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出的恐龍頭骨化石

06 權威專家 靈武恐龍化石是國寶

徐星教授通過初步對比研究後,在頭骨化石鑑定書中寫到道:“這一恐龍屬於樑龍類,與發現於南半球的一些恐龍屬種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其神經孔保存十分完整,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恐龍腦顱化石之一,靈武恐龍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史中一次重要發現!”

2005年7月29日,徐星首次抵達靈武。

他仔細觀察了恐龍化石坑後,認為靈武恐龍化石發現後現場保護措施得力,化石保存十分完整,沒有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化石標本分佈密集,現場十分壯觀,石化程度比新疆、山東、內蒙、甘肅恐龍化石還要好,屬國寶級恐龍化石。

07 南磁灣群眾 恐龍就在家門口

馬師傅是磁窯堡煤礦的礦工,住在南磁灣已經10多年了。

馬師傅在礦井清理煤矸石時,經常發現一些樹木化石,有樹葉、樹枝等,還有像竹子一樣的化石。

但馬師傅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的山坡上竟埋藏著這麼多化石,原來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馬雲的鄰居趙忠福說,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後才知道恐龍,誰能想到1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就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山上。

老趙說,10年前磁窯堡煤礦在南磁灣開闢新居民區時,推土機挖出來許多這樣的“石頭”,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他以為是古代人的屍骨,他想,古代人的個頭怎麼這樣大?回到家後,他擔心家人害怕,一直也沒說起過這事。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出的恐龍頭骨化石

06 權威專家 靈武恐龍化石是國寶

徐星教授通過初步對比研究後,在頭骨化石鑑定書中寫到道:“這一恐龍屬於樑龍類,與發現於南半球的一些恐龍屬種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其神經孔保存十分完整,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恐龍腦顱化石之一,靈武恐龍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史中一次重要發現!”

2005年7月29日,徐星首次抵達靈武。

他仔細觀察了恐龍化石坑後,認為靈武恐龍化石發現後現場保護措施得力,化石保存十分完整,沒有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化石標本分佈密集,現場十分壯觀,石化程度比新疆、山東、內蒙、甘肅恐龍化石還要好,屬國寶級恐龍化石。

07 南磁灣群眾 恐龍就在家門口

馬師傅是磁窯堡煤礦的礦工,住在南磁灣已經10多年了。

馬師傅在礦井清理煤矸石時,經常發現一些樹木化石,有樹葉、樹枝等,還有像竹子一樣的化石。

但馬師傅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的山坡上竟埋藏著這麼多化石,原來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馬雲的鄰居趙忠福說,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後才知道恐龍,誰能想到1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就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山上。

老趙說,10年前磁窯堡煤礦在南磁灣開闢新居民區時,推土機挖出來許多這樣的“石頭”,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他以為是古代人的屍骨,他想,古代人的個頭怎麼這樣大?回到家後,他擔心家人害怕,一直也沒說起過這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人員在修理化石

在南磁灣山樑西側,數年前曾建有一座規模不小的磚場,磚場就在山坡上取土燒磚。

讓磚場老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土燒出的磚質量很差,隨後磚場就停止了生產。

幸虧磚場因土質問題而停產,如果當初磚場再向前取土,這裡的恐龍化石或許就被破壞殆盡。

在山樑東側的山凹中,有一口廢棄的煤井。據附近居民介紹,煤礦投產時間不長,當時因礦井煤層含水量大,無法正常採煤而停產。

化石又躲過了採煤帶來的塌陷厄運。

距化石埋藏不遠處,有一個10米見方的土坑,這是當年磚場蓄水的水池。一條水渠順著水池延伸到埋藏化石的位置,化石周圍土層有明顯被雨水沖刷過的痕跡。正是由於磚場取土,使化石埋藏土層變淺,加之雨水沖刷,化石終於重見天日。

08 研究人員 恐龍滅亡之猜想

數億年前,西北地區氣候溫溼,地面上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邊湖泊盪漾,成群結隊的恐龍時而在叢林中啃食著樹枝,時而聚集到湖泊中洗澡嬉戲,一派悠閒自得的神態。

那麼這些恐龍怎麼會集體死亡,又被埋藏在地下呢?

研究人員做出各種猜想:

猜想一:數億年前的某天早晨,太陽剛躍出地平線,大地遠處傳來一些顫抖,預示著災難的到來。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之後暴雨如注,洶湧的山洪發出恐怖的咆哮聲音。

一群正在湖畔覓食的恐龍來不及逃避,瞬間被夾雜著泥沙的洪水吞沒。洪水退後,一切恢復了平靜,恐龍屍體陷入深深的泥土中。時光飛梭、星轉鬥移,1.6億年過去了,這群恐龍的骨骸變成了化石。

猜想二:那是一場人類難以想象的火山爆發,或者是一次滅絕生靈的大地震。

剎那間,浩瀚無際的森林被無情地埋在地下,遭到滅頂之災的還有這些巨大的恐龍及其它爬行動物。億萬年後,森林變成了煤炭,恐龍變成了化石。

至今,在南磁灣村附近的山坡上,還遺留有火山爆發後的岩漿痕跡。

猜想三: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打破了寧靜的世界。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撞擊,這一撞產生了幾萬顆原子彈的威力。

一個卷著塵埃的巨大蘑菇雲迅速升起,直衝雲霄,彌散的塵埃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黑雲遮天,世界沒有了陽光,這種黑暗持續了很久。

地球上的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恐龍和其它動物因食物鏈中斷而相繼死亡。這些恐龍的屍體在沒有腐爛風化之前,在地層沉積作用下,被迅速掩埋在一個溼度和壓力適宜的地方,它們逃過細菌和酸性物質的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逐漸變成了化石。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出的恐龍頭骨化石

06 權威專家 靈武恐龍化石是國寶

徐星教授通過初步對比研究後,在頭骨化石鑑定書中寫到道:“這一恐龍屬於樑龍類,與發現於南半球的一些恐龍屬種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其神經孔保存十分完整,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恐龍腦顱化石之一,靈武恐龍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史中一次重要發現!”

