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而包郵區在垃圾分類推廣上則深諳一手鞭子一手糖果並行之道,垃圾分類該給點甜頭。

比如杭州一些小區中出現了“(垃圾)桶長制”,被委任為“桶長”的居民督導其他居民正確投放,並且依據投放情況對居民打分,分數能換取生活用品。

但如果像上海這樣落實的垃圾分類如果要堅持做下去,對大眾的科普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執行起來也有令人頭疼的問題。

很多城市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撤桶並點”,把原有的垃圾桶撤掉,要求居民去新設立的分類垃圾桶定時投放垃圾。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而包郵區在垃圾分類推廣上則深諳一手鞭子一手糖果並行之道,垃圾分類該給點甜頭。

比如杭州一些小區中出現了“(垃圾)桶長制”,被委任為“桶長”的居民督導其他居民正確投放,並且依據投放情況對居民打分,分數能換取生活用品。

但如果像上海這樣落實的垃圾分類如果要堅持做下去,對大眾的科普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執行起來也有令人頭疼的問題。

很多城市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撤桶並點”,把原有的垃圾桶撤掉,要求居民去新設立的分類垃圾桶定時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有網友吐槽,原先每棟居民樓下都有2-4個垃圾桶,突然撤掉之後,有的小區只設置兩個投放點,每個點不過4個垃圾桶。和以前相比,扔垃圾不僅要走半天才能到,而且容量也很堪憂。

而據過往報道,垃圾處理的過程中,力不從心的不止扔垃圾的人,垃圾收運系統也存在混亂與不足。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而包郵區在垃圾分類推廣上則深諳一手鞭子一手糖果並行之道,垃圾分類該給點甜頭。

比如杭州一些小區中出現了“(垃圾)桶長制”,被委任為“桶長”的居民督導其他居民正確投放,並且依據投放情況對居民打分,分數能換取生活用品。

但如果像上海這樣落實的垃圾分類如果要堅持做下去,對大眾的科普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執行起來也有令人頭疼的問題。

很多城市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撤桶並點”,把原有的垃圾桶撤掉,要求居民去新設立的分類垃圾桶定時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有網友吐槽,原先每棟居民樓下都有2-4個垃圾桶,突然撤掉之後,有的小區只設置兩個投放點,每個點不過4個垃圾桶。和以前相比,扔垃圾不僅要走半天才能到,而且容量也很堪憂。

而據過往報道,垃圾處理的過程中,力不從心的不止扔垃圾的人,垃圾收運系統也存在混亂與不足。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比如環衛系統的收運車輛只對接衛生填埋、焚燒等末端處置設施,所以常常出現前端垃圾分類後,到垃圾收運轉運過程中再次混合在一起的狀況。

事實上,垃圾分類這個名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真的是新鮮事嗎?當然不是。

但無奈的是,大眾不知道垃圾處理線上的確有分類的必要,而是習慣了“垃圾分類無用”、“垃圾分類就是做做樣子”。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而包郵區在垃圾分類推廣上則深諳一手鞭子一手糖果並行之道,垃圾分類該給點甜頭。

比如杭州一些小區中出現了“(垃圾)桶長制”,被委任為“桶長”的居民督導其他居民正確投放,並且依據投放情況對居民打分,分數能換取生活用品。

但如果像上海這樣落實的垃圾分類如果要堅持做下去,對大眾的科普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執行起來也有令人頭疼的問題。

很多城市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撤桶並點”,把原有的垃圾桶撤掉,要求居民去新設立的分類垃圾桶定時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有網友吐槽,原先每棟居民樓下都有2-4個垃圾桶,突然撤掉之後,有的小區只設置兩個投放點,每個點不過4個垃圾桶。和以前相比,扔垃圾不僅要走半天才能到,而且容量也很堪憂。

而據過往報道,垃圾處理的過程中,力不從心的不止扔垃圾的人,垃圾收運系統也存在混亂與不足。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比如環衛系統的收運車輛只對接衛生填埋、焚燒等末端處置設施,所以常常出現前端垃圾分類後,到垃圾收運轉運過程中再次混合在一起的狀況。

事實上,垃圾分類這個名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真的是新鮮事嗎?當然不是。

但無奈的是,大眾不知道垃圾處理線上的確有分類的必要,而是習慣了“垃圾分類無用”、“垃圾分類就是做做樣子”。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而包郵區在垃圾分類推廣上則深諳一手鞭子一手糖果並行之道,垃圾分類該給點甜頭。

