅、張潔、張紅梅、徐從華、顧香同時入選。選拔的過程很嚴格,不僅看身高,還要測速度、靈敏度和耐力。那時沒有電視,沒有更多的娛樂,體育場成了人們最多的去處。能夠入選業餘體校,穿上縣隊的隊服代表固鎮縣參加市級比賽,成了每一位隊員的自豪和驕傲。

業餘體校首先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早上上學前和下午放學後,才在體育場裡集合進行鍼對性訓練。

81年剛接觸籃球時,比自己早入隊的隊友已經掌握了籃球的基本技能。那時有一個很大的鐵質籃球筐,裡面堆滿了籃球,訓練時每人一個。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1983年8月27日,參加蚌埠市比賽獲得季軍

教練的要求很嚴格,訓練是階梯式遞進。首先是體能,新入隊的隊員必須先從長跑拉練開始,先是繞著球場跑,逐漸增大運動量,等體能達到一定程度後,惠老師要求我們早上5點在體育場集合進行環城長跑。

我和隊友們從老體育場出發,經過現在的黃元路和二路,再返回集合地。冬天的早晨特別寒冷,記得有一次,跑到一半的路程就不想再堅持,旁邊的隊友一直鼓勵著。冬天的早晨寂靜無聲,昏暗的燈光下,唯有身後長長的隊伍,耳邊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我努力跟上全隊節奏,極限的體能下,拼盡全力到達終點。在那後來很多年的光陰裡,每當自己身處逆境,總是會堅持不懈地努力,絕不認輸。那份堅毅,我想一定來自於自己的籃球生涯。

持續幾個月的籃球體能訓練結束後,我們開始正式接觸籃球。下午放學集合完畢,先是繞著球場跑上幾圈,做做準備活動,再從大鐵筐子裡每人拿出一個球來,從運球開始練習,熟悉球感,增加全身的協調性。運球時大家排成一隊,前後保持一定距離,先是彎腰屈膝右手低運球,幾圈後換成左手。一段時間下來,惠教練又讓我們左右手交替練習。掌握好了基本功,我們又對著牆壁砸球,在來回的跑動中迅速判斷球的返回位置。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1985年7月20日,老師給我們講解籃球技巧。

每天的訓練是單調、枯燥的,大家不免在一起竊竊私語:什麼時候才能打比賽啊?1985年7月22號,當我們歷史性地衝進了決賽,在家門口打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決戰時,才明白了教練的良苦用心。

由於業餘體校每年都要在各個學校招生,隊員們基礎不同,教練會劃組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一同入隊的宋玲、王紅梅、郭華、王玉潔、黃玉豔、張媛媛,我們分成一組,練習轉身運球,帶球過人,兩人一組在跑動中進行空中傳球,接球。終於,教練正式教大家三步籃了,引得稚氣未脫的我們陣陣歡呼。

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教練任命宋玲為隊長。隊長技術全面,每次的訓練都極其認真、刻苦,每個動作反覆練習。大家課間休息時,宋玲還在遠近距離不斷地變換角度投籃,場下常常指導我們。時間久了,我和隊長成了好友,一起玩,一起去照相館合影留念。多年以後,我們歷經歲月滄桑,歸來仍是少年。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1986年,在蚌埠市小學生籃球賽中,獲得第二名。

業餘體校的生活雖然單調,卻也充滿著歡樂。記得有一次訓練結束,我和隊長玩起了蹲馬步比賽,看誰蹲的時間長。水泥燈光看臺球場裡,隊友們圍住我們不停地加油,當時自己腿都麻了,宋玲卻穩如泰山。這時候王玉潔悄悄走到我身邊,低聲說:“把勁放在右腿上,讓左腿休息,過一會再換過來,堅持的時間會長。”最終還是隊長贏了。三十年後的重逢,隊長跟我提起那次比賽,我們相視一笑。

隊長和郭華技術突出,深得教練喜愛,成了全隊的核心主力。郭華有一股子闖勁,年齡也偏小,常常在比賽中打出了氣勢。

隊友們朝夕相處,早已親如姐妹。每當籃球場裡有大型的籃球賽事,我們更是傾巢而出,結伴前往現場觀戰、學習。

80年7月31日,固鎮迎來了第一次的省級比賽——省業餘體校“四化杯”籃球賽。同年10月20日,安徽省女籃在教練周邦英的帶領下,來到固鎮賽區指導了一場表演賽。史上最盛大的一場賽事——1981年4月12日,全國九省青年籃球邀請賽在老體育場隆重舉行,來自河北、陝西、安徽等省的男、女青年代表隊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友誼賽。

傾城而出,萬人空巷。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一睹球員風采。陣陣的喝彩聲裡,觀眾沸騰了,爆滿的體育場沸騰了,整個縣城沸騰了,以至於我走向工作崗位,仍有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們跟我聊起當年的那場賽事,聊著流走的光陰裡再也不復的輝煌。

隨著全縣各項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籃球運動更加深入人心,1983年5月20日至23日,我和隊友們親歷了由北京體院、公安部、上海、天津、河北、安徽、遼寧、陝西、黑龍江組成,在固鎮舉辦的全國青年籃球聯賽。教練率領我們集體觀戰,仔細講解場上的戰略戰術。

經過幾年的準備,我們女子籃球隊終於代表固鎮縣第一次出征,參加市級比賽。宋玲、郭華、張文莉、王玉潔球技出色,和上屆的董梅、張潔、張紅梅、顧香、徐從華等共同參戰,於1983年8月首次奪得蚌埠市小學生“萌芽杯”籃球賽的第三名,載譽回來。