2005年7月29日,徐星首次抵達靈武。

他仔細觀察了恐龍化石坑後,認為靈武恐龍化石發現後現場保護措施得力,化石保存十分完整,沒有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化石標本分佈密集,現場十分壯觀,石化程度比新疆、山東、內蒙、甘肅恐龍化石還要好,屬國寶級恐龍化石。

07 南磁灣群眾 恐龍就在家門口

馬師傅是磁窯堡煤礦的礦工,住在南磁灣已經10多年了。

馬師傅在礦井清理煤矸石時,經常發現一些樹木化石,有樹葉、樹枝等,還有像竹子一樣的化石。

但馬師傅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的山坡上竟埋藏著這麼多化石,原來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馬雲的鄰居趙忠福說,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後才知道恐龍,誰能想到1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就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山上。

老趙說,10年前磁窯堡煤礦在南磁灣開闢新居民區時,推土機挖出來許多這樣的“石頭”,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他以為是古代人的屍骨,他想,古代人的個頭怎麼這樣大?回到家後,他擔心家人害怕,一直也沒說起過這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人員在修理化石

在南磁灣山樑西側,數年前曾建有一座規模不小的磚場,磚場就在山坡上取土燒磚。

讓磚場老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土燒出的磚質量很差,隨後磚場就停止了生產。

幸虧磚場因土質問題而停產,如果當初磚場再向前取土,這裡的恐龍化石或許就被破壞殆盡。

在山樑東側的山凹中,有一口廢棄的煤井。據附近居民介紹,煤礦投產時間不長,當時因礦井煤層含水量大,無法正常採煤而停產。

化石又躲過了採煤帶來的塌陷厄運。

距化石埋藏不遠處,有一個10米見方的土坑,這是當年磚場蓄水的水池。一條水渠順著水池延伸到埋藏化石的位置,化石周圍土層有明顯被雨水沖刷過的痕跡。正是由於磚場取土,使化石埋藏土層變淺,加之雨水沖刷,化石終於重見天日。

08 研究人員 恐龍滅亡之猜想

數億年前,西北地區氣候溫溼,地面上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邊湖泊盪漾,成群結隊的恐龍時而在叢林中啃食著樹枝,時而聚集到湖泊中洗澡嬉戲,一派悠閒自得的神態。

那麼這些恐龍怎麼會集體死亡,又被埋藏在地下呢?

研究人員做出各種猜想:

猜想一:數億年前的某天早晨,太陽剛躍出地平線,大地遠處傳來一些顫抖,預示著災難的到來。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之後暴雨如注,洶湧的山洪發出恐怖的咆哮聲音。

一群正在湖畔覓食的恐龍來不及逃避,瞬間被夾雜著泥沙的洪水吞沒。洪水退後,一切恢復了平靜,恐龍屍體陷入深深的泥土中。時光飛梭、星轉鬥移,1.6億年過去了,這群恐龍的骨骸變成了化石。

猜想二:那是一場人類難以想象的火山爆發,或者是一次滅絕生靈的大地震。

剎那間,浩瀚無際的森林被無情地埋在地下,遭到滅頂之災的還有這些巨大的恐龍及其它爬行動物。億萬年後,森林變成了煤炭,恐龍變成了化石。

至今,在南磁灣村附近的山坡上,還遺留有火山爆發後的岩漿痕跡。

猜想三: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打破了寧靜的世界。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撞擊,這一撞產生了幾萬顆原子彈的威力。

一個卷著塵埃的巨大蘑菇雲迅速升起,直衝雲霄,彌散的塵埃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黑雲遮天,世界沒有了陽光,這種黑暗持續了很久。

地球上的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恐龍和其它動物因食物鏈中斷而相繼死亡。這些恐龍的屍體在沒有腐爛風化之前,在地層沉積作用下,被迅速掩埋在一個溼度和壓力適宜的地方,它們逃過細菌和酸性物質的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逐漸變成了化石。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09 自治區領導 寧夏曆史文脈的珍貴座標

2005年6月12日,時任自治區主席馬啟智考察了恐龍化石挖掘現場,對挖掘、保護、管理事宜進行現場調研。

馬主席指出,恐龍化石群的發現,不僅能起到增添城市色彩的魅力,對促進靈武旅遊業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恐龍化石群是寧夏悠久歷史的最好見證,要切實保護好寧夏曆史文脈中這一珍貴座標。馬啟智主席要求靈武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劃定保護區範圍,整治周邊環境,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發掘、保護和發展方案。

2005年6月17日,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8月4日,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來到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對挖掘工作進行視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陳書記要求靈武市將恐龍化石遺址作為旅遊產業龍頭,積極打造旅遊品牌,把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發展成為宣傳靈武、宣傳寧夏的窗口,讓靈武恐龍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出的恐龍頭骨化石

06 權威專家 靈武恐龍化石是國寶

徐星教授通過初步對比研究後,在頭骨化石鑑定書中寫到道:“這一恐龍屬於樑龍類,與發現於南半球的一些恐龍屬種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其神經孔保存十分完整,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恐龍腦顱化石之一,靈武恐龍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史中一次重要發現!”

2005年7月29日,徐星首次抵達靈武。

他仔細觀察了恐龍化石坑後,認為靈武恐龍化石發現後現場保護措施得力,化石保存十分完整,沒有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化石標本分佈密集,現場十分壯觀,石化程度比新疆、山東、內蒙、甘肅恐龍化石還要好,屬國寶級恐龍化石。

07 南磁灣群眾 恐龍就在家門口

馬師傅是磁窯堡煤礦的礦工,住在南磁灣已經10多年了。

馬師傅在礦井清理煤矸石時,經常發現一些樹木化石,有樹葉、樹枝等,還有像竹子一樣的化石。

但馬師傅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的山坡上竟埋藏著這麼多化石,原來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馬雲的鄰居趙忠福說,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後才知道恐龍,誰能想到1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就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山上。

老趙說,10年前磁窯堡煤礦在南磁灣開闢新居民區時,推土機挖出來許多這樣的“石頭”,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他以為是古代人的屍骨,他想,古代人的個頭怎麼這樣大?回到家後,他擔心家人害怕,一直也沒說起過這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人員在修理化石

在南磁灣山樑西側,數年前曾建有一座規模不小的磚場,磚場就在山坡上取土燒磚。

讓磚場老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土燒出的磚質量很差,隨後磚場就停止了生產。

幸虧磚場因土質問題而停產,如果當初磚場再向前取土,這裡的恐龍化石或許就被破壞殆盡。

在山樑東側的山凹中,有一口廢棄的煤井。據附近居民介紹,煤礦投產時間不長,當時因礦井煤層含水量大,無法正常採煤而停產。

化石又躲過了採煤帶來的塌陷厄運。

距化石埋藏不遠處,有一個10米見方的土坑,這是當年磚場蓄水的水池。一條水渠順著水池延伸到埋藏化石的位置,化石周圍土層有明顯被雨水沖刷過的痕跡。正是由於磚場取土,使化石埋藏土層變淺,加之雨水沖刷,化石終於重見天日。

08 研究人員 恐龍滅亡之猜想

數億年前,西北地區氣候溫溼,地面上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邊湖泊盪漾,成群結隊的恐龍時而在叢林中啃食著樹枝,時而聚集到湖泊中洗澡嬉戲,一派悠閒自得的神態。

那麼這些恐龍怎麼會集體死亡,又被埋藏在地下呢?