比如杭州一些小區中出現了“(垃圾)桶長制”,被委任為“桶長”的居民督導其他居民正確投放,並且依據投放情況對居民打分,分數能換取生活用品。

但如果像上海這樣落實的垃圾分類如果要堅持做下去,對大眾的科普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執行起來也有令人頭疼的問題。

很多城市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撤桶並點”,把原有的垃圾桶撤掉,要求居民去新設立的分類垃圾桶定時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有網友吐槽,原先每棟居民樓下都有2-4個垃圾桶,突然撤掉之後,有的小區只設置兩個投放點,每個點不過4個垃圾桶。和以前相比,扔垃圾不僅要走半天才能到,而且容量也很堪憂。

而據過往報道,垃圾處理的過程中,力不從心的不止扔垃圾的人,垃圾收運系統也存在混亂與不足。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比如環衛系統的收運車輛只對接衛生填埋、焚燒等末端處置設施,所以常常出現前端垃圾分類後,到垃圾收運轉運過程中再次混合在一起的狀況。

事實上,垃圾分類這個名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真的是新鮮事嗎?當然不是。

但無奈的是,大眾不知道垃圾處理線上的確有分類的必要,而是習慣了“垃圾分類無用”、“垃圾分類就是做做樣子”。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只要活在地球上,就逃不過垃圾分類

這是我國正式開展垃圾分類的第19個年頭,才迎來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的開端。

而垃圾分類見成效,日本用了27年,德國用了40年。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垃圾分類的國家之一,早在 1965 年,各市便成立垃圾處理中心。據統計,目前德國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 65.6% ,成為全球垃圾分類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而包郵區在垃圾分類推廣上則深諳一手鞭子一手糖果並行之道,垃圾分類該給點甜頭。

比如杭州一些小區中出現了“(垃圾)桶長制”,被委任為“桶長”的居民督導其他居民正確投放,並且依據投放情況對居民打分,分數能換取生活用品。

但如果像上海這樣落實的垃圾分類如果要堅持做下去,對大眾的科普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執行起來也有令人頭疼的問題。

很多城市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撤桶並點”,把原有的垃圾桶撤掉,要求居民去新設立的分類垃圾桶定時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有網友吐槽,原先每棟居民樓下都有2-4個垃圾桶,突然撤掉之後,有的小區只設置兩個投放點,每個點不過4個垃圾桶。和以前相比,扔垃圾不僅要走半天才能到,而且容量也很堪憂。

而據過往報道,垃圾處理的過程中,力不從心的不止扔垃圾的人,垃圾收運系統也存在混亂與不足。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比如環衛系統的收運車輛只對接衛生填埋、焚燒等末端處置設施,所以常常出現前端垃圾分類後,到垃圾收運轉運過程中再次混合在一起的狀況。

事實上,垃圾分類這個名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真的是新鮮事嗎?當然不是。

但無奈的是,大眾不知道垃圾處理線上的確有分類的必要,而是習慣了“垃圾分類無用”、“垃圾分類就是做做樣子”。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只要活在地球上,就逃不過垃圾分類

這是我國正式開展垃圾分類的第19個年頭,才迎來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的開端。

而垃圾分類見成效,日本用了27年,德國用了40年。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垃圾分類的國家之一,早在 1965 年,各市便成立垃圾處理中心。據統計,目前德國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 65.6% ,成為全球垃圾分類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德國街頭的垃圾桶分類。/圖 風聞

德國基本按照“誰產生垃圾誰負責處理”要求,以垃圾處理總支出反算垃圾處理費徵收標準。

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多達8000餘部,如果垃圾分類不到位,個人和企業將受到鉅額罰款,且信譽也會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在德國扔垃圾,靠的全是錢。扔當然要付錢,扔得不正確就更要罰錢。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而包郵區在垃圾分類推廣上則深諳一手鞭子一手糖果並行之道,垃圾分類該給點甜頭。

比如杭州一些小區中出現了“(垃圾)桶長制”,被委任為“桶長”的居民督導其他居民正確投放,並且依據投放情況對居民打分,分數能換取生活用品。

但如果像上海這樣落實的垃圾分類如果要堅持做下去,對大眾的科普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執行起來也有令人頭疼的問題。

