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版的“聖嬰魔咒”纏上芝加哥公牛?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籃球 芝加哥公牛 頭號球迷 NBA 裡弗斯 夢夢說體育 2018-12-13

賽制

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如果能用82場的時間週期來打66場比賽,那簡直再好不過了!”——道克·裡弗斯

ESPN數據專家丹尼爾·梅耶在研究後發現:如果球隊在比賽後能休息1天,每100次觸球有效得分能增加2分以上

NBA版的“聖嬰魔咒”纏上芝加哥公牛?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發表於2013年5月17日。由於多名超級球星無緣該賽季季後賽,關於“賽制改革”的呼聲在NBA聯盟越來越強烈。半年後,NBA宣佈將總決賽賽制改為2-2-1-1-1。兩年之後(2015年9月),NBA又對排名規則進行重大變革:賽區頭名不再鐵定進入前4。“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是82,還是66?

究竟是飲鴆止渴,還是壯士斷腕,這是值得NBA第5任總裁亞當·蕭華長期思考的一個戰略性問題。

2012-2013賽季科比在衝擊季後賽的關鍵時刻跟腱撕裂,隆多早在1月底就因十字韌帶撕裂賽季報銷,凱文·勒夫兩次右手骨折導致賽季提前報銷,瓦萊喬從2012年12月18日起就再也沒打過比賽。

韋斯特布魯克、大衛·李、加里納利、盧爾·鄧……在季後賽的征程中先後倒下。

林書豪、格里芬、斯蒂芬·庫裡、韋德、比盧普斯、納什、霍華德……不得不在季後賽中帶著傷病堅持作戰。

另外,你還記得一整個賽季都報銷的德里克·羅斯、打了一個賽季保齡球的拜納姆、整個賽季只打了74分鐘的丹尼·格蘭傑和直到第二輪第3戰才復出的“小斯”嗎?

NBA版的“聖嬰魔咒”纏上芝加哥公牛?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季後賽總共只有16支球隊,就少了這麼多星光熠熠的名字,勉強上陣的球員們也多半不再是“完璧之身”。用韋德的話來說:“比賽打到這份上,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傷病。”在這種情況下,當公牛以全場65分刷新隊史單場得分最低紀錄,當湖人不得不召回混跡於NBDL的古德洛克火線救主,當尼克斯連續7場季後賽得分不能破百,當拿最低年薪的內特·羅賓遜儼然成了公牛一哥,當杜蘭特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錯失絕殺機會,當“閃電俠”在一輪系列賽中場均只得11.2分,當詹姆斯在個人120多場季後賽生涯中首次半場只得2分……你完全無須感到訝異,球隊可用的人實在太少,上場打球的球員們又實在太累。

NBA版的“聖嬰魔咒”纏上芝加哥公牛?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席捲整個聯盟的傷病狂潮,其實早在兩個賽季前的“勞資談判”時就已註定。2011-2012賽季,由於遭遇停擺而不得不使賽季縮水,揭幕戰被迫推遲到聖誕夜舉行,整個賽季的總場次被壓縮成66場,季賽也從8場縮減到只剩2場。為了能在4個月內結束常規賽,史無前例的“背靠背靠背”賽制粉墨登場,有不少球隊甚至遭遇了“6天5賽”的超緊湊賽程。如此一來,一方面是比賽密度的增大、舟車勞頓的頻繁和身體疲勞的累積,另一方面則是休息和訓練時間的減少,兩相結合之下,所有球隊和球員都埋下了大規模傷病爆發的種子。

這對明星球員來說尤其悲慘。當其他人可以利用夏天時間休養生息,他們卻只能繼續奔波於各類商業活動,頂尖球員更是不得不在國際賽場上為國效力。僅細數出戰倫敦奧運的美國男籃12人名單,韋斯特布魯克、格里芬、勒夫、錢德勒、科比、保羅、安東尼等大多數球員都在接下來的2012-2013賽季遭遇了程度各異的傷病太多次,球場上一次再輕微不過的碰撞,或者甚至都沒有發生身體接觸,一個又一個超級球星卻相繼轟然倒地。不管醫學界人士如何辯白,日積月累的疲勞可能是引發嚴重傷病的罪魁禍首。

NBA版的“聖嬰魔咒”纏上芝加哥公牛?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與此同時,由於賽季縮水,各隊的場均得分、投籃命中率、罰球命中率等關鍵數據均創下近年來最低紀錄,比賽的精彩程度明顯下滑,對球迷和電視觀眾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

如此一來,平均年齡偏大的球隊,不得不選擇在常規賽中“韜光養晦”。在過去的幾個賽季裡,為了養精蓄銳,凱爾特人也多次把常規賽勝率勉強保持在60%左右,到了季後賽卻容光煥發,連年殺入東部決賽甚至總決賽。即便是在2012-2013賽季的季後賽中,“以下犯上”“以弱克強”的事例也屢見不鮮,比如西部6號種子勇士淘汰3號種子掘金,8號種子火箭險些掀翻1號種子雷霆,東部的7號種子凱爾特人也幾乎把2號種子尼克斯拉下馬。換句話說,常規賽戰績的重要性正在日益下降,有些球隊為了走得更遠不得不有意“怠工”。