研究人員做出各種猜想:

猜想一:數億年前的某天早晨,太陽剛躍出地平線,大地遠處傳來一些顫抖,預示著災難的到來。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之後暴雨如注,洶湧的山洪發出恐怖的咆哮聲音。

一群正在湖畔覓食的恐龍來不及逃避,瞬間被夾雜著泥沙的洪水吞沒。洪水退後,一切恢復了平靜,恐龍屍體陷入深深的泥土中。時光飛梭、星轉鬥移,1.6億年過去了,這群恐龍的骨骸變成了化石。

猜想二:那是一場人類難以想象的火山爆發,或者是一次滅絕生靈的大地震。

剎那間,浩瀚無際的森林被無情地埋在地下,遭到滅頂之災的還有這些巨大的恐龍及其它爬行動物。億萬年後,森林變成了煤炭,恐龍變成了化石。

至今,在南磁灣村附近的山坡上,還遺留有火山爆發後的岩漿痕跡。

猜想三: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打破了寧靜的世界。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撞擊,這一撞產生了幾萬顆原子彈的威力。

一個卷著塵埃的巨大蘑菇雲迅速升起,直衝雲霄,彌散的塵埃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黑雲遮天,世界沒有了陽光,這種黑暗持續了很久。

地球上的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恐龍和其它動物因食物鏈中斷而相繼死亡。這些恐龍的屍體在沒有腐爛風化之前,在地層沉積作用下,被迅速掩埋在一個溼度和壓力適宜的地方,它們逃過細菌和酸性物質的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逐漸變成了化石。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09 自治區領導 寧夏曆史文脈的珍貴座標

2005年6月12日,時任自治區主席馬啟智考察了恐龍化石挖掘現場,對挖掘、保護、管理事宜進行現場調研。

馬主席指出,恐龍化石群的發現,不僅能起到增添城市色彩的魅力,對促進靈武旅遊業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恐龍化石群是寧夏悠久歷史的最好見證,要切實保護好寧夏曆史文脈中這一珍貴座標。馬啟智主席要求靈武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劃定保護區範圍,整治周邊環境,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發掘、保護和發展方案。

2005年6月17日,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8月4日,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來到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對挖掘工作進行視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陳書記要求靈武市將恐龍化石遺址作為旅遊產業龍頭,積極打造旅遊品牌,把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發展成為宣傳靈武、宣傳寧夏的窗口,讓靈武恐龍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銀川市委書記崔波等領導現場視察

10 央視現場直播 “北半球第一龍”面世

2006年6月14日,在北京參加世界古生物大會的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俄羅斯、瑞典等國古生物專家,專程赴靈武恐龍化石遺址參觀。

各國專家對靈武恐龍化石遺址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高度評價靈武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對外宣傳方面的潛在價值和重要意義。

2006年8月26日,中央電視臺、寧夏廣電總檯聯合對靈武恐龍發掘工作進行現場直播。

隨著央視直播鏡頭,靈武恐龍神祕的面紗被徐徐揭開,一連串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被和盤托出。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出的恐龍頭骨化石

06 權威專家 靈武恐龍化石是國寶

徐星教授通過初步對比研究後,在頭骨化石鑑定書中寫到道:“這一恐龍屬於樑龍類,與發現於南半球的一些恐龍屬種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其神經孔保存十分完整,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恐龍腦顱化石之一,靈武恐龍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史中一次重要發現!”

2005年7月29日,徐星首次抵達靈武。

他仔細觀察了恐龍化石坑後,認為靈武恐龍化石發現後現場保護措施得力,化石保存十分完整,沒有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化石標本分佈密集,現場十分壯觀,石化程度比新疆、山東、內蒙、甘肅恐龍化石還要好,屬國寶級恐龍化石。

07 南磁灣群眾 恐龍就在家門口

馬師傅是磁窯堡煤礦的礦工,住在南磁灣已經10多年了。

馬師傅在礦井清理煤矸石時,經常發現一些樹木化石,有樹葉、樹枝等,還有像竹子一樣的化石。

但馬師傅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的山坡上竟埋藏著這麼多化石,原來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馬雲的鄰居趙忠福說,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後才知道恐龍,誰能想到1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就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山上。

老趙說,10年前磁窯堡煤礦在南磁灣開闢新居民區時,推土機挖出來許多這樣的“石頭”,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他以為是古代人的屍骨,他想,古代人的個頭怎麼這樣大?回到家後,他擔心家人害怕,一直也沒說起過這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人員在修理化石

在南磁灣山樑西側,數年前曾建有一座規模不小的磚場,磚場就在山坡上取土燒磚。

讓磚場老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土燒出的磚質量很差,隨後磚場就停止了生產。

幸虧磚場因土質問題而停產,如果當初磚場再向前取土,這裡的恐龍化石或許就被破壞殆盡。

在山樑東側的山凹中,有一口廢棄的煤井。據附近居民介紹,煤礦投產時間不長,當時因礦井煤層含水量大,無法正常採煤而停產。

化石又躲過了採煤帶來的塌陷厄運。

距化石埋藏不遠處,有一個10米見方的土坑,這是當年磚場蓄水的水池。一條水渠順著水池延伸到埋藏化石的位置,化石周圍土層有明顯被雨水沖刷過的痕跡。正是由於磚場取土,使化石埋藏土層變淺,加之雨水沖刷,化石終於重見天日。

08 研究人員 恐龍滅亡之猜想

數億年前,西北地區氣候溫溼,地面上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邊湖泊盪漾,成群結隊的恐龍時而在叢林中啃食著樹枝,時而聚集到湖泊中洗澡嬉戲,一派悠閒自得的神態。

那麼這些恐龍怎麼會集體死亡,又被埋藏在地下呢?

研究人員做出各種猜想:

猜想一:數億年前的某天早晨,太陽剛躍出地平線,大地遠處傳來一些顫抖,預示著災難的到來。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之後暴雨如注,洶湧的山洪發出恐怖的咆哮聲音。

一群正在湖畔覓食的恐龍來不及逃避,瞬間被夾雜著泥沙的洪水吞沒。洪水退後,一切恢復了平靜,恐龍屍體陷入深深的泥土中。時光飛梭、星轉鬥移,1.6億年過去了,這群恐龍的骨骸變成了化石。

猜想二:那是一場人類難以想象的火山爆發,或者是一次滅絕生靈的大地震。

剎那間,浩瀚無際的森林被無情地埋在地下,遭到滅頂之災的還有這些巨大的恐龍及其它爬行動物。億萬年後,森林變成了煤炭,恐龍變成了化石。

至今,在南磁灣村附近的山坡上,還遺留有火山爆發後的岩漿痕跡。

猜想三: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打破了寧靜的世界。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撞擊,這一撞產生了幾萬顆原子彈的威力。

一個卷著塵埃的巨大蘑菇雲迅速升起,直衝雲霄,彌散的塵埃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黑雲遮天,世界沒有了陽光,這種黑暗持續了很久。

地球上的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恐龍和其它動物因食物鏈中斷而相繼死亡。這些恐龍的屍體在沒有腐爛風化之前,在地層沉積作用下,被迅速掩埋在一個溼度和壓力適宜的地方,它們逃過細菌和酸性物質的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逐漸變成了化石。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09 自治區領導 寧夏曆史文脈的珍貴座標

