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孔子 莊子 文化 子貢 不完美媽媽 儒家 愚人書房 2019-07-20
"

孔子的時代,價值觀多得就像今天一樣一樣的,國與國之間常常為了各自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互相討伐,人與人之間,也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紛爭。如果我們把時光拉近一看,從人性上幾千年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文明當然在日新月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從沒有因為某種價值觀而優化許多。甚至很多人認為更加糟糕了,世風日下道德崩潰了。

"

孔子的時代,價值觀多得就像今天一樣一樣的,國與國之間常常為了各自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互相討伐,人與人之間,也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紛爭。如果我們把時光拉近一看,從人性上幾千年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文明當然在日新月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從沒有因為某種價值觀而優化許多。甚至很多人認為更加糟糕了,世風日下道德崩潰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每當我們看到大國以某種價值觀為由攻打其他小國導致許多無辜生命隕滅,每當我們看到強者肆無忌憚欺壓弱者,每當我們看到許多不負責任的老師填鴨灌輸學生,每當我們看到父母逼迫子女做他們不願意的選擇導致人生悲劇,每當我們看到夫妻因意見不合而吵架離婚,每當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咖們在吹捧煽動某種言論唯恐天下不亂,每當我們看到鍵盤俠們一言不合就互相詆譭侮辱,每當我們看到自己身處的世界依然紛爭不斷無法和諧,我們就不免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

孔子的時代,價值觀多得就像今天一樣一樣的,國與國之間常常為了各自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互相討伐,人與人之間,也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紛爭。如果我們把時光拉近一看,從人性上幾千年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文明當然在日新月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從沒有因為某種價值觀而優化許多。甚至很多人認為更加糟糕了,世風日下道德崩潰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每當我們看到大國以某種價值觀為由攻打其他小國導致許多無辜生命隕滅,每當我們看到強者肆無忌憚欺壓弱者,每當我們看到許多不負責任的老師填鴨灌輸學生,每當我們看到父母逼迫子女做他們不願意的選擇導致人生悲劇,每當我們看到夫妻因意見不合而吵架離婚,每當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咖們在吹捧煽動某種言論唯恐天下不亂,每當我們看到鍵盤俠們一言不合就互相詆譭侮辱,每當我們看到自己身處的世界依然紛爭不斷無法和諧,我們就不免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巴比倫通天塔的故事,人類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團結在一起要修一個塔,直衝雲霄。上帝看到害怕了,於是耍手段,讓人們彼此聽不懂對方的語言,從而無法很好的溝通,形成了文化隔閡,從此再也無法團結在一起做事,通天塔也就停工歇菜了。

"

孔子的時代,價值觀多得就像今天一樣一樣的,國與國之間常常為了各自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互相討伐,人與人之間,也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紛爭。如果我們把時光拉近一看,從人性上幾千年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文明當然在日新月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從沒有因為某種價值觀而優化許多。甚至很多人認為更加糟糕了,世風日下道德崩潰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每當我們看到大國以某種價值觀為由攻打其他小國導致許多無辜生命隕滅,每當我們看到強者肆無忌憚欺壓弱者,每當我們看到許多不負責任的老師填鴨灌輸學生,每當我們看到父母逼迫子女做他們不願意的選擇導致人生悲劇,每當我們看到夫妻因意見不合而吵架離婚,每當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咖們在吹捧煽動某種言論唯恐天下不亂,每當我們看到鍵盤俠們一言不合就互相詆譭侮辱,每當我們看到自己身處的世界依然紛爭不斷無法和諧,我們就不免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巴比倫通天塔的故事,人類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團結在一起要修一個塔,直衝雲霄。上帝看到害怕了,於是耍手段,讓人們彼此聽不懂對方的語言,從而無法很好的溝通,形成了文化隔閡,從此再也無法團結在一起做事,通天塔也就停工歇菜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語言不同,價值觀不同,就會有隔閡,就不能和諧了。我們老話也是這樣說:同床異夢,大難臨頭各自飛。道不同不相為謀。

俄羅斯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流放作家索爾仁尼琴說過一句話:“我絕不相信這個時代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義和良善的價值觀,它們不僅有,而且不是朝令夕改、流動無常的,它們是穩定而永恆的。”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經問出過。孔子的答案,被很多人視為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衛靈公》裡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首先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接受的,自己不認同,不喜歡的,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並且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能強求別人做到。孔子這句話,可以說戳中了人與人的紛爭之源。我們太多太多的紛爭和罪惡、陰暗面,就來自於自己都不能接受或無法承受的事情,卻強迫他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也喜歡強求別人做得到。

