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十一屆威尼斯電影節上,韓國導演金基德憑藉電影《空房間》捧得銀獅獎。他伸出左手,上面畫著的一隻眼睛已經將這部電影的主要意涵詮釋了出來。一隻肉手將那隻眼睛的前後世界分割開來,就如同電影中泰石在監獄裡同樣在左手上畫著眼睛一樣,永遠看不到背後操縱這隻眼睛的主人。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這部電影表面上是一部純粹的YY電影,導演金基德用眼睛盲區將主人公泰石隱藏起來,同一對夫妻生活在一個屋簷下,並且和女主人公善華相愛。三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了一起。善華丈夫每天能夠聽到善華的“我愛你”(實則是善華對泰石所言);善華有了泰石的陪伴,從此在這個家庭中不再孤單;而泰石生活在這個家庭裡衣食無憂,還有愛人作陪。結局無疑是十分理想化的,甚至有些導演YY的因素在裡面,完全脫離了現實面。

這部電影雖然被許多觀眾叫好,但是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並不受歡迎,只是在威尼斯電影節和韓國本土的釜山電影節上嶄露頭角。導演這種脫離現實面的高潮YY想必給那些一本正經的學究評委們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在片尾揭露的意義也並不正能量,有種阿Q精神在裡面,不過也符合導演金基德在本片中的邏輯——用YY來自我麻醉。

女主人公善華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終於遇到了照顧她、懂她的泰石,但善華又不能離婚,因為善華和泰石的經濟能力很差,需要仰仗善華的丈夫。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下,導演給了善華一個很完美的答案,讓丈夫作為她的物質依靠,讓泰石作為她的精神依靠,三個人生活在一起,讓丈夫戴綠帽子,矇在鼓裡。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這樣離奇、荒誕的故事模式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就電影中的善華和泰石而言,這樣的結局卻是十分美好。他們二人對於彼此依賴或可看作是逃離現實的臆想。導演藉由表面和背面的二元世界揭露的意義正在於此,幸福就隱藏於你的身後,只要你願意感知,你就會得到幸福。可電影中的感知,充滿著“阿Q精神”。關於此,我們不妨由以下幾點分析來看。

表裡不一的強大邏輯所在

想要把整部電影的深層意義梳理清楚,我更願意將這部電影倒敘來看。

主人公泰石是個張貼傳單的青年,他每天挨家挨戶在人門上貼傳單,如果過一段時間傳單沒有撕去,說明這戶人家暫時無人居住,他便溜門撬鎖,進去生活一番。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電影中一共有六戶人家被他偷偷潛入過,這六戶家庭的主人回來後各有疑問。

第一戶是個三口之家,一家人旅行回來後,女主人抱怨旅行糟糕,而男主人則埋怨已經滿足了女人的旅行請求,有什麼可抱怨的。正此時,孩子拿著玩具槍對著女主人,女主人喝斥著“開槍啊”,沒想到開槍之後,裡面有子彈,將女主人打傷。

第二戶人家正是善華的家庭。這個家庭的疑問表現在電影結尾處,善華丈夫總感覺自己身後有人可就是看不到,除此之外,他不大理解妻子的態度為什麼會忽然變好。

第三戶人家是攝影師,他和女友滾床單時,感覺到有人,出去一瞧,發現牆壁上的藝術寫真不見了。

第四戶人家是拳擊手,他和老婆吵架時,察覺到有人,跑出去找時,看到自己的照片上兩隻眼睛用兩塊紙片遮住了。

第五戶家是個茶藝師,有一天有個陌生女人來到家裡,躺在自己家裡的沙發上睡覺,而後又默默無聲地離開。

第六戶人家則是一位已經死去的老人,兒子回來看時,發現來了兩個陌生人,正高高興興吃著飯菜。

我想,除了第六戶人家的設定為了將泰石送進監獄,其他五戶人家的設定都是為了暗釦電影主題,即生活中看似荒誕的眼前現象實則都有看不見的強大邏輯所在。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第一戶的三口之家,在女主人被兒子一槍打頭時,一定會教訓兒子。兒子一定會困惑槍裡為什麼有子彈。這些都是這一家三口看到的表面現象,他們沒看到的是,泰石潛入了他們家裡,給槍上了子彈。