對存在傷病隱患的球員來說也是一樣,為了來日方長,一些“病罐子”們不得不主動缺戰。比如,“大鯊魚”奧尼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聯盟“常青樹”,以中鋒身份征戰聯盟19個賽季,正是因為他幾乎每個賽季都要主動“抱恙缺陣”多場比賽,讓身體不時得到喘息之機。而在NBA賽場、國際賽場上連年輾轉的姚明,只打了不到8個賽季就因應力性骨折提前退役。眾所周知,疲勞正是造成應力骨折的關鍵原因。

NBA版的“聖嬰魔咒”纏上芝加哥公牛?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在這種情況下,以往議論過多次的“減少常規賽場次”的呼聲再度高漲,最經典的一個提案莫過於“把常規賽有82場縮減到66場”。在現行的82場賽制下,每支球隊需要跟同賽區的4支球隊各交手4次(2主2客);與另一聯盟的15支球隊各交手2次(1主1客);剩下同聯盟不同賽區的10支球隊中,與4支球隊各交手3次,6支球隊各交手4次,計算上稍嫌繁複。如果壓縮到只有66場比賽,場次分配規則將變成每支球隊需要與同賽區的4支球隊各交手4次,共計16場;與其他25支球隊各交手2次,共計50場。這樣的分配方案一方面便於計算,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同賽區球隊為了頭名位置激烈競爭。

有人可能會問:前面不是說過在縮水賽季,由於比賽被壓縮到66場,結果球員不堪負荷麼?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比賽密度的加大,不在於比賽數量的絕對多寡,而在於整個賽季比賽週期的緊湊程度。一個82場的普通賽季,共計需要大概168天(24周),平均每週3.42場比賽,每個比賽日之後只有1.05個“休息日”。在2011-2012的縮水賽季,由於揭幕戰延遲到聖誕夜進行,66場比賽總共只打了124天(17周),平均每週3.73場比賽,每個比賽日之後只有0.88個“休息日”。如果66場的常規賽提早到12月1日進行,在第二年4月13日前打完,整個週期將是147天左右(21周),平均每週只有3.14場比賽,每個比賽日後將迎來1.23個“休息日”。三套數據對比下來,對球員的身體狀態來講,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NBA版的“聖嬰魔咒”纏上芝加哥公牛?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凱爾特人主帥裡弗斯就曾對這套方案讚譽有加,他說:“如果能用82場的時間週期來打66場比賽,那簡直再好不過了!”

其實早在2010年,這套66場的賽制方案就曾被媒體熱炒過。ESPN數據專家丹尼爾·梅耶在研究後發現:如果球隊在比賽後能休息一天,每100次觸球,有效得分能增加2分以上。NBA賽制改成66場,無疑將大幅度減少“背靠背”比賽的次數,比賽的精彩程度自然也就同步提升。另外,如果NBA推遲到12月開賽,他們將可以錯開橄欖球聯賽的開賽時間,在推廣上也能佔據有利地位。既然如此,NBA管理層和各支球隊為什麼遲遲按兵不動?

最大的顧慮當然來自盈利上的壓力。比賽數量的減少,無疑將直接帶來球票收入、球館快餐及紀念品等周邊消費的降低。對球館經營者和周邊的商鋪來說,少一天比賽,自然就少一天的生意。電視轉播商和廣告主也會牢騷滿腹,畢竟比賽數量的減少,就意味著廣告的曝光機會將同步減少。如果“BRI”(籃球相關收益)整體降低,球員們按比例分到的總收入也將下滑,他們肯定也不會感到滿意。對球迷們來說,以往一年可以有將近8個月時間欣賞比賽,如今卻平白少了一個多月,自然也會滿肚子不高興。

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66場的賽制確實可行,球員的身體得到有效保養,競技狀態隨之提升,比賽的精彩程度也將更上一個臺階。另外,由於比賽數量的減少,比賽資源更加稀缺,球館的上座率自然會進一步提高,電視轉播的收視率也將一路飆紅,廣告曝光的含金量也將水漲船高。對球迷們來說,少看幾場連球員名字都叫不全的山貓對鵜鶘的比賽,多看幾場全力以赴的豪門對決(你還記得馬刺打熱時“GDP”組合的集體缺陣嗎),又何樂而不為?

NBA版的“聖嬰魔咒”纏上芝加哥公牛?82和66的PK無休止符

結語:改革找死,不改革等死?

從82場縮減到66場,也不一定就能確保比賽更加精彩和受傷頻率降低。高風險不一定能帶來高回報,弄不好反倒惹火燒身。正因如此,已經功成名就、決定歸隱田園的斯特恩老爺子自然以“守成”為主,把難題丟給繼任者亞當·蕭華。在NBA的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期的今天,是繼續沿著老爺子制定的路線蕭規曹隨,還是大刀闊斧、高擎改革大旗?如果你是蕭華,82和66這兩個數字,你會選哪一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