很多城市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撤桶並點”,把原有的垃圾桶撤掉,要求居民去新設立的分類垃圾桶定時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有網友吐槽,原先每棟居民樓下都有2-4個垃圾桶,突然撤掉之後,有的小區只設置兩個投放點,每個點不過4個垃圾桶。和以前相比,扔垃圾不僅要走半天才能到,而且容量也很堪憂。

而據過往報道,垃圾處理的過程中,力不從心的不止扔垃圾的人,垃圾收運系統也存在混亂與不足。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比如環衛系統的收運車輛只對接衛生填埋、焚燒等末端處置設施,所以常常出現前端垃圾分類後,到垃圾收運轉運過程中再次混合在一起的狀況。

事實上,垃圾分類這個名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真的是新鮮事嗎?當然不是。

但無奈的是,大眾不知道垃圾處理線上的確有分類的必要,而是習慣了“垃圾分類無用”、“垃圾分類就是做做樣子”。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只要活在地球上,就逃不過垃圾分類

這是我國正式開展垃圾分類的第19個年頭,才迎來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的開端。

而垃圾分類見成效,日本用了27年,德國用了40年。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垃圾分類的國家之一,早在 1965 年,各市便成立垃圾處理中心。據統計,目前德國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 65.6% ,成為全球垃圾分類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德國街頭的垃圾桶分類。/圖 風聞

德國基本按照“誰產生垃圾誰負責處理”要求,以垃圾處理總支出反算垃圾處理費徵收標準。

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多達8000餘部,如果垃圾分類不到位,個人和企業將受到鉅額罰款,且信譽也會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在德國扔垃圾,靠的全是錢。扔當然要付錢,扔得不正確就更要罰錢。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外國人分垃圾,不僅出錢還要出力。/圖 unsplash

而把垃圾分類視為民族驕傲的日本,靠的則是民眾的責任心。一些外國人的日語教材裡就有類似的內容:

比爾:早上好!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不是嗎!女鄰居:比爾桑,早上好!哦......哦不!比爾桑,你不能在星期二扔廢舊錄像帶,錄像帶必須在本月的第三個星期三扔棄。我注意到上週你在垃圾收集前一晚就把垃圾拿出來了,你不能這樣做!請在收集當天早上7點之前將其放到收集點,就像別人做的那樣。

日本的生活垃級分類細緻嚴謹由此可見一斑。

不同地區處理方式不同,有些地方高達 30 多種分類, 500 多項條款。通常情況下,日本的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四大類: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和大型垃圾。但日本的街道上幾乎不設垃圾桶。

而在教育上日本也抓得很嚴。日本的垃圾分類環保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到了小學的高年級,學校還會組織學生參觀居住地的垃圾處理廠。常年累月的宣傳教育讓垃圾分類制度在日本得以有效實施。

"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讓上海更美好了嗎?/unsplash

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上海垃圾分類滿月了。

為了紀念垃圾分類實行一個月,有的上海人點了一份“羊肉呂”慶祝。什麼叫“羊肉呂”?就是羊肉串不要中間的籤子。

按此推算,最近大熱的美食紀錄片《人間一串》在上海怕是要改名成《人間一呂》。

7月31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公佈了“滿月考”成績單。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上海城管執法部門共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案件872起,責令當場或限期整改8655起。

其中,未分類投放問題最為嚴重,從行業類別來看,大型商場和商務樓宇依然是問題的“重災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周到上海

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部門針對生活垃圾違法違規行為,共教育勸阻相對人13506起。換句話說就是,有上萬的上海市民在這首次“月考”中不合格。

開始垃圾分類的第33天,上海人試過了用vr遊戲練習如何分類,也曾一家子聚在一起召開學習大會,現在每天還要接受小區樓下阿姨的靈魂拷問:

“儂今天是撒子拉希?”

而作為下批全面實行垃圾分類46個城市之一的廣州,也悄悄地曝光了先鋒小區。位於廣州天河龍口西路的穗園小區,作為廣州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率先完成了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要求。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可能是近期最受上海人歡迎的表情包。

今天依然在吾日三省吾身的上海銀,垃圾分類一個月之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麻煩先給他們一杯珍珠奶茶不要珍珠。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出成績單?先聽聽上海人怎麼評

“真的勇士,敢於每天親自扔溼垃圾。”

上海市民今年的夏天格外難熬,不僅是因為歷年一遇的高熱天氣,更是因為這個夏天“臭氣熏天”。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圖/ 上海本地寶