"

孔子的時代,價值觀多得就像今天一樣一樣的,國與國之間常常為了各自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互相討伐,人與人之間,也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紛爭。如果我們把時光拉近一看,從人性上幾千年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文明當然在日新月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從沒有因為某種價值觀而優化許多。甚至很多人認為更加糟糕了,世風日下道德崩潰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每當我們看到大國以某種價值觀為由攻打其他小國導致許多無辜生命隕滅,每當我們看到強者肆無忌憚欺壓弱者,每當我們看到許多不負責任的老師填鴨灌輸學生,每當我們看到父母逼迫子女做他們不願意的選擇導致人生悲劇,每當我們看到夫妻因意見不合而吵架離婚,每當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咖們在吹捧煽動某種言論唯恐天下不亂,每當我們看到鍵盤俠們一言不合就互相詆譭侮辱,每當我們看到自己身處的世界依然紛爭不斷無法和諧,我們就不免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巴比倫通天塔的故事,人類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團結在一起要修一個塔,直衝雲霄。上帝看到害怕了,於是耍手段,讓人們彼此聽不懂對方的語言,從而無法很好的溝通,形成了文化隔閡,從此再也無法團結在一起做事,通天塔也就停工歇菜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語言不同,價值觀不同,就會有隔閡,就不能和諧了。我們老話也是這樣說:同床異夢,大難臨頭各自飛。道不同不相為謀。

俄羅斯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流放作家索爾仁尼琴說過一句話:“我絕不相信這個時代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義和良善的價值觀,它們不僅有,而且不是朝令夕改、流動無常的,它們是穩定而永恆的。”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經問出過。孔子的答案,被很多人視為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衛靈公》裡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首先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接受的,自己不認同,不喜歡的,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並且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能強求別人做到。孔子這句話,可以說戳中了人與人的紛爭之源。我們太多太多的紛爭和罪惡、陰暗面,就來自於自己都不能接受或無法承受的事情,卻強迫他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也喜歡強求別人做得到。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這是非常違揹人道的,孔子用寬恕來闡釋仁,待人以仁的最低標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這一個最低標準,卻成為了難以達到的高標準。可見君子不易做啊。

如果我們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能寬恕對待世人,你才真正把目光從對外的審視和批判,收斂回來看向自我,這才有真正的一日三省吾身心;

你若每天盯著別人的對錯,今天覺得某某修為還不行,明天覺得某某說的不對路,後天覺得某某應該怎樣才對,結果一回看自己,幾乎全做不到。自己做不到的,最容易去要求別人。如此,獨善其身就是空話了,更別提更高要求的兼濟天下云云。

"

孔子的時代,價值觀多得就像今天一樣一樣的,國與國之間常常為了各自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互相討伐,人與人之間,也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紛爭。如果我們把時光拉近一看,從人性上幾千年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文明當然在日新月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從沒有因為某種價值觀而優化許多。甚至很多人認為更加糟糕了,世風日下道德崩潰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每當我們看到大國以某種價值觀為由攻打其他小國導致許多無辜生命隕滅,每當我們看到強者肆無忌憚欺壓弱者,每當我們看到許多不負責任的老師填鴨灌輸學生,每當我們看到父母逼迫子女做他們不願意的選擇導致人生悲劇,每當我們看到夫妻因意見不合而吵架離婚,每當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咖們在吹捧煽動某種言論唯恐天下不亂,每當我們看到鍵盤俠們一言不合就互相詆譭侮辱,每當我們看到自己身處的世界依然紛爭不斷無法和諧,我們就不免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巴比倫通天塔的故事,人類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團結在一起要修一個塔,直衝雲霄。上帝看到害怕了,於是耍手段,讓人們彼此聽不懂對方的語言,從而無法很好的溝通,形成了文化隔閡,從此再也無法團結在一起做事,通天塔也就停工歇菜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語言不同,價值觀不同,就會有隔閡,就不能和諧了。我們老話也是這樣說:同床異夢,大難臨頭各自飛。道不同不相為謀。

