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鑑賞 化石

恐龍 海洋學 玳瑁 少金鑑寶 2017-04-13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蹟,最常見的是骸骨和貝殼等。化石(英文:Fossil)一詞來自拉丁語“fossilis”,意思是挖出來。大多數化石是史前生物的能保存下來的堅硬部分,而且這些生物是在化石採集地區生存的研究化石可以瞭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岩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藏品鑑賞 化石

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後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後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物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來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的生物遺體、遺蹟就稱為化石。

藏品鑑賞 化石

某些化石作為環境的指示物是很有價值的。例如造礁珊瑚似乎總是生活在與今天相似的條件下。因此,如果地質學家找到了珊瑚礁化石——珊瑚最初被埋藏的地方,就可以有理由地認為,這些含有珊瑚的岩石形成於溫暖的相當淺的海中。這就使得勾畫出史前時期海的位置及範圍成為可能。珊瑚礁化石的存在還可指示出古代水體的深度、溫度、底部條件和含鹽度。

藏品鑑賞 化石

化石的一個更重要的用途是用來進行對比——確定若干岩層間彼此相互關係的密切的程度。通過對比或比較各岩層所含的特徵化石,地質學家可以確定一個特定區域的某種地質建造的分佈。有的化石在地質歷史上生存的時間相當短,然而在地理分佈上卻相當廣泛。這種化石被稱為指示化石。由於這種化石通常只是和某一特定時代的岩石共生,所以在對比中特別有用。

藏品鑑賞 化石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市民去海洋二所科研館,可以看到一枚珍貴的矛尾魚標本——4億年前“活化石”,是世界上保留的最古老魚類。它們是科學家尋求從魚到人的演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線索。普通魚的魚鰭裡,都沒有肌肉,沒有骨骼,而牛逼矛尾魚的身材,那是魚類中的施瓦辛格——它們有很厚的肌肉,還有一對強大的胸鰭,一對腹鰭裡還有一段管狀的骨骼。有肌肉就可以運動,並且鰭中的管狀骨骼正是登陸陸地時所必須的“支撐架”,所以矛尾魚可以在灘塗上行走。

藏品鑑賞 化石

1938年12月20日,科學家拉邁蒂女士在非洲東南部,巡視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生生的矛尾魚,此魚又稱“拉邁蒂魚”。這是二十世紀科學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其性質幾乎可以和發現一隻活恐龍相比。6月8日,浙江唯一的一枚矛尾魚標本,將和稀有的大珊瑚、海鰻、玳瑁等海洋生物標本,在海洋二所展出。

藏品鑑賞 化石

文中此化石,目前推測也是矛尾魚的化石,其大長:300cm,寬:80cm,小長:280cm,寬:80cm。與上文中舉例的矛尾魚特徵等都相識度極高,該化石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其性質價值幾乎可以和發現一隻活恐龍相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