網友@冰室騎士就吐槽現在每天下樓倒垃圾都像是在遭受一場酷刑。“還沒有走近就聞到了一大股惡臭味,還有一堆飛蟲環繞在垃圾桶四周。”

更可怕的是,一打開垃圾桶,你很快能聞到因為各種各樣的廚餘垃圾混合在一起,發酵出的難以置信的氣味。

而且現在的溼垃圾裡要求必須破袋投放,因為袋子本身是幹垃圾,不能放在一起。如果倒不出來,還要用手去抖、去摳,很容易弄髒手。

有些小區物業比較貼心,專門找了人做分類和破袋,溼垃圾也只要裝袋子扔就可以了,錢還是物業費出。

但更多的人只能自己親力親為。有些市民為了不想破袋,特意買了可降解袋垃圾袋裝溼垃圾,卻只有部分小區可用,在尚未普及的當下有些環衛站甚至會拒收。

而這個裝著所有廚餘垃圾的溼垃圾桶,並沒有任何特殊裝置,和收幹垃圾的桶一模一樣,數量也是一比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最常見的四個桶。/圖 上觀新聞

但溼垃圾的數量遠比其他垃圾來得多,堆得遍地都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某些地方缺乏人力收垃圾不及時,甚至小區門口的垃圾桶快被塞爆了也沒人收。

溼垃圾桶引來了各種蛇蟲鼠蟻,如果不幸桶爛了還有汙水滲出。遇上下雨,露天垃圾桶汙水可能流一地。

“每次路過小區門口的垃圾投放點都要被臭暈”,網友沈Dozen說他認為運送溼垃圾的垃圾車,甚至可以拿去當生化武器。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你這輩子聞過最難聞的氣味是什麼?”,這個問題若是拿去問上海人,大概會有一個統一回答——溼垃圾桶。

但就算扔垃圾被噁心吐了,記得打開蓋子吐在溼垃圾桶裡。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上海不相信996,上海不歡迎孤獨”

28歲的聰聰,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上海打拼。如今,做著一份高薪又得心應手的工作,雖然還是租房一族,但也算適應了上海的生活。

突然一天小區裡的垃圾桶不見了,單位同事的聊天話題都成了垃圾分類。“我不趕緊搞清楚這是個什麼東西,感覺生活繼續不下去了。”她說。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我需要一個鬧鐘喊我倒垃圾。/圖 虎嗅

於是在6月的最後一天,她花了一天時間,從早學到晚,好不容易學好了分類知識,隨後她就發現更大的難題在於投放垃圾的時間。

聰聰小區垃圾房上標明瞭開放的時間:早上7-9點和晚上6-8點。剛好她都不在家。每天早上7點之前出門才能趕得上公司打卡的她,開始與同事討論,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鐵到單位扔的可行性。

“別人是帶薪休假,而我只想帶圾上班。”聰聰說7月開始的第一個星期,她和室友都沒扔過垃圾,因為週末兩天他們都在加班。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垃圾淹沒。/圖 網易新聞

有的網友還列出了垃圾分類讓他最受不了五個點:

1.垃圾袋要展開給阿姨/志願者看過,隱私沒了;2.溼垃圾要破袋,手髒了;3.要和監管阿姨/志願者對話,要社交了;4.一天只有兩個時段可以扔;5.新裝了許多監控設備。

由於小區內沒有24小時垃圾桶,網民@花貓先生“做飯不敢做,害怕廚餘垃圾沒地方處理;外賣不敢點,餐盒無處處理”,甚至連奶茶都不敢喝了,人硬是瘦了好幾斤。

想減肥嗎?上海歡迎你。

因為垃圾分類勸退外地人的上海,或許是時候可以考慮新的宣傳語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別笑話上海人了,下一個輪到你了

世界上最先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國家是哪一個國家?