沒能入選參賽名單,心裡不免有些失落,自己訓練更加地刻苦了。大家也是齊心努力,期待著下次比賽取得更好成績。

從我們練球的水泥球場西面穿過去,就是當時體委的辦公室。到了夏天,教練時常會給我們準備好西瓜,休息時邊吃西瓜邊聽教練的戰術講解。

那時和我們一起訓練的,還有小學生男子籃球隊,他們在1982、1983和1984年的全省小學生“萌芽杯”籃球賽中連續三次奪冠。

經過漫長的等待,1984年7月的全市比賽,我終於可以隨隊出征了,宋玲、王紅梅、張豔華、顧香、張潔、董梅、黃玉豔、王玉潔、張媛媛等,和教練一起入住蚌埠飯店,比賽的場地是蚌埠體育場。

比賽打的難解難分,比分交替攀升,坐在場下一直給隊友加油鼓勁的自己,忽然聽見教練喊了一聲:8號上!激動地立刻換人上下,我終於和朝夕相處的姐妹們並肩戰鬥了!

和隊長一起打後衛。底線發球,宋玲迅速把球傳給我,左路進攻,來回倒球,卻始終沒能找到突破口,果斷從右路運球強行突破,直接帶球上籃得分!我看到隊長投來鼓勵的目光,此後越戰越勇,又一個三分球應聲入網。那場比賽自己最終是拿到了8分,每當想起,就好像是發生在昨天的故事,這麼久的訓練,能在比賽中得分,心裡無比激動。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30多年後,大家還會相約在一起打打籃球。

張豔華後來跟我聊起:“春燕,你可記得了?那年我們一起住蚌埠飯店,我和隊友在房間裡搶枕頭,你還拉我和你住一床,出去買栗子塞給我。”紅梅也笑著說:“郭華最淘氣了,被教練喊去住在一屋。”會心的一笑,時光也許早已帶走曾經的純真,卻沉澱下來這份厚厚的友情,越來越濃。

女籃生涯的最後一次比賽如約而至,85年7月8日至22日,蚌埠市“萌芽杯”小學生籃球賽在固鎮舉辦,主教練率十人隊伍出戰——宋玲、郭華、王紅梅、張豔華、溫淑玲、黃玉豔、張媛媛、常方俠、賀新霞和我,與來自全市的男、女代表隊一同入住縣委招待所。因為是在家門的比賽,每當我們比賽的場次,新體育場的燈光看臺球場裡會來很多的觀眾助威。

每一場比賽都嚴肅對待,惠教練在招待所住地進行認真的賽前動員,我們圍住教練,看著她的手勢,聽著她針對不同的對手進行不同的戰術佈置,牢記在心。

一路過關斬將,首次闖進決賽!7月22號迎來最後一場決戰。至今自己仍然清楚地記得,那個決賽的晚上,全場觀眾爆滿,三小的體育老師也來到現場,和我們坐在一起時刻盯住場上動態,暫停時間裡和教練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議。男籃在教練李德成老師的帶領下,也全體前來助陣。

張媛媛中鋒,宋玲、郭華主力後衛,王紅梅和張豔華打邊鋒,每進一球,場下的隊員和觀眾都會熱烈鼓掌。隊長在決賽中打出了一粒最精彩的傳球——帶球起跳,空中卻瞬間改變路線,把球傳給籃下隊友,直接投籃得分!李德成主教練當場就說:“就算是省比賽,這樣的進球也是難得見到。”那場決賽,我們拼盡全力,還是沒能贏得對手。打出了水平的我們沒有絲毫的遺憾,我們無悔籃球,無悔時光中的努力,無悔這場最後的告別。

比賽結束的第二天,我們在照相館裡拍了張集體的合影照,30多年了,它一直珍藏在自己身邊,始終不離不棄,那是歲月的見證,成長的故事。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隊友朱雪蓮在蚌埠市體育中心

朱雪蓮入選省業餘體校,後來在蚌埠市成為了一名體育老師,終身從事她熱愛的體育事業。我和隊友們在那場決賽之後,升入中學,很少再有聯繫,各自成家後,再也沒有了音訊。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30多年前,我和我的姐妹們,是這個小縣城的女籃專業運動員。

惠萍教練送走了我們,也送走了固鎮最後一批女籃。由於業餘體校的取消,34年來,固鎮再也沒有出現過女子籃球隊。

時間一晃而過,2016年的8月6日,固鎮縣籃球協會正式成立,我受邀加入籃協的宣傳部。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現在的我,是縣醫院藥房一名工作人員。

重新回到夢縈魂牽的球場,那久違的,流淌在血液裡的熱愛如潮水般湧來。兒時的記憶歷歷在目,流淌的汗水,純真的笑容,訓練的艱辛,頑強的堅守,勝利的喜悅,一起湧上心頭。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開始艱難的尋找之旅,想找回我的隊友們一同歸來。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時隔多年,再次重聚。

輾轉了好幾個人,才知道隊長的下落。記得那天下午不上班,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到她的單位,宋玲一聲“春燕來了”,就拉著我坐在椅子上,我們聊了很久,說起從前,說起分別,說起曾經那麼多的故事。當我表明來意,隊長立刻答應重返球場!經過一個多月艱苦的努力,9月18日,我和隊友們重新歸來,成立了固鎮縣女子籃球俱樂部,並吸收薛陳、陳夢瑤等年輕的球員。

我,8歲時成為小縣城女籃主力,5年後解散,34年後再見我們都老了

重聚在一起,我們時不時還會一起打籃球。

時光不老,我們不散。走過生活的風風雨雨,我們依舊初心不改,依舊情深似海,依舊相約在充滿激情的籃球場上,用每一粒的進球詮釋著心中的熱愛,繼續著昨天的故事,奔赴著美好的未來。

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歡迎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