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探尋燕子岩溶洞 滕健 攝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蘭江街口的古樟 滕健 攝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唐訓方新故居 劉石朋 攝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蕭石月像(資料圖片)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唐訓方像(資料圖片)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蕭石月故居 劉石朋 攝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蘭江鄉的新農村新貌 龍文章 攝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紅星水庫滕健 攝

湖南常寧蘭江:湛藍江水哺育出常寧歷史上兩個第一

蘭江鄉景新村上藍廣場 龍文章 攝

老地名由來:

蘭江,水名,清《嘉慶通志》雲:“藍江,縣西,至文家橋入於宜江”。蘭江又為集鎮名,指位於常寧市西南10公里處的蘭江老街,1967年前為西路一圩市,1961年起蘭江始為鄉鎮級行政區劃名。據1986年版《衡陽市地名志》記載:“昔因青山倒映,水呈藍色,為藍江。”後來人們習慣性寫成蘭江並沿用至今。

老地名特色:

蘭江人傑地靈,清同治年間安徽巡撫唐訓方是唯一的常寧籍巡撫;1921年底常寧蘭江籍進步青年蕭石月經毛澤東介紹加入黨組織,成為常寧第一個中共黨員。後在黨的五大,他被選為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蘭江屬平泉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蘭江屬第十一區。1958年,蘭江屬衛星人民公社,1961年,設蘭江公社,1984年,更名蘭江鄉,屬宜陽區。1995年撤區並鄉時,將湖塘、金源鄉及正同鄉的一部分併入蘭江鄉。該鄉東與宜陽街道、板橋鎮毗鄰,南與洋泉、勝橋兩鎮交界,西與官嶺、新河兩地接壤。

一個因水而得名的地方

常寧市文史專家滕健告訴記者,蘭江,為一個水名。清《嘉慶通志》雲:“藍江,縣西,至文家橋入於宜江”。蘭江又為集鎮名,指位於常寧市西南10公里處的蘭江老街,1967年前為西路一圩市,1961年起蘭江始為鄉鎮級行政區劃。據1986年版《衡陽市地名志》記載:“昔因青山倒映,水呈藍色,為藍江。”後來人們習慣性寫成蘭江並沿用至今。蘭江水發源於洋泉鎮西南村塘衝源,在培元街道虎溪村文家橋匯入宜水,全長23.7千米,流域面積71.9平方千米,跨洋泉、蘭江、培元三個鄉鎮(街道)。

除了蘭江水外,還有坐落在湖塘村的紅星水庫,是常寧較大水庫之一。該水庫主壩高18米,長70米,水庫集雨面積4.75平方千米,正常水位113米,總庫容量338萬立方米,可灌溉5600多畝農田。

在紅星水庫庫尾有個“田螺形”紫色頁岩小礁,西傍青山,東臨綠水,宛如一顆碩大的田螺匍伏在水邊,水庫兩岸青山延綿起伏,茂林修竹。在紅星水庫尾的山腰有個燕子岩溶洞,深不可測,時常涼風習習。據說此巖洞內有地下河,直通宜水常寧城南門潭。有人曾結伴燃艾火照明,點石灰作標記探洞,深入約千米,遇到一片沼澤,不敢越過,只得返回。農業集體化時期,附近的村民曾將此洞作為集體養豬場所。出燕子巖,往上攀爬約半里到達山頂,山頂有燕山庵遺址,基址完好。如今,僧去庵毀,附近的村民在庵址旁建了座小洋樓。

唯一的常寧籍巡撫出自蘭江

常寧市政協幹部、蘭江人崔建華介紹,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湘軍名將唐訓方為唯一的常寧籍巡撫。唐訓方1809年出生在常寧縣湖塘(今蘭江鄉)老屋唐家。他歷任襄陽知府、湖北督糧道、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撫、署理湖北巡撫、直隸布政使。

史料記載,唐訓方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舉,四次赴京會試,均落第。咸豐三年(1853年)大挑(乾隆以後定製,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縣用,二等的以教職用。六年舉行一次,意在使舉人出身的有較寬的出路,名為大挑)。得二等。咸豐四年(1854年)唐訓方主講雙蹲書院時,曾國藩令他以教諭隨徵。初領水師副左營,嗣改入陸軍。隨羅澤南鎮壓蒲圻、武昌等地太平軍,獲知縣銜。次年,唐訓方隨羅澤南鎮壓江西、武漢等地的太平軍,累擢知府銜,賜花翎。之後幾年,他都在與太平軍、捻軍作戰,官職也一升再升。咸豐十年(1860年)解軍事,赴湖北督糧道任。不久,升湖北按察使,未幾,又擢升為湖北布政使。

同治元年(1862年)時任安徽巡撫的李續宜丁母憂,舉薦唐訓方代理。唐訓方自此署安徽巡撫,旋實授巡撫。後受僧格林沁彈劾降職。同治七年(1868年)乞假省墓,遂不復出。光緒三年(1878年)病逝於家鄉,享年69歲。