2005年6月12日,時任自治區主席馬啟智考察了恐龍化石挖掘現場,對挖掘、保護、管理事宜進行現場調研。

馬主席指出,恐龍化石群的發現,不僅能起到增添城市色彩的魅力,對促進靈武旅遊業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恐龍化石群是寧夏悠久歷史的最好見證,要切實保護好寧夏曆史文脈中這一珍貴座標。馬啟智主席要求靈武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劃定保護區範圍,整治周邊環境,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發掘、保護和發展方案。

2005年6月17日,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8月4日,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來到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對挖掘工作進行視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陳書記要求靈武市將恐龍化石遺址作為旅遊產業龍頭,積極打造旅遊品牌,把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發展成為宣傳靈武、宣傳寧夏的窗口,讓靈武恐龍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銀川市委書記崔波等領導現場視察

10 央視現場直播 “北半球第一龍”面世

2006年6月14日,在北京參加世界古生物大會的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俄羅斯、瑞典等國古生物專家,專程赴靈武恐龍化石遺址參觀。

各國專家對靈武恐龍化石遺址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高度評價靈武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對外宣傳方面的潛在價值和重要意義。

2006年8月26日,中央電視臺、寧夏廣電總檯聯合對靈武恐龍發掘工作進行現場直播。

隨著央視直播鏡頭,靈武恐龍神祕的面紗被徐徐揭開,一連串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被和盤托出。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直播現場

直播前夕,發掘人員即對3號坑土層進行了大面積發掘,暴露出大量恐龍骨骼化石。

直播現場,發掘人員在一隻恐龍頸椎化石附近,發掘出22顆排列整齊的恐龍牙齒和完整的下頜骨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莫進尤博士驚喜地說:“以前雖然曾發掘過恐龍牙齒化石,但一般都是零亂散開的,排列如此整齊有序的還是第一次見到!”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出的恐龍頭骨化石

06 權威專家 靈武恐龍化石是國寶

徐星教授通過初步對比研究後,在頭骨化石鑑定書中寫到道:“這一恐龍屬於樑龍類,與發現於南半球的一些恐龍屬種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其神經孔保存十分完整,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恐龍腦顱化石之一,靈武恐龍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史中一次重要發現!”

2005年7月29日,徐星首次抵達靈武。

他仔細觀察了恐龍化石坑後,認為靈武恐龍化石發現後現場保護措施得力,化石保存十分完整,沒有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化石標本分佈密集,現場十分壯觀,石化程度比新疆、山東、內蒙、甘肅恐龍化石還要好,屬國寶級恐龍化石。

07 南磁灣群眾 恐龍就在家門口

馬師傅是磁窯堡煤礦的礦工,住在南磁灣已經10多年了。

馬師傅在礦井清理煤矸石時,經常發現一些樹木化石,有樹葉、樹枝等,還有像竹子一樣的化石。

但馬師傅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的山坡上竟埋藏著這麼多化石,原來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馬雲的鄰居趙忠福說,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後才知道恐龍,誰能想到1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就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山上。

老趙說,10年前磁窯堡煤礦在南磁灣開闢新居民區時,推土機挖出來許多這樣的“石頭”,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他以為是古代人的屍骨,他想,古代人的個頭怎麼這樣大?回到家後,他擔心家人害怕,一直也沒說起過這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人員在修理化石

在南磁灣山樑西側,數年前曾建有一座規模不小的磚場,磚場就在山坡上取土燒磚。

讓磚場老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土燒出的磚質量很差,隨後磚場就停止了生產。

幸虧磚場因土質問題而停產,如果當初磚場再向前取土,這裡的恐龍化石或許就被破壞殆盡。

在山樑東側的山凹中,有一口廢棄的煤井。據附近居民介紹,煤礦投產時間不長,當時因礦井煤層含水量大,無法正常採煤而停產。

化石又躲過了採煤帶來的塌陷厄運。

距化石埋藏不遠處,有一個10米見方的土坑,這是當年磚場蓄水的水池。一條水渠順著水池延伸到埋藏化石的位置,化石周圍土層有明顯被雨水沖刷過的痕跡。正是由於磚場取土,使化石埋藏土層變淺,加之雨水沖刷,化石終於重見天日。

08 研究人員 恐龍滅亡之猜想

數億年前,西北地區氣候溫溼,地面上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邊湖泊盪漾,成群結隊的恐龍時而在叢林中啃食著樹枝,時而聚集到湖泊中洗澡嬉戲,一派悠閒自得的神態。

那麼這些恐龍怎麼會集體死亡,又被埋藏在地下呢?

研究人員做出各種猜想:

猜想一:數億年前的某天早晨,太陽剛躍出地平線,大地遠處傳來一些顫抖,預示著災難的到來。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之後暴雨如注,洶湧的山洪發出恐怖的咆哮聲音。

一群正在湖畔覓食的恐龍來不及逃避,瞬間被夾雜著泥沙的洪水吞沒。洪水退後,一切恢復了平靜,恐龍屍體陷入深深的泥土中。時光飛梭、星轉鬥移,1.6億年過去了,這群恐龍的骨骸變成了化石。

猜想二:那是一場人類難以想象的火山爆發,或者是一次滅絕生靈的大地震。

剎那間,浩瀚無際的森林被無情地埋在地下,遭到滅頂之災的還有這些巨大的恐龍及其它爬行動物。億萬年後,森林變成了煤炭,恐龍變成了化石。

至今,在南磁灣村附近的山坡上,還遺留有火山爆發後的岩漿痕跡。

猜想三: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打破了寧靜的世界。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撞擊,這一撞產生了幾萬顆原子彈的威力。

一個卷著塵埃的巨大蘑菇雲迅速升起,直衝雲霄,彌散的塵埃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黑雲遮天,世界沒有了陽光,這種黑暗持續了很久。

地球上的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恐龍和其它動物因食物鏈中斷而相繼死亡。這些恐龍的屍體在沒有腐爛風化之前,在地層沉積作用下,被迅速掩埋在一個溼度和壓力適宜的地方,它們逃過細菌和酸性物質的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逐漸變成了化石。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09 自治區領導 寧夏曆史文脈的珍貴座標

2005年6月12日,時任自治區主席馬啟智考察了恐龍化石挖掘現場,對挖掘、保護、管理事宜進行現場調研。

馬主席指出,恐龍化石群的發現,不僅能起到增添城市色彩的魅力,對促進靈武旅遊業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恐龍化石群是寧夏悠久歷史的最好見證,要切實保護好寧夏曆史文脈中這一珍貴座標。馬啟智主席要求靈武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劃定保護區範圍,整治周邊環境,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發掘、保護和發展方案。