俄羅斯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流放作家索爾仁尼琴說過一句話:“我絕不相信這個時代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義和良善的價值觀,它們不僅有,而且不是朝令夕改、流動無常的,它們是穩定而永恆的。”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經問出過。孔子的答案,被很多人視為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衛靈公》裡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首先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接受的,自己不認同,不喜歡的,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並且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能強求別人做到。孔子這句話,可以說戳中了人與人的紛爭之源。我們太多太多的紛爭和罪惡、陰暗面,就來自於自己都不能接受或無法承受的事情,卻強迫他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也喜歡強求別人做得到。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這是非常違揹人道的,孔子用寬恕來闡釋仁,待人以仁的最低標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這一個最低標準,卻成為了難以達到的高標準。可見君子不易做啊。

如果我們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能寬恕對待世人,你才真正把目光從對外的審視和批判,收斂回來看向自我,這才有真正的一日三省吾身心;

你若每天盯著別人的對錯,今天覺得某某修為還不行,明天覺得某某說的不對路,後天覺得某某應該怎樣才對,結果一回看自己,幾乎全做不到。自己做不到的,最容易去要求別人。如此,獨善其身就是空話了,更別提更高要求的兼濟天下云云。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看孔子已經說絕了吧,還不夠呢,孔子沒有說完,其實這句話的反向語,才是最嚇人的。世間萬惡,多半還不來自於己所不欲施於人,而是主要來自於下面這一句。這一句就是莊子他老人家說出來的。

莊子說:“己所甚欲,亦勿施於人”。莊子太偉大了!

我們來看《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

孔子的時代,價值觀多得就像今天一樣一樣的,國與國之間常常為了各自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互相討伐,人與人之間,也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紛爭。如果我們把時光拉近一看,從人性上幾千年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文明當然在日新月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從沒有因為某種價值觀而優化許多。甚至很多人認為更加糟糕了,世風日下道德崩潰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每當我們看到大國以某種價值觀為由攻打其他小國導致許多無辜生命隕滅,每當我們看到強者肆無忌憚欺壓弱者,每當我們看到許多不負責任的老師填鴨灌輸學生,每當我們看到父母逼迫子女做他們不願意的選擇導致人生悲劇,每當我們看到夫妻因意見不合而吵架離婚,每當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咖們在吹捧煽動某種言論唯恐天下不亂,每當我們看到鍵盤俠們一言不合就互相詆譭侮辱,每當我們看到自己身處的世界依然紛爭不斷無法和諧,我們就不免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巴比倫通天塔的故事,人類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團結在一起要修一個塔,直衝雲霄。上帝看到害怕了,於是耍手段,讓人們彼此聽不懂對方的語言,從而無法很好的溝通,形成了文化隔閡,從此再也無法團結在一起做事,通天塔也就停工歇菜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語言不同,價值觀不同,就會有隔閡,就不能和諧了。我們老話也是這樣說:同床異夢,大難臨頭各自飛。道不同不相為謀。

俄羅斯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流放作家索爾仁尼琴說過一句話:“我絕不相信這個時代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義和良善的價值觀,它們不僅有,而且不是朝令夕改、流動無常的,它們是穩定而永恆的。”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經問出過。孔子的答案,被很多人視為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衛靈公》裡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首先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接受的,自己不認同,不喜歡的,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並且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能強求別人做到。孔子這句話,可以說戳中了人與人的紛爭之源。我們太多太多的紛爭和罪惡、陰暗面,就來自於自己都不能接受或無法承受的事情,卻強迫他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也喜歡強求別人做得到。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這是非常違揹人道的,孔子用寬恕來闡釋仁,待人以仁的最低標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這一個最低標準,卻成為了難以達到的高標準。可見君子不易做啊。

如果我們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能寬恕對待世人,你才真正把目光從對外的審視和批判,收斂回來看向自我,這才有真正的一日三省吾身心;

你若每天盯著別人的對錯,今天覺得某某修為還不行,明天覺得某某說的不對路,後天覺得某某應該怎樣才對,結果一回看自己,幾乎全做不到。自己做不到的,最容易去要求別人。如此,獨善其身就是空話了,更別提更高要求的兼濟天下云云。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看孔子已經說絕了吧,還不夠呢,孔子沒有說完,其實這句話的反向語,才是最嚇人的。世間萬惡,多半還不來自於己所不欲施於人,而是主要來自於下面這一句。這一句就是莊子他老人家說出來的。

莊子說:“己所甚欲,亦勿施於人”。莊子太偉大了!

