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位居七品,卻扳倒寇準,26年後當宰相,死後投胎成了毛驢?

寇準 宋朝 宋真宗 宋太宗 北宋 趙普 老宋談史 2019-04-08

宋朝不但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百姓的思想意識也尤為開放。有道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老宋認為,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讓宋朝人更為知書達理,而且還衍生出了許多奇聞異事,為後世留下了無盡的文學創作素材。今天,老宋就跟大家談一談,一則發生在北宋年間的趣事,故事的主人公名為馮拯。

馮拯,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的一甲進士,名相趙普的家臣。他雖家世顯赫,但仕途有些坎坷,隨著趙普被罷黜,大多數時間都在地方任職。相比之下,小他兩年及第的寇準早已出將入相,成了朝廷二品大員、參知政事,而他那時僅是一個七品小官。

有趣的是,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寇準“素不悅拯”,“拯嘗與準有隙,故準抑之”。按理說,兩人地位和官職相差甚遠,並不該有什麼交集,那又是因何交惡呢?

此人位居七品,卻扳倒寇準,26年後當宰相,死後投胎成了毛驢?

馮拯劇照

老宋認為,大概是因為馮拯的急功近利,引起了寇準的反感。當年,馮拯在端州任職的時候,十多次上書太宗,提出了一籮筐的治國之策。試想一下,馮拯的這種做法,如果放在當下,明顯屬於“未經允許,越級彙報”,無論是在政府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都非常忌諱,會帶來巨大的危害。想必寇準就是那時,心裡烙下了“此人不可重用”的想法。

雖說馮拯的做法有失妥當,但宋太宗依然覺得他是個人才,動了把他調到京城任職的念頭,可聽了寇準的諫言後,最終並未重用他。

站在馮拯的角度,眼看能大展手腳、平步青雲了,不曾想,寇準竟跳出來阻撓。於是,他打心眼裡認為,自己的仕途被寇準耽誤了。如此一來,馮拯怒火中燒,四處留意寇準的行為,試圖蒐集他的把柄。之後,馮拯挖出了一些證據,便立馬彈劾寇準擅權亂政,在嶺南用人不公。宋太宗一看,大為震驚,派人查實後,將寇準由參知政事降為給事中。至此,寇準算是栽了個大跟頭。

此人位居七品,卻扳倒寇準,26年後當宰相,死後投胎成了毛驢?

劇照 左宋真宗 右寇準

宋真宗即位後,長期在外地任職的馮拯被召回京師,開始受到重用。於是,馮拯緊緊抓住機會,竭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並在人才濟濟的鹹平年間迅速崛起,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便升任參知政事。由此可見,馮拯此人還是有點真才實料的。

宦海浮沉,熬了26年,終究是當上了宰相,功德圓滿的馮拯,於仁宗天聖元年去世。

一年後,老宰相的週年忌日,馮家子孫大操大辦,請了許多名門貴族。誰料,此時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讓馮家淪為汴京城的笑柄。

京城“錫慶院”的旁邊,有一戶人家裡的母驢生出一頭小驢。本來這頭小毛驢跟其他的驢並未有什麼不同,可當它趴下後,肚子上的白毛把眾人都驚壞了。毛的尖端竟是黑色的,形跡彷彿是“馮拯”二字。見到此景,便有人推算,是說馮拯去世的時間和毛驢出生的時間差不多,定是有關聯。

此人位居七品,卻扳倒寇準,26年後當宰相,死後投胎成了毛驢?

毛驢劇照

世人都喜歡湊熱鬧,此事一出,很快就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一傳十十傳百,宰相馮拯投胎變毛驢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汴京城。此後,事情越傳越凶,馮拯的兩個兒子也感覺臉上無光,為了平息此事,就想去買下這頭毛驢。

作為朝中重臣的家眷,登門去買毛驢,已經是給足了面子。可誰知,那戶人家張口就要一百萬錢(約合30萬)。按照當時的市價,一頭成年毛驢不過是六千錢。這開出幾百倍的價格,擺明了是要敲詐。而馮拯的倆兒子,都是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明知道自己被敲詐了,卻也找不出破綻,只能乖乖認栽掏錢。

其實呢?老宋看來,想要造成這種效果並不難,就跟現代人刺青差不多。首先,把肚子上的毛刮掉;然後,用針沾著墨水在肚子上寫上“馮拯”二字;最後,等到肚子上的毛重新長出來,那墨也因為完全滲透入了毛髮,所以長出的毛,前端就跟名字一樣。

此人位居七品,卻扳倒寇準,26年後當宰相,死後投胎成了毛驢?

馮拯畫像

馮拯兒子不知道的是,這個伎倆在十多年前早已出現過了。那時候,鮑當任桐廬縣縣令,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

當年村裡有一個人特別招人煩,性情刻薄,還喜歡佔人便宜,大家討厭的牙癢癢。此人去世後,鄰村生了一頭牛,這牛肚子上便出現了那人的名字。那人兒子為了遮羞,花了十萬錢的高價,買下了這頭牛。然而,十天後有人來報案,說是被騙了錢。此人說自己是刺青師,跟牛主人合夥,騙了死者兒子十萬錢。牛主人本來說是一人一半,可沒想到牛主人只給了他一萬錢,他不忿,這才來自首,並且揭發了牛主人的騙局。

身為宰相之子,能被一介平民玩弄至此,不得不說是馮拯的悲哀。但凡,他的兩個兒子能多關心一下政事,怕也不會吃這個啞巴虧。不過,小小的平民竟敢設局來捉弄重臣家眷,並且敢明碼標價敲詐,是不是能側面說明,真宗時期政治清明,為官之人不敢仗勢欺人呢?

參考文獻:

《宋史·卷二百八十五·列傳第四十四》《隆平集》《宋史·寇準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