2005年6月17日,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8月4日,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來到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對挖掘工作進行視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陳書記要求靈武市將恐龍化石遺址作為旅遊產業龍頭,積極打造旅遊品牌,把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發展成為宣傳靈武、宣傳寧夏的窗口,讓靈武恐龍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銀川市委書記崔波等領導現場視察

10 央視現場直播 “北半球第一龍”面世

2006年6月14日,在北京參加世界古生物大會的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俄羅斯、瑞典等國古生物專家,專程赴靈武恐龍化石遺址參觀。

各國專家對靈武恐龍化石遺址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高度評價靈武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對外宣傳方面的潛在價值和重要意義。

2006年8月26日,中央電視臺、寧夏廣電總檯聯合對靈武恐龍發掘工作進行現場直播。

隨著央視直播鏡頭,靈武恐龍神祕的面紗被徐徐揭開,一連串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被和盤托出。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直播現場

直播前夕,發掘人員即對3號坑土層進行了大面積發掘,暴露出大量恐龍骨骼化石。

直播現場,發掘人員在一隻恐龍頸椎化石附近,發掘出22顆排列整齊的恐龍牙齒和完整的下頜骨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莫進尤博士驚喜地說:“以前雖然曾發掘過恐龍牙齒化石,但一般都是零亂散開的,排列如此整齊有序的還是第一次見到!”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化石坑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技術室主任唐治路分析:“這些牙齒化石保存完整,排列有序,下面掩埋的是恐龍下頜骨,表明在靈武發現了第二個恐龍頭骨化石。在中國104年恐龍考古史中,發現蜥腳類恐龍棒狀牙齒化石尚屬首次。”

做客央視演播大廳的徐星博士興奮地說:“樑龍曾經在南美洲和非洲發現,在赤道以北是首次發現,靈武恐龍屬樑龍類中罕見的叉背龍,堪稱是‘北半球第一龍’。靈武恐龍的發現,對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充分的實物證明,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國家級媒體現場直播恐龍化石發掘活動,在全球尚屬首次。

此次直播節目引起全國觀眾廣泛關注,在短短3個小時直播節目中,全國有12萬人參加了短信互動,3000多人登陸央視網站參與討論。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出的恐龍頭骨化石

06 權威專家 靈武恐龍化石是國寶

徐星教授通過初步對比研究後,在頭骨化石鑑定書中寫到道:“這一恐龍屬於樑龍類,與發現於南半球的一些恐龍屬種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其神經孔保存十分完整,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恐龍腦顱化石之一,靈武恐龍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史中一次重要發現!”

2005年7月29日,徐星首次抵達靈武。

他仔細觀察了恐龍化石坑後,認為靈武恐龍化石發現後現場保護措施得力,化石保存十分完整,沒有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化石標本分佈密集,現場十分壯觀,石化程度比新疆、山東、內蒙、甘肅恐龍化石還要好,屬國寶級恐龍化石。

07 南磁灣群眾 恐龍就在家門口

馬師傅是磁窯堡煤礦的礦工,住在南磁灣已經10多年了。

馬師傅在礦井清理煤矸石時,經常發現一些樹木化石,有樹葉、樹枝等,還有像竹子一樣的化石。

但馬師傅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的山坡上竟埋藏著這麼多化石,原來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馬雲的鄰居趙忠福說,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後才知道恐龍,誰能想到1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就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山上。

老趙說,10年前磁窯堡煤礦在南磁灣開闢新居民區時,推土機挖出來許多這樣的“石頭”,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他以為是古代人的屍骨,他想,古代人的個頭怎麼這樣大?回到家後,他擔心家人害怕,一直也沒說起過這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人員在修理化石

在南磁灣山樑西側,數年前曾建有一座規模不小的磚場,磚場就在山坡上取土燒磚。

讓磚場老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土燒出的磚質量很差,隨後磚場就停止了生產。

幸虧磚場因土質問題而停產,如果當初磚場再向前取土,這裡的恐龍化石或許就被破壞殆盡。

在山樑東側的山凹中,有一口廢棄的煤井。據附近居民介紹,煤礦投產時間不長,當時因礦井煤層含水量大,無法正常採煤而停產。

化石又躲過了採煤帶來的塌陷厄運。

距化石埋藏不遠處,有一個10米見方的土坑,這是當年磚場蓄水的水池。一條水渠順著水池延伸到埋藏化石的位置,化石周圍土層有明顯被雨水沖刷過的痕跡。正是由於磚場取土,使化石埋藏土層變淺,加之雨水沖刷,化石終於重見天日。

08 研究人員 恐龍滅亡之猜想

數億年前,西北地區氣候溫溼,地面上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邊湖泊盪漾,成群結隊的恐龍時而在叢林中啃食著樹枝,時而聚集到湖泊中洗澡嬉戲,一派悠閒自得的神態。

那麼這些恐龍怎麼會集體死亡,又被埋藏在地下呢?

研究人員做出各種猜想:

猜想一:數億年前的某天早晨,太陽剛躍出地平線,大地遠處傳來一些顫抖,預示著災難的到來。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之後暴雨如注,洶湧的山洪發出恐怖的咆哮聲音。

一群正在湖畔覓食的恐龍來不及逃避,瞬間被夾雜著泥沙的洪水吞沒。洪水退後,一切恢復了平靜,恐龍屍體陷入深深的泥土中。時光飛梭、星轉鬥移,1.6億年過去了,這群恐龍的骨骸變成了化石。

猜想二:那是一場人類難以想象的火山爆發,或者是一次滅絕生靈的大地震。

剎那間,浩瀚無際的森林被無情地埋在地下,遭到滅頂之災的還有這些巨大的恐龍及其它爬行動物。億萬年後,森林變成了煤炭,恐龍變成了化石。

至今,在南磁灣村附近的山坡上,還遺留有火山爆發後的岩漿痕跡。

猜想三: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打破了寧靜的世界。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撞擊,這一撞產生了幾萬顆原子彈的威力。

一個卷著塵埃的巨大蘑菇雲迅速升起,直衝雲霄,彌散的塵埃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黑雲遮天,世界沒有了陽光,這種黑暗持續了很久。

地球上的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恐龍和其它動物因食物鏈中斷而相繼死亡。這些恐龍的屍體在沒有腐爛風化之前,在地層沉積作用下,被迅速掩埋在一個溼度和壓力適宜的地方,它們逃過細菌和酸性物質的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逐漸變成了化石。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09 自治區領導 寧夏曆史文脈的珍貴座標

2005年6月12日,時任自治區主席馬啟智考察了恐龍化石挖掘現場,對挖掘、保護、管理事宜進行現場調研。

馬主席指出,恐龍化石群的發現,不僅能起到增添城市色彩的魅力,對促進靈武旅遊業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恐龍化石群是寧夏悠久歷史的最好見證,要切實保護好寧夏曆史文脈中這一珍貴座標。馬啟智主席要求靈武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劃定保護區範圍,整治周邊環境,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發掘、保護和發展方案。

