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也來不及!看完美國多年的自我休克,終於想通中國為何這麼拼

空軍 陸軍 北方工業 武器 戰鬥機 諸葛小兵兵 2018-12-07

假設明天時空異變,地球上只剩下一個國家了,那麼哪個國家還能繼續維持工業系統的長期運轉、自我複製和升級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中國吧!因為中國工業體系已經覆蓋了聯合國產業分類門錄列舉的全部525個工業門類,當然這只是大而全,意味著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並非門門都能高精尖。

不過除了傳說中宇宙第一強國——“外國”,世上還沒哪個國家能在所有工業項目中都名列前茅,即使世界霸主美國。美國因為長期偏重金融和IT產業,其早已無力維持過去大而全的工業體系,很多產業早已轉移到國外或者直接破產。不過美國擁有貨幣霸權,又手握大棒,旗下的小弟替它補齊了短板,這兩年總算明白工業空心化的害處浪子回頭重啟工業化老路子。至於其他傳統列強,毛子解體後吃了幾十年老本,曾經完整的工業體系已經支離破碎了。法國受益於戴高樂的獨立自主政策,擁有歐洲最全、世界第三的工業體系。而日本和德國這兩個大眾心中的神級工業大國,卻要讓大家失望了,他倆雖然在很多民用領域臻至化境,但很多產業處於空白。至於英國,去工業化久已,大家還是無視吧。這裡加一句,其實韓國和瑞典的工業體系也是蠻全的,以它的資源和人口來講簡直逆天。

後悔也來不及!看完美國多年的自我休克,終於想通中國為何這麼拼

為何世界上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這麼少呢,主要因為現代工業日益龐雜,需要大量受過理工教育的工業人口和物質資源才能撐起,人口是負擔,也是財富,19世紀的英法德玩的是千萬人口級的工業體系,冷戰時的美蘇日玩的是一億人口的工業體系,而現在中國自己在玩十億人口的工業體系。無論工業門類分得多細,中國都有足夠的受過教育的人力資源投入研究和生產。而某個人口和中國一樣多,但文盲遍地走的國家,儘管同時接收著歐美俄的技術輸出,然並卵,只能充當全世界最大的冤大頭,沒錯,我說的就是印度。

可能有人覺得完整的工業體系沒什麼值得驕傲的,現在經濟全球化,買買買,買最好的,有錢就是任性。但這個世界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一個100%的工業體系,其最大價值就體現在戰爭中。如果我們把戰爭看做是玩《紅警》,擁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好比擁有一輛基地車,而信奉“造不如買”的偽軍事強國就是沒有基地車的“快槍手”,如果開局不能靠已有的先進武器發動閃擊戰,將自帶基地車的對手一波流帶走,還沒有“喜歡發戰爭財的乾爹”給他輸血,那隨著對方基地車展開並瘋狂暴兵攀科技樹,遲早會被教做人。

歷史上這種沒有“基地車”裸奔的案例不勝枚舉。英阿馬島戰爭中,法國在關鍵時期斷了阿根廷飛魚導彈的供應,還把關鍵參數告訴英國,由於無法生產反艦導彈阿根廷只能敗退,然後從足球場上找回點自尊。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第一階段就徹底封鎖我國對外貿易,過去能買到的軍火裝備和物資這個時候全斷了,這也導致我國空有龐大的人力資源卻沒有兵器去武裝,後世花錢買成軍事強國的伊拉克被封鎖後也跪的很徹底。

後悔也來不及!看完美國多年的自我休克,終於想通中國為何這麼拼

而中東土豪沙特阿拉伯便積極吸取伊拉克空軍失敗的教訓,買軍火一律買雙份的,甚至其空軍的第3代戰機總數已超過260架,接近法國德國空軍3代機之和,而該國可駕駛這些戰機的飛行員卻遠低於這個數目。目前,沙特皇家空軍一個戰鬥機中隊的標準配置是20架戰鬥機,規模堪稱世界第一,其中16架正常服役,剩餘2架作為一般儲備,另外2架則作為“消耗戰戰略儲備”。作為“消耗戰戰略儲備”的F-15,不和執行任務的戰鬥機存放在同一個基地,而是單獨放置在存儲地點,以防遭遇突襲時被“一鍋端”。這些儲備戰鬥機和關鍵備件(如發動機和雷達等)每年被定期發動4次,以防止由於長期靜置而對戰鬥機本身造成損害。這樣的配置使每個F-15戰鬥機中隊擁有更加強大和持久的戰鬥力。更重要的是,一旦沙特與周邊國家發生一場不符合美國立場的戰爭時,這項措施也可保證沙特阿拉伯不受牽制。即使戰時出現損失,沙特皇家空軍戰鬥機中隊的戰鬥力也可以得到及時補充,畢竟新戰機從訂貨到發貨至少要兩年時間。兩年!讓運輸大隊長等上兩年再“送”,這麼傷人品還怎麼在物流圈子混。說到這,大家也別笑話人家,放眼全世界像沙特這樣的“人民幣”玩家又能有幾個呢?

反正世界上“有良心的”喜歡“小錢錢的”軍火供應商多的是,例如我國北方工業集團,依託於中國大而全的工業體系,其產品線涵蓋了小到槍彈,大到坦克、戰術導彈所有陸軍武器,足以滿足一箇中等強國陸軍的所有需求,還包郵包教包會,服務這麼貼心,也難怪有那麼多國家不願意費時費力去搞工業化了。

後悔也來不及!看完美國多年的自我休克,終於想通中國為何這麼拼

“內力深厚才能成為強者,買來的強國都是紙老虎”。工業體系齊全能讓一個國家實現內部採礦、加工、生產、物流、銷售一條龍,沒有國與國之間物流的運輸和關稅成本,可向市場海量輸出物美價廉的產品,能逼得老外老老實實降價。做一行一行就成夕陽產業,當然最終也能讓消費者得利。”這個工業體系對經濟的好處大家也都懂。

但發展工業是要付出代價的,工業化原始積累時期痛苦的剪刀差、枯燥艱苦的理工教育、環境汙染、長期高投入低迴報....這些攔路虎並不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願意去挑戰的,躺著賣資源抱大腿就能過的很好,為什麼還要如中國人一樣爭強好勝,活的那麼累呢。尤其像瑞士這樣的人口小國,挪威這樣的身處戰爭旋渦之外的國家,或者英國這種已經失去爭霸野心只想安靜當個美男子的前列強,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確實沒什麼用處,反而是個累贅,還會被世界霸主惦記上,還不如小富即安做米蟲呢。

說到這小兵兵不得不再嘮叨兩句,中國人讓人又愛又恨的癖好,那就是國民極度好勝,總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中國和外國,事事都要和外國比。哪樣不是世界第一就受不了,哪個外國有了我們沒有就更受不了,從不考慮世界上差生們感受。14億人如此瘋狂給自己施加壓力,那建立健全工業體系是早晚的事,而且再這麼發展下去,這個世界以後還可能真的只有兩個國家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