說出來可能令人難以置信,是中國。

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籲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便是“垃圾分類”的問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桶"治城市的垃圾桶。/圖 美移移民

而現代化的垃圾分類推進則是在千禧年開始。但這麼多年來,各地想到什麼就幹什麼,街道上的垃圾分類筒也走馬燈似地翻新花樣,而垃圾分類卻一直原地踏步。

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這點來說,關於垃圾分類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時間都不一樣。

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對垃圾分類採取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各地執行的基本上都是國家制定的這四大分類標準。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今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圖 中國數字科技館

廣州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就和上海的乾溼分法不大一樣。

而深受上海人羨慕的深圳垃圾分類方式,對垃圾分類最為細緻。在四分法的基礎上,深圳已初步建立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六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

不僅分類方式不一樣,立法上對垃圾分類的約束也不一樣。

這頭帝都人還在刷著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下一秒就收到消息推送:“北京市將通過立法約束垃圾分類, 罰款上限將不低於上海”,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深圳則更狠,亂丟個垃圾都要比別人金貴個5倍。今年2月,深圳在垃圾分類投放新規的草案中,把拒不改正者可處罰款金額提高10倍了,從50-100元變成了500-1000元。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而包郵區在垃圾分類推廣上則深諳一手鞭子一手糖果並行之道,垃圾分類該給點甜頭。

比如杭州一些小區中出現了“(垃圾)桶長制”,被委任為“桶長”的居民督導其他居民正確投放,並且依據投放情況對居民打分,分數能換取生活用品。

但如果像上海這樣落實的垃圾分類如果要堅持做下去,對大眾的科普和垃圾分類意識的培養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執行起來也有令人頭疼的問題。

很多城市執行垃圾分類的第一步就是最基本的“撤桶並點”,把原有的垃圾桶撤掉,要求居民去新設立的分類垃圾桶定時投放垃圾。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微博截圖

有網友吐槽,原先每棟居民樓下都有2-4個垃圾桶,突然撤掉之後,有的小區只設置兩個投放點,每個點不過4個垃圾桶。和以前相比,扔垃圾不僅要走半天才能到,而且容量也很堪憂。

而據過往報道,垃圾處理的過程中,力不從心的不止扔垃圾的人,垃圾收運系統也存在混亂與不足。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比如環衛系統的收運車輛只對接衛生填埋、焚燒等末端處置設施,所以常常出現前端垃圾分類後,到垃圾收運轉運過程中再次混合在一起的狀況。

事實上,垃圾分類這個名詞在中國人的生活中真的是新鮮事嗎?當然不是。

但無奈的是,大眾不知道垃圾處理線上的確有分類的必要,而是習慣了“垃圾分類無用”、“垃圾分類就是做做樣子”。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只要活在地球上,就逃不過垃圾分類

這是我國正式開展垃圾分類的第19個年頭,才迎來了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的開端。

而垃圾分類見成效,日本用了27年,德國用了40年。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垃圾分類的國家之一,早在 1965 年,各市便成立垃圾處理中心。據統計,目前德國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 65.6% ,成為全球垃圾分類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德國街頭的垃圾桶分類。/圖 風聞

德國基本按照“誰產生垃圾誰負責處理”要求,以垃圾處理總支出反算垃圾處理費徵收標準。

德國聯邦政府和各州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多達8000餘部,如果垃圾分類不到位,個人和企業將受到鉅額罰款,且信譽也會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在德國扔垃圾,靠的全是錢。扔當然要付錢,扔得不正確就更要罰錢。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外國人分垃圾,不僅出錢還要出力。/圖 unsplash

而把垃圾分類視為民族驕傲的日本,靠的則是民眾的責任心。一些外國人的日語教材裡就有類似的內容:

比爾:早上好!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不是嗎!女鄰居:比爾桑,早上好!哦......哦不!比爾桑,你不能在星期二扔廢舊錄像帶,錄像帶必須在本月的第三個星期三扔棄。我注意到上週你在垃圾收集前一晚就把垃圾拿出來了,你不能這樣做!請在收集當天早上7點之前將其放到收集點,就像別人做的那樣。

日本的生活垃級分類細緻嚴謹由此可見一斑。

不同地區處理方式不同,有些地方高達 30 多種分類, 500 多項條款。通常情況下,日本的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四大類: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和大型垃圾。但日本的街道上幾乎不設垃圾桶。

而在教育上日本也抓得很嚴。日本的垃圾分類環保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到了小學的高年級,學校還會組織學生參觀居住地的垃圾處理廠。常年累月的宣傳教育讓垃圾分類制度在日本得以有效實施。

垃圾分類第一個月,上海更髒了?

在《建國方略》中,孫中山提到,“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

與上海人一樣,國外許多國家剛推行垃圾分類時,市民每天也是被垃圾桶和垃圾袋搞得暈頭轉向。垃圾分類從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但希望若干年後再回首,我們不要仍然只是“多了幾個垃圾桶”而已。

✎作者 | 王中中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週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