2005年6月17日,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8月4日,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來到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對挖掘工作進行視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陳書記要求靈武市將恐龍化石遺址作為旅遊產業龍頭,積極打造旅遊品牌,把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發展成為宣傳靈武、宣傳寧夏的窗口,讓靈武恐龍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銀川市委書記崔波等領導現場視察

10 央視現場直播 “北半球第一龍”面世

2006年6月14日,在北京參加世界古生物大會的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俄羅斯、瑞典等國古生物專家,專程赴靈武恐龍化石遺址參觀。

各國專家對靈武恐龍化石遺址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高度評價靈武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對外宣傳方面的潛在價值和重要意義。

2006年8月26日,中央電視臺、寧夏廣電總檯聯合對靈武恐龍發掘工作進行現場直播。

隨著央視直播鏡頭,靈武恐龍神祕的面紗被徐徐揭開,一連串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被和盤托出。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直播現場

直播前夕,發掘人員即對3號坑土層進行了大面積發掘,暴露出大量恐龍骨骼化石。

直播現場,發掘人員在一隻恐龍頸椎化石附近,發掘出22顆排列整齊的恐龍牙齒和完整的下頜骨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莫進尤博士驚喜地說:“以前雖然曾發掘過恐龍牙齒化石,但一般都是零亂散開的,排列如此整齊有序的還是第一次見到!”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化石坑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技術室主任唐治路分析:“這些牙齒化石保存完整,排列有序,下面掩埋的是恐龍下頜骨,表明在靈武發現了第二個恐龍頭骨化石。在中國104年恐龍考古史中,發現蜥腳類恐龍棒狀牙齒化石尚屬首次。”

做客央視演播大廳的徐星博士興奮地說:“樑龍曾經在南美洲和非洲發現,在赤道以北是首次發現,靈武恐龍屬樑龍類中罕見的叉背龍,堪稱是‘北半球第一龍’。靈武恐龍的發現,對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充分的實物證明,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國家級媒體現場直播恐龍化石發掘活動,在全球尚屬首次。

此次直播節目引起全國觀眾廣泛關注,在短短3個小時直播節目中,全國有12萬人參加了短信互動,3000多人登陸央視網站參與討論。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直播現場發掘人員留影

11 恐龍化石館 打造國家級地質公園

靈武恐龍化石群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面積較大、分佈集中、保存完整、周邊環境未遭破壞的恐龍化石群遺址。

靈武恐龍為中生代中侏羅紀大型新蜥腳類恐龍,屬樑龍類別中罕見的叉背龍,距今約1.6億年。

靈武恐龍屬種可以在恐龍分類及系統發育關係方面建立一個新屬。

靈武恐龍的發現,對展現西北地區史前生態景觀,研究寧夏遠古時期的地理、氣候及恐龍種屬的繁衍、遷徙、滅亡等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和重要科學信息。

2009年,靈武恐龍化石遺址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投入專項資金數千萬元進行保護建設。

靈武恐龍化石遺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寶貴的財富,其特殊的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融合沙漠景觀、煤炭文化等人文景觀為一體,構成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

文/劉宏安

在2億3千萬年前地球遠古動物中,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其它任何動物都無法與它抗衡,這就是古代動物王國裡的霸主——恐龍。

恐龍因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引起世人關注,特別是恐龍滅亡之謎,至今仍是古生物學家研究的課題。

回眸中國近代恐龍發現史,2005年靈武發現恐龍化石,無不令所有寧夏人都感覺到興奮和自豪。

靈武發掘出來的樑龍新屬種,為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重要實物依據,改寫了亞洲恐龍歷史。

2006年8月,中央電視臺對恐龍化石發掘工作進行全國現場直播,一時間,靈武恐龍成為媒體中一個熾熱的名詞,引起世人矚目。

01 發現者馬雲 挖刺蝟挖出大“龍骨”

在寧東鎮磁窯堡煤礦南2公里處,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南磁灣”的村莊,這裡居住著200多戶礦工。

在南磁灣村東側,有一座高不過10米的山樑,山樑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這裡靠近毛烏素沙漠邊緣。

2004年11月初的一天,家住南磁灣的回族青年馬雲吃過早飯後,扛著鐵杴到南磁灣山樑挖刺蝟。

當他跨過一塊被雨水沖刷出來的“石頭”時,突然被眼前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吸引了,這塊“石頭”與普通石頭不同,它表面十分光滑,呈紅褐色,形狀很像動物骨骼。

不期而遇,又是命中註定。

馬雲後來把此事看做是自己平凡生命裡最燦爛的時刻。

幾天後,馬雲鼓起勇氣,給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個電話。

那天文管所工作人員正在磁窯堡遺址附近開展文物調查,接到電話後,我們感覺情況十分重要,便心急火燎地趕往現場。

埋藏化石的的景象使我大吃一驚:在一個南北長50米、東西高5米的緩坡上,一塊40釐米寬、長近2米的動物股骨化石裸露在灰綠色的泥岩土層中,這種泥岩被當地老鄉稱為“羊肝子”土,土質特別堅硬。

雖然古動物化石此前在靈武境內曾多次發現,但像南磁灣山樑如此龐大的動物化石還是初次發現。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南磁灣村

02 文物部門 動物化石越挖越大

2004年11月18日,經自治區文物局批准,我們決定對南磁灣化石進行搶救性清理髮掘。大家湊錢買了兩箱礦泉水,每人買了一頂棉帽、一雙手套。

為了工作方便,我們就近住宿在馬雲姨媽家。

南磁灣的初冬寒風瑟瑟,淒冷的西北風夾雜著沙土,刮在臉上如同針扎一般,痛得人睜不開眼睛。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2004年化石發掘現場

我們用手鏟順著馬雲發現化石的地方向四周挖掘,在南北15米長的斜坡上,均發現有化石露出,化石層埋藏較淺。

隨著發掘面積的擴大,暴露出來的化石個體越來越大,1米、1.5米……

當我們挖出十幾塊巨大的化石時,大家都激動不已。

數百名圍觀群眾更是被驚得目瞪口呆,因為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龐然大物”。

我挖出一塊平板狀的化石,越挖越深,越挖越寬,挖到一米見方時還沒挖到邊緣。當時我心裡暗暗嘀咕,這是不是傳說中魔鬼的骨骼,甚至嚇得都不敢再挖了。

幾天後,我們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

由於冬季地表凍結,加之化石數量較多,僅靠我們現有力量根本無法做到合理發掘。我和大家商議後決定先停止發掘,對化石現場進行回填,聘請馬雲祕密進行看護,待來年春季再做試探性發掘。

那時誰也沒有想到,一大批沉睡億年的巨型恐龍化石就靜靜地埋藏在腳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03 地質專家 可能是恐龍化石

2005年3月,寧夏媒體刊表磁窯堡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立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區內多家媒體紛紛進行跟蹤報道。