第二戶人家中善華的丈夫不明白善華為什麼忽然變好,他看不見的是自己身後站著泰石。

第三戶人家中,攝影師困惑為什麼寫真不見了,可他永遠想不到,泰石潛入他的房間取走了寫真。

第四戶人家中的拳擊手看到兩隻眼睛被紙片遮住,他並不知道這是泰石潛入家裡所為。

第五戶人家的茶藝師,看到陌生女人來去一定好奇,可他不知道曾經有對戀人在這裡相愛。

這五戶人家雖然都在講一個主題,即“表裡不一的強大邏輯”,但並不是做無意義的重複。而是圍繞著電影主題,推動故事的發展。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第一戶家庭的出現是點明泰石素愛潛入人家裡生活;第二戶家庭中泰石遇到了善華;第三戶家庭中泰石和善華的關係由陌生到熟悉;第四戶家庭中泰石和善華相愛了;第五戶家庭中泰石和善華進入了熱戀期,開始滾床單了。

破碎背後的幸福面相

將電影“表裡不一”的二元邏輯梳理清楚後,電影的本質意涵已經昭然若揭。

泰石潛入的六戶家庭都存在著矛盾,但是泰石潛入之後,無論是他自己生活,還是和善華一同生活,都和六戶家庭矛盾形成了強烈反差。

泰石潛入第一戶家庭後,他洗澡、洗衣服、拍照片、看電視,就算是一個人過活,這個家庭也溫馨之極。當這戶家庭的三口人旅行回來後,同樣的家居環境一時間由溫馨轉變到了冷清。只要聽聽女主人各式各樣的埋怨以及緊皺眉頭的臉頰,如果觀眾剛剛還頗有興味地欣賞有泰石存在的家庭面相,此時恐怕好感全無。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泰石潛入第二戶善華家庭更不用多說。善華臉上的淤青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家庭的不幸。

第三、四、五、六戶人家是泰石和善華一同潛入的。二人在這四戶人家裡由陌生到熟悉,由相知到相愛,他們雖然身處陌生環境,但一點不感不適,反而溫馨十分。他們洗衣做飯,他們親吻愛撫,他們相依看電視,這四戶家庭無論原來家庭成員如何,有了泰石和善華就顯得溫情動人。

可每次家裡人回來時,這種充滿溫暖的畫面會立刻驟變。第三戶人家裡的攝影師同女友間各種猜忌;第四戶家裡的拳擊手同妻子關係不和;第六戶家庭中老人死在家裡,兒子卻渾然不知。唯有例外的是第五戶家庭,茶藝師和妻子生活融洽,沒有藩籬。算是為這個殘酷的表面世界增添些光彩。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同樣的家庭,因為不同的人存在氣氛有了很大不同。導演用泰石和善華的溫情動人來對比原來家庭的矛盾重重,實則想要說明的是,如果家庭中的每個人能夠感知幸福,如泰石和善華那樣生活,幸福觸手可及。

這樣的幸福頗具阿Q精神

電影全片隱隱約約在告訴觀眾,面對人生矛盾,我們不妨轉變思路來看。如果我們是善華,整日遭受丈夫的欺凌,不妨幻想一個愛人,整天陪伴於自己身邊。就算是對丈夫說“我愛你”,也不算違心,心裡想著的是另外一個所愛之人。無疑,電影傳達的理念是充滿阿Q精神的。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電影中除了善華這一充滿阿Q精神的人物外,另外一個主人公泰石實則同樣充滿阿Q精神。在生活中他是一個失敗者。他沒有一份正經的職業,每天只能貼傳單為生;他沒有女朋友,只能打手槍解決生理慾望;面對警察的誣陷,他只能默默忍受,鋃鐺入獄;面對獄警的欺凌,他只能抱頭承受。

我們再來看看他所做的反擊。他不再貼傳單了,而是隱藏在善華的家庭裡,依靠善華丈夫的錢財過活;他有了女朋友——不過是一個不願離婚的女人,他也沒有勇氣讓人家離婚,娶了人家,卻只能躲人家丈夫背後;面對那個誣陷了自己的警察,只能躲在暗處用高爾夫球打他;面對獄警的欺凌,他只能躲起來,不讓獄警看見。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在光明面處,泰石是一個非常懦弱的人,面對周圍人的欺凌他根本不會反抗,只能忍受。於是他努力避開光明面,到暗面處將自己隱藏起來,再來報復那些打擊自己的人。電影中他隱藏起來了,可現實裡,這樣懦弱的人永遠都隱藏不了,只能無條件遭受周圍環境的摧殘。

我更願意把泰石隱藏起來的現象看作是“阿Q精神”的投射,背面是不存在的,或許電影中泰石所有的報復不過是他YY的幻想而已。

空房間:感知幸福是種阿Q精神

​電影全片都在揭示著“幸福需要感知”這一意涵,但是故事的內核卻充滿了逃避現實的“阿Q精神”。這種消極的自我麻醉雖然不被電影節上的評委欣賞,但現實生活中,人心深處時常可見。

在本文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現實,一定程度的“阿Q精神”或可提倡;但如果我們能夠改變現實,請鼓起勇氣,正面面對,拒絕“阿Q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