我們來看《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這故事意思馬本來自然生活,該喝該喝該吃就吃,撒蹄撒歡的,很自然。結果伯樂來了,說我善於治馬,開始各種過度的折騰,結果馬死了一半。伯樂就是己所欲強施於人。

"

孔子的時代,價值觀多得就像今天一樣一樣的,國與國之間常常為了各自的利益,不顧百姓死活互相討伐,人與人之間,也常常產生各種各樣的紛爭。如果我們把時光拉近一看,從人性上幾千年似乎沒有任何變化,文明當然在日新月異,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從沒有因為某種價值觀而優化許多。甚至很多人認為更加糟糕了,世風日下道德崩潰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每當我們看到大國以某種價值觀為由攻打其他小國導致許多無辜生命隕滅,每當我們看到強者肆無忌憚欺壓弱者,每當我們看到許多不負責任的老師填鴨灌輸學生,每當我們看到父母逼迫子女做他們不願意的選擇導致人生悲劇,每當我們看到夫妻因意見不合而吵架離婚,每當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咖們在吹捧煽動某種言論唯恐天下不亂,每當我們看到鍵盤俠們一言不合就互相詆譭侮辱,每當我們看到自己身處的世界依然紛爭不斷無法和諧,我們就不免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紛爭,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巴比倫通天塔的故事,人類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團結在一起要修一個塔,直衝雲霄。上帝看到害怕了,於是耍手段,讓人們彼此聽不懂對方的語言,從而無法很好的溝通,形成了文化隔閡,從此再也無法團結在一起做事,通天塔也就停工歇菜了。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語言不同,價值觀不同,就會有隔閡,就不能和諧了。我們老話也是這樣說:同床異夢,大難臨頭各自飛。道不同不相為謀。

俄羅斯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流放作家索爾仁尼琴說過一句話:“我絕不相信這個時代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義和良善的價值觀,它們不僅有,而且不是朝令夕改、流動無常的,它們是穩定而永恆的。”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經問出過。孔子的答案,被很多人視為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衛靈公》裡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首先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接受的,自己不認同,不喜歡的,不要強行加於別人身上。並且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能強求別人做到。孔子這句話,可以說戳中了人與人的紛爭之源。我們太多太多的紛爭和罪惡、陰暗面,就來自於自己都不能接受或無法承受的事情,卻強迫他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也喜歡強求別人做得到。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這是非常違揹人道的,孔子用寬恕來闡釋仁,待人以仁的最低標準,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然而這一個最低標準,卻成為了難以達到的高標準。可見君子不易做啊。

如果我們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能寬恕對待世人,你才真正把目光從對外的審視和批判,收斂回來看向自我,這才有真正的一日三省吾身心;

你若每天盯著別人的對錯,今天覺得某某修為還不行,明天覺得某某說的不對路,後天覺得某某應該怎樣才對,結果一回看自己,幾乎全做不到。自己做不到的,最容易去要求別人。如此,獨善其身就是空話了,更別提更高要求的兼濟天下云云。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們看孔子已經說絕了吧,還不夠呢,孔子沒有說完,其實這句話的反向語,才是最嚇人的。世間萬惡,多半還不來自於己所不欲施於人,而是主要來自於下面這一句。這一句就是莊子他老人家說出來的。

莊子說:“己所甚欲,亦勿施於人”。莊子太偉大了!

我們來看《莊子·馬蹄》:“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這故事意思馬本來自然生活,該喝該喝該吃就吃,撒蹄撒歡的,很自然。結果伯樂來了,說我善於治馬,開始各種過度的折騰,結果馬死了一半。伯樂就是己所欲強施於人。

孔子和莊子各用一句簡單的話,完美解釋了世間紛爭的原因

我自己認為好的,強行施加於人,這才是比己所不欲強施與人更可怕更恐怖的事情。這樣的事情每一天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和身邊。

比如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應該猛學鋼琴及上各種培訓班,因為他們覺得那是為你好,但他們不會管你需要什麼。比如有些老師,把他們認為正確的觀念強加於學生,從不管學生未來的不同發展需求;比如國家與國家之間,因自我的文化價值觀自覺很對路,也強迫其他國家民族的人同行之;人與人之間因觀點不一樣,所引發的血案,太多太多,這樣的事情,充斥在人類社會之中。造成的痛苦與災難無與倫比。

所以說,人類紛爭之源,就來自於這兩句話,己所欲,強施於人;己所不欲,強施於人。因這兩點,就是人這種生命自私自我的偏執,實在太過於強大的原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