2005年4月10日,時任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劉國民副廳長帶領10餘名地質專家慕名來到化石現場。

這些從事多年地質研究的資深老專家,無不對這裡的發現感到震驚。

人稱“西夏巖夫”、年逾七旬的地質專家鄭昭昌推斷:“南磁灣山樑地層為中生代侏羅系,在侏羅紀時代地球上生存如此龐大的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

劉副廳長聞訊後,表示出資進行大面積發掘,發掘出來的化石資料歸國土資源廳所有。時任靈武市人民政府市長郝有民聞迅後及時趕到現場,與劉副廳長磋商後決定,由靈武市政府籌資進行發掘。

為了進一步確認化石種屬,政府郝有民市長要求我們攜帶化石到北京請專家進行鑑定。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肱骨化石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於1929年,是國內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的權威機構,在國際享譽盛名。

兩天後,我帶著恐龍化石標本和錄像資料,來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找到國際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徐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徐星教授

徐星,1969年出生於新疆,199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生代恐龍化石及地層學研究。

1992年以來,徐星在新疆、河南、湖北、貴州及蒙古國多次進行野外勘查發掘,發現並採集到大量重要動物化石標本,命名了15個恐龍新屬種。

1998年6月,徐星在中國遼寧西部發掘出一隻完整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些長著翅膀和尾巴的恐龍被認定是鳥類的原始形態。

這隻被命名為“中華龍鳥”的珍貴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長有羽毛,介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過渡型生物,它是鳥類真正的祖先。

徐教授平易近人,一派學者風度。他認真看完我們攜帶的資料後肯定地說:這是蜥腳類恐龍化石,它填補了寧夏沒有發現恐龍的空白,有可能還是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這個發現十分重要。

徐教授為我們出具了鑑定報告書,還送給我們一些由他編纂的恐龍學術專著。

當天晚上,我們立即返回了靈武。

04 發掘人員 揭祕過程異常興奮

2005年4月17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來到靈武,與文管所選派的5名考古人員,拉開了恐龍化石發掘的序幕。

由於南磁灣礦區找不到青年僱工,我們只得聘請10多名有挖煤經驗的退休老礦工,協助我們清理化石上的沉積岩。

隨著土層一天天揭開,形狀各異的化石逐漸暴露出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接踵而來。

大量化石表明,這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恐龍群體,這些化石上下疊壓,多數排列雜亂無序,化石保存狀況較為理想。

數十節恐龍腰椎和尾椎保持原始自然關聯,長達7.2米。如果將這隻恐龍復原,它至少有23米長、10米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現場

盛夏的沙海,驕陽烤得山頂像蒸籠一樣,地面溫度高達40多度。發掘坑內不時傳來鐵鍬叮叮噹噹的取土聲。

拎著鎬頭、地質錘、小刷子的發掘人員一個個揮汗如雨,全神貫注地從土層中剝離出化石。

為了防止化石出土後受到風化,我們用丙酮和消基清漆配成混合稀料,反覆塗刷在化石表面,使其滲透進化石凝固後和空氣隔絕。

發掘人員每天在坑內挖掘十幾個小時,臉被晒脫了皮,雙手打了血泡,但誰也沒有怨言,大家知道,我們正從事著一項重要而神聖的工作。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發掘坑現場

王海軍工程師因不習慣西北氣候,嘴裡生出口瘡,說話時滿嘴是血,卻始終堅持在一線,從未提出過休息。

在離挖掘現場不足30米的北山坡上,發掘人員無意中發現地表層也有化石裸露,經過擴展發掘,又發現大量恐龍化石,我們將其定為2號發掘坑。

2號坑內的化石個體比1號坑裡的還要巨大,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龍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長,一隻椎體直徑長達1.1米,遠遠超過原亞洲最大恐龍——四川合川馬門溪恐龍的肩胛骨和椎體。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肋骨化石

9月下旬,又一個重大發現不期而至。當我挖出一串恐龍薦椎化石時,工程師王海軍和博士賈程凱變得異常興奮。

在這些巨大的恐龍薦椎體上,分佈著密集的神經棘,神經棘骨骼關聯程度很好,椎體高度超過了已知所有恐龍屬種,這種現象在國內外蜥腳類恐龍化石中極為罕見。

緊接著,我們又挖出一些恐龍牙齒化石。賈博士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給在美國講學的老師徐星發去了喜訊。

05 發掘現場 驚現恐龍頭骨化石

蜥腳類恐龍因頭部體積小,骨骼較少,易受風化而不易形成化石,因此國內外很少發現保存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頭骨化石。在發掘過程中,大家都渴望能找到神祕的頭骨化石。

11月28日,發掘人員發現一顆疑似恐龍頭骨的化石,這顆僅暴露出地面1/3的化石長28釐米、寬32釐米,呈棕黃顏色,石化程度較好。

王工沒有急於將頭骨化石從岩層中分離出來,他先通過電子郵件向徐星教授傳去了數碼相片,得到確認後,才實施了挖掘。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恐龍頭骨化石

區、市領導高度重視靈武恐龍頭骨化石,撥專款要求安全護送恐龍頭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研究。

2006年1月13日,靈武市黨政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護送小組,抽調10名公安幹警、兩輛警車和一輛防暴車輛,祕密押運恐龍頭骨化石入京。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出的恐龍頭骨化石

06 權威專家 靈武恐龍化石是國寶

徐星教授通過初步對比研究後,在頭骨化石鑑定書中寫到道:“這一恐龍屬於樑龍類,與發現於南半球的一些恐龍屬種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其神經孔保存十分完整,是世界上保存最精美的恐龍腦顱化石之一,靈武恐龍是我國恐龍化石發現史中一次重要發現!”

2005年7月29日,徐星首次抵達靈武。

他仔細觀察了恐龍化石坑後,認為靈武恐龍化石發現後現場保護措施得力,化石保存十分完整,沒有遭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化石標本分佈密集,現場十分壯觀,石化程度比新疆、山東、內蒙、甘肅恐龍化石還要好,屬國寶級恐龍化石。

07 南磁灣群眾 恐龍就在家門口

馬師傅是磁窯堡煤礦的礦工,住在南磁灣已經10多年了。

馬師傅在礦井清理煤矸石時,經常發現一些樹木化石,有樹葉、樹枝等,還有像竹子一樣的化石。

但馬師傅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的山坡上竟埋藏著這麼多化石,原來也是“藏龍臥虎”之地。

馬雲的鄰居趙忠福說,看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以後才知道恐龍,誰能想到1億年前的恐龍居然就生活在自家門口的山上。

老趙說,10年前磁窯堡煤礦在南磁灣開闢新居民區時,推土機挖出來許多這樣的“石頭”,橫七豎八滿地都是,他以為是古代人的屍骨,他想,古代人的個頭怎麼這樣大?回到家後,他擔心家人害怕,一直也沒說起過這事。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發掘人員在修理化石