據說,唐訓方對待鄉鄰情深義重。辭官還鄉之後,第一件事是“立經緯公所於西鄉,以教養文武之士”,經費來源是“出己腴田”;第二件事是“置義田以恤族人”。義田,就是舊時供養接濟族人中鰥寡孤獨及急難者而置的田產;第三件事是修培元塔,熱盼家鄉多出人才;第四件事是出任雙蹲書院山長時書院既不收學費,他自己也不拿工資,學生還有獎學金,還增建了校舍。當年就培養出了兩名舉人。《同治常寧志》記載,從北宋到清代同治年間910多年間,常寧有名有姓的舉人也不過73人而已。

唐訓方為人忠厚有情義,去世後同為舉人出身的左宗棠感慨萬千,親自送了輓聯並譽他為“荊南良吏”。名士王闓運則尤其歎服,稱他“德隱而心苦”。

如今,唐訓方故居有老屋和新屋兩處。老屋故居位於蘭江鄉太子塘村蔣家組,該舊居是唐訓方出生、求學、終老居住地。史料顯示,唐訓方老屋故居,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坐北朝南,佔地面積達1400多平方米。唐訓方新屋故居位於蘭江鄉大平場村兩壁唐家,是唐訓方為官後所建。該故居坐東朝西,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小青瓦,騎虎門方均為紫砂岩石雕刻而成,各廂房院落間廊道相連,天井院落寬敞明亮,為典型的清代晚期湘南套院組合形式。目前,該故居僅保留了正廳屋,東西廂房院落保留了一部分,三合院地面基本保存完好。

常寧第一個中共黨員也出自蘭江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蕭石月:工人運動的先驅》闡述,1900年5月13日,蕭石月出生在蘭江鄉蘭江村蕭家 。蕭氏家譜記載:蕭石月的父親蕭相光,因為做些小生意,家中比較富裕。蕭石月七歲那年,望子成龍的父親把他送到書館啟蒙讀書。他經常在村裡這家進那家出,對每戶人家有沒有飯吃都很清楚,時常瞞著父親把糧食送給那些斷糧戶。17歲時,家裡給他定了門親事。但蕭石月結婚後只待了3天就離開了家鄉。不久,他考入湖北水警教練隊,意圖學好軍事知識,投身救國救民之行。然而,水警隊的兩年學兵生活讓他大失所望,最終憤然離開,1920年冬回到工人運動正風起雲湧的湖南長沙。

蕭石月的三哥蕭同茲也是一名進步青年,從湖南甲工學校畢業後,在同學黃愛、龐人銓等人的影響下開展工人運動,並與他們一道創辦了湖南勞工會。1920年,蕭石月在三哥的介紹下加入湖南勞工會,並被推薦到第一紗廠(勞工會活動主要基地)車間當工人。後來,蕭石月與同鄉蕭韶經常到毛澤東、何叔衡等創辦的文化書社閱讀進步書籍,到李達主持的自修大學聽演講,結識了李立三、蕭勁光、李維漢、夏明翰、易禮容等人。1921年8月,他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第一紗廠工人運動領導骨幹。參加中共一大後回到長沙開展活動的毛澤東,在這年底介紹蕭石月加入黨組織,蕭石月成為湖南產業工人中早期中共黨員之一,也是常寧第一個中共黨員,很快他就成為湖南工人運動的領導人。在革命鬥爭中,因為信仰不同,蕭石月與三哥蕭同茲逐漸產生分歧,走上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後來,蕭同茲擔任國民黨中央社社長近20年,為中國現代新聞通訊事業作出了貢獻。

1924年9月,蕭石月被中共湖南區委選送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夏畢業回國,補選為中共湖南區委委員,任中共安源地方委員會書記,後派往新化錫礦山開展工作,任中共錫礦山特別支部書記。1926年3月,他建立錫礦山礦工會。1927年4月,他率群眾智奪礦山商團和土豪劣紳的槍支100多條,成立新化錫礦山工人糾察隊,是當時全省較大的一支工人武裝。5月,蕭石月參加了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監察委員。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次設立黨內紀律檢查機構。

不久,“馬日事變”發生,蕭石月接到省總工會“將各縣工農武裝集中起來向長沙進攻”的命令,於5月28日率錫礦山工人糾察隊到湘潭會師,途經新化藍田,突遭國民黨許克祥部伏擊,獻出年輕生命,時年27歲。

蕭石月在湖南長期從事工人運動,在早期中共領導人中留有深刻印象。新中國成立後,時任中央統戰部部長的李維漢給湖南新化錫礦山寫來一封信,肯定了蕭石月在湖南工人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和卓越貢獻。(胡建軍 寧麗豔 曾國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