在南磁灣山樑西側,數年前曾建有一座規模不小的磚場,磚場就在山坡上取土燒磚。

讓磚場老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些五顏六色的土燒出的磚質量很差,隨後磚場就停止了生產。

幸虧磚場因土質問題而停產,如果當初磚場再向前取土,這裡的恐龍化石或許就被破壞殆盡。

在山樑東側的山凹中,有一口廢棄的煤井。據附近居民介紹,煤礦投產時間不長,當時因礦井煤層含水量大,無法正常採煤而停產。

化石又躲過了採煤帶來的塌陷厄運。

距化石埋藏不遠處,有一個10米見方的土坑,這是當年磚場蓄水的水池。一條水渠順著水池延伸到埋藏化石的位置,化石周圍土層有明顯被雨水沖刷過的痕跡。正是由於磚場取土,使化石埋藏土層變淺,加之雨水沖刷,化石終於重見天日。

08 研究人員 恐龍滅亡之猜想

數億年前,西北地區氣候溫溼,地面上到處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邊湖泊盪漾,成群結隊的恐龍時而在叢林中啃食著樹枝,時而聚集到湖泊中洗澡嬉戲,一派悠閒自得的神態。

那麼這些恐龍怎麼會集體死亡,又被埋藏在地下呢?

研究人員做出各種猜想:

猜想一:數億年前的某天早晨,太陽剛躍出地平線,大地遠處傳來一些顫抖,預示著災難的到來。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之後暴雨如注,洶湧的山洪發出恐怖的咆哮聲音。

一群正在湖畔覓食的恐龍來不及逃避,瞬間被夾雜著泥沙的洪水吞沒。洪水退後,一切恢復了平靜,恐龍屍體陷入深深的泥土中。時光飛梭、星轉鬥移,1.6億年過去了,這群恐龍的骨骸變成了化石。

猜想二:那是一場人類難以想象的火山爆發,或者是一次滅絕生靈的大地震。

剎那間,浩瀚無際的森林被無情地埋在地下,遭到滅頂之災的還有這些巨大的恐龍及其它爬行動物。億萬年後,森林變成了煤炭,恐龍變成了化石。

至今,在南磁灣村附近的山坡上,還遺留有火山爆發後的岩漿痕跡。

猜想三: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突然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打破了寧靜的世界。一顆不期而至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撞擊,這一撞產生了幾萬顆原子彈的威力。

一個卷著塵埃的巨大蘑菇雲迅速升起,直衝雲霄,彌散的塵埃把整個地球都籠罩在裡面。黑雲遮天,世界沒有了陽光,這種黑暗持續了很久。

地球上的植物因失去光合作用而逐漸枯萎,恐龍和其它動物因食物鏈中斷而相繼死亡。這些恐龍的屍體在沒有腐爛風化之前,在地層沉積作用下,被迅速掩埋在一個溼度和壓力適宜的地方,它們逃過細菌和酸性物質的分解,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逐漸變成了化石。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09 自治區領導 寧夏曆史文脈的珍貴座標

2005年6月12日,時任自治區主席馬啟智考察了恐龍化石挖掘現場,對挖掘、保護、管理事宜進行現場調研。

馬主席指出,恐龍化石群的發現,不僅能起到增添城市色彩的魅力,對促進靈武旅遊業和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恐龍化石群是寧夏悠久歷史的最好見證,要切實保護好寧夏曆史文脈中這一珍貴座標。馬啟智主席要求靈武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劃定保護區範圍,整治周邊環境,制訂出科學合理的發掘、保護和發展方案。

2005年6月17日,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寧夏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8月4日,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來到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對挖掘工作進行視察並給予高度評價。

陳書記要求靈武市將恐龍化石遺址作為旅遊產業龍頭,積極打造旅遊品牌,把靈武恐龍化石群遺址發展成為宣傳靈武、宣傳寧夏的窗口,讓靈武恐龍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銀川市委書記崔波等領導現場視察

10 央視現場直播 “北半球第一龍”面世

2006年6月14日,在北京參加世界古生物大會的美國、加拿大、法國、日本、俄羅斯、瑞典等國古生物專家,專程赴靈武恐龍化石遺址參觀。

各國專家對靈武恐龍化石遺址保護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高度評價靈武恐龍化石在科學研究、對外宣傳方面的潛在價值和重要意義。

2006年8月26日,中央電視臺、寧夏廣電總檯聯合對靈武恐龍發掘工作進行現場直播。

隨著央視直播鏡頭,靈武恐龍神祕的面紗被徐徐揭開,一連串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被和盤托出。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直播現場

直播前夕,發掘人員即對3號坑土層進行了大面積發掘,暴露出大量恐龍骨骼化石。

直播現場,發掘人員在一隻恐龍頸椎化石附近,發掘出22顆排列整齊的恐龍牙齒和完整的下頜骨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莫進尤博士驚喜地說:“以前雖然曾發掘過恐龍牙齒化石,但一般都是零亂散開的,排列如此整齊有序的還是第一次見到!”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一號化石坑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技術室主任唐治路分析:“這些牙齒化石保存完整,排列有序,下面掩埋的是恐龍下頜骨,表明在靈武發現了第二個恐龍頭骨化石。在中國104年恐龍考古史中,發現蜥腳類恐龍棒狀牙齒化石尚屬首次。”

做客央視演播大廳的徐星博士興奮地說:“樑龍曾經在南美洲和非洲發現,在赤道以北是首次發現,靈武恐龍屬樑龍類中罕見的叉背龍,堪稱是‘北半球第一龍’。靈武恐龍的發現,對地球陸地板塊漂移學說提供了充分的實物證明,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國家級媒體現場直播恐龍化石發掘活動,在全球尚屬首次。

此次直播節目引起全國觀眾廣泛關注,在短短3個小時直播節目中,全國有12萬人參加了短信互動,3000多人登陸央視網站參與討論。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直播現場發掘人員留影

11 恐龍化石館 打造國家級地質公園

靈武恐龍化石群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面積較大、分佈集中、保存完整、周邊環境未遭破壞的恐龍化石群遺址。

靈武恐龍為中生代中侏羅紀大型新蜥腳類恐龍,屬樑龍類別中罕見的叉背龍,距今約1.6億年。

靈武恐龍屬種可以在恐龍分類及系統發育關係方面建立一個新屬。

靈武恐龍的發現,對展現西北地區史前生態景觀,研究寧夏遠古時期的地理、氣候及恐龍種屬的繁衍、遷徙、滅亡等問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和重要科學信息。

2009年,靈武恐龍化石遺址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投入專項資金數千萬元進行保護建設。

靈武恐龍化石遺址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寶貴的財富,其特殊的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融合沙漠景觀、煤炭文化等人文景觀為一體,構成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大事件!寧夏靈武恐龍化石發現的前前後後


文章作者系靈